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阳
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科
创伤治疗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创伤的发病率在上升而不是下降,高能创伤越来越普遍。据我国公安部门统计,交通事故是第三大死因。2004年至2015年,我国高速公路事故共造成21.64万人死亡和受伤,总病死率为33.87%。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立的以三级创伤中心为基础的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成功地将创伤死亡的三峰模式转变为单峰模式。
2018年6月21日,国家健康促进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创伤救治能力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加强以创伤中心为核心的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建设,提高创伤救治相关专业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发挥国家创伤医疗中心和国家区域性创伤医疗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创伤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和公共卫生教育。
存在的问题
创伤是一种损伤,它对伤员的全身生理状况有很大的影响,并导致急剧的病理生理变化,危及生命。如果伤员得不到及时治疗,死亡率会更高。多年来,中国的创伤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许多困难:
缺乏区域性创伤系统的设计
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急救医疗系统代替创伤治疗,没有创伤分级,没有明确的创伤中心。各级医院缺乏分级治疗机制。
医院没有建立创伤中心或创伤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用疾病思维治疗外伤,急诊科、影像科、输血科、手术室距离较远,空之间设计不合理,导致严重外伤在医院转运时间延长
学科运行机制不适应创伤急救的需要
由于地区和医院的医疗发展和学科布局,一些创伤中心没有建立多学科团队,或者没有为学术团队规划职业发展前景,或者部分发展了某一部分创伤。
创伤中心医生的队伍和能力有待提高
创伤中心建设的前提是建设高素质的多学科团队,但创伤急诊外科涉及的技术范围广,人才培养周期长,这使得专科、多才多艺的外科医生很难知道该怎么做。
解决办法
加强以创伤中心为核心的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建设
通知要求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重视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坚持根据辖区人口规模和结构、医疗需求和医疗资源分布,实行区域协调、分级救治的原则,构建创伤救治体系,为提高区域创伤救治能力指明了方向。国内外创伤救治体系发展的经验表明,创伤中心是指由专职创伤外科或急诊外科负责创伤患者在医院的早期救治,包括手术和监护,对于多发创伤救治和复苏手术具有明显优势。其基本特点是“多创伤等严重创伤患者集中治疗病房”和“物化多手术、重症监护团队”。
2 0 1 7年2月,《中华创伤杂志》发表了《创伤中心建设标准》专家委员会制定的《二级创伤中心建设标准》,明确了创伤中心的基本条件和要求,包括物理病房,如急诊外科、危重医学或创伤外科等。,建议床位≥20创伤小组是一个固定的创伤治疗小组,由多学科小组组成。具有严重创伤损伤可控恢复能力和损伤控制简单操作能力,负责严重创伤的急救处理。
提高创伤治疗相关专业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创伤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和公共卫生教育
通知具体要求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院前和院内创伤救治流程、救治技术、信息化预警联动等方面的培训。,并为创伤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医疗服务能力。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分会于2016年7月推出的“中国创伤治疗培训”是创伤中心从业人员岗前教育的良好样本。根据创伤急救循证医学原则和我国现状,制定培训课程,严格遵循时间、受训人数、讲师团队三个有限原则,使受训人员能够安全、规范、高效地评估和处理严重创伤和群体性创伤。
国内很多专家多年来总结了创伤救治能力的三步走过程,即“CT C T等训练提高团队能力”;“创伤中心搭建学科平台”;“创伤治疗系统已经被超越”。国家健康和福利委员会还发布了通知的三个附件,包括:创伤治疗系统的服务流程;创伤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创伤中心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相信这些文件将大大加快我国创伤救治体系的建设,促进我国创伤救治能力的提高,把我国创伤救治带入一个新的时代。
1.《张连阳 中国创伤救治进入新时代!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创伤救治能力的通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张连阳 中国创伤救治进入新时代!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创伤救治能力的通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799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