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齐鲁晚报齐鲁1点记者孔悦
视频/齐鲁晚报齐鲁一分记者王凯
一个人的大学生活到底有几种可能性?
这个问题应该可以在吴浩身上找到答案。
作为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一名工科生,他手握六项国家发明专利,参加的科创比赛不下百余场,“山大校长奖”等荣誉拿到手软,目前已被保研至浙江大学。更“疯狂”的是,他不仅自学音乐创作歌曲、发表文章出版书籍,还是一个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络红人。三次难忘的创业,让他初步实现了百万营收“小目标”。
吴浩的大学生活就是个不断“折腾”的过程。在他看来,一个人只有敢于跨界、敢于创新,才能真正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吴浩
四年不下100场比赛
21岁的他拿奖到手软
这个2000年出生的小伙,何以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
2018年考入山东大学之后,吴浩就以入学考核英语第一的成绩,进入全球能源互联网新工科特色班。和身边同学一样,迈入大学的他认真听讲,保证课上应会尽会,不断着积累专业基础知识。
机会是在偶然间到来的。专业老师推荐的山东省物联网创造力大赛,为吴浩打开了一扇窗。
“如何把生活中的一个实体连接到互联网上?”在吴浩看来,电气是一门比较传统的学科,要考虑怎样把它和社会前沿挂钩。功夫不负有心人,吴浩和团队最终找到了“城市变电站”这个结合点,并顺利斩获大赛一等奖。
这次比赛让吴浩尝到了甜头。
他开始从光伏趋光控制装置入手,自学单片机程序设计,最终研发出城市变电站智慧散热技术。也正是因为变电站设计,他作为发明人,如今已经手握六项国家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
从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到物联网创造力大赛,再到节能减排与社会实践科技作品竞赛,吴浩在校参加的各类比赛不下一百场,其中有20多个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励,校级奖项更是数不胜数、拿到手软。
最忙要属2020年疫情期间,那时的他几乎每个月都参加一场重量级比赛,身边同学可能一连几天见不到吴浩,因为他不是宅在学校工程训练中心,就是待在放有精密仪器的实验室里。
即便是在学风浓厚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新工科特色班,吴浩都赢得了“创新小达人”的称呼。顶着数学建模协会副会长的头衔,大赛中的历练、专业上的突破,让他一举获得了山大校长奖等诸多奖学金。
时间一久,吴浩偶尔也会被比赛“冲昏了头脑”。
“计划书还没完成的非常完美,我在一些节点就比较烦躁,团队成员则一直在鼓励我。特别是一位来自北大的博士,他跟我一起熬夜想点子,帮我度过了那段焦躁时光。”对吴浩而言,团队就是自己的一大财富。
除了实验室,吴浩最爱的地方就是学校图书馆。他不想把自己局限在电气领域,因此常常查阅专业文献,尽可能多地拓展方向,延伸学习了机械和计算机方向的知识。他更希望做一个“既会电气,又会别的工科技能”的工科生。
鼻梁上架一副厚厚的黑框眼镜,让吴浩看上去分明像典型工科男。但细细观察似乎又有不同:着一身黑白纹理正装、头发被精心烫染过,说话慢条斯理,思维活跃不沉闷。
“学生也不能太邋遢,我们也要见人的。”对于自己的形象,吴浩半开玩笑地说:“虽然工科生整天宅在实验室里,但有时候也需要随时出场,不能拉垮我们团队的颜值。”
在校园歌手大赛上,吴浩和同学们大合影。
爱跨界的工科男
还是“流量”担当
作为一名电气专业的工科生,吴浩还向音乐、文学创作跨界,进行编曲和出书。也正是在不断“折腾”的过程中,他围绕音乐矩阵——一个和本专业毫不相关的领域,实现了大学第一次创业,运营的抖音号一度突破300万关注量。
吴浩自学过乐理知识,也编了不少曲子,认识很多业内音乐人士。有创作者反映,用耳朵听一段歌曲,有时根本不知在表达什么,这就导致很多人不看好创作前景、创作者收入低。
“当时就想通过视频,将音乐的核心内涵表达出来。”可对吴浩来说,最难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寻找到音乐和视频的相同点。“恰巧有同学做音乐流媒体AI方向,他提供了算法方面的好建议。发现人物动作和高潮挂钩等关键点后,我们正式把项目落地。”
