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时针研究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
原件-编号1248
历史是WINNER写的。在国民党正史上,陈炯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汉奸、反党、卖国贼。详见《陈炯明叛国史》:
这本书的主角就是这么“叛逆”的。1922年6月16日,粤军总司令陈炯明下令驻广州的粤军围攻孙中山的总统府,并用大炮轰击。孙中山提前得到消息,匆忙逃到永丰船上。虽然孙中山侥幸逃脱,但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因逃亡而流产,最终失去生育能力。
陈炯明和孙中山是革命友谊深厚的同志,现在彻底决裂了。这让我想起了著名影评人刘彦祖,他说社会复杂,人心险恶,一不小心就会犯错。
1925年,孙中山派蒋介石率领黄埔军校学生军发动东征,最终打败陈炯明,报了血仇。陈炯明逃亡香港,退出中国政治舞台。
但是,回顾历史,我们可以说,没有陈炯明,就不会有后来的国共合作,不会有黄埔军校,也不会有后来的国民党在形式上统一中国——虽然促成这一切并不是陈炯明的主观愿望。陈炯明确实害了孙中山,晚年“成就”了孙中山的事业。
▲影视剧《第一任总统》中的陈炯明形象
第一,同舟共济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各派都起了三四年的主导作用。
孙中山作为中华民国前临时总统,只能和袖手旁观观望。没办法。我手里没有枪。
前广东代省长陈炯明,响应孙中山反袁起义,战败后逃亡香港,后迁居新加坡。护国战争爆发后,陈炯明回到广东组织军队,回到革命战线。然而,广西军阀卢荣廷以乱局控制广东,导致陈炯明未能夺回广州。
孙中山和陈炯明此时都是政治失败者,同样的情况促使他们再次走到一起。孙中山对陈炯明非常依赖,迫不及待地打电话给哥哥。
1917年7月,孙中山与西南军阀联手在广州建立军政府,当选为大元帅。孙中山还从广东巡抚朱庆兰手里夺得20个营的警卫部队,将这支部队改编为两军,并任命陈炯明为第一军赴福建总司令。1918年8月31日,陈炯明率军到达福建漳州,并在闽南建立了法律保护区。
▲陈炯明和孙中山在保法期间合影
但陈炯明出闽时,孙中山被军阀和军政府政客排挤,不得不于1918年5月辞去大元帅一职,离开广州返回上海。
现在,陈炯明的军队已经成为孙中山唯一可以依靠的军事力量。
1920年,应孙中山的要求,陈炯明以“广东人治广东”为口号,从福建领兵反攻广东,取得了伟大胜利。年底,在陈炯明的邀请下,孙中山回到广州,召见旧国会议员,恢复广州军政府。1921年4月7日,广州“特别代表大会”召开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通过《中华民国组织大纲》,选举孙中山为“特别总统”。
孙中山在给蒋介石的信中,对陈炯明兄弟靖这次回到广东赞不绝口,把全部力量都投入到党就是国家的思想中。我们也毫不犹豫地认为,在相互竞争的兄弟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同心同德。
陈炯明也很谦虚,没有说“这是我给你打下的”。他不仅邀请孙中山到广州主持大局,还邀请孙中山的心腹胡到广州定居。
这时候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刘备和诸葛亮,好到可以一起穿一条裤子。
然而,这两个人的政治观点开始不同了。
第二,反目成仇
从1918年到1920年,孙中山完成了《建国方略》,提出了改造和建设中国的宏伟计划。这些计划包括在中国铺设16万公里的铁路,在中国北部、中部和南部沿海建设世界级海港,以及在长江上游建设三峡大坝。"当水闸被用来挡水时,船可以逆流而上,利用它的水力。"
要实现这一宏伟计划,必须结束中国军阀混战,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因此,孙中山在广州建立军政府后,迫不及待地计划北伐。
但是,陈炯明没有像孙中山那样的感谢先生。流亡时受无政府主义影响,主张地方自治运动,实现“联合省自治”。然而,是梁启超,而不是陈炯明,首先提出了民国时期的联省自治。
陈炯明在福建漳州时,提出“为自由打破枷锁,为平等打破阶级,为互助打破竞争”。他还在漳州的一个公园门口张贴了“博爱、自由、平等、互助”的无政府主义口号。
他对孙中山发动北伐的主张不感兴趣是因为他主张联省自治,对孙中山中央集权的主张不感兴趣是因为他主张无政府主义。他曾率军入桂,但拒绝出任广西省督。他认为外省人不应该是本省的督军,本省的事务应该交给本省人民。因此,他计划效仿广东省的“地方自治”模式,包括恢复省议会和建立市政府,协助广西人、民盟元老马吴均管理广西。
