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博物馆
开启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传播工程
——在中国民间工艺集成汇编启动会上的讲话
据:2017年6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文化自然遗产日”。6月8日,中国民主民生协进会在北京召开国家社科基金委委托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整合”专项项目编制启动会。国内知名民间艺术专家和全国27个省市的人民团体领导人进一步规划和讨论了《集成》的编写。整合项目首席专家、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会长潘鲁生在会上发言,根据会议纪要整理。
一段时间以来,传统工艺的保护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深刻而持久的过程,它不仅关系到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可、保护和传承,也直接关系到现代设计和工业发展。目前,中国已将“传统工艺振兴”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制定和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规划”,推动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和振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工程的意见》,也是建国以来中央关于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一个重要文件。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振兴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规划》,传统工艺美术振兴进入政策实施阶段。可以说,编撰《中国民间工艺集成》是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民间工艺备案,填补中国民间工艺融合空空白,将成为“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和“传统工艺振兴规划”的重要文献基础和文化基础。我国民间工艺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进一步建立,也将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传统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撑,为民族复兴和发展保存文化基因,注入原始活力。
目前,中国人民协会组织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学系出版工程”已被列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整合工程”是“文学”与“艺术”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的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工程。要进一步树立信心,完善和深化编制思路,扎扎实实推进。
首先,遵循民间工艺发展的历史观、文化观和人生观
民间工艺是人们生活的创造和艺术,是在中华文明中生存了几千年的活的文化。历史悠久,门类众多,覆盖面广,不仅涉及衣食住行,还涵盖各民族,是创作体系、造型体系、观念体系的融合。我们要充分重视它,包括传统文化内涵、当代文化生态、文化资源、文化自信、手工劳动的创造力、历史积淀传承下来的工匠精神、与民生民风的紧密联系、广泛的应用实践空。《集成》的编撰必须遵循民间工艺美术发展的历史观、文化观和生命观,从历史层面追溯,从文化层面观察,扎根生活。结合历史、人文、社会、生活背景,把握与特定民间工艺相关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历史文化因素,了解其形成的文化原因和社会机制。
在编纂的视野和认识领域,有必要从单纯的工艺领域和艺术领域扩展到社会历史和民间生活的相关方面。在历史文化变迁和发展的基础上,应将民间工艺作为社会生活整体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作为历史形成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文化观念的载体,根据历史和现实中的社会关系、劳动方式和情感交流进行综合把握和研究。应该说,《融合》的编撰不仅是民间工艺美术的文献,更是民族文化意象、创作语言、生命文化认同的蓝图。它也可能成为当代甚至未来设计发展的语境源。要树立全面的历史文化观,面对发展和千变万化的生活现实,科学全面地认识和梳理、反映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形式、特征、规律和内涵。
二是突出民间工艺的地域性、民间性和传承性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地域特色显著。历史上,不同的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经济和文化。人们在生活的基础上形成了相应的民间工艺。因此,地域性也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多样性的重要基础。《集成》的编撰突出了地域性,尊重和还原了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历史,也把握了其内在规律和发展重点。一段时间以来,在信息、交通、市场发展过程中,民间工艺的地域性不断被消解,工艺雷同、地域风格淡化的现象更加突出。强化地方特色,避免民间工艺的同质化和同质化,修复多元化的民间工艺生态,是民间工艺发展的重要内容。《集合论》的编纂在卷体结构上按地域分卷,突出地域性,综合考虑历史规律和现实导向。
同时要重视民间工艺美术。在“民间”概念的界定上,要充分发挥地方民生协会优质资源和多年研究成果的优势,加强民生协会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术合作,重视“民间”问题的学术定位。就民间工艺而言,首先是有传承的集体创作。我们应该关注广义上的传承、创造和发展的主体,不仅包括民间艺术家和传承人,还包括人们对传统民间工艺的认知、接受和参与。我们必须认识到,后者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往往会加速民间工艺的异化和边缘化,这也在国际专业领域形成了共识。如《伊斯坦布尔宣言》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必须依靠传承主体即民族群众的实际参与,体现为特定时间空下的一种立体复合主动活动;如果你离开这个活动,你的人生就无法实现。”。要突出民间性,必须深化对民间工艺主体及其生成、应用和传播机制的理解和把握。
另外,《集成》的编写要突出民间工艺的传承。一方面,由于民间工艺美术深入生活,一些古老的工艺美术依然传承,家庭工艺美术依然代代相传,“代代相传”的观念比“历史”的观念更适用。另一方面,把握“代代相传”的内涵,有助于丰富整合的内容。比如现在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和80年代考察时的作品差别很大,很多能流传下来的美术工艺都在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突出“传世”,让收藏民间工艺品的时限延长到现在。在收藏来源上要注意相关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中的民间工艺,不要排斥现在优秀工匠的作品。
第三,注重民间工艺编纂的原始、记录和融合
