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周国丰 深圳口述史|周国丰:为推进核电智能装备自主创新贡献力量

▲2019年,周国峰和同事在大连红沿河核电厂调试自行研制的核电应急柴油机组。

▲2009年,周国峰团队研发的PMC加油机验收会在沪举行。

▲2011年,周国峰获得国家五一劳动奖章。

深圳是一片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沃土。在这个城市的21年里,我见证了深圳的快速发展,我非常荣幸能与深圳和中国通用核电集团共同成长。在未来,我会继续追求梦想,继续写下人生的篇章,为核电行业做贡献。

周国峰

1971年10月出生于辽宁省盖州市。高级制造工程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广东核科研所股份有限公司设备R&D中心主任,主持建设投资5亿元的世界最大LOCA模拟环境鉴定实验室和国际一流的核电厂安全壳内不可接近设备R&D及测试中心,主持一系列核电核心技术及设备国产化自主研发。包括核燃料运输和贮存系统、核电厂棒控棒定位系统、堆芯测量系统、堆外核测量仪器系统、反应堆整体螺栓拉伸机、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各种核电运行维护机器人等。,为企业创造了近5亿元的年产值,开发的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装备领域空的空白。2011年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章。

口头时间

2019年11月19日上午

口头定位

深圳CPPCC会议厅

这一期写的

深圳晚报记者周轶君实习生印伟

一个

当我第一次踏上深圳时,我被这里充满活力的氛围深深吸引。

在新年图片中植入“火箭梦”

我出生在辽宁省盖州市,东北的一个小城市。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全球。那一年,我正好上小学,梦想着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更好的回报社会,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

那时候每到过年,家里总会贴各种年画来装饰房子。有一次,一张“宇航员乘坐火箭飞上天空”的新年照片给年轻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以后,我对自己作为科学家的梦想有了更具体的想法:有一天,我将能够像年画中的人物一样乘坐火箭探索太岁空。

1991年,读完小学和中学后,我被北航空航天大学录取。当时父母口中流行一句话:“学好数学物理,不怕走遍天下。”在这样的氛围下,我的理科特别是物理很优秀,所以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毅然选择了北航空航天大学的火箭发动机专业。

大学期间,通过努力学习,掌握了热、电、机械、控制等专业知识。1995年,我成功考入大连理工大学,获得工程热物理硕士学位。

被“企业家精神”的氛围所吸引,留在深圳发展

1997年底,我正面临研究生毕业,但我不知所措,因为我要找的工作不理想。当时女朋友从在深圳工作的同学那里了解到,新的南方城市工作环境非常好,大家都很有活力。这是一个非常适合年轻人发展事业的地方。

当时我对深圳唯一了解的就是报纸电视上说的改革开放。在女朋友的鼓励下,我第一次来到深圳。

没想到的是,我一踏上深圳,就被它的温暖所俘获。

当时是中国北方的隆冬时节,千树凋零,寒风萧瑟,而深圳却没有冬天的迹象,树木葱郁,环境如同春天一般葱郁。

从机场到市区的路上,路边的广告牌上印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敢为天下先”等标语,让我神清气爽。后来在深圳工作生活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这些口号是处处的现实写照。

当时去深圳人才市场找工作,正好碰上三天的全国人才招聘大会。人才市场人山人海,仿佛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都涌向了深圳,一股温暖的招聘氛围吹在我的脸上,这是我在北方城市从未见过的。

幸运的是,我被中国通用核电集团公司成功录用了。对于我这个工程热物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能在大亚湾核电站工作,是我学习生涯的完美答案。所以,我下定决心,要在这片创业的乐土上发展自己的事业。

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谈真正的自主开发。

参与核电设备的独立建设

1998年硕士毕业后,正式来到深圳,当时分配到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大亚湾核电站的工程和技术改进,以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可用性和经济性。

当时核电站设备大部分是从国外进口的,尤其是高端设备和系统,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以核燃料运输和储存系统为例,它专门负责将核燃料组件装入反应堆。由于核燃料具有放射性,装卸核燃料系统的安全性和安装精度都很高,核燃料安装的精度决定了核电站的经济效益,所以PMC系统可以说是整个核电站最关键的部件。

当时,PMC系统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完全掌握在少数外国供应商手中,无法在中国生产,甚至设备维护和装卸也不得不依赖外国供应商,严重阻碍了中国核电的自主发展。

自1999年以来,我和我的同事已为大亚湾核电厂的PMC系统进行了五、六年的升级。虽然改造的设备技术都是国外的,改造的过程很辛苦,但是为以后的自主之路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007年,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成立中国广东核电研究院有限公司,致力于主要核电厂设备的自主研发。当时我被调到研究院,核电站工程技术改进后,我正式开始带领团队进行PMC系统的自主研发。

以“深圳速度”完成PMC系统的自主研发

当时我们团队研发的初衷是开发一个安全性更高、技术更强、经济性更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燃料运输和储存系统,打破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在R&D正式启动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和准备,同时也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很高的要求:两年内完成PMC的R&D体系。

当时业界普遍认为这个项目至少需要5到8年才能完成,国外技术封锁。所以国内很多专家听了我们的研发周期后摇头对我们说:“这个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当时中国核电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每年都有10多台核电机组启动。如果我们的研发时间超过两年,就会错失越来越多的机会。

面对空之前的巨大挑战和压力,PMC系统的自主研发于2008年正式启动。

虽然之前有升级PMC系统的经验,但是真正开始自主研发的时候,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很多,每一个难题都是一座山一座岭,需要勇气、毅力、责任和努力。

