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汶川映秀镇,到处都是流水和鲜花。游客、镇上的街景和远处青翠的群山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风景画。

展现新面貌。图片由汶川县委宣传部提供

映秀镇西南角,倒下的宣口中学永远定格在08年5月12日。随着时间的推移,“悲伤”二字一个个被写进历史,“地震灾区”的标签被新的家园、新的生活、新的产业逐渐抚平。

“5.12”汶川大地震的惨烈,在中国“心脏地带”打开了一道深深的伤口。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大、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受灾面积相当于西班牙全境,受灾人口超过北欧五国总人口。

在这么辽阔的土地上,用了多久才唤起了千千万万颗心的希望,重建家园安居乐业,重新为经济和社会注入了活力?

三年。

从“零”到物质重建、经济振兴、文化复兴、社会重建,只用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一场惨烈的自然灾害就成了新飞跃的起点。

汶川灾后重建答题卡震惊世界。2005年美国新奥尔良飓风,十年后很多灾民无家可归;2011年日本地震后,重灾区依然满目疮痍。面对世界重大自然灾害的恢复和重建问题,中国扭转了灾难逆转的时钟。

"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出现在对厄运的征服中."汶川,北川,青川...长期以来,它们不仅是四川西部山区的小县城,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信仰的象征,是了解社会主义中国的窗口,也是解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密码。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灾后重建奇迹的根本原因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汶川县映秀镇。地震后第十年走过映秀,街道井然有序,商铺林立。临近春节,小镇弥漫着浓浓的年味。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发展报告后强调,灾后恢复重建和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国旗和党旗相映成趣。刘海天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汶川奇迹的根源。从抗震救灾到恢复重建,工作复杂多样,群众诉求迫切、具体、微妙。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体现在从中央到地方的每一个党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时间回到2008年。灾难发生后,党中央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决策指示:第一次发布全国总动员令,启动国家级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动员各大军区部队,协调全国各种资源救援灾区。地震发生24天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地震后27天,国务院颁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地震后37天,国务院制定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互助方案》;地震发生四个月后,灾后重建总体规划正式发布。中国政府提出了“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灾后恢复重建总体目标...

灾区所有的基层党员干部,经历过家破人亡的痛苦,承受过失去亲人的悲痛,都是“五加二”、“白加黑”,给自己留“苦”,给群众留“福”。

汶川地震发生时,映秀镇中潭堡村时任主任杨云兵只用了18分钟就成立了抗震救灾临时指挥部。40分钟后,杨云冰带着30多名干部群众来到映秀小学进行救援。地震后三天,他不在乎找到妻子和孩子。

2017年,映秀镇中潭堡村党支部书记杨云兵带领干部群众来到九寨沟抗震救灾。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据统计,汶川地震10个极重灾区,有很大比例的党员干部遭受了亲人去世或伤残的痛苦。但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他们用自己的坚持实践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向灾区人民传递了信心和希望。

十一年来,绵阳平武县平通镇益阳村的彭素兰,一提到旧村主任朱凯荣,就连连竖起大拇指。“朱主任的房子也垮了,但他顾不得自己的家了,整天帮我们盯着,协调建材,解决供水供电。没有他,我们的新房子就建不成!”

得到救济,住板房,让党员干部倒着走;党员干部奋勇向前,挑重担,解决纠纷。不伟大,不英雄,但在这样的点点滴滴中,灾区人民觉得自己有骨气。灾后重建的过程生动地展示了一个政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灾后一年,四川省各级基层党组织动员120万党员组建2万多支服务队伍,活跃在灾后恢复重建第一线,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建筑选址、信贷资金、心理咨询、技术培训等各种问题。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共产党人与灾区人民同甘共苦。

“我们是有组织、有宗教信仰和有意识的人。”在地震中失去11名亲人的北川县委副书记曲永安表达了成千上万地震灾区党员干部的心声。

参观过汶川地震灾区的外国朋友感慨地说:“我们很难带走一个‘京’——你们有那么多有勇气牺牲自己的共产党员。”

坚持以人为本是灾后重建奇迹的内在动力

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宽约5米,高约14米,格外醒目。这块大写的“人”字石碑象征着灾后恢复重建的核心价值理念——以人为本。

地震后的大规模社会调查显示,灾区96%的人最担心重建家园,94%的人最期待重新安置新居,数万名从外地借来的孩子最期待回到家乡。

2008年6月8日,地震发生后不到一个月,国务院颁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涵盖了地质灾害调查、过渡性安置、活动板房使用、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条件、村民建房等直接关系民生的80个问题。“国务院发布的第一份灾后重建相关文件将数千件事情的重建工作指向了‘人’的核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先农评论说。

羌乡笑脸。图片由汶川县委宣传部提供

2008年7月,国务院审议批准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纲要》。从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出发,把灾区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听取灾区人民的意见,充分发挥灾区人民的主体作用,优先解决与灾区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问题,已经成为规划的核心原则。

