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村落现状航拍 ©南沙原创
中国人的习惯,喜于谈吃,厨房里发生的事情一如我们的城市和生活,精妙复杂且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舌尖上的中国》所言,“从个体生命的迁徙,到食材的交流运输,从烹调方法的改变,到人生命运的流转,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厨房”既是空间,又是生活;既是生产,也有消费;整个过程不仅有个体的创作,也有群体的参与和分享。
盐田分展场:村市(是)厨房的主题由此确定。数次场地踏勘和与当地村民沟通后,提出“1+10+500”的空间策略,利用村里三条老街,总长500 米的路径串联起村里三个核心公共空间——榕树头、大市场和菜田地,以及改造提升村里公共活动空间的1 座临时展厅和10 栋旧宅改造。
此次展览邀请了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的不同设计风格的5 家建筑师事务所( 刘珩 + 南沙原创;俞挺 + Wutopia;杨小荻 + 普集建筑;张斌 + 致正建筑;臧峰/James SHEN/ 何哲 + 众建筑),以半命题作文的方式参与建筑改造。建筑师根据现状建筑的空间形式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造,发挥各自独有的风格特色。
在展览开幕当天,深圳观筑作为专业媒体对五位参展建筑师做了一对一的访谈,下面来看第一位建筑师刘珩怎么说~
南沙原创 | 刘珩
刘珩
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NODE)
创建人/主持建筑师
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兼任副教授
本次盐田分展场负责项目:
临时展厅 ;9 号楼 ;10 号楼
1. 本次盐田分展场大梅沙村位于大梅沙旁边,来的路上发现村周围有大量的酒店宾馆,村落已经埋没在周边快速的城市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村与周边的关系是一种共生还是一种隔绝呢,刘老师怎么看待目前大梅沙村的这种发展现状?
我们是在一系列的酒店和万科的总部之间发现了这个村,周边是一些比较奢华的民镇小居。当时盐田区政府也是希望我们自己可以找一块地,在准备双年展的时候我就发现了这个地方,当时就觉得特别的不一样,它跟周边高端的楼盘也旅游小区特别不一样。发现居民都在这里安居乐业,是比较和谐的一个社区,所以我觉得大梅沙村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被藏起来的村庄。
2. 本次盐田分展场的主题为“村市是厨房”,刘老师觉得大梅沙村在盐田区,在深圳市,甚至更广的一个范围内,它具体是一个怎样的厨房,应该怎么处理这个厨房与其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其实我们几年前也参与过双年展,当时我们就做了都市厨房的概念,基本上就是一个带有生产性社区的概念,就是不仅要有食材,还要有厨师,厨师在烹调的过程中还能跟人交流,生产完之后还有一个家庭式的宴会,所以整个过程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从生产到消费,从独自创作的行为到一个社区分享的行为,所以厨房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当时我们来到大梅沙村的时候,就是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厨房,有自己种的菜,自己煮来吃,我觉得这些都特别契合“厨房”的概念,所以把“厨房”的概念放在这里是非常合适的。
▲NODE:都市厨房&勒·柯布西耶:Contemporary City
3 记得上一届双年展,刘老师有提到“都市厨房”,跟这次的“村市厨房”,两个厨房应该是怎样一个关系?
我觉得跟它具体的位置有关系。大梅沙村在某种意义上是城乡结合部的一个部分,但是它并不像这次双年展的主会场南头古城,处在一个高速城市化的过程之中。大梅沙村是在旅游产业带动下,比较松散,平行发展的一个“乡下”,这里也远离城市的各种配套,所以叫“村市厨房”。
▲10栋建筑(改造前)
4. 在这次的“盐田厨房”中,除去临时展馆,一共有10栋建筑的更新,想问下刘老师,在一开始,这10栋建筑是怎么确定的,还有怎么搭配五组建筑师与这十栋建筑待更新建筑的,是由建筑师选择还是策展方统一分配?
从一开始我就是主张多元化,不同角度的改造参与,邀请有相似经验,但来自不同地方的设计师。像北京众建筑就是用非常小的新陈代谢的方法,比如用产品的方法来改善四合院生活的环境;像上海的俞挺跟张斌老师对“烹调”都很有兴趣,是两位非常优秀的“厨师”,建筑也做得很好,所以我觉得这两位建筑师是非常贴切的;再加广州跟深圳的建筑师团队,因为我们更加置身于当地的环境,对当地的具体事情有更多的了解,然后也有很多丰富的进行改善的经验。所以这整个组合都是来自不同的背景,对“厨房”这个概念都有很多想象的建筑师,最后也是希望这十幢建筑能够炒出一份“大盆菜”,各有各自的特点,但是是非常好吃的一盆菜。
▲改造后村落现状航拍 ©南沙原创
5. 十栋建筑确定下来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其实真正的施工过程才不到两个月,前面的大半年都是各级部门包括区政府出面,要跟村民去谈,看哪些人愿意把他们的房子腾出来,然后去做这样一种实验性的参与。所以前期政府花了两三个月,比建造的时间还要长,去说服村民拿出十栋房子。我觉得区政府的推动力是非常强大的,最后非常成功的拿下了这十栋建筑,整个过程也还是比较顺利的。
▲村中菜地展览馆模型 ©南沙原创
▲村中菜地展览馆平面生成分析 ©南沙原创
6. 在“村中菜地展览馆”的设计中,建筑的整体设计构思源自于对中国当代宅基地的均分面积制度,并假使宅基地一户需100平方米,按照单位面积100平方米划分宅基地小单元,设计出不同长宽的等面积矩形,并将其进行拼接和微调,随之演化出建筑平面;想知道这个100平方米和各个不同长宽的矩形是怎么确定和生成的?
