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不断的问候,叫奶!
本文转载于微信官方账号“正宗风景”授权微信。“正宗风景”是来自中国国家地理的原创内容微信官方账号。这里聚集了一群热爱山川的人,他们决心“寻找最好的产品,捕捉匠心和民间艺术,分享最正宗的生活方式。”
“你累了吗?要不要我给你热杯牛奶?”
2018年回家度假第三天,
母亲的第三声晚安问候。
“妈,牛奶煮好了给我打电话,我要吃奶皮!”
1988年每天上学之前,
无数次向妈妈问好。
▲福建泉州人挤牛奶。地图/网络
家里的每一杯牛奶都充满了温暖,可以在不断的呵护中,在错过的生活中,在家乡独特的味道中,喝下去。凭票取奶,去市场买奶,送奶员送奶,课间奶。从奢侈品到日用品,牛奶在几代人的记忆中升温。
中国奶业是一部跌宕起伏的戏剧,有悲欢离合。回忆起“无奶抗”、“三聚氰胺”、“牛奶变质”、“倒奶杀牛”的悲剧总是让人心寒。
中国的奶业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受西方资本主义特别是晚清西方乳业的刺激。它首先诞生于历史上的贸易港口城市,然后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内陆地区逐渐发展起来。
经过多年的市场淘洗,中国已经洗出了一份当地的牛奶目录,目录中包含的所有目录都经过测试,能够承载当地人的生活和成长。中国四大黄金奶带之一的内蒙古,产奶体系最好。伊利蒙牛,中国乳业霸主,无需解释。
▲乌兰布和内蒙古沙漠的奶牛,打个招呼?地图/网络
而其他地区的牛奶品牌,受历史和地理的塑造,也有自己的故事和个性。还有山西人送礼首选的惠山、辽宁、古城酸奶,济南、山东老品牌的佳宝、青岛秦派,线上名人的牛奶科迪,河南、湖北长江,福建鲜牛奶旗手长福,淮南、安徽的好处,西部成都记忆,最陕西风味的银桥等。
一个
京津冀:皇家基因牛奶
▲华北平原和内蒙古草原周边奶业非常发达。制图/刘浩兵
河北“小朋友,尝尝我们的君乐宝”
河北依托坝上和康熙草原,以及华北平原的优质奶牛养殖带,一直是奶牛生产大省。但“三鹿”、“三聚氰胺”始终威胁着河北乳业。
那一年,在破产的压力下,以酸奶为主的君乐宝,终于重新树立了河北乳业的正面形象。
北京“喝了几十年,还是认三元”
▲80年代半斤奶票。图形/网络
北京记载了明代的挤牛。1860年,“金奶牛场”在北京开业,生产的乳制品供皇室使用和祭祀。1900年,以外国人和商人为主要消费者的傅生安吉奶牛场成立。市场上牛奶很少,一些大使馆养牛,生产牛奶喝。当时清华、燕京等大学也建起了自己的奶牛场。1930年前后,北京有110多个奶牛场;解放前夕只剩下六十多。
老北京人喝牛奶离不开富康奶牛场的创始人李一赞。1952年,他让没喝过消毒鲜奶的北京人喝消毒牛奶。1956年成立的北京牛奶总站也采用了这一技术,它是三元的前身。
▲80年代,人们去奶站排队买牛奶。地图/网络
在70年代和80年代,牛奶是一种特殊的供应,新生儿和一些特殊职业需要注册证书才能获得牛奶。相对于说“打酱油”,据说家里的孩子会挤牛奶。距离方圆一公里,每块都有一个牛奶供应站,家家户户排队领取牛奶月票。三原在产奶、配奶的时候,简单的陪伴着每一个北京人。
三元奶可能不是最香最浓的,但会陪伴北京人最久,最新鲜最有创意。
▲牛奶加工厂,让北京人第一时间喝到最新鲜的牛奶。地图/网络
天津“不要,我们有自己的海河”
海河牛奶,承载着天津人的生命,是天津风味。
体育课结束,一包可可味牛奶解渴,补充体力,可谓课间大狂欢。还有外国名字的帕玛拉特酸奶。一天一包一个口味,就像学生时代的彩虹。
▲可可奶是天津学生必备的零食。地图/网络
2
黑龙江:北大荒精神挤压的牛奶
▲你喝什么牛奶?我觉得你像牛奶。制图/刘浩兵
“我们黑龙江娃娃都是喝大山长大的。”
1900年前后,俄罗斯和日本先后获得东北部分铁路权,并通过铁路大量引进奶牛。1920年左右,俄罗斯人在哈尔滨开了一家乳品厂,生产巴氏杀菌奶。东北人学会了各种饲养奶牛和制作乳制品的技术。
▲富饶的黑龙江垦区,自然地理优势。图/图虫创意
50年代的大规模开垦,把北大荒变成了肥沃的北大荒仓库。1963年,农垦部长王镇将军在万达山脚下创建了8511农场奶牛养殖示范基地,这是北大荒精神榨出的牛奶。北纬45度的金奶带,世界仅存的三大黑土区之一,是万达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土壤肥沃,草多,细菌少。奶牛吃得好,自然产奶。
在品牌没有规模化的时代,东北人的牛奶记忆根植于东北的早市。农民自己养牛,手工挤奶,拿着装满鲜奶的大桶进入早市。各家各户自带器皿,在早市买牛奶。
▲奶皮煮沸冷却后最香!