吴浩的这次创业,让音乐编曲者看到了希望:原来一首曲子播放量在10万左右,通过视频化创新表述,播放量到几个亿,能被更多公众所熟知。
从小白号到一个拥有300万粉丝的流量大号,如今他们一条视频的最高播放量在5000万,更新条数“数不胜数”,持续引发读者共鸣。
在吴浩的理解中,创业是一个关注社会需要的过程,要面向市场和社会。而对于不同项目,创业团队需要的队员能力也不尽相同。
和音乐矩阵掌握的算法和音乐知识不同,教育产品需要对机械和互联网比较精通,职场领域更需要经管、法学和互联网方面的经验……
为组建战队,吴浩散发“英雄帖”吸引成员,其中既有纽约大学的学生,也有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队友。为适应接下来更多变的需要,他还自学了经管和法学知识。
音乐矩阵和教育产品的创业经历,已经让吴浩达成了营收百万“小目标”。而作为联合创始人,如今的他又在着手创办一个互联网职场内容项目,致力于为年轻群体的职业发展提供长期价值,帮助心理亚健康的年轻人及时调整状态。
“主要和校园合作,目前已经帮助了八万多人。”面对又一个全新未知的领域,吴浩介绍,他依靠的绝不仅仅是好奇,而是计划性和反复调研的加持,“只有做完整体分析,我们才敢于进入这个领域。”
回望创业路,吴浩认为,他不过是在学好专业的同时多参加了些竞赛和活动,进而发现自己在其他领域的潜力而已。要想得到一个不后悔的结果,每一步都得做好完整规划。
吴浩不是宅在学校工程训练中心,就是待在放有精密仪器的实验室里。
从小啥都敢拆
听着“别人家孩子”长大
吴浩的“跨界传奇”,让很多人艳羡。但对于这个出生于江苏的男孩来说,他从小是听着“别人家孩子”的故事长大的。
进入大学之前,吴浩的班级排名不是最高的。但他从小对物理比较擅长,高考时物理接近满分。而对英语的欲罢不能,则源自在他常常偶遇的外教,“和外教逛街潜移默化就感受到了纯正发音和用词,最终我也拥有了一口地道发音。”
除了面对专业,吴浩在校还要参加各类大赛,钻研经管、法学、艺术等领域,同时完成了数次创业。
如何权衡各方面用时?“我不会盲目花费时间,而是把每一个时间片段真正做到了应用尽用。”说到这里,吴浩最感激小学和初中老师,“他们培养了我珍惜和利用时间的好习惯。”
吴浩是个独生子,也是不折不扣的“破坏大王”。在父母眼里,他将来最有可能成为“发明家”,因为他在家啥都敢拆。
“家里的收音机和显示器都被我拆了,拆装的过程很快乐,虽然很多时候都组装失败了。”回忆起小时候,吴浩忍不住笑了,“父母对我比较宽容,保护了我在创造方面的天性,以至于我对此充满着兴趣。”
被保研至浙江大学之后,吴浩没有片刻“躺平”,相反,他甚至比考研同学更忙碌。“我们创业团队将要面临融资,这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点,目前要花很大精力规划企业美好未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是吴浩最喜欢的一句诗。在他看来,对于知识的积累“千淘万漉”,虽然辛苦了点,但等真正掌握并运用的时候,就是一个把石头变成黄金的过程。
眨眼间,以前那个天天想着怎么拿语数外高分的“宅男”,现在更热爱分享自己的好点子。
他甚至直言:“将来我有可能成为一位老板,也可能是个国企员工。但无论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觉得青春无悔,因为自己每分每刻都在想法设法地创造价值。”
一个工科男,是如何在音乐、文学、法学、经管等领域不断破圈的?其实,纵观吴浩的成长路径,靠的就是一步步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敢于跨界的决心。
新创业的项目,吴浩和团队将其命名为“有光”。
“我们坚信世界要有光,每一个人都能够发光。别人家的孩子是太阳,自己也要成为一名小太阳,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发光发热的潜能。”吴浩对记者说,也像是在对自己说。
真正来到山东之前,600公里开外的齐鲁大地仅仅是个省。直到前来求学,这里的风土人情让他着迷,“最爱陪着父母看景点,因为山东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1.《00后的国家有多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00后的国家有多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072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