你可以看这个村的南边是一个新区,每个宅基地就是10MX10M,个个的规划都是一样的,完全没有个性。所以我们就想每一家的100m²能不能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不都是规规矩矩的10MX10M。当时临时展厅的宅基地是好多家的菜田,每块菜田都有不同形状的100m²,这种肌理是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的分割。所以我们就觉得这个潜力可以发展成不同形式和空间的100m²,把这八个宅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特别流畅的参观路线,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展览空间,是一种非常好的解读宅基地的方式。
村中菜地展览馆&9号楼航拍©南沙原创
▲9号楼现状 ©南沙原创
7. 我看到9号展馆旁边就是临时展馆,刚好两个都由刘老师负责设计,一新一旧,想问下这两栋建筑在设计上有做统一的考虑么,是怎么处理这两栋建筑之间的关系的?
这两栋建筑之间的广场其实是我们最后的一个设计内容,一开始设计9号楼的时候没有考虑它跟临时展厅之间的关系,做完之后发现在这个空间两栋建筑是可以产生对话的,所以我们在广场上引入了楼梯,希望人可以在这里逗留,逗留的时候既可以看到9号楼也可以看到新的展览馆。在9号楼的立面上也做了特殊的处理,像喷涂,在上面有一些银色的反光漆,让它可以反射对面新的建筑,两栋建筑可以产生更多的对话与交织,在这个广场上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去回味的。
▲10号楼现状 ©南沙原创
8. 十号楼的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上,首先是在次入口和主入口道路连线上,也是次入口到建筑群的必经之路,其次旁边还有一颗标志性的榕树,榕树下是一个小神社;这么多因素汇集在一起,怎么处理这个建筑与它们的关系?
我们来到这个村的时候发现特别能够吸引大家的就是这颗榕树,一个村的榕树其实就是他们精神的场所,但这个村是一个百家姓,没有一个固定的宗祠,所以大家都在这个树下面参拜不同的祖宗和不同的神,类似一个百家神的聚集地,它在精神上的作用是非常强烈的。10号楼的底层原本是这个村的粮仓,已经运废弃很多年了,一直是封闭的,跟旁边开放性的广场是有很大冲突的。当我们接手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觉得既然它位于这个榕树广场,它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空间,跟居民有一个互动的关系,最好能成为一个公共的场所,能跟榕树和神龛产生一些对话,所以我们也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建了一层,让它跟这个榕树的关系更加密切,也打开了首层的一些位置。这次宋冬老师对神性的空间也特别有兴趣,所以一开始就对这个粮仓的位置特别感兴趣。这是我跟宋冬老师的第二次合作,但这次合作我们都没有碰过面,最后发现他的作品跟我的空间能够不谋而合。是榕树这个精神性的作用,让建筑师和艺术家在这里能做出各自的想象,大家的出发点都比较一致,所以作品之间的参与感特别的强。我觉得10号楼是对这次主题”村市是厨房“做了最深刻解读的作品,不管从建筑师还是艺术家的角度。
▲10号楼现状 ©南沙原创
9. 在南方的村落中,经常能看到在一个小广场上面会有一颗大榕树,下面有神位,这种场所一般是村民最重要的社交场所,除了神社,有些村落的宗祠也会出现在这种位置,往往带有一个神性的色彩,10号楼的坡屋顶是有这方面的考虑么?
当时我们来到这个村的时候大家都在找宗祠,但它没有宗祠,是一个百家聚集的地方,这个坡屋顶跟宗祠没有什么关系,它是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未来能成为一个社区服务中心,比如可以有一些书店,小的戏剧社,可以带动整个村落的环境。
10.您觉得通过这次的村落更新会给这个甚至深圳的城中村带去哪些方面的信息和变化?
我觉得这次建筑师在改造的过程中还是比较慎重的,起码不是一个大拆大建的过程。建筑师都来了这边好几次,举办了几次工作坊,目的都是为了在对当地的人文环境有更多的了解的基础上,做出各自创意性的选择。总的来说,这次各位建筑师们都做的非常有意思,而且提供了改造的不同角度与方法,是非常多元的,能给村民更多的启示,延展村民对未来的想象力。之前这边的村民都是把房子的出租住宿功能极大化,利益极大化,我们觉得这是不好的,还是希望能够腾出一些公共的空间进行一些休闲与放松,希望能把一些新的生活方式带入这些村落里面。
最后
点击观看盐田大梅沙村航拍视频~
1.《UABB(盐田)建筑师专访系列一 | 南沙原创:刘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UABB(盐田)建筑师专访系列一 | 南沙原创:刘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6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