“安顿好群众,保障好民生,建设好灾区”,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和以民为本的积极实践,成为恢复重建中最有效的社会动员,为科学快速的安置重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地震后10天,1500多万人实现了紧急安置;

地震后100天,完成了1200多万人的过渡性安置;

地震后一年内,350多万套震损房屋修复加固全部完成;

地震后一年半,150万套农村房屋重建完成;

地震后两年,25万城镇居民住房基本建成,“家家有房”的目标提前一年实现。

倾听人们的声音,尊重人们的意愿,把“人的自主”放在首位。灾区人民不仅是地震灾害的受害者,也是重建奇迹的创造者。

2008年10月,都江堰市河花池区宣布了新的灾后重建计划。作为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城市房屋原址的第一个试点项目,受损房屋的拆除和房屋类型的重建都经过业主充分讨论,民主集中后提出最终方案。

都江堰古城灾后重建历史文化专家组前组长王国平回忆说,在灾后重建中,都江堰在“如何建房、谁建房、谁管理社区、谁从发展中受益”四个方面确保了“群众有最终发言权”。在重建规划过程中,100多家规划机构将办公室从“办公楼”搬到了外地。平日里拿锄头的农民,很少担任规划专家的“老师”和“顾问”。

数据显示,2009-2010年,都江堰市拆除危房1550余栋,拆除土地数万亩,但未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同时,群众创造性地探索了12种城市住宅改造模式和10种农村住宅改造模式。“粑粑社”和“板房夜话”的协商民主改变了自上而下的决策过程,让人们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大大减少了矛盾和纠纷。

“盖房子,一定要让出一条路,还要提高补交资金的质量。”灾后重建不仅关注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关注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优先提供公共服务,升级基础设施,发展重点产业。在提供物质援助的同时加强技能训练,在“输血”的同时努力提高造血功能,使重建超越单纯的复制,化危机为跨越式发展的契机。

“最强的是学校,最漂亮的是民宅,最现代化的是医院,最受益的是群众”——这是地震灾区人民对灾后重建的共同评价。“顺应民情,顺应民意,把‘人民自治’放在首位,把‘政府安排’变成‘群众自治’,‘参与式重建’促进了数百万人重新适应灾后社会,也增强了人们对未来的信心和重建的热情空,大大加快了灾后重建进程。”杨仙农说。

社会主义优越性是灾后重建奇迹的制度保障

走在地震灾区,你会发现汶川有东莞大道;北川,有山东大道;在什邡,有北京大道。特殊地名清晰地记录了18个省轰轰烈烈的对口支援建设,更加生动地印证了社会主义中国巨大的制度优势。

粉柳绿新羌城。图片由汶川县委宣传部提供

地震发生仅一个月,国务院就出台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计划》,全国近三分之二的省份采取行动,对受灾严重的县市进行对口支援。

“一省扶一重县,全国可以加快恢复重建”,这是灾后重建最大的创新。承载着无数涓涓细流的爱,汇聚成奔腾的江河,造就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汶川样本”。

山东-北川,广东-汶川,北京-什邡,上海-都江堰……东部和中部地区19个省市与四川18个重灾区县和陕西、甘肃重灾区配对。“把北川建成山东省的一个县”“都江堰是上海的第20区”“对口支援建设是检验东部省份综合实力和政治觉悟的一个窗口”——两个相距甚远的地方从此手拉手、脚踩在一起。

四川省灾后重建规划协调小组成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专家。他们走遍各灾区,采访、考察、调查、评估,印刷发送各种研究报告和5000多万字的数据文件。所有这些努力和智慧的努力都是免费的。

回首那些灯火通明的日子,华中科技大学的耿宏老师感触颇深:“那是全国最大的策划室。这种场面新中国成立以来很少见,只在‘一五’期间见过。”

为了制定汶川映秀镇的改造方案,国内规划设计界的专家齐聚一堂。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等规划领域的精英团队通力合作,编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并多次向全球借脑,征求中外专家意见。其目标不仅是让映秀镇精致美观,更是让映秀镇成为“抗震建筑示范区”、“防灾减灾示范工程”。所以负责对口支援建设的广东,投入了12亿多元。

某省帮助一个受灾严重的县动员全国,让寿光的蔬菜在北川发芽,江苏的草莓在绵竹结果,汶川的老师在阳城读书,都江堰的保姆在上海找到工作。温州精神、辽宁经验、东方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模式,在重建中传播开来,生根开花。

基础设施援建告一段落,“对口援建”自动演变为“对口合作”:“青川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浙江省“十二五”规划;广东每年在不同地方培训成千上万的汶川农民工;绵竹江苏工业园,什邡北京工业园,川浙工业园...从单向八路支持,输血造血,到双向互利,长期合作,新理念带来了新的起点,新的起点。对口支援建设使“先富起来”的东部地区找到了缩小东西部差距的支点。与灾区一起,谱写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篇章。

