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的桓温——魏晋风度
金城垂柳
金木永和十二年,桓温第二次北伐晋城时,去他年轻时工作的地方四处看看。
当他那只已经长满老茧的大手抚摸着同样粗糙的老树干时,桓温不禁感到难过。“树那么别扭,人怎么就不能惨呢?
当我只有24岁的时候,是一个意气风发,雄心勃勃的年纪。现在22年过去了,当年自己种的树苗已经很粗了,我要成为一个年过半百的中年油腻男了。
当年我在官场奋斗了半辈子,最终还是会付诸东流。滚滚长江向东,海浪冲走英雄,一想到公瑾,你就会勇往直前,打赤壁。时光如流水般飞逝,让你英姿飒爽,让你婀娜多姿,最终化为一堆黄土。
桓温叹了口气。800多年后,南宋爱国将领、著名诗人辛弃疾登上京口顾北亭时,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我写过著名的《南湘子登京口顾北亭有怀》
去哪里看中国?冯光顾北大厦的全景。古往今来有多少东西起起落落?你你。长江滚滚。
一万口袋年轻,东南战争没有停止。世界上的英雄是谁?曹流。生孩子如孙仲谋。
美学家宗白华在《审美行走》中说:“晋人向外发现自然,向内感悟至深。”
在这些魏晋人物中,从来没有像桓温这样的人:
强烈的欲望和对底线的坚守交织在一起。
热爱生活,果断奋斗,携手共进。
勇敢的贝奥武夫和浪漫的机智融为一体。
桓温一生奋斗,失败,胜利,孤独。最后,他成为了一个有着温暖生活色彩的男人真正的坚强者。
浣衣+文巧=浣衣
晋朝是一个争父的时代,我们都知道一句话:上品无寒,下品无绅。桓温出生在谯郡桓家,当时属于二等家庭。当时一流的学者是王肖,刘禹锡的《武夷巷》大家都很熟悉。
朱雀桥边有些杂草开花,武夷巷口只有夕阳。
王导和谢安屋檐下的燕子,现在已经飞进了普通人的家里。
当时一流的士绅是琅琊王和陈。桓温虽生于二等士族,但也生于士族。魏晋时期没有出现后来隋唐时期出现的科举制度。当时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曹魏创造的。桓温的高祖是三国时期高平陵之变中被司马懿杀死的曹魏大侠桓范。他的父亲是宣城人桓伊。
桓伊与谢鲲、毕卓、望你、阮芳、杨曼、阮府、胡武府合称为江左八大。也是组合,相当于现在的小虎队和TFBOY。在那个时代,也有过类似今天这样的组合。
你可以想象当时的浣衣是个名人,浣衣有个好朋友叫文巧。文巧当时是一名教师,晋明帝司马绍的一名教师。浣衣和文巧的关系有多好?就像当年听鸡跳的祖逖和刘坤。据说桓温出生时,他的父亲桓伊非常高兴,称他为好朋友文桥。
浣衣说:哥哥,我是个孩子,我想把我们的名字结合起来,给他取个名字。用你温乔里的暖字,用我浣衣里的浣字。孩子叫桓温。你以为他们关系那么好,这种指名道姓的方法一般都是在夫妻之间玩的,所以桓温这个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甄戈哭血为父报仇
从小到大,桓温不止是惊艳。只是牛X已经上天了。想想吧。桓温是文桥父亲的好基友撑腰的。然而,主人公的成长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有一句歌词唱得好:没有人不经历风雨就能随随便便成功。
桓温的不幸发生在苏军大乱的时候。其父桓伊,作为朝廷任用的地方官员,本意是绝不与苏军同流合污,绝不造反。没想到他父亲的一个手下,江波,投靠了黄韩,苏军的部将,然后联手杀了桓伊。这时,桓温刚满十五岁。
人生有三大痛苦。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让桓温在他失去父亲的时候追上他。最后,桓表现出好转的迹象。父亲去世后,桓氏全家迅速走下坡路。
这样的情况下,想想。一个15岁的孩子独自承担了一家之主的家庭负担,很多事情都很悲惨。有一次桓温卖了弟弟给母亲治病,最重要的是,他心里一直插着一根刺。他父亲不是被江波谋反害死的吗?但是江波没事,也就是说法院没有处罚江波。在中国人的传统孝道中,就是:恨自己的父亲。
所以从那时候起,桓温开始学习武术,练刀功,每天带着匕首睡觉。也就是说,每天睁着一只眼睛起床就是为了报仇而练武,累了就拿着武器睡觉。半夜,我经常醒来或者哭。哭到什么程度?我的眼泪里充满了血丝。这就是真格血泪这个典故的由来。
三年后,因为他人生唯一的目标就是为父亲报仇雪恨,重振家业。结果呢?裘家江的播死了。本来是想杀了他的,结果人家正常死亡,这一次桓温已经失去了理智。
他做了一件事。他提着短刀,披上孝服,去朝贡江波。在躲避了姜层层的安全检查后,他走进了大厅,掏出了他的刀。人群一片混乱,他冲过去捅了姜的大儿子。另外两个儿子好像出问题了,就跑了。
想跑吗?往哪里跑?今天老子等的时候,桓温跳起来,不一会儿就把仇人江波的三个儿子都杀了。以成对成组的形式,江的全门被破坏了。你还记得当年在铜锣湾扛把子的浩男哥哥吗?
