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周总理在北京去世,工作人员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在他的贴身口袋里发现了一张黄色的照片,照片上只有4个人。

这张照片的背后,有周总理亲笔题写的八个大字“劳山遇险,仅存四人”。

照片上的人是谁?为何周总理如此珍视这张照片?劳山事件的具体情况又是什么?那天他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如何逃脱的?

这就不得不提此次事件的大功臣——陈友才,然而他却没有出现在这张照片上,这是为什么呢?

下面就让我们回顾劳山事件的始末,回顾陈友才的忠义之举。

周总理左膀右臂,多次负责警卫工作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改变蒋介石一再坚持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让国共双方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

在这天清晨进行兵谏,杨虎城与其麾下的十七路路军扣留了国民党军政要员,蒋介石被迫同意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这次兵谏最终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

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虽然同意与共产党达成合作,但是具体的合作事宜还需要双方进行细致的商讨,党中央将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周总理。

之后的几个月,周总理先后辗转西安,杭州,延安等地,多次和国民党谈判代表团就合作事宜进行谈判。

在周总理同志的多场谈判中,有一个人的功劳不可磨灭,他就是周总理身边的警卫工作人员陈友才。

张学良与杨虎城

1936年12月12日,周总理受到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的通电邀请,代表中国共产党来到西安和蒋介石等人进行谈判,陈友才作为周总理的警卫参谋一路随行,全权负责周总理的人身安全。

1937年4月2日,陈友才作为周总理的警卫员,陪同周总理一起返回延安参加会议,汇报这次谈判的具体内容。

会议之后,周总理在延安工作二十天左右的时间,负责国共两党合作计划的具体细节起草。不久之后,党组织经过会议决定由周总理率我党代表团再次赶赴南京和蒋介石团队进行谈判,周总理接到任务之后立马着手准备。

周总理由于有大革命时期的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前车之鉴,这次中国共产党不再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因此红军整编问题成为双方合作的重中之重,周总理也知道此次谈判的重要性,和他一同前往南京参加谈判的还有红军副参谋长张云逸和军委参谋处的负责人孔石泉等人。

负责这些领导人警卫工作的是陈友才和延安警卫队一班的警卫战士。这次行动有着绝高的保密性,除了周总理等领导人之外,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次活动的具体细节。

一行人4月25日从延安出发,乘坐两辆车向南京方向驶去。

队伍从陕北延安革命根据地南门出发,负责警卫工作的战士们,大多数是第一次离开革命军,负责警卫工作,他们虽然不知道此行的具体任务,但是根据党组织对他们的全副武装,这些警卫人员心中也知道此行任务的重要性,他们一个个都集中注意力观察卡车周围的情况,全力维护队伍的安全。

陈友才以假乱真,舍己为人救总理

陈友才此前跟随周总理走南闯北,多次负责周总理在外的警卫工作,相比于其他警卫员战士经验要老道得多。

他在出发之前就向警卫一班的战士们普及了在外执行任务时应该注意的具体事项,汽车出发之后,陈友才时刻观察着周围的环境,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他那双如老鹰般犀利的目光一直转个不停,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视线。

孔石泉

两辆卡车顺利穿过了红军防区三十里铺的兵站,沿着崎岖的盘山公路慢慢驶进了距延安革命根据地60公里远的劳山北麓地区的湫沿山。

这里人烟稀少,属于深山地区,有一些打架劫舍的队伍在此落草为寇。

陈友才知道这里的情况,因此在卡车驶入这片山林之前就通知其他警卫员战士打起十二分的注意,其他战士听到嘱托之后也不敢大意,全部正襟危坐,聚精会神地观察周围的情况。

正当两辆卡车转过两岸悬崖峭壁的峡谷时,突然传来了一声奇怪的声响,陈友才顿时警惕起来,询问身边的人:“你们听到声音了吗?这是什么声音?”

坐在陈友才身后的警卫员战士想了想,试探性地说了一句:“我听着像牧羊人的打鞭声,声音很像。”

陈友才听了警卫员战士的话却不敢放松,他又仔细想了想,忽然面色大变:“不对,不是鞭子的声音,这里有土匪在这里活跃,不可能有老乡在这边牧羊的。不好,应该是敌袭!”