后来,大部分牛奶来自牛场的挤奶机。沿着漏斗,牛奶被倒进塑料袋。嘴紧的奶是对生命的庄严敬畏。没有被均质化的牛奶脂肪保持不流失。微沸的牛奶冷却后,表面附着一层厚厚的奶皮,从炉子里散发出阵阵乳脂味。
三
江浙沪:从商业到艺术喝牛奶
▲首批拥抱牛奶的城市。制图/刘浩兵
上海的“岁月由光滋养”
开业之初,上海的牛奶是为了满足外国人而生产和销售的。租界建立后,海外华商领导的近代中国乳业得到发展。外国人把欧洲奶牛引进上海,逐渐形成了牛奶生意。
▲清末卖牛奶的“奶王”。地图/网络
当地农民给奶牛挤奶,把它们装在啤酒瓶里,装在篮子里,然后卖给外国人。1881年,上海的奶业进入了国人经营的“奶棚”阶段。牛奶容器也改成了带玻璃盖和铅丝提瓣的玻璃瓶。
1949年,江泽民同志将美国商人海宁洋行更名为“上海益民食品一厂”,并于1951年正式注册商标“光明牌”。光明商标于1996年进入上海光明乳业。在上海小农的童年记忆里,巷子里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一个牛奶盒。
▲门上印有“光明乳业”标志的牛奶盒。地图/网络
当时的玻璃瓶都是广口瓶,形状敦实。上面的牛皮纸用薄薄的蜡线沿着瓶口扎得很紧,然后用松香把活结封好。宏大的艺术感不亚于古代文献传递中使用的“封泥”。
很多年后,当我们回忆起喝酒的快乐时光时,会提到纸盖揭开后背面厚厚的一层奶油,无法抗拒舔。
▲明亮的汽车驶入每一个老上海的中心。
浙江“我们有美丽的健康,双峰和童年最爱的李梓源”
1898年分别创办奶牛场的韩邦义和韩傅蓉是浙江奶牛饲养业的先驱。1931年,萧、等人联合创办“西湖炼乳公司”,兴建了民国时期最大的奶牛场。
梅里健、双峰乳业是浙江省学校牛奶定点生产企业。它们有原味、草莓味、红薯味和巧克力味。遇到不喜欢的口味,会偷偷藏起来,不喝,也不和同桌交换。纯友谊也是一袋牛奶发酵出来的。
金华被誉为“中国南方奶牛之乡”,是李梓源的后方基地。李梓源的绿色奶盖是一个童年玩具。帽子对折时,按下会发出类似掰手指的声音,特别稚气。
▲童年最爱的李梓源甜牛奶。地图/网络
江苏“魏钢是南京人抹不掉的记忆”
1920年前后,在南京,民族资本家掀起了经营奶牛场的热潮。魏钢是大明皇帝皇家马场的旧址。1928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建立了一所幸存者学校,以抚养北伐战争和辛亥革命期间的烈士遗孤。宋美龄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实验农场,培养了中国第一批奶牛养殖专家。
建国后成为国有南京奶牛场的前身,即卫岗乳业。
▲收集七味岗的各种牛奶。地图/网络
每天早晨,奶瓶的叮叮当当,是南京人世世代代记忆中的悦耳声音。
四
两广:“乳中贵人”
▲牛奶里的“贵族”来了!制图/刘浩兵
广东是“唐嫣、凤兴、香满楼、广东乳业三大”
广东喝牛奶历史悠久,明代顺德就有用水牛挤奶的记载。1842年,广州成为通商口岸。农民们挤水牛,并把它们提供给当地居民和外籍人士。1865年,海外华商将西方奶牛引进广州,在广东建立了第一家专业牛奶公司——胜利牛奶公司。1907年,广东省揭西的村民饲养了水牛,并建立了自己的乳品厂。
▲广东人喝的唐嫣能绕地球100w+。地图/网络
唐嫣是广东最早的乳制品品牌,在广东乳制品市场上与凤兴、香满楼相恋,在广东人的记忆中占有很大比重。
广西“黄家是天下第一!”
