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的古文说明
dí
①仇敌;敌人。《肴之战》此面向敌:“敌不可纵。”《过秦论》:“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②抵抗;抵挡。《垓下之战》:“吾骑此马五岁,所以无敌。”《失街亭》:“恐汝不能敌之。”
③相当;匹敌。《谋攻》:“敌则能战之。”
④攻击。《狼》:“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莱比锡之战为什么被称为民族之战
世界100战争排行榜--54.莱比锡会战
(法国—反法同盟,公元1813年)
莱比锡会战指第6次反法同盟(俄国,奥地利,大不列颠,普鲁士,瑞
典等国)对拿破仑法国战争期间,于 1813年10月16~19日发生在莱比锡地
区的一次战争。这次会战结束了1813年的战局。
莱比锡会战前夕的政治军事形势是有利于同盟国的。因连年战争而民穷
财尽的法国,在军队的供给兵员补充方面,能力都很有限。同盟国的企图是,
用联军部队围歼莱比锡地区的法军。拿破仑决定于10月16日进攻同盟国的
波希米亚军团,因为据他估计,同盟国的其他军团在这一天不能参战。为了
迎击从南面进攻莱比锡的施瓦岑贝格元帅指挥的波希米亚军团(13.3万人,
578门火炮),拿破仑派出 5个步兵军,配置成两线,同时在第二线还配置
有4个骑兵军,作为总预备队组成部分的近卫军在组成战斗队形的第三线。
该集团(12.2万人)由缪拉元帅指挥。
联军统帅部根据亚历山大一世、弗里德里西威廉三世和弗兰茨一世三位
君主的旨意,决定于10月16日晨由波希米亚军团的部队(编成3个集群 1
个总预备队)从南面对敌发起总攻。
10月 16日,巴克莱一德一托利指挥的第一集群,分几路纵队(这些纵
队从早晨起就在格罗斯—皮斯纳一格列贝尔恩一线占领了出击地位)发起进
攻,揭开了莱比锡会战的序幕。整个会战包括以下几个激烈的争夺战:利伯
特沃耳科维次争夺战,瓦豪争夺战和马克勒贝格争夺战,以及康涅维茨渡口
和廖斯尼格渡口争夺战。在右翼,克列瑙纵队已占领了科利姆别尔格山;在
左翼,克莱斯特所部已攻入马克勒贝格城。
在默克恩地区,双方进行了激战,从而使拿破仑的处境更为不利,因为
他的部队正被联军赶出阵地,随时都有被包围的危险。
10月 16日交战结果是,双方各损失 3万人,皆未赢得决定性胜利。联
军又增调兵力(本尼格森将军指挥的波兰军团和贝尔纳多特指挥的北方军
团,共计1万余人),确保了其在数量上的优势。
10月 17日拿破仑准备让步,建议进行和谈,同盟国未作答复。当天夜
里,法军开始变更部署,拿破仑将部队收缩到距菜比锡城较近的周围地区。
翌日凌晨,这些部队在康涅维茨、霍耳茨豪森、茨韦伊瑞多尔夫、谢恩菲耳
德、普法夫芬多尔夫、兰德瑞桥一线已大致构成环形配置。这样,拿破仑就
在距莱比锡大约4公里处16公里长的战线上展开了大约15万人和630门火
炮,以致使战斗队形密度很大,每公里平均9000余人,火炮39门。
联军也变更了兵力部署,之后,从南、北、东三面向敌发起攻击,由南
面实施了主要突击。经过一整天的激战后,拿破仑的部队被逐出许多村庄。
居优势的联军不断发起攻击,迫使拿破仑放弃防御并于10月18日夜开始撤
军。然而,联军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派到莱比锡西面的一支力量薄弱的
部队,它未能阻止拿破仑军队的撤退。只是由于正通过埃尔斯特尔河桥撤退
的拿破仑军队过早地将桥炸毁,才使他的残部(2万余人)与主力失去联系,
并全部被俘。联军于月终前占领整个莱比锡城。
为时4天的莱比锡会战,是拿破仑期间最大的一次会战。双方都损失惨
重:拿破仑损失近8万人,火炮325门;同盟国损失5.4万余人(俄军 2.2
万余人,普鲁士1.6万人,奥地利1.5万人)。由于参战民族之多而被称为
“民族之战”的莱比锡会战,以同盟国的胜利告终。但是,假如联军统帅部
不错过全歼敌人的机会,那么拿破仑的失败将更惨重。奥地利仅希望削弱而
不是击溃拿破仑军队的两面政策,阻碍了会战一些决定性目标的实现。
1.《此面向敌,敌在古汉语中有什么意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此面向敌,敌在古汉语中有什么意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939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