话音刚落,队伍前方就有数不清的子弹扑面而来,陈友才赶忙指挥警卫员战士们将子弹上膛,准备反击。

这是一场我方毫无防备的战斗,敌人显然在此已经埋伏许久,密密麻麻的枪声传来,根本不给我军战士喘息的机会。

狡猾的敌人全部隐藏在暗处,有纵横密布的树木和杂草作为他们天然的掩护,而我军的三十多人,全部暴露在马路上,情况十分危急。

但是面对上百个全副武装的敌人,所有人却没有丝毫退缩,全都拿起武器向敌人反击。

敌人使用了无赖打法,他们在暗中先用机枪瞄准我方驾驶舱和卡车轮胎射击,迫使警卫人员下车和他们战斗。

很快,卡车轮胎被对方打穿,无法继续前进,横在道路中间动弹不得。

陈友才有序的组织警卫人员下车反击,以卡车躯体为掩护一边想办法撤退一边向敌人发起了反击,但当他正准备从驾驶室离开的时候,腿部不幸被敌人击中,他只能千叮咛万嘱咐,让陈国桥一定安全掩护周总理撤离,决心自己留在此地带领警卫队战士们组织反击。

虽然敌众我寡,但是警卫队的红军战士们拼命反抗,敌人也无法前进半步。

陈国桥发现卡车右侧一方的位置似乎没有敌人埋伏,于是命令队伍中的四个警卫员保护周总理,向此方向撤离,转入密林之中。

在出发之前陈友才为了保险起见,自己穿上了一身崭新的西装,事实证明陈友才未雨绸缪的做法果真起了效果。

他穿着正式,沉着应对敌人的火力攻击,临危不乱地指挥战斗,因此敌人不由得将他认作了周总理,于是将大部分火力集中在陈友才身上,只有少数人注意到逃往密林中的周总理一行人。

陈友才待在周总理身边多年,深知周总理的做事风格,他模仿着周总理,尽可能地拖延时间,为周总理赢得逃生的机会。

他一边学着周总理的口音大声指挥,一边催促领导人赶紧离开这片危险的地方。

留在公路上的战士们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地冲击,但是终究寡不敌众,战士们随身携带的枪支弹药都被消耗殆尽,他们只能和冲到身前的敌人贴身肉搏。

这时候所有的警卫员战士都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逃,他们都选择了和敌人同归于尽,在临死之前争取多消灭几个敌人。

身为周总理替身的陈友才更是受到了敌人的“特殊照顾”,身上连中六发子弹,最终倒在了血泊之中。

穷凶极恶的敌人冲上来查看陈友才的情况,在他的西装口袋里发现了带有周总理亲笔签名的物件,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任务,便扬长而去。

周总理、张云逸和孔石泉三人趁敌人不注意悄悄地离开了现场,他们在逃亡途中也遭到了敌人的火力攻击,身上受了不同程度的伤,所幸这些伤势都没有危及生命,几人互相搀扶着跑到了安全地带,进行了一番短暂的休息。

正当三人正准备继续赶路,寻找红军驻点派兵支援的时候,他们突然听到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张云逸等人急忙拿起手中的武器,随时准备给追上前的“敌人”致命一击。

当脚步声越来越近的时候,周总理等人定睛一看,原来是警卫员部队的一名战士。

这名战士名叫曹鸿都,在警卫员战士们寡不敌众的时候,副队长陈国桥派遣他离开战场,尽量追上周总理等人的脚步,负责他们的安全。

周总理三人向曹鸿都询问在场战士的情况,知道了许多战士都在这场战斗中不幸牺牲,他一脸悲痛地朝向刚刚发生战斗的位置,深深鞠了一躬,面色沉重地看着远方,沉默无言。

张云逸是一位身经百战的红军将领,他从刚刚的火力交锋中发现,敌人在作战时杂乱无章,不像是国民党和军阀的正规军部队,由此推断出来这应该是活跃在劳山区域的土匪军。

这些人对此地的地理位置比较熟悉,一旦发现有人不见的话,若有心追逐,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追上来。

于是,几人不敢耽搁,立即启程向延安的方向赶去。

几人在一片山林之中渐渐迷失了方向,只能通过自己的感觉和头顶的太阳判断大致方向。幸运的是,几人继续前进十几公里之后遇上了前来支援的警卫团。才终于脱离了险境。

劳山周总理遇袭,党内神速破案

很快,毛主席也收到了周总理遭遇袭击、情况险峻的消息,立刻下达了紧急命令,要求战士们不顾一切代价,一定要把周总理安全带回。

所有人都知道周总理在党内的重要地位,也无比担忧周总理的安危,战士们一刻都不敢耽搁,骑上了延安稀少的马匹急忙向湫沿山行进。

当黄霖带领中央警卫团的战士们赶到三十里铺兵站的时候,周总理和幸存的几人也恰好翻过山头来到了这里,周总理看到支援部队已经到来,急忙让张云逸等人带着警卫团的战士们返回刚才战斗的地方。

