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健
2001年李雪健参加的电视剧《中国轨道》的拍摄正在进行,现在是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
可这一天,爱戏如命的李雪健却请假旷工了,而且还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被妻子于海丹强行劝走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一个月之前,李雪健正准备动身前往先外景地前,发现自己鼻子上长了一个小疙瘩,嗓子也很难受。但跟拍戏比,这种小病在他心里算不了什么,于是,李雪健并没有太当回事,揣着消炎药直接赶赴了西安的外景地。直到这天,妻子于海丹到剧组探班,发现丈夫鼻子上的疙瘩竟然越长越大,甚至已经影响到了他的身体状况了,在于海丹的反复劝说下,李雪健才十分不情愿的答应来医院做检查。
就在这间医院里,李雪健和妻子等待着检查结果,他原本以为只是哪里发炎了,满心想着接下来的拍摄工作,可等来的结果却令他和妻子都大吃一惊,李雪健竟然患上了:鼻咽癌。
当听到医生的诊断结果,于海丹如五雷轰顶,头脑一片空白,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五年死亡率高达70%-80%。于海丹不知道该如何承受这天大的噩耗。
但当她转头看向身边已经全然不知所措的李雪健时,便很快又镇定下来,身患重病的丈夫需要她的支持,即将得知这个噩耗的儿子需要她的坚强作为榜样,于海丹决定坚强起来,和丈夫一起度过难关。
而李雪健在刚开始得知自己病情时也感到不知所措,但看着坚定的妻子,他也鼓起了与病魔斗争的勇气。
李雪健患癌的消息一经传出,马上成为外界最为关注的焦点,他究竟病得有多重?他还能演戏吗?成为观众最为关心的问题。而对与李雪健来说,当下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赶紧住院进行治疗,可没想到,当妻子劝说他放下工作,安心养病之时,李雪健却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拍电视剧《中国轨道》时,李雪健认为,《中国轨道》这部剧的拍摄是他张罗发起的,必须得把它拍完,不拍完,那是耻辱。如果这个戏因为他的原因停了,那对他会是个打击,没准儿这病还会因此加重呢。
大家都拧不过这个倔老头,在众人商议之下,李雪健夫人的表哥——导演田壮壮只好去西安把剧组拉回了北京,准备在北京继续进行拍摄。
病重时,李雪健连一口水都咽不下,一活动就头晕,呕吐不止。团里的领导提出让他暂停拍摄,但是李雪健婉拒了领导的好意。他是那么热爱表演,敬职敬业。经过与李雪健日夜攀谈的妻子于海丹也知道让丈夫把戏停下来治病不可能,所以夫妻二人决定放弃马上手术的方案,而改为保守的化疗。每天上午,李雪健都要由妻子开车送到医院去做化疗,下午再赶到拍摄现场拍戏。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懂得,这样做,李雪健承受着多大的痛苦,于海丹又承受着多大的精神压力。当看到李雪健日益消瘦的脸庞和治疗中的痛苦反应,看到他仍在精益求精地一场接着一场拍戏,现场所有人员的心情是复杂的,既崇敬又心疼。《中国轨道》的制片人伍献军后来回忆说:“每次我到拍摄现场,都会看到李雪健在认真地拍戏,而工作人员则在一旁默默地流泪。在拍最后一场戏时,李雪健说话已经非常困难,但他仍声情并茂、一气呵成地说完大段台词,在场的剧组人员都听得热泪盈眶。”当时的李雪健用生命完成了拍摄工作,他的精神感动了身边所有人。
