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脏腑辨证体系中,其实无论哪一个脏腑都有阴阳气虚证,有趣的是在教科书中,一些气、血、阴、阳的脏腑虚证是缺失的,比如肝阳虚。说到肝阳,估计大家对肝阳上亢的了解比较多,而对肝阳不足的了解很少。为什么历代中医辨证体系出现肝阳虚的概率不高?这不是临床上缺少肝阳虚,而是后世医家在整理先贤学术体系时遗漏了肝阳虚。对于阳虚证,人们最熟悉的是肾阳虚,最不熟悉的是肝阳虚。最早提到的与肝阳不足相关的证候是在《黄帝内经》中,即“脾动寒于肝,痈肿肌挛缩”,但这是肝实寒证,不是肝阳不足虚寒证。阳虚为寒,故肝阳虚又有别称,即肝虚寒证。

最早提到肝虚寒证的孙思邈,在《千金方耀》中指出“左手若合肝阳虚,厥阴经脚在疾病的威胁下,会寒热过盛,腹满无食欲,腹胀忧郁,女性月经不利,腰痛。称为肝虚感冒。这是肝阳虚证最早的记载。从《黄帝内经》到《前进方耀》,实施肝阳不足证历经千年,但后来的医家并未重视。直到清代医家王提出了治疗肝阳不足的常用中药“补肝阳、肉桂、花椒、肉苁蓉”。近代中医学家蒲福洲对肝阳不足的主要证候做了简要总结,即“肝阳不足致肌肉无力、恶风、恐惧、寒囊、阴湿、饥无食欲”。自“千金方耀”至今已有一千年,肝阳上亢证一直未被重视。即使在今天,肝阳虚证还没有写入中医诊断学教材,可以说是中医脏腑辨证体系的一个空白。

至于肝阳不足证,早在宋代,《太平盛辉方》实际上继承了“前进方耀”的衣钵,指出“苦之威胁,难以膨胀,寒热难食。如果你不开心,你会被逮捕。视力不清,眼睛发黑,口苦,头痛,关节不好,肌腱挛缩,爪干。爱悲伤和恐惧,但不要太感兴趣……”这已经基本概括了肝阳不足的典型症状,但现代临床对肝阳不足也有一些补充解释,有待于揭开。

那么,现代对肝阳虚症状的研究有什么进展呢?柏杨曾指出,肝阳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头痛、头晕、胸胁胀满、说话懒言、气短、饥饿、四肢冰冷、大便稀稀、少腹寒痛、痰饮、水肿、甚至腹水、舌淡、脉弱弦。然而,李青峰写道,肝阳不足证的主要症状是:胁痛或痛点、面色晦暗、目不清、头上头痛、干呕、流涎、腹满、少腹上行程、下腹部及阴器冷痛或萎缩、阴囊潮湿、忧郁胆怯、倦怠乏力、工作辛苦、下肢明显冷感、慢性腹泻或昏厥、女性月经不调

但总的来说,它仍然没有脱离前进方耀的基础。由于肝阳虚寒证,临床治疗上一般选用温肝的治疗方法。至于温肝方,不比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的“温肝汤”更好。那么,温肝汤是由什么药物制成的呢?根据《镜月全书》,全方由“当归、枸杞、三钱、乌药、茴香、茯苓、沉香、肉桂”组成。煎煮时,用300毫升水,加入3 ~ 5片生姜。煎煮至210毫升时,空宜温服于腹部,每日三次。如果阳虚严重,导致感冒,可酌情加吴茱萸、干姜等药物;如果寒邪较重,阳虚较重,则需考虑加附子。

温肝汤里有八味药,作用很大,它们之间的配伍也很奇妙。按照君臣辅佐的一般理论,君药一定是大剂量,而这个药方的君药恰好是小剂量。全方以肉桂、茴香为君药,其中肉桂性甘热,温肝肾,驱寒止痛;茴香味辛温,温肝散寒,理气止痛。当归、枸杞、白木香为臣药,其中当归补血养肝,枸杞养肝补肾,乌药温散寒,白木香行气止痛。茯苓、生姜为佐药,其中茯苓健脾渗湿,生姜散寒和胃。这样才能暖肝、暖肾、祛寒。

当然,对于肝阳虚的治疗,后世医家也有很多其他的备用方,临床应用上也可以参考。如《伤寒论》的桂枝加桂糖、吴茱萸汤、桂枝加桂糖、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姜汤、太平盛辉方的补肝息心散、一略六书的补血壮筋汤等。其实只要正确把握了主要证候,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病机选择方剂。从这里不难看出中医辨证论治的妙处。

参考文献:

柏杨。论肝阳虚。实用中医内科学杂志 .1997,1 : 14-15 .

李青峰。肝阳虚证探讨。河南中医.2004,4: 3-4 .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会”新媒体独家制作,图片来自网络。作者金兰,请勿擅自转载或复制]

1.《肝阳虚 很多人很熟悉肾阳虚,那么肝阳虚呢?历经千年终于面世,你了解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肝阳虚 很多人很熟悉肾阳虚,那么肝阳虚呢?历经千年终于面世,你了解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763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