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姓周,文笔如此流畅。为什么不叫它周笔畅?”

“鲁迅姓周,他的思想站在那个时代的波涛里。为什么不打电话给周立波?”

这些都是新鲜的笑话。忘了周笔畅吧,周立波其实已经看到了鲁迅的神性。那时,周立波刚到上海,没有任何名气。在街上闲逛的时候,他突然看到一群人在动。这就是著名的周树人,他抽着烟斗,跟在移动的滑板车后面。

40年后,在长沙吴起干校接受教育改革时,向孙女周回忆起这个故事。六年后,周立波因癌症在北京301医院去世,改革开放才刚刚开始。8月9日是周立波的生日。如果他能活到今天,他将是一个110岁的作家。

一个

1908年,生于湖南益阳,原名周。根据周的家谱,他们的祖先是三国名将周瑜的后代,周瑜在明朝时从江西迁徙到湖南。周家在益阳孕育了宋、岳、台、衡四大家族,仅清代就有数十人为官。周文笔颇盛,翰林院学者、编辑甚多。家谱中的著述多达38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书香门第。

周自幼天资聪颖。1924年考入湖南一中。入学前十二年,以第一名入学的毛润之离开了这里;周离开学校后,这所名校也相继走出、、谭盾。只有楚有才,余思旺。

1926年,周第一次见到周,两人一见如故。周是十七代的儿子。周是一个有着泰文字和十八代子女的家庭。因此,虽然他们的年龄差不多,周却是周的舅舅。

年轻的叔叔就像兄弟。周更出名的名字是周扬。虽然当时他只是上海大夏大学的学生,但后来成为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和活动家,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领袖,中宣部、文化部副部长,中国的“文学沙皇”。三十年来,周扬是控制中国大陆文艺界的实权人物。

让周扬吃惊的是,周作为一名中学生,已经读完了《资鉴》;周扬推崇的是周邵毅的革命气质和激进思想。1928年,周跟随周扬来到上海,寻求革命道路。除了湖南老家的支持,他主要靠周扬介绍翻译外国作品和写文章谋生。为了减轻周的生活负担,还拼命学习英语,试图帮助周扬做翻译工作。

1931年,周正式以“立博”为笔名发表了一篇文章。他说这是英文“Liberty”的音译。

2

当周立波刚到上海时,他申请了一份店员、瓷器工人甚至电影演员的工作,但没有被录取。好在当时物价低,兜里只有一毛钱能在上海奔波。后来,周立波进入了不需要学费的上海劳动大学,最终过上了可以学习而不用担心生计的生活。

周立波想向别人学习英语。结果他直接扔了一本厚厚的《莎士比亚全集》,但周立波真的是通过找字典开始学的。祖先的写作天赋名副其实,周立波实际上走上了翻译的道路。

但学习只是周立波的一个副业,他认为自己的主业是革命。1930年,周立波因散发传单被学校开除,不得不短暂回国。九一八事变后,他回到上海当校对,因参加工人罢工被捕入狱,在狱中度过了两年多。保释后,他很快加入了周扬主持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很快入党。

由于与周扬的关系,周立波成为周扬阵营的一员已经有半个世纪了。周扬飞上顶峰时,周立波也一帆风顺;当周扬受到批评时,周立波经常成为第一个目标。不管周立波喜不喜欢,他都无法改变它。

但是周立波当时对此一无所知。当时他在翻译《开垦的处女地》,当时已经成名的郭沫若也在翻译这部作品。但是郭偶然遇到了的翻译,大加赞赏后主动撤回翻译,确实显示了大家的风范。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周立波作为战地记者前往华北参加八路军的前线工作。他满怀激情地对周扬说:“我要抛弃纸笔,成为一名游击队员。我没有什么可担心和害怕的。我要毫无阻碍地参加华北抗日战争。”

但在那个时候,能拿枪的游击队比能拿笔的周立波多得多。周立波很快被调回延安,担任鲁迅文理学院文学系的教员。周立波教授外国古典作家的名声很快就传开了,许多外国系主动来周立波上课。

周立波不同于那些只知道大喊大叫的左翼作家。他有着精致的艺术品味,他欣赏像梅里米这样优雅的作家。他对唯美主义的偏爱使当时的学生在几十年后仍然记得它:

“当时,他似乎对梅里米过于兴奋。我记得《西班牙书信》上写道,一个强盗对一些女士很有礼貌,以至于这些女士虽然知道他是强盗,也知道他的意图,但都受宠若惊,几乎是自愿把自己的戒指送给了他,而李波真的是带着极大的敬佩说起了这些地方。”

1942年5月2日,延安召开了影响深远的文艺座谈会。周立波在会上与最高领导人进行了集体谈话。四年后,周立波被调到东北参加土改运动。这位最爱梅里米的作家,开始在东北的田野里酝酿自己的作品。