这是剧中李雪健所饰演的赵汉章对自己所热爱的工作做道别的情景,这也是李雪健对剧组的告别。
戏拍完后,李雪健老老实实住进了医院,开始接受放射治疗。放疗的副作用极大,他的脖子开始溃烂,还要忍受疼痛和呕吐带来的折磨和不适。
当时正值冬天,春节临近,医生决定停两周,让他到南方休养,恢复一下体力。田壮壮知道后,陪着他们一家三口去了海南。
李雪健回忆:“那是什么感觉呢?就像你去饭店吃饭要了条鱼,服务员把一条活鱼拿到你面前,你觉得可以,他就‘啪’把鱼狠狠摔在地上,那鱼可能没死,但内脏肯定被摔烂了,我就是被摔烂了的那条鱼,生不如死。”
李雪健也曾想过放弃。有一天田壮壮给他打电话,他哭得说不出话来。田壮壮见此,让他把电话挂掉,马上给他写了封信,传真过去。
李雪健说,他永远忘不了那封信。信里写道:“我们都知道你很痛苦,这是我们健康人理解不了的痛苦,可以想象很难。可再难有我们创业的时候难吗?创业的那个阶段,那个过程那么长,不比你现在难得多吗?那个时候都过来了,现在你怎么就过不去了?你缺少了人起码的精气神。你是个男人,没有精气神哪行啊?我们还等着和你合作再演几部好戏,你也能再创造几个好的人物给观众们,你必须要有精气神儿。没有过不去的……”
田壮壮的信鼓舞着李雪健继续接受治疗,随后的日子里,他全身的毛发掉得只剩下一根眉毛,过了一段时间,连这根眉毛也没了。
李雪健的儿子那年才13岁,没有人告诉他到底发生了生么,但他看到自己父亲的样子,还有家里的气氛,隐隐约约觉得父亲那边肯定出事了。
一天下午,邮差突然给李雪健送来一封信,他打开一看,居然是儿子写给他的。信中写道:“我高烧不退时,您在我的身边守护;现在您病了,我虽不能照顾您,但我会时时刻刻想念着,祈祷着,祝福着。我有信心,您有吗?不要回答‘可能’、‘也许’,要对我说‘有’。有妈妈和我陪着您走这段艰难的路,虽然路会很难走,但别忘了,路的那边是阳光。”
李雪健看了几行就忍不住泪流满面,捂住了自己的眼睛。至今,儿子的信连同田壮壮的信,都被他珍藏着,“那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东西。有了家人的守护和支持,他觉得自己变得强大无比。”
黎明前的黑暗虽然难熬,却也是晨曦的涅槃。经过积极的治疗,李雪健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很快,他就回归了荧屏,继续他钟爱的演艺事业了。走出了癌症最痛苦阶段的李雪健决心饰演更多更好的角色,来回应自己挚爱的人。
2002年,李雪健复出拍片,出演了影片《至高无上》中国家税务稽查员老李的角色;2003年,他在《中国故事》中的一集《老师的故事》里扮演了乡村教师;2004年,他出演了电影《云的南方》、《往事》、《合同父子》、《历史的天空》;2010年,他参演了《唐山大地震》;2011年,他凭借影片《杨善洲》获得了华表奖;2012年11月,他因参演《一九四二》而夺得台湾金马奖的最佳男配角奖;2013年3月31日,他在“中国电视剧年度明星盛典”中赢得“年度终身成就奖”。
很少有人能把这么大的工作量和非凡的成就与一个癌症患者联系起来。但生病的后遗症却也如影随形。放射性治疗严重影响了他的听力,拍戏时又不能戴助听器,于是他就把对方的台词一并背下来,看着对方的口型说台词,拍摄难度增加了一倍,但爱戏如命的李雪健却并未因此而放弃演戏。
当时,60岁的年纪,对很多人来说,可以退休颐养天年了,李雪健却觉得自己正当年,如果让他在家歇着,反而浑身不得劲。
“在片场吃着盒饭、琢磨着戏,那时候我就觉得自己特别幸福。”对李雪健来说,不吃饭可以,不睡觉可以,但就是不能停止演戏。因此,大家在台下都称他为“戏疯子”,而李雪健这极度质朴认真的个性和对表演的狂热,从他幼年时期开始便已经生根发芽了。