▲1921年8月,陈炯明升任广东民选县令。图为一些当选的人合影
他只想老老实实留在广东,专心建设自己的理想王国。他这么想,也这么做了。比如为了在广东进行教育改革和文化改革,他邀请新文化运动领袖陈独秀担任广东省教育主席。很多孩子都很疑惑,为什么陈独秀因为当时在广州,所以没有出席中共一大。
孙中山对陈炯明懂事,感动不已,恳求他发动北伐,陈炯明不肯入内。陈炯明还说,“盲目的理论家往往主张‘分治’,就是破坏‘统一’。他们不知道“分割”和“集中”。这是一个对称名词。跟“统一”有什么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是惯例,你应该叫鹿为马!自民国以来,坐以待毙的人都把“集权”误解为“统一”,于是野心勃勃的人就假装“统一”来夺权。
就在两人说对的时候,胡、、、蒋介石等人挑拨离间,煽风点火。胡甚至造谣说陈炯明与直系军阀吴勾结灭北伐,这完全激怒了孙中山,孙中山怒不可遏,下令免去陈炯明内政总长、广东巡抚、粤军总司令的职务,甚至计划废除粤军总部。至此,双方已经处于同一水平。
陈炯明被罢黜后,回到惠州老家隐居。但粤军长期追随陈炯明,不愿听从孙中山指挥。根据美国大使馆的档案,石井兵工厂主任陈永善曾告诉美国副领事侯世敦,孙中山有一次威胁粤军的谈话:“粤军六十多个营不懂我北伐,政府缺钱,天天要钱...看来兵变的目的并不限于此...这支野蛮的军队...我现在已经决定处置它,并命令他从30英里外的省会撤出。如果他不服从命令,我,有人说我孙中山,尽全力拉炮,但这一次炮更有趣,不是用固体炸弹,而是用开花弹,或者用八寸炮的气弹。在三个小时内把他的60多个营的“陈嘉俊”变成泥粉并不难……”
孙中山确实有这个实力。当时他的达摩舰队有10艘战舰驻扎在广州。其中主力舰之一的海奇,排水量4300吨,配备主炮2 203毫米,副炮10门119毫米,副炮12门47毫米。孙中山的八寸口径枪指的是海器。
可能是这些话成了粤军发动政变的导火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学者劳伦斯利用美国驻华大使馆的情报档案得出结论,当时政变的主谋是粤军几名主要将领,因为陈炯明当时远在惠州老家。那么,陈炯明事先知道粤军的阴谋吗?档案中没有找到相关证据。
不管陈炯明是不是政变的主谋,政变的始作俑者是他的下属,所以他必须负责。
▲1923年8月14日,孙中山和宋庆龄在永丰舰上与海军官兵合影
三.布尔什维克将军
陈炯明虽然摧毁了自己建立的第二届广东政府,但他之前的一个行动“成就”了孙中山的后期事业。
陈炯明在福建期间,因明确支持新文化运动而受到列宁的赞扬。列宁曾经给他写过一封私人信,问他是否有兴趣合作。受无政府主义影响,陈炯明表示愿意与苏俄合作。他在给列宁的回信中说:“人们知道有更好的共和政治制度,就是不会有反革命。”他希望“新中国和新俄罗斯像亲密的朋友一样携手并进”,并宣称“我坚信布尔什维克主义给人们带来了福音,我将不遗余力地在全世界传播布尔什维克主义。我们的使命不仅是改造中国,也是改造整个东亚。这封充满激情的信让列宁很开心。
1920年5月8日,陈炯明在《致在俄中国工人兄弟的一封信》中说:“如果我们能回到祖国传播俄罗斯革命的种子,那么中国人民将共同建设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中国。这样,东亚会发生剧变,世界会突然改变。”欢迎俄罗斯华侨回国宣传布尔什维克主义,这也让苏联领导人非常激动。
当时不仅苏联政府认为他是一个值得交往的进步人士,英美领事也称他为“布尔什维克将军”。一位美国传教士甚至认为陈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因为他知道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刚刚成立。
1922年1月12日,香港雇员举行总罢工,以反抗英国资本家的压迫和剥削,要求增加工资。海员工会派纠察队到内地,前往香港主要陆路运输路线和广东部分与香港有联系的港口,禁止将食品、副食品等物资运往香港。为了解决物资短缺问题,港英要求广东总督陈炯明出面干预,迫使海员返回香港复工。在广东政府的干预下,海员罢工渗透到政治因素中,从一个地方经济事件变成了中英外交角力的场所。
▲陈炯明题词
陈炯明将海员工会提出的四个谈判基地交给英国大使电告总督雷金纳德·爱德华·斯塔布斯,但雷金纳德·爱德华·斯塔布斯回电表示反对。陈炯明决定为对抗英国的工人挺身而出,于是广东省政府每天借数千美元维持罢工,并帮助安排海员住宿。隆冬时节,广东省政府给每个水手都送棉衣。后来棉衣买不到了,就给了麻布袋。海员工会海员罢工办公厅也设在广州,下设总务、财务、食品管理、纠察、宣传、慰问、交通、接待等部门处理各种事务。办公室有十几个海员宿舍,在珠江租了一批水上餐厅“子东船”作为海员食堂。