1948年,周立波完成了他的小说《辽沈战役中国民党军队崩溃时的风暴》。这部以歌颂农村土地改革为主题的作品,与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起,成为“土地改革小说”的代表作。周立波还获得了斯大林文学奖,相当于那个时期的诺贝尔文学奖。

成名后的周立波成为延安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全心全意地支持自己的信仰,小说里没有写很多实际情况。有些人批评他的作品不真实,但周立波认为他的方法是正确的。他的原则是真实性要和阶级性结合:有利就写;不宜,不写。

1953年,位于北京东宗埠胡同22号的“全国文学协会”更名为“中国作家协会”。有20多名全职常驻作家,周立波就是其中之一。

常驻作家不用上课,每周只需要来这里三天半的政治学习。派驻大会的作家待遇不错,文艺三级相当于局级待遇。被列为文学艺术第一类的周立波和冰心,属于作家的核心群体。他们当时的工资收入在每月300元以上,作协行政领导也就200元。

除工资和支付外,采用苏联制度,基本支付加打印支付。虽然普通作家很少能为一本书获得几万元的报酬,但像周立波这样的作家可以为一部小说获得5-6万甚至7-8万元的报酬。当时北京一个小四合院一万多。丁玲、杨朔、赵树理都买了房子,周立波在香山买了一个院子,据说有40亩地。

但是周立波不能在香山的院子里住几天。1955年回到湖南益阳任职,写了一本关于农业合作的小说《山镇巨变》,院子移交给当地乡镇。回到北京后,最高领导人对他说:现在湖南文坛很不景气,没有扛大旗的作家。为什么湖南那么多知名艺人不回去支持湖南?

益阳和韶山直线距离只有100公里。这位领袖不仅是周立波的同胞和校友,也是他心中的最高人物。于是周立波回到湖南,准备在农村扎根写作——但待遇是打算在省委书记一级。

但是,在工作来之前,运动是第一位的。1964年,把胡风、丁玲变成反党集团领导人的周扬急转直下。城门失火并非没有后果。1967年8月24日,湖南文艺界开会批判周立波。由于散文《韶山节》中提到杨开慧,周立波被江青列为重点照顾对象,被批评、游街示众、关进监狱。

江青倒台后,周立波回到了北京,他的家人挤在二里头沟附近一个叫“宇宙红”的简单建筑里。没有暖气,没有厨房,没有厕所共用。他在香山买的院子,变成了公社里的马厩,早就荒废了,荒凉破败。

虽然他以描写农村题材和农村生活而闻名,与赵树理并称为“北赵周楠”,甚至被称为“中国的肖洛霍夫”,但周立波一生中最想做的作品实际上是一部金马铁马的军事题材书籍。自从成为战地记者后,情绪高涨的周立波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宏大的写作计划,《风暴》只是这个计划的十分之几。

结果,周立波没能写出这个计划中最有激情的作品。起初,他为革命事业服务,后来他的名声越来越大,所以周立波越来越谨慎。于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发表了一篇关于部队渡江的短篇小说《湘江一夜》。和曹禺一样,他的半生也没有做出过什么杰作。

周立波在写作中基本上运用了他的智慧。在政治生活和人类行为上,他太直白、单纯、幼稚。刚到延安的时候,因为有人在欢迎茅盾的茶会上唱了一首含蓄的《跳蚤之歌》,周立波觉得是故意捣乱,就把茶壶扔了过去。大家都很尴尬,茶会以失望告终,周扬也不高兴。

但慢慢地,周立波变得越来越谨慎。根据陈徒手研究员的记录,周立波与当时许多作家中的领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经常报告和请求指示,即使是最小的个人活动或稍纵即逝的创造性思维。在作家协会所有成员向作家协会报告的计划、建议和要求中,周立波总是突出和独特的。这一方面显示了他强烈的政治原则,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他的关怀,从而增加了对他创作的保护。

周立波注定无法写出他理想中的作品。回到北京不久,他因癌症住进了301医院。晚年,他曾经给周扬写过一首诗:

“五十年前,我到上海的时候,笑声奔放。一辈子驰骋在文化园,赢了青峰宇的知识。”

这首诗其实是写给自己的。半个世纪前刚到上海的年轻人,把周变成的年轻人,沉迷文学立志写不朽之作的年轻人,现在只能坐以待毙。在病床上,周立波的最后一个愿望是把他所有的积蓄捐给国家。

他的存款是800元。他生前曾在中国出名,但死后很快就消失了。当另一个周立波在上海蓬勃发展时,公众已经忘记了作家、作品和时代。周立波,一个带着遗憾死去的老人,很快被周立波抹去了,他是一个说话圆滑的新贵。

参考:周的《我的祖父》;刘锡城《人民渴望自由——纪念周立波诞辰100周年》;陈徒手的“人有病,天知道没有”;董小说的审美倾向

1.《一周立波 周立波抹掉了周立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周立波 周立波抹掉了周立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616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