娶一位公主入皇室
在别人的灵堂面前,绝对是现代法制社会中枪的问题。不判死刑,看热闹吃瓜都不好意思。
但在魏晋时期,以血泪为父报仇是一种孝道。非但没有被执勤民警抓,反而引来舆论一致好评!这件事立刻成为东晋大卫卷的轰动新闻。此外,这个年轻人勇敢、勇敢、杰出。
晋成帝司马燕伸出橄榄枝:“年轻人,我看你骨瘦如柴,身材魁梧。正好我有个妹妹,南康公主,长得水灵,自然美,还有卡哇奈。绝对没有滤镜可以软化PS……”
这种好事,桓温还是需要考虑的,如果是你,你岂不是心花怒放?桓温在大仇之后马上迎来了新婚之夜,他的生命很小。
桓温伐蜀
东晋时,北方五湖肆虐,南方明争暗斗,桓温是一条干净的小溪,一头扎进湍急的急流中,却再也没有回来。
桓温娶了南康公主为妻,晋武帝司马燕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为皇室树立一个好榜样。
24岁被派往北方前线琅琊县,担任内史、司级干部。在桓家中出生的孩子,失去了父亲,从此一蹶不振。
35岁时,徐州刺史傅过将军和荆州安西将军完全控制了长江上游的军事大权。
他在长江里洗脚,士族不得不喝他的洗脚水;
他游长江,卫城近在咫尺;
他在长江里划船,朝廷怕抖三次。
但是如果桓温想取得更大的成就,他必须向上游看。
公元346年,一支一万人的汉军秘密进军蜀国。桓温送了一份关于三月到蜀国的报告到朝廷后,他率领军队出发了,没有等领袖签字。当时成汉政权腐败,军队没有战斗力,正是统一西南的好时机。
在桓温的指挥下,荆州汉军士气如虹,三战三胜到达成都。有人来抢吃的,汉朝的施立很着急。他把剩余的军队聚集回成都,试图与困兽搏斗。桓温也被打得很惨,敌人的箭都射在他的脚下。
在这个紧要关头,桓温命令使者击鼓,把撤退命令变成冲锋的鼓。士兵们一听,忙得要死,因为军令如山。桓温见士气可用,也拔剑督战,赢得了一场干净漂亮的战斗。
40年前建立的汉朝傀儡政权灭亡了。
桓温也成了东晋最大的英雄,此时的他野心勃勃,意气风发。
面对生活的变化,我们总是展望未来。
总是在想:“这能行吗?”或者犹豫:“我能成功吗?”
一个又一个改变的机会,就在犹豫和等待中,从指缝间溜走,回头,却又后悔。
即使遇到下一次改变的机会,也无法从自己设置的套子中自拔,一生碌碌无为。
桓温看到了巴蜀的机会,拔剑就走。
向法院做了报告,为了不给对手机会,他悄悄出发了。直到他在灭国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才谦虚地对同事们说:“运气就是好运气。”
现在有一个共同的声音呼吁男性回归。事实上,勇敢和决心是男人最耀眼的勋章。
男性荷尔蒙在生成,是男人最醇厚的魅力。
桓温不是一个标准的美男子,但却是魏晋时期最有魅力的男人。
孟佳掉了他的帽子
孟佳是谁?就是那个不肯为五桶米低头,在东篱下采菊,悠然见南国陶渊明祖父,在桓温指挥下从军的人。
于亮死后,征西将军桓温继任江州刺史。当他看到孟佳谦逊而诚实时,他非常重视他,并任命他参军。那年九月初九,桓温带着官员们游览龙山,登高赏菊,在山中设宴。桓温的四个弟弟和两个侄子都参加了。当时,大大小小的官员都穿着军装。山上的金风沁人心脾,花香沁人心脾。
突然一阵无头风吹来,把孟佳的帽子吹到了地上,但他一点也没注意到,仍然举起杯子喝酒。桓温见了,暗暗称奇,用眼神示意,叫大家静一静,看看孟嘉佑做了什么。却见孟佳还在笑,浑然不觉。过了很久,孟佳起身离开座位去洗手间。
桓温趁机把孟佳的帽子捡起来,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他还命人拿纸笔,让太原参军的孙胜写张纸条,嘲讽孟佳的帽子却不自知,这是可耻的。
写完了,让桓温看看。桓温觉得很有意思,想借此嘲讽他。他把纸条压在帽子下面。当孟佳回到座位上时,他意识到自己失礼了。而是悄悄拿起帽子戴上。我拿起纸条又看了一遍,就是请从左到右拿纸笔。我想都没想,一口气写了一个机智文艺的回答,为自己帽子的失礼辩护。桓温和满屋子的客人朋友们争相传阅,他们都鼓掌。
孟佳在晚会上仍然风度翩翩,当人们嘲笑他时,他们能够从容应对。后来被称为“孟佳的落帽,山上吹帽,山上落帽”等。,使人大方、迷人、潇洒、优雅。
很多人喜欢吐槽自己的领导:“刚当导演的时候,我用鼻孔斜眼看人。”其实大家讨厌的不是领导,而是摆架子,摆官威。我们喜欢桓温,无非是爱情和性的真实风范。
工作的时候不含糊,玩的时候朋友也不含糊,所以桓温能吸引这么多人才为己所用。
荆州的文武人才被他的气度折服。
东晋的将帅们纷纷聚集在荆州,
尽管王谢的贵族家庭看不起他的低出生,但他们不得不把优秀的孩子送到他们的管辖之下,以便拉近关系。
