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戴旭,从最早郑和下西洋开始,我们就不了解海洋,但是郑和下西洋却一无所获,然后开始实行禁海,说明我们不了解海洋的重要性。况且在近代,北洋海军的失败是不了解海军。我们的舰队比别人强,却被别人堵在港口。清朝买回了别人的军舰,却没有带来海洋意识,也买不回海军真正的认识。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海洋的国家,但也是第一个关闭海洋之门的国家。”戴旭在一个军人眼里说:“600年来,中国没有一个军人懂海军。”。
在他的新书《海图腾》中,戴旭表达了他对海洋和海军的关注。他不仅看到了上个世纪中国在蓝色海洋中屈辱的历史,也看到了空天到来后中国在蓝色道路上的艰辛。戴旭说:“未来中国一定要在海洋空生存,但是我们还不了解海洋。”
海洋意识需要启蒙
晨报:你的新书叫《海图腾》。你想向读者表达什么样的意思?
戴旭:我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启发中国人的海洋意识。海洋是什么?海军是什么?中华民族是海洋中一个非常矛盾的民族。中国是第一个发现海洋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关闭海洋之门的国家。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不了解海洋,错过了从农业向工业化转变的最佳时机。后来我们的财富被掠夺空,面对敌人强大的海军我们无能为力。百年来的屈辱和艰辛都源于此。
晨报:在历史上,我们确实在海洋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现在是什么情况?
戴旭:改革开放30年,如果从更广阔的时间维度来看,其实这30年也是重新认识海洋的过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了解了海洋。短短30年,只是认识的开始。很多人痴迷于航海空母船,也是了解海洋性能的开始。正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在海洋中是弱小的,所以才希望自己能在海洋中变得强大。航母代表的不仅仅是战舰,更是图腾。暂时有这个必要,因为它是大国的象征,大国的象征。
600年来,没有人了解海军
晨报:你说600年来没有人了解中国海军。为什么这么说?
戴旭:从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开始我们就不了解海洋,但是郑和下西洋一无所获,然后开始实施禁海令,说明我们不了解海洋的重要性。况且在近代,北洋海军的失败是不了解海军。我们的舰队比别人强,却被别人堵在港口。清朝买回了别人的军舰,却没有带来海洋意识,也买不回海军真正的认识。
晨报:真正的海军是什么样的?
戴旭:现代海军起源于地理发现时代。初衷是武装护航队,护航队有两个作用:平时护航商船,战时在对方故土阻击敌军。这就是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海军是剑,不是盾,卡在港口必然失败。海军应该在哪里?商船去哪里,海军就应该去哪里。我平时研究发现,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军人知道真正的海军。很多人说海军是“海上长城”,意思是不了解海军。根据原教旨主义的两个定义,海军永远不可能是长城。所以除了我,没有一个士兵真正了解海军。
在海里生存
晨报讯:你说你想在海里生存空,是不是说明我们现在的空房间不够生存?
戴旭: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但真正适合生存的不到三分之一。其他沙漠和山区不适合生存。这么多人,这些土地已经不够生存了。我们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我们必须生活在海洋中。
晨报讯:要在海洋中生存空,是否意味着扩张?
戴旭:不一定。海洋不仅仅是一个通道,它还可以提供丰富的资源和能量,不需要扩大或掠夺海洋,而是要开发现有的海域。目前我们对海域的开发还很肤浅,只是对一些浅海的培育和勘探,还没有上升到战略层面。对深海的开发还很薄弱,对海洋的恐惧还在。这种情况应该改变。
中国没有大国基础
晨报:你曾经说过,中国没有成为世界强国的基础。原因是什么?
戴旭:其实我们在最早的时候就失去了上升的机会,也就是郑和时期,我们发现了海洋,但是我们并不是真的知道。等到人发展了,海上抢无主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捡一块石头永远是规避风险的,没有我们空的扩张空间。世界大国,不代表GDP最高。世界上唯一相连的是海洋,它对世界的影响需要海洋的影响作为基础,而这正是我们所缺乏的。
晨报:看到你的一个观点,就是要成为地区大国。这是什么意思?
戴旭:中国不可能成为世界大国。我们的经济是内向型的,由内需支撑,是房地产经济。我们生产了那么多钢材,却又把它埋在土里,这是经济向内,而不是向外的体现。但是,中国可以成为地区强国,这是中国完全可以做到的。
作家自我介绍
戴旭,空陆军上校。从政治工作做理工科,做好文学到结束军务,不务正业,做出积极成绩,学习古代兵法,学习现代军务。珍惜二十多年没有一战,深感遗憾。和平是国家的大幸,士兵的大不幸。感觉!少年壮志,东海骑鲸,西风啸剑;志不死,廉颇老。龙泉在墙上吹口哨,几次喝醉了,点着了灯。万不得已,拿枪的手写字,纸上谈兵。有《血祭天庭》《20世纪的世界空战争》《读史随想》《C型包围——中国如何突破》等几本书,军方评论100余篇。他生性不拘小节,快乐幸福。说世界的时候,指着国家;我在海边爬山,我想得很深。诗突然来,书可以喝酒,侠义情怀过去,云可以送人。不要落入青云之志,要有一颗赤子之心。励志兵应该是坦克,无敌。不要辜负自己的国家和别人。追求卓越,勇于承担。外柔内刚,其中刚烈。它与外界不同,独一无二。我不敢装书生,但我值得做一个真正的军人。
士兵从文学中学习
晨报:你是军人。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戴旭:作为一个军人,不像一般人,他有更强烈的忧患意识,这是他的职业赋予的,这种忧患意识带来的是强烈的责任感。这是我写作的基础。我所有的研究和写作都是基于国家安全。我觉得这就是我和其他作家的区别。
还有一个不同,就是我没有其他作家那么多禁忌。这个士兵的特点是无所畏惧。我不装什么。我只是从真理的源头思考,寻找事物的真实面目。没有写不出来的,说不出来的,没有恐惧的。这可能不是军人独有的,但在军人中,应该是最明显的表现。对我来说也是一样,只追求真理,不考虑别人。
中国鹰犬
晨报:我看了你的一篇自我介绍。你自称“中国鹰犬”。你是怎么得到这个词的?
戴旭:其实这个词不是我自己创造的。原来是两个字,一个是“鹰”,一个是“狗”。“鹰”字是指海外媒体说我是中国最大的鹰,“狗”字来自加拿大的一位华侨,他称我为“中国第一牧羊犬”。后来,我想我就把它拼在一起,叫它“中国鹰犬”。我认为这是一个士兵的巨大荣誉。军人应该是国家的鹰犬,不然不可能是宠物狗。
本文摘自:《北京晨报》,2010年1月10日,A19版,作者:周怀宗,
1.《戴旭上校 空军上校戴旭:中国六百年来没人懂海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戴旭上校 空军上校戴旭:中国六百年来没人懂海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485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