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平原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据说仅汉江底部就埋有至少三处重要的古代遗址。
经过几千年的流水侵蚀,他们一直默默地站在陶涛河边,等待着有一天偶然重新浮出水面,用历史留下的痕迹给人们讲述几千年前的故事。淅川司夏寺春秋楚墓就是这样一个偶然发现的古迹。
1977年,豫西大旱造成汉江缺水,丹江口水库水位下降。一天,一个牧童在水库西岸的司夏仓房镇东沟村赶羊,寻找新鲜的牧草,不小心绊倒了。牧童以为是石头,但定睛一看,原来是埋在土里的几个容器。
牧童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些容器是青铜器,只是碰巧赶上了天灾。牧童捡几个瓶罐罐回家补贴家用也不错,可是他怎么知道这些容器在他看来是“破”的,让一座埋藏了两千多年的春秋古墓重新出现了?
次年,河南省文物部门对淅川司夏楚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了24座春秋时期大小古墓群。然而,在挖掘1号墓时,专家们失去了很多信心。古墓多次被盗,内部环境被彻底破坏。
然而随着发掘的进展,专家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幸运的是,2号墓仍然保存完好。80多件大型青铜礼器、6000多辆车马、兵器、玉器、金箔等。仅在2号墓的一个墓中出土,为中国研究春秋时期的文化和习俗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史料。
特别是其中一件被称为“莫阿铜禁令”的青铜器,是考古史上的一项重要发现。这个云纹铜条禁令其实很有意思,因为它原本是一个摆放酒具的桌案,但“禁令”一词在先秦时期也是禁酒的意思。
周朝颁布的禁酒令《酒》规定:“王侯将相不得饮酒不雅,祭祀时只能饮酒;百姓聚在一起喝酒,护送首都去死;不按禁令办事的执法者也将被处以死刑。”。这导致专家们推测,刻在云纹铜禁令周围的各种野兽不应该意味着祈祷,而应该是对酒精的警告。
云纹铜禁令之所以被称为国宝,绝对不是因为这个名字,而是因为它的制作技艺就是传说中的“失蜡法”。这是一种金属物体的精密铸造方法。先用蜂蜡雕刻模型,然后在上面压上图案,再在外面涂上一层成型材料。
材料敷好后,将模具加热熔化,失去蜂蜡,然后将青铜溶液倒入剩余的外部材料模型中,形成青铜器。这样制作出来的物品雕刻精美,有雕刻空的效果,非常漂亮。这种制作器皿的方法,即使是现在,也很难操作。
据现有文献记载,目前已有最早记载失蜡法的古代文献出现,但唐姚辉记载,唐初唐高祖铸造开元鲍彤时使用了失蜡法。这一云纹铜像禁令,连同同年在湖北随州市出土的曾侯乙墓铜版雕像,证明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一个成熟的失蜡过程。
2002年,这两部春秋时期的失蜡技法杰作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64件禁止出国展出的文物,成为不允许对外展出的文物。如今,云纹铜版已被河南博物馆收藏,成为河南博物馆九大镇馆珍品之一。
参考: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
1.《河南大旱 1977年,河南大旱导致一宝物被人发现,如今成为国宝,禁止对外展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河南大旱 1977年,河南大旱导致一宝物被人发现,如今成为国宝,禁止对外展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582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