这时,孙中山正忙着筹划桂林北伐。因为怕港英报复,阻碍运送军用物资到广州,多次向媒体和港英声明,只支持工人改善生活。不过,这次香港海员罢工的目的,不单止是为了改善待遇,更是为了争取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争取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
由于港英当局和海员工会无法达成妥协,他们决定进行残酷镇压。3月4日,当罢工工人陆续离开香港,返回广州前往沙田时,英国宪兵悍然向手无寸铁的人群开枪,当场击毙4人,打伤数百人,造成骇人听闻的“沙田大屠杀”。沙田惨案令香港市民更加愤怒和恐慌。电力、铸造、造型、舵手、船员、锅炉修理等工会签署联合协议,责令港英政府在48小时内满足工人要求。否则就发动了总罢工,彻底瘫痪了香港经济。
至此,港英当局已经水尽粮绝,不得不宣布同意海员工会的所有加薪要求,释放所有被捕人员,并向沙田死者家属提供退休金。罢工的胜利给帝国主义者以有力的打击,促进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这次罢工,以陈炯明为首的广东省政府为罢工提供了相对安全的环境,继续指挥罢工,不怕被英军镇压。广州作为罢工基地,增强了工人罢工的信心。海员工会利用“饥饿政策”,在广东默许下,在香港针对英国人封锁香港。
当时,共产国际驻广州代表马林在实地调查罢工事件后向共产国际报告说,“罢工者参加了党的全国民主示威,经费也是国民党赞助的。国民党和罢工者的关系非常密切。广州、香港、汕头的1200名海员后来加入了国民党。”共产国际的另一位代表威廉斯基·西比亚总结说,“陈炯明本人组织并正在组织中国进步学生和工人”。
马林和共产国际都认为国民党与工人运动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所以共产国际应该积极支持国民党。但其实当时的广东省政府并不是所谓的国民党政府。然而,很少有人能区分这两者的区别。例如,英国总督雷金纳德·爱德华·斯塔布斯也认为,“孙中山领导下的国民党是罢工的组织者。广州政府完全在这个布尔什维克组织的控制之下。”
在这种背景下,1922年7月中旬,马林从中国回到莫斯科,在共产国际执委会上提交了访华报告,主张中国国共合作。马林在报告中高估了中国国民党与工人和工人运动的联系,忽视了孙中山对罢工等行动持否定态度的事实。马林会做出这样的高估,因为他把陈炯明支持工人运动等同于国民党的整体行为。
马林的报告受到共产国际的高度重视,开始推动国共合作。1923年1月,共产国际代表岳飞与孙中山联合发表《孙文岳飞宣言》。共产国际正式发动对孙中山的支持,包括促进国共合作、帮助改组国民党、帮助建立黄埔军校等。特别是黄埔军校的建立,为国民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政人才,为蒋介石北伐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广东惠州陈炯明墓
陈炯明和孙中山,从同舟共济到反目成仇,不得不说这是中国近代革命的悲剧。政治观点的分歧不能通过和平手段解决。相反,必须使用暴力,必须杀死对方。但是,两个人都不愧是伟大的爱国者。许多年后,日本人占领了东北三省,并试图争取陈炯明为他们所用。但是,陈炯明对日本使者说:“日本输出恶制,害了中国,甚至害了今天。不赶紧滚,不要多说!”陈炯明后来逃到香港,日本人寄了一张8万元的支票。面对日本人的利诱,陈炯明不以为然,在支票上打了个大叉,果断退回。
兄弟之间可以打得头破血流,但必须忍住自己的屈辱。
参考文献:
1.横山洪章,《平原孙文》,八旗文化出版社,2016年
2.孙中山《建国方略》,三联书店,2017年
3.梁宝龙《争取尊严:香港海员罢工史》,香港社会保障学会与香港劳工运动史研究组联合出版,2018年
4.李玉珍,孙中山与共产国际,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1996
1.《孙中山的成就 谁是“成就”孙中山的狠角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孙中山的成就 谁是“成就”孙中山的狠角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755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