在编写《集成》的过程中,要注意民间工艺的原始性。包括尊重传统工艺的体验本质,全面梳理历史和当下的传统工艺要诀,梳理技法和经验,收集图解,注重筛选,系统梳理、归档和记录,梳理工艺规范、技法构成、技法步骤等方面的经验。,全面掌握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不同地域的民间工艺的技艺原理和体验形式。同时,要注重对技术思想的探索,对技术思想的深入把握,注重对技术技术、哲学和评价的确定和把握。录音过程中涉及的评价标准、内容表达、语言训练等都要深入到技术思维层面,深入理解和把握。
还要明确,Integration的编写是以记录为基础的,科学、客观、准确、翔实的记录是Integration的主体,要突出Integration的可记录性。“融合”的内容应该是历史的沉淀,具有典型性和共识性的意义。作为文献依据和工具蓝本,要尊重民间艺人的创作,真实记录民间工艺,严格遵循“融汇贯通”的编撰体例,避免过度解读,避免学术争鸣,杜绝一家之言,形成反映民间工艺面貌、内涵和普世价值判断的历史成果。在记录过程中,可以考虑加强学科的互补性,在编辑原貌和保留配方技术图谱的同时,加强跨学科研究,引入原理、元素组成和工艺标准的内容和技术分析,增强记录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利用新的科技手段尽可能保留传统技术的基因片段。
《集成》的编写要注意集成。中国有编纂综合志的传统,历史悠久,方式多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79年以来,十大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的整合与编纂工作已经完成,为研究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供了全面、系统、科学的历史文献。十大整合的传统、原则、范式和经验都是我们当前编制民间工艺整合的重要参考。要深化对“整合”的内涵、方法和原则的把握。民间工艺的材料分散在民间,应广泛收集、彻底整理、反复核实和校对,以全面选择材料,力求准确,提取最有价值的材料,体现全面性、代表性和科学性,保证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集成》编纂成果的应用和服务面广空,有助于引导民间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从而更加关注民间工艺创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演进节点、条件和转化机制,以及传统工艺创新在当代生活中的典型范例,系统梳理传统工艺创新发展的动因、路径和规律。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教育的传承。几千年来,中国工艺语境的不断传承得益于经验的传承。同时,“人随歌走”和“人死于艺术”的困境也与经验的简单甚至相对封闭的传承有关,这是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融合》的编撰出版不仅是一项学术成果,更希望这些文化内容进入中小学课程,融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成为全社会共享的文化财富。此外,《集成》的编写也有广泛的参与基础。要充分发挥民间艺人、基层专家学者的主体作用,突出民间艺人、民间艺人、民间工艺美术爱好者、文化志愿者等民间力量的参与。民间工艺源于民间,网络技术和“人人创造”、“人人共享”等内容形成机制也为我们以开放互动的方式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平台和环境。要做好民间工艺的整合,就要抓住整合的本质,发挥民间整合的力量。
《集成》的编写已经全面启动。我们应该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深对整合意义的理解。需要进一步规划内容,在整理思路和思路的基础上,形成各卷的框架和提纲。要进一步明确任务,细化职能,形成编制的时间表和任务书,推动实施。总之,《中国民间工艺美术集成》的编写是一项民间文化工程。我们有荣誉感和使命感,希望齐心协力,开创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传播的新历程。
>。>。>。附件:
人民日报报道,中国人民协会正式启动《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编纂工作
人民网北京6月8日电中国民间文学艺术协会今天在北京启动了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整合项目的编制工作。
今年春天,国家发布了《关于实施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工程的意见》,规划了一批重点工程,其中中国文联和中国人民协会牵头组织实施了中国民间文学出版工程,进一步增强了民间文艺界的文化意识和信心。中国民主民生协进会成立60多年来,积累和储存了数十亿字的民间文学资料。其任务是充分发挥中国民主民生协进会专家学者和学术研究的优势,提高中国口头文学遗产的数字化程度,在收集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的基础上,整理出版中国民间文学的原始文献,为中华民族文化保存珍贵而生动的记忆。“学会”是中国人民协会坚持的一贯传统和作风。新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协会启动了大规模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先后出版了《中国木刻年画集成》、《中国民间剪纸集成》、《中国唐卡文化档案》、《中国民间故事百科全书》、《中国民间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等一系列大型文学作品。
2016年7月,以中国人民协会主席潘鲁生为首席专家的课题组发起了申请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整合的项目,同年11月,被批准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托的专项项目。次年1月,组织专家对《集成》的编写思路进行了论证和讨论。1月至5月,在山西、陕西、河南、河北、云南、贵州、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开展了广泛的民间工艺研究活动,收集第一手资料,听取各方意见。通过深入调查和讨论,明确了《集成》的编写方向和思路。“融合”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记录各种民族民间工艺,汇集不同地区的民间特色工艺,全面掌握工艺内容,系统整理工艺特色,重视探索工艺思路,注重传统工艺的继承、发展、创新、衍生的过程和关系。旨在建立中国优秀民族民间工艺学术档案,进一步夯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规划”的理论基础,使传统工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
中国民主民生协进会正在全力实施“中国民间文学系出版工程”和“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交流工程”。“一体化”作为重点项目之一,以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山东为首批试点单位,构建有效的工作机制,积累普查编制经验,出版示范卷,然后在全国各省市推广。预计到2020年将完成33卷出版成果。
央视一套《温超天下事》报道,“中国民间工艺整合”在京启动
潘鲁生民间艺术博物馆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民间艺术
▼
1.《中国民间工艺 潘鲁生:开启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与传播工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民间工艺 潘鲁生:开启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与传播工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674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