亚洲开发银行的代表称赞说,世界上很少在灾后安排发达地区支持受灾地区。“政府强大的动员能力是救灾速度和效率的保证”。

不仅仅是对口支援。

四川省已拨付80.3亿元“专项党费”救助资金,用于灾区最直接、最紧急的民生领域:47亿多元用于帮助灾区人民建设受损房屋等民生工程;近20亿元用于帮助灾区恢复重建中小学;10多亿元用于帮助灾区重建和修复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场所等设施。

地震后的三年里,中央政府对恢复重建的投入达到了2200亿元。税费优惠、资金支持、土地使用保障、法律保障……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顶层设计”为恢复重建提供了最强有力的制度支持。

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廖宏斌认为,在汶川重建中,政府力量和市场手段相辅相成,相互呼应;组织动员能力强,全心全意为民生福利服务;无私援助从个人自由上升为不可动摇的组织意志。他说:“汶川重建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精力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汶川奇迹是政府动员和市场力量的壮丽交响,是自力更生和各方支持的壮丽胜利。”

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激励着灾区人民前进

“任何困难都无法打败英勇的中国人民!”“我们都是汶川人!”.....多年后回首汶川,这些曾经轰动灾区的强音,至今还萦绕在国人心中。

灾区的砖瓦、草、树,都传达着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在2008年到2011年的三年里,我们不仅重建了一个宏伟的物质家园,也重建了一个深远的精神家园。

映秀东莞大道上的宴席。图片由汶川县委宣传部提供

张志福,来自汶川县映秀镇榆次西村,地震前在宣口中学当门卫。现在他已经60多岁了,他仍然时常想起学校老师方杰。地震发生时,方杰用手支撑着教室的门,班上几十个孩子设法逃脱,而他被压在墙砖之间。当救援人员找到他时,他的双臂仍处于支撑状态。张志福常常觉得:“这样的人怎么能忘记!”

在为帮助地震灾区而牺牲的英雄中,有一个山东人叫崔学轩。

崔学轩生前是潍坊抗震救灾第一线指挥官。他冒着余震、山体滑坡和飞石的危险,带领救援人员前往北川县贵溪镇。2009年7月13日,由于连续超载,崔学轩倒在了援建的路上。临终前,他还对老母亲说:“妈妈,等我好了,带你去看新北川。”时至今日,人们常常会在北川故县遗址附近的汶川地震纪念馆里,停在他的雕像前。

“众志成城、众志成城、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伟大精神,在汶川恢复重建过程中一直伴随着灾区人民,激励着他们自强不息、重建家园。

位于广元市青川县黄平乡枣树村,村民们在墙上写了两句被网友誉为地震灾区“最感动”的标语:“有手有脚有命,大难可以克服!”“献出自己的力量,挥洒自己的汗水,做自己的事!”

这两个口号的灵感来自村民石广武,他是地震后第一个搬进枣树村永久房屋的硬汉。在他的两层小楼被毁时,石广武带领家人在黑暗中早早起床,迅速搭建了临时过渡房。在他的感染下,村民自发重建家园,开始生产自救。

“懒惰的人不会有食物,勤奋的人不会挨饿。”地震后被困废墟172小时获救的“最牛矿工”彭国华,在灾后积极向别人学习手艺,当了瓦工。灾后重建后,他去附近的茂县等地打零工,在自己的林地割草种树,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他说:“既然活了,就要过日子。”

地震后,早年事业有成的沈艳艳选择回到家乡绵阳平武县牛飞村创业,和村民一起重建家园。现在,她已经培养了成千上万的羌族刺绣母亲。每个绣娘做羌绣每月能赚3000 ~ 4000。

只要精神在,希望就在。地震可以摧毁家园,但不能摧毁人们重建美好生活的信念和力量。在抗震救灾精神的鼓舞下,许多石广武、彭国华、沈炎艳等跨过灾难,重建家园,追逐梦想,用一点一滴的奋斗编织幸福的新生活,用实际行动不断推进灾后重建进程。亿万干部群众的奋斗,亿万中国人民的坚持,无数建设者的奉献,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深深的感激,汇成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谱系。

党的先进性、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的创造力……三年的重建充分展示了一个政党对人民的忠诚和一个民族对未来的梦想,考验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制度活力,增强了我们走“中国道路”的坚定信心。

今天,被地震撕裂的山川重新披上绿色的外衣,新建的家园正在书写新的时代篇章。经过三年的重建,“重生”背后的故事和逻辑,其实可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关注搜狐的焦点,了解更多信息。

1.《汶川重建 中国为什么能在三年内重建“汶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汶川重建 中国为什么能在三年内重建“汶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791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