两广连绵的稻田虽然远离草原,却是水牛的故乡。产量低、营养丰富的水牛奶是牛奶中的贵族,从产出到交付不应超过两小时,否则会影响口感。
▲传说中高贵的水牛。地图/网络
甜滑的水牛乳做成的酸奶,浓稠醇厚,筷子插不进去。两广流行的姜奶和双皮奶,也一定是水乳做的,这样味道才最正宗。
五
重庆:工业救国从喝牛奶开始
▲来喝柏柏尔噻嗪。制图/刘浩兵
“田你是我妈买的最好喝的”
1931年,陈与主张国货的陈敦川共同创办了重庆第一家牛奶厂,即天佑乳业的前身。他们从上海买了荷兰纯种牛,学会了养牛,然后通过沙坪坝嘉陵江运回土湾。
对当时的老百姓来说,牛奶还是个新鲜事物。习惯喝豆浆的重庆人认为喝牛奶会引起燥热。陈大力推广,甚至在给订户送牛奶时赠送康乃馨。重庆奶牛场的牛奶产量日益增加,随着国产产品的发展,燃烧着国人的自强不息。
▲重庆奶牛场。图片/网络
80多岁的天佑从未停止创新,在校园课间占领花式牛奶,在甜品市场分一杯羹。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妈点的鲜奶是最好的。
六
西北地区:乳制品融合了当地原有的风味
▲来西北,请喝nàI . Drawing/刘浩兵
青海,“我们对酸奶有依恋,除了自制力是个小西牛。”
在青海,正宗的青海人会自己做酸奶。有着800年历史的传统酸奶是用瓷碗发酵的,而固体酸奶是由康上的高温形成的,酸奶上面浮着一层奶皮。而纯牦牛酸奶口感酸酸的,喝之前可以加糖调味。
▲青海传说——老酸奶。地图/网络
新疆,“我们也是酸奶狂热者,除了自制力就是西春。”
新疆人对酸奶也有一种情结。在新疆,酸奶也被称为“酸奶”。人们经常在街上卖酸奶。还有碗和锅里像冰淇淋一样稠的自制酸奶,还有酸奶疙瘩、赛力木酸奶等自制乳制品。风靡大陆的西域泉和天润,来自天山脚下的呼图壁天然有机牧场,因其丰富的水生植物而被誉为“准格尔盆地上的玉”。
▲新疆酸奶痘痘遍布网络。地图/网络
宁夏,“只有夏天才有家乡的味道。”
宁夏地处北纬38度,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被评为“全国原料奶质量区”。牧草、气候、水土、阳光、独特的自然条件,为宁夏奶牛的繁衍创造了优良的环境,创造了口感醇厚的宁夏牛奶。
夏金还取土特产,开发枸杞保健奶。夏天不仅是纯牛奶,也是出门在外品味家乡的人的一种方式。
▲门口那瓶牛奶是最温暖的寄托。地图/网络
求味蕾记住是家里三元奶的鲜度,小西牛的浓酸奶,还是唐嫣的甜度,你就知道养你的水土在哪里了。
在这份土奶目录中,中国人对土奶和家乡的感情也在不断升温。
谁出门,会去当地超市尝尝当地的酸奶?
参考文献:
1.杨志勇:《晚清中国奶业与奶业市场——以东部地区为例》,《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12月
2.张苏:中国近代奶牛引进与引种研究进展,《中国农业科学通报》,2013,29 1-4
3.刘西良与张和平:中国乳业发展史综述
4.柯:牛奶的历史味道,《21世纪经济报道》
5.重庆第一奶牛场:《重庆晨报·天佑乳业的起源》
6.周·:《民国时期上海的牛奶消费》,《东方早报》
1.《中国最好的牛奶 中国到底哪里的牛奶最好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最好的牛奶 中国到底哪里的牛奶最好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760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