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8月4日电说,这里是沙,但到处都是灌木和黄柳;不是湿地,但是满是水坑。想象中的无尽沙漠在哪里?

"这是一个天然的地下水库."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委员会书记边仲岳在浑善达克沙地东缘开车时说:“这里保护生态太草率了。”

数百年前,这里曾是金阁马铁的古战场,如今却绿意盎然,祥和和谐。随意走进一间农舍,大土坯卧台,旧农具,旧如旧修;经历一场耙,磨豆腐,乡愁袭人。旅游旺季,每天游客络绎不绝。

“绿色是内蒙古的背景和价值,生态是内蒙古的责任和潜力。”去年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的声音,体现了退耕还林、禁牧还草的艰辛,揭示了人们退守沙堆、铁腕统治的决心,也展示了美与发展双赢、辩证治理的智慧。

一路走来,风景不一样,意义不一样。

穿林,听松林与树木的阵阵,感受“关”与“开”的关系。关上乱剪的“门”,打开改造的“窗”。五年来,自治区年均造林面积保持在100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1%。

走过草原,看到绿草如茵的鲜花,体会到“受”和“转”的决心。“收缩转移战略是收缩农牧业生产活动,调整生产力布局,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通辽市生态办主任马伟指着盘旋在草原上的鹰说:“天上有鹰,就知道草原生态好。”

走在沙上,看着松柳丛生,“青锁黄龙”,实现“治”与“护”不易。种植各种经济林,沙出黄金,调动群众积极性。赤峰市治沙站负责人说:“治沙一定要一个接一个,一代接一代。”

看看湿地,看看厚重的蒲草和浓密的云层,体会“减少”和“增加”的强度。呼伦湖的水域面积五年间增加了近300平方公里,湖心有岸,中间有回水。为了保护这颗草原明珠,每年的冬收必须控制在1000吨以内。

《绿内蒙》是一篇大文章,故事没完没了,让人品味,觉得不足。

1.《内蒙古 大美生态做文章(守望相助七十载 壮美亮》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内蒙古 大美生态做文章(守望相助七十载 壮美亮》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801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