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张芳曼

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目标坚定,力度不断加大。

完善顶层设计,全面启动试点,以及“前沿向内”的健全监管……一系列改革措施激发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在国民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今年前5个月,国有企业利润达到10376亿元,同比增长25.5%,今年6月中央企业利润达到1596.7亿元,为单月利润历史最高水平。截至2016年底,全国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企业总资产144.1万亿元,比2012年底增长101.8%,增加值占全国GDP的1/7。

去题,挽起袖子。改革正在加快,帮助国有企业跃上新的平台,焕发新的风采。

敢为人先,改革给国企注入新的活力

国企改革一直被称为“硬骨头”。动力不足,机制不活跃,大而不强,各种问题困扰着国有企业。新一轮国企改革,针对短板,聚焦痛点,直面困难。

新一轮国企改革不是修修补补,而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顶层设计引领——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是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近两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先后出台了一批支撑总体框架的重要政策和一项“定点爆破”的专项政策,中央各部门出台了110个配套文件。“1+N”文件体系和相关细则共同形成了国企改革的设计图。10个试点项目:落实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管理者,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企业薪酬差别化分配,设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中央企业兼并重组,部分重要领域改革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试点,推进国有企业信息披露,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十个试点项目涵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方面面。国企改革的“四梁八柱”从地面升起来,从“设计”到“施工”。

不回避利益壁垒,新一轮国企改革是真刀真枪,敢“亮剑”。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率先启动实施,指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中过高且不合理的部分。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任期激励收入,各自的比例和依据都摆在太阳底下。数据显示,改革后,中央企业负责人的工资水平总体上有所下降,一些企业的下降幅度仍然比较大。中央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加大,有效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十八大以来,中国北车和南车、中远和中海、宝钢和武钢先后完成改制,央企数量由117家调整为101家。央企产业融合同步启动,第一先行者AVIC将其房地产业务整体划归保利集团。国有资本进一步集中在重要产业和重点领域、前瞻性战略产业和优势企业。目前,军工、电信、能源等领域国有资产占比超过90%。

没有重叠,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新机制。公司制改革进入“最后一公里”。“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将于2017年底基本完成”。“2020年,国有独资和独资公司将全面建立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改革有明确的时间表。投资者机构、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各自的职责和责任是什么?它们明确规定为有效履行职责建立制度保障。目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重组已超过90%。

机构改革激发了企业的活力。一大批国有企业脱颖而出,不仅在国内同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而且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2016年,《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中,中国国有企业83家,占1/6,比2012年增加29家。

在供应方面,国有企业负担较轻,处于领先地位

得益于供应方面的结构改革,国有企业的效益正在稳步提高。

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资不抵债,经营停滞,“僵尸企业”消耗资源,亏损。处置“僵尸企业”已成为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要方向。2016年,SASAC系统共清理出4977家“僵尸企业”,涉及资产4119.9亿元。国有企业坚决减少过剩产能。2016年,SASAC系统共收回钢铁产能4230万吨,占全国产能的80.8%,煤炭产能20629万吨,占全国产能的71.1%。

去杠杆化——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降低杠杆、控制风险是实现“稳定”的重要环节。SASAC对负债率较高的企业进行了密切关注,采取了对负债率和债务规模双重控制的新措施,保持了无重大风险的底线。市场化债转股等改革措施,帮助企业在雪中送炭。面对60多亿元的银行逾期债务,中国杜尔赫SINOMACH在重组后与近20家债权银行进行了40多次艰苦谈判,最终达成“以股抵债+留债”的债务重组方案,2016年实现近5亿元的翻番利润。

降低成本——管理层次多,法人数量多,一直是国企的“难题”。要降低成本,首先要下定决心“瘦身”。国有企业全面降低管理水平,减少法人数量。2016年,中央企业减少法人2730人,扭转了每年增加法人的趋势。水平降低,效率提高。2016年,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每百元成本降至82.55元,比上年下降0.61元,为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国有企业以改革强体为依托,轻装上阵,率先垂范-

国有企业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UHV输变电、第四代移动通信等领域实现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性科技创新,体现了国家的实力和责任。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有企业主动打造核电、风电、电动汽车等装备制造和产品研发,达到或接近全球领先水平。

欧洲最高的建筑俄罗斯联邦大厦,被肯尼亚人亲切地称为“世纪铁路”的穆尼铁路……中国国有企业的名字刻在世界各地的许多标志性工程上。在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已成为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

自讨没趣,国有资产的监管转向了管理资本

新一轮国企改革是一场向内看的改革。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既是改革措施的推动者,也是主动攻击自己的人,从“管企业”到“管资本”。

监督不是越位。

分权是国有企业从实物形态向国有资本价值形态转变的关键一步。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SASAC推进以资本经营为主要任务的职能转变规划》,明确精简国有资产监管43项。其中取消26项。今后,SASAC将不再直接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东的行为,取消中央企业年金计划和中央企业子公司分红权激励计划的审批,由企业依法自主决策。9项分散,以后延伸到央企子公司的管理项目原则上属于企业集团。共有8项授权,涵盖了企业多年来要求的管理人员选拔、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员工工资总额审批等问题。

监督不应该缺席。

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是国有企业新一轮改革的前提和底线。为防止流失,2015年底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为加强企业内部监管、外部监管、社会监督和问责制度提供了处方。2016年,《关于建立国有企业违规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的意见》明确了9个方面的54种情况,并在国有企业发展中首次提出“对重大决策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制”。终身问责制直接以投资决策者为责任主体,为国有资产增加了“保险锁”。

监管不能放错地方。

投资央企如何杜绝“乱投”,让企业“敢投”?今年年初,中央企业投资负面清单制度出台。否定列表明确了央企不能投什么票。有了负面清单,就有可能避免“管理不善”的投资者管理——通过比较清单,监管当局将知道哪些投资应该受到质疑,哪些投资由企业自己决定。有了负面清单,公司就不再“束手束脚”——不要去碰负面清单上列出的物品;名单之外,企业可以“天高任鸟飞”。负清单制度只是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职能之一。定制度、定标准、划红线,进一步理顺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机制。

“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建设高峰期’和‘实施攻坚期’。要以钉钉精神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任务。”肖亚青,国务院国资委主任。

改革是动力,改革带来活力。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国有企业的潜力是无限的,必将迎来新的辉煌。

1.《砥砺奋进的五年·全面深化改革:国企,这样做强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砥砺奋进的五年·全面深化改革:国企,这样做强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788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