李雪健出生在山东菏泽,1965年,李雪健的父亲被放“外任”到贵州,担任凯里县委宣传部长,迁往贵州山区凯里。11岁的李雪健也跟着父母来到贵州大山,在他的记忆中,贵州山脉纵横,每一小块有土壤的地方都被种满了庄稼,火车在山洞中穿梭,汽车盘山而上“哼哼”地喷吐黑烟。因为李雪健的父亲被罢了官,工资扣发,全家人只有很少一点生活费,生活十分清苦,因此他常常和一群孩子游过一条河,可不是去玩,而是到对岸的发电厂去捡煤渣。那条河挺宽,河上有摆渡,坐一回只要二分钱,可是李雪健舍不得,去的时候游着过去,回来的时候背了煤渣,才不得不坐摆渡。怕把衣服弄脏了,怎么办,叠好,放在草丛里,用树叶盖上。他永远忘不了在发电场捡煤渣的情景,斗车把烧过的煤渣倾泄在河边的沙滩上,冒着热气,少年们顿时不喊也不笑了,呼啦一下扑上去,蒸汽和烟尘中只能听见孩子们的喘气声,抢煤渣声,和仍在燃烧的煤渣在潮湿的沙滩上发出的吱吱声。斗车走了,这才又能听见少年们的说笑声。
那时李雪健的父亲被打倒,李雪健走在路上常常遭人白眼,日日活在被欺辱的煎熬之中,莫名其妙地挨打也成了家常便饭。也正因此,年幼的李雪健成为了宣传队的粉丝,理由很简单:他羡慕他们,羡慕他们能受人尊敬。
每当宣传队来演节目,李雪健便会马上放下手里的一切事情,飞奔过去,没有票,就坐在外面听,现场浪潮一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深深烙印在李雪健的心灵里,他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站在那聚光灯下,台下的观众,各个都向他投来认可的目光。
初中那年,李雪健的美梦成真了:由于他讲的山东话接近普通话,被选进了宣传队!
自从李雪健被选进了宣传队,他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跟着宣传队经常到这儿到那儿去演出,好玩,手捧‘红宝书’在台上唱啊跳啊,开心。最重要的是,走到哪儿都受欢迎,都让人家看得起,受尊重。演完了,大伙鼓掌,还能听见有人说:你们看,这就是谁谁家的孩子。最让李雪健感到高兴的是:因为他,他的父母脸上都有光彩,开始受人尊重了。
采访:“因为我,父母觉着荣耀,因为我,我的父母让人称赞让人羡慕,我心里真高兴,才知道什么是骄傲。被人尊重那感觉真好,心里的怨恨和委屈都变轻了,觉着所有的人都亲近了,那感觉比什么都好。说到底最初想当演员就为这个,为了受人尊重,为了让我的父母骄傲。”
李雪健演员梦的的动机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尊严,这固然算不得多么辉煌高尚,但它真切。而这中间饱含着多少对爱的渴望与呼唤,也许只有李雪健自己知道。
1972年,18岁的李雪健应征入伍当了兵,在部队业余搞宣传,当兵的时候,不管是出操、开会、集合、看电影,大伙都会唱很多歌儿,李雪健最喜欢的歌是《团结就是力量》,至于为什么喜欢这首歌,李雪健说,:“因为它们背后有故事,有热血,有气势,有生命力,让人们时刻警醒、时刻记住那样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宁当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现在说起来这句话仍然不过时,经常唱唱那个时代的歌,对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是一种激励。”