公元354年,桓温第一次北伐。大军如虹,很快横扫三秦逼近长安。经历过五乱的长安老人擦了擦眼泪说:“我这辈子也没想到能看到王师北中原。”但由于战线长,后勤补给困难,加上前秦,桓温的军队没有粮食,只得带着三千人撤退。
紫碧刘坤
在回荆州的路上,他听说有一个老太太是刘坤的女仆,就立即打电话来看他。
在桓温的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教官就是文桥。文老师教他读书,教他兵法,教他谋略,但他讲得最多的是帮助刘坤在太原打胡的故事。
可想而知,刘坤在他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现在他可以通过一个老太太和偶像联系。想想就很奇妙。
他们一见面,老太太就说了一句惊人的话:“你太像刘思了空”什么?真的吗?感觉自己的小心脏快要融化了。桓温很快换上一件满意的衣服,然后请老太太看一看:“说,你快说,它像哪里,快。”
他如此渴望知道真相,以至于一刻也等不及了。
让我想想。......
五官很像,但是脸有点瘦;
眼睛很像,但是有点小;
胡子很像,但是有点红;
头很像,但是有点短;
声音很像,但是有点尖。
一瞬间,桓温就像一个被霜打的茄子,没有精神。他很沮丧,一句话也没说。他转身回卧室睡觉,几天没出门。
这时候的桓温就像是横扫中原的猛代,是一个充满情绪的小屌丝。
话又说回来,不管是枭雄还是普通人,都逃不出快乐、沮丧、兴奋、悲伤的感觉。哪里有大英雄高高在上,唯一能证明你存在的,就是这一刻的烟火。
只有大英雄才能是真的,爱自己的才是真的名人。
活到了极致的大英雄大名人都知道,本色和浪漫情怀不是架子的尽头,而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真诚、真诚和勇气。
司马的江山是怎么来的?高贵的农村人是怎么死的?大家都很清楚。东晋王朝刚建立时,掌握荆州的王敦计划攻入建康,夺取皇位。
虽然王敦失败了,但这个梦想一代代延续,更何况桓温的能力和“吴伟金璇”差不多。
真正的男人,真正的风度
人,人,野心就要实现了,却赢得了司马家的江山。桓温没有心理压力。更有甚者,他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日后整顿江南、再造大汉民族大一统的权力。
收复巴蜀后,他独自出发三次北伐,不仅是为了积累功名,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时代终究没有给他机会。
士绅在当地盘根错节,封山育林,皇族在朝廷没有权威,国家权力靠几大家族维持平衡。
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国家的北伐怎么可能有希望和能力,怎么可能希望有实力的人打破现有的利益平衡?
事实上,荆州刺史桓温是东晋第一人。就像司马懿父子,你需要大赚一笔,皇位唾手可得。但他只是清除了几个异己,再也没大吵过架。
即使王谢浩门陆续把孩子送给他,他也希望能在未来的桓朝找到出路。
有人说:“桓温一辈子放不下手脚,过得很不好。”
在我看来,桓温一生都坚守着一个底线。
不是所有的功德都需要屠刀开路;
不是所有的人情都必须用利益来维系;
并非所有的成功都必须通过践踏底线来实现。
即使他喊出了“后世不可成名,千年不留名”的豪言壮语,他终究没有走上司马懿和司马昭的老路。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于做事是否有底线。
也许,这就是“魏晋风度”最美丽的时刻,也是桓温一生中绽放的最绚烂的人性。
人生如长河,万里平原如常,不如街角一阵热烈的宣传。
生活中,我们随波逐流,渐渐戴上厚厚的面具,忘记了原来的面孔,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在茫茫人海中,我们都像流水线上的人一样活着。
我忘了,
一个男人最醇厚的魅力,是他毫不掩饰的欲望,勇气,对生活底线的恐惧,自然的气质。
才是真正的“凛然”。
桓达司马威!
桓达司马庄哉!
1.《桓温 率性桓温——我们的魏晋风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桓温 率性桓温——我们的魏晋风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765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