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带大”,在产业链中获得“双赢”
——看清特集团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实现整个“链”舞
“今年前七个月,我们企业产值达到1000万元,超过去年!新增了一条枢纽自动化生产线,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8月5日,在谈到企业发展现状时,青岛润盛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曹磊掩饰不住激动。“形势这么好,主要靠青特!”
润盛机械位于青岛市城阳区西福镇街。主要从事车轴主减速器壳、轮毂等机械产品的加工。它唯一的客户是位于同一条街的清特集团。清特集团是一家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民营企业,是中国重要的特种车辆及零部件生产和出口基地。
曹磊告诉记者,润生和清特合作了十几年。当初只是青特集团的车间式“外包厂商”。庆特生产原料,生产图纸,回购包装,润生只负责加工环节。后来,在庆特的不断技术指导和支持下,公司开始合作甚至独立完成原材料采购、图纸设计和产品加工,最终成为一家相对成熟的“配套厂商”。今年年初,面对疫情造成的用工荒和后续发展的压力,公司决定将生产线自动化。
“新的自动化生产线在资金和技术上有困难。关键时刻,庆特帮了大忙!”曹磊告诉记者,为了帮助公司解决资金周转问题,清特将订单数量翻了一番,增加了合同前付款比例;团委了解到公司的技术缺点后,派了一批技术骨干到生产车间,携手指导图纸设计和技术改造。这种全方位的支持,帮助润盛机械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生产线的改造。
得益于多年来智能制造的不断推进、产品升级和国内外重要客户的稳定订单,青特集团整体发展趋势仍在上升:上半年完成轴订单总量同比增长28.5%,专用车订单总量增长50%,日均产量持续创历史新高。6月车轴订单量同比增长108%。清特集团在“做好自己的事情”的同时,还主动承担了“六保”、“六保”的责任,促进了本土企业的连锁成长。
据青特集团生产管理部主任赵永健介绍,青特集团在城阳、即墨等地有60多家本地配套企业,其中很多和润盛机械一样,只为青特提供配套设施。全面复工后,清特集团对这些配套企业进行了逐一调查,尽力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选定了五六家企业,通过提高支付比例、缩短支付周期、派人上门指导等方式,帮助其升级生产线。“一方面帮助我们的合作伙伴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也满足了我们自己的生产需求,是一种双赢的局面。”赵永健说。
自疫情爆发以来,清特集团已有不下4800名工人。此外,青特集团还与青岛一家因疫情而订单不足的企业密切沟通,积极实施区域人力资源共享战略,建立疫情期间员工再就业制度,接纳企业200多名员工,通过人力资源共享发挥稳定就业、保障民生的作用。
“在过去的半年里,从中央到省市到区级,政府出台了许多减税、援助等措施来稳定岗位。无论是优惠政策还是政策落实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清特集团副总裁季宜春表示,作为民营企业的一员,清特集团将在履行经济责任的同时,积极发挥龙头作用,支持产业链中的小微企业,促进就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条件和机会。
1.《青特集团 一线探访|“以大带小”,看青特集团如何在产业链上获“双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青特集团 一线探访|“以大带小”,看青特集团如何在产业链上获“双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469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