本文主要分析肛管的局部解剖关系。解剖学术语包括:肛门内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肛提肌(包括耻骨直肠肌)、外纵直肌、肌间隔(外纵直肌的延伸)、坐骨直肠间隙、齿状线、黏膜下静脉丛、肛门直线(肛管直肠线)、肛门窦、肛门阀、肛腺、直肠粘膜
声明:本段文字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结直肠癌根治术》P246~P247(部分文字略删)。本文欢迎孙凤博士绘制的解剖图谱下载使用。注意:点击可以放大所有图片。
叶凡的《韩曙》:有志者事竟成。
梅森的经括约肌途径穿过直肠下部和肛管。我们一般认为肛管是肛门外括约肌包裹的最外层3cm长的肌管,外括约肌的上部是耻骨直肠肌,如下图(1)。
图(1):肛门外括约肌的上部是耻骨直肠肌
耻骨直肠肌与肛提肌相连(注:耻骨直肠肌是肛提肌的重要组成部分)。肛门括约肌是直肠肌层内环肌延长增厚的一部分,如下图(2)所示。
图(2):肛门内括约肌
外括约肌和内括约肌之间的外纵肌延长了肌间隔。肌间隔的肌束呈腱状,与内括约肌紧密愈合,下端散在坐骨直肠窝的脂肪组织中,如下图(3)。
图(3):肛门内外括约肌的肌间隔散在于坐骨直肠窝的脂肪组织中
突出的纤维从腱肌间隔延伸到内腔,并穿过内括约肌到达肛门粘膜下方。特别是在齿状线附近,这种纤维与粘膜的固有层相连,使这部分固定在肌层,肌间隔和外括约肌松弛。从后方入路,切开肛管时容易切开外括约肌。从上图可以看到肌间隔包裹的肛管。
肛管粘膜下静脉发达,覆盖肛管内表面的粘膜具有多种性质。从头侧开始,直肠粘膜的柱状上皮首先;在肛肠线上;(肛管直肠线;肛门直线),成为多层立方上皮,即泄殖腔或肛门(泄殖腔)上皮。肛门直肠线如下图(4)和(5)所示:肛门粘膜下静脉发育良好,如下图(6)所示。
图(4):肛肠线(示意图)↑↓↓ⅳ
图(5):肛肠线(标本图,红线)↑↓↓
图(6):肛门粘膜下静脉丛
肛管-直肠线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打开肛门和观察内表面来确定。一般认为这条线随着年龄的增长向头部一侧移动。需要强调的是,连接肛窦下端(肛瓣下端)的线是齿状线,如下图(7)所示。
图(7):齿线(示意图)
这里,复层立方上皮变成复层上皮。齿状线的位置和此处的粘膜性质不随年龄变化,可能会因痔疮和肛裂而发生一定的变形。但由于位置固定不变,我们通常采用齿状线作为测量直肠病变距离的标准点。
另外,肛腺和肛管在肛瓣上开口,肛腺是粘膜下层的一个短的单一腺体。相反,肛管有分支,有时穿过括约肌层到达坐骨直肠窝。
最后,我们画出这条推文的关键内容,如下图(8)所示。如果可以的话,请在本文结尾给文点一个“好看”。
图(8):肛管解剖
冯哥,估计你还喜欢吧
1.《肛管 医学笔记︱肛管的结构,我们用精美的图片来解释!(附:锋哥手绘图)》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肛管 医学笔记︱肛管的结构,我们用精美的图片来解释!(附:锋哥手绘图)》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421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