2009年初的一天,我们在调试设备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极其困难的问题:设备极其嘈杂。夜幕降临,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想到第二天将是一个重要的验收节点,十几名专家将来到现场见证,我们都很焦虑。关键时刻,多年积累的处理设备的丰富经验起到了作用。通过深入分析根本原因,结合经验,我们创造了“自适应调整法”来消除故障。第二天早上,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棂照在设备上时,噪音消失了,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在这样的工作条件下,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研制出了国内首台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PMC换料机,打破了国外厂商在该领域的技术封锁和垄断地位,确保了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控制。此外,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自主PMC系统的目标定位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09年,在国家能源局和同行业权威专家的见证下,产品顺利通过技术鉴定。那一刻,我们团队的所有成员都忍不住哭了。

2010年,我领导的PMC项目组为防城港核电厂提供了我们自行开发的核燃料处理系统设备,直接降低了该设备的工程成本30%以上,降低了新核电项目的总成本,降低了现有核电厂该系统设备的运行维护成本。

逐步完成核电设备的自主研发

每一个高端核电设备的自主研发都是一块难啃的骨头;高端核电设备的每一个开发过程也是一场史诗般的战斗。

棒位控制系统是核电厂最重要的专用仪表和控制系统之一,对实现核电厂的正常功率调节或停机起着重要作用。该系统基本上对核电厂的发电量有最终决定权。当时国内几乎所有核电站的棒控棒位系统都来自国外公司,受到人们的严格限制,自主研发的需求非常迫切。

2014年春节期间,是棒控系统研发的关键时期。棒控系统R&D团队自愿放弃春节假期。和家人说话的时候,只有一句简单的话:“今年春节,你不能回家。”

当时春节0点钟声响起,杠控杠位系统R&D团队还在厂房里讨论设计方案。经过对核心部件的数百次试验和无数次失败,我们终于迈出了成功的一步:控制棒棒位系统工程样机按时完成,实现了模块化、数字化、集成化等创新,得到了验收专家的高度认可。

此后,棒控棒位系统的工程造价降低,促进了百万千瓦核电厂国产化率的进一步提高。控制反应堆的关键设备技术最终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更有主动权。

回顾自主研发的历程,我常常感叹,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谈真正的自主开发。

核电智能设备自主创新是一条艰难但必要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必须吃苦耐劳,持之以恒,变得越来越勇敢,才能取得突破。

聚焦核电智能设备和机器人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对整个核工业造成了沉重打击。当时从新闻上看到,福岛核电站爆炸后,前往现场救援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受伤,辐射区周围布置的机器人设备在接近事故核心区之前就被强辐射损坏。这件事在我心里造成了很大的震动。核安全比泰山更重要,迫切需要研究和开发适合特殊环境作业的核电智能设备和机器人。

我们从中国聘请了许多优秀的专家和学生,组建了一支专业团队,开始了核电智能设备和机器人的研发。

R&D的过程也极其艰难。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在闷热的加工厂调试设备,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在寒冷的工厂对设备进行故障排除。甚至我们团队的一个工程师为了完成一个机器人的调试,把刚出生的孩子留在了工厂出差。当他完成工作回家后,发现“孩子长大了很多”。

经过几年的研发,2015年6月,中国通用核电集团牵头的国家863计划“核反应堆专用机器人技术及应用”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技术验收。研究组研制了6台核反应堆专用机器人,不仅可以在高强度、高风险作业中代替人工作业,还可以在核事故发生时在高放射性区域工作,有效抑制了核事故的扩散,为核电站的安全运行和可靠维护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设备保障,为我国核电智能设备和机器人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开辟了新的篇章。

坚持创新,推动核电关键技术突破

深圳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创新的城市。在这片热土上,为了核电事业,我们的核电设备R&D人民忍受着失败的煎熬,夜以继日地付出,克服困难,专心浇灌着核电的梦想。

经过30多年的自主创新和发展,中国核电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但由于我国高端产业基础薄弱,核电的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然存在“卡脖子”的问题。技术自主创新是一条艰难但必要的道路,我们必须努力工作,持之以恒,变得更加沮丧和勇敢。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技术高峰,我们研究人员才感受到我们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也正是通过解决这些难题,我们研究人员才能领略到“险峰无限风光”的独特风光。新时代对核电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核电发展下了新的定义。未来,我将继续领导我的核电自主团队,专注于核电的关键核心技术,以结果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在深圳优越的创新环境下,在中国通用核电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我坚信R&D和创新之路会走得更远更快,我将为实现成为核电强国的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1.《周国丰 深圳口述史|周国丰:为推进核电智能装备自主创新贡献力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周国丰 深圳口述史|周国丰:为推进核电智能装备自主创新贡献力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462264.html

上一篇

玉一般擦什么油

下一篇

福子结局

海阳核电 山东海阳核电发展大事记

海阳核电项目现场全景海洋核能供热换热首站海洋丰源热电有限公司调度中心2003年☆3月,原中国电力投资公司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山东海阳核电项目合作开发建设正式会议纪要。2004年☆8月,山东海阳核电厂进场道路正式竣工通车...

IP防水试验装置 防水试验设备IPX1/2/3/4/5/6/7/8/9K防水等级参数

IP防水试验装置 防水试验设备IPX1/2/3/4/5/6/7/8/9K防水等级参数

I .使用: IPX1/2/3/4/5/6/7/8/9防水测试设备用于测试产品外壳和密封件在多雨气候下储存、运输和使用时,是否能保证设备和部件的良好性能。该测试设备模拟滴水、溅水、喷水等各种环境。,主要适用于电气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