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宪林。微博@人民日报上的一张照片,让7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贤林意外成为“网络名人”。

6月12日,78岁的刘宪林院士为了在高铁二等座好好做报告,还在不停地写。这张照片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上发布后,很快就引来网友的好评和致敬。

据公开资料,刘贤林是中国工程院第一位院士,一生致力于测绘仪器国产化,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用很少的科研经费填补了国内的一批空空白,为国家节省了2亿多元。

刘仙林曾经说过,测绘工作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大家手机里用的地图,他的工作就是把地球搬回家。

人民日报微博发布后,有网友留言:这是民族的灵魂,共和国的脊梁。也有眼尖的网友也发现刘宪林院士穿的旧皮鞋很朴素,并在留言中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这又是一个扫地的和尚式的世俗大师。

13日晚,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战略与规划研究所通过官方微博@ Mechanic Strategy公布了后续信息。

原照片在网上流传后,很多朋友联系了研究所官方微博工作人员,表示希望联系刘院士进一步报道。但在研究所官方微博工作人员向刘院士说明情况后,刘院士婉言拒绝了采访请求。刘贤林院士回答:“国家给了我足够的奖励和荣誉,现在我想把精力放在研究工作上。”

事实上,刘贤林院士作为中国工程院第一批院士,有着许多传奇的经历。

20世纪60年代,国家急需1: 10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刘先林自告奋勇,仅用一年时间就研究了“坐标法分析辐射三角网”,解决了原有图形平面加密方法精度低的问题。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刘贤林用很少的资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结束了中国先进测绘仪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

刘仙林笑着说,他是个“走”的院士,因为他几乎不写论文,也不太注重申请专利。他说需要是发明之母,我的研究是基于国家的需要和测绘生产的需要。中国测绘院院长张继贤也这样形容他:“每当国内测绘行业发展到瓶颈阶段,老刘就会跳出来解决这个问题”。

几十年来,刘贤林一直致力于摄影测量和航测仪器的研究,但以很少的经费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空白,结束了中国先进测绘仪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为国家节约近2亿元,创汇1000多万元;他通过仪器开发大力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大大加快了我国测绘技术体系从传统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转变。

1.《刘先林院士“高铁笔耕照”后婉拒采访:国家给》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刘先林院士“高铁笔耕照”后婉拒采访:国家给》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772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