当中央警卫团的战士们赶到现场时,敌人早就已经作鸟兽散了,只留下了遍地或死或重伤的同志们倒在血泊之中,战士们急忙查看在场人员的情况,发现其中有几个身受重伤的战士还有微弱的呼吸,急忙将他们带到就近的医院治疗,最终却也于事无补。

张云逸和周总理一言不发地来到陈友才的尸体旁,看着他身上多处被子弹射穿,感到心痛不已,周总理情不自禁地红了眼眶:“友才是替我而死的啊,如果不是为我换了衣服,那么今天躺在这里的就是我了。”

他们几人在卡车上找到了之前藏好的机密文件,怀着悲痛的心情返回了延安根据地。

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一直站在延安驻地南门以外,静静等候着中央警卫团的消息,内心满是煎熬,他们都十分担心收到周总理被敌人击杀的消息。

当周总理一行人慢慢出现在毛主席等领导人的视线当中时,在场的所有人都不再提心吊胆,舒了一口气。

这次,去往南京谈判的代表团和警卫员一共有三十二人,在劳山遇袭之后仅仅剩下了四个人,延安革命根据地的同志们得知消息后不由得一脸悲痛,久久无言,同时也深感悲愤,决心抓到敌人。

为了革命大业,周总理并没有被这天的困难所打倒,他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和这场事件中幸存的其他三人在根据地合影一张,以作警醒。

第二天上午他再次乘坐飞机和国民党代表团会面,继续就红军整编问题展开谈判。

劳山遇袭事件发生之后的第三天上午,红军总参谋部在延安革命根据地为此次事件中壮烈牺牲的陈友才、陈国桥以及其他同志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周总理则顾全大局,乘坐飞机前往西安进行谈判,未能参加这次追悼会。

这次事件的幸存者之一张云逸将军亲自为烈士们致悼词,最终在一片惋惜声里,这些烈士们被葬在延安郊外的宝塔山下。

周总理离开之后,毛主席等人决定就此事进行调查,坚决不能让这些战士们白白牺牲,更不容许威胁我党人事安全的敌人逍遥法外。

他委派西北保卫局的侦查部全权负责此事,侦查队员暗中走访调查了劳山地区的一些农户家庭,从他们口中了解附近活跃的土匪信息,最终确定了袭击周总理部队的敌人。

根据当地一位老农所说,在案发当天他正在自己的田地里干活,大老远就看到陕北土匪李青伍的队伍正在赶路,其中一些土匪身上还带着血迹,他担心这群土匪发现自己就急忙躲在草垛后面,看着这群土匪大呼小叫的离开这里。

“他们一个个和野兽似的狂呼乱叫,我以为他们又是去哪里打家劫舍了,我这样的老百姓可不敢触他们的霉头,我只能躲起来当作自己没有看见,万一被他们知道是我告密,那我们一家老小可就惨了。”老农战战兢兢地说道。

侦查部队的成员对于李青伍的名字也比较熟悉,这个土匪头子在附近有点实力,中央红军在延安根据地附近“清匪”“剿匪”行动中,曾经有意将他招安,但是由于国民党队伍从中作梗,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李青伍最终也成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狗腿子。

红军虽然没有剿灭李青伍这支土匪军,但是也在他们军中安插了眼线,当侦查部的工作人员暗中联系他时,他急忙着手调查,最终确定了李青伍的消息来源是根据地附近一名叫做冯长斗的特务。

短短几日时间,这次事件当中的叛徒和土匪队伍已经全部找到,中央决定重兵对李青伍等土匪兵进行围剿,最终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将活跃在延安根据地周围的所有土匪军队伍剿灭,李青伍,冯长斗和姬延寿等参与劳山事件的主要头目全部被抓捕归案。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已经成立二十年,周总理故地重游,来到了延安,他又想起了为了保护自己而壮烈牺牲的陈友才同志。

周总理一脸悲痛的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陈友才是个好同志,工作态度一贯认真,在战斗中沉着勇敢,他一生忠于党,忠于革命,永远值得我们共产党人学习,他虽然已经牺牲了,但是他是我们每个活着的人心目中的好榜样。”

周总理拿出怀中的照片,照片上的四人正是陈友才同志拿生命护住的。周总理珍藏了这张照片几十年,可见,这件事情在他心中的重要性。

正是千千万万个如同陈友才这般舍己为人的革命烈士,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他们舍生忘死,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用生命浇筑了革命的胜利,最终才有了我们和平幸福的新中国,所有的革命烈士都值得后世永远铭记。

1.《孔是怎么死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孔是怎么死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066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