没几年,李雪健被调到二炮下属某特种工程兵部队,驻地在云南的一个大山里,他和大伙一起在那打山洞,挖坑道。有一回,昆仑军区杂技团要来给战士们演出。李雪健所在的连队正驻扎在山上执行任务,得到这个消息,大伙都很高兴。
当时山脚下有一条河,河面有3米多宽,由于干旱河水退缩,露出大片的河床。杂技团在河对面临时搭了个简陋的戏台。战士们就地而坐,全神贯注地欣赏着千载难逢的专业演员慰问演出。
李雪健记得,有个节目叫“高台车队”,正当大家看的津津有味时,一个女演员不慎从台上摔了下来,幸亏有保险绳拽着,人悬在半空中没摔倒地上。李雪健和几名战士立刻过河去,帮着女演员解下身上的保险绳。
可能是被绳子勒得,女演员吐出一口鲜血,在场的人看的心惊胆战,可女演员却什么也没说,用水漱了漱口,又上台接着表演,演完后,她是被人搀着下了台。
这位演员的表现给李雪健带来强烈的震动,过去尽管他在连业余演出队也偶露峥嵘,但那时他只觉得演员是一个挺风光、有面子的职业。没想到,演员也能够牺牲自己,点亮别人。
从那以后,李雪健发誓要当一名演员,向那位影响了他一辈子但仍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演员那样,为艺术而献身。从此,他更加痴迷于表演艺术,业余时间都投身其中,很快成为连队的主力文娱骨干。
粉碎四人帮以后,各大军种恢复话剧团,他通过老师的介绍就考到了空政话剧团。刚进空政文工团,李雪健就担任了学员班的副班长,后来分到了演出一队,他表现是同批演员中最好的,除了认真学习业务外,他还学雷锋做好事。谁家没烧的了,他去帮着买煤,从楼底儿搬到楼顶;谁家没吃的了,他去跑粮店、转农贸市场,车座上驮着米袋子,车把上挂着菜篮子,外人还当他是炊事班的人呢。每天晚上睡觉前,李雪健都把扫帚压在床底下,一大早就起来扫马路。那两年,“标兵”、“先进”、“积极分子”的荣誉奖状李雪健没少得。
在他记忆中,因为自己有“小反”的条件,在话剧团演的第一个主角就是匪兵乙,还不是甲,但他也十分满足了,匪兵乙,在他心中也算是个大人物了,李雪健毫不怠慢,苦心排练,功夫不负有心人,乙演得不错,后来就演了甲,又从甲又演了匪兵班长,而那个班长,就有一句台词了。
采访:可能大家不太熟悉,北影厂有一个老演员,演戏做人都挺好的,他叫安振江。他在侦察兵里头演小特务,因为安振江老师给我看到的形象全是小反,所以他是我心中的偶像。别人我不敢当偶像,我觉得我没资格不敢当。。。
1991年,一股由室内剧《渴望》引发的的冲击波席卷荧幕内外,当年民间流行一句话“举国皆哀刘慧芳,举国皆骂王沪生,万众皆叹宋大成”成为当年的一道独特风景。片中的“好人宋大成”以他特有的淳朴,善良,真诚且有些胆怯的性格特征走进观众的心灵深处。而演活了这个平凡小人物的,正是李雪健。
采访:是因为他的父亲鲁威是一个老导演,我在没有当正式演员之前,我在他的戏里头跑龙套、干杂活,最后我说了,各大兵种的剧团恢复,招生他把我介绍给了空政,他说这个孩子当不了演员,可以做美工,做木工,搞道具,搞“做景”,干杂活,都行,孩子是一个肯干的好孩子,当然我也不能辜负这些贵人对我的培养,所以他让他儿子鲁晓威找我演,说我年龄、经历方方面面和宋大成这个人物有共同之处,让我去演能够和这个角色产生共鸣。那么当时没想到这个戏,得到了观众这么热烈的欢迎,我觉得这个戏的最受观众欢迎的一个点就是呼唤真情,呼唤善,做善良的人,真善是美丽的人。
《渴望》正火的时候,领导接见《渴望》摄制组全体人员,知道大伙的生活都有不少困难,便发话说:“大家提要求吧,除了房子没有,什么都可以提,尽量解决。”
机会难得,大家纷纷提要求,有各种各样的渴望。李雪健提的要求是:给他一套《渴望》的全本录相磁带。这一要求提醒了领导,领导说:“这是应该的,每人一套。”结果,李雪健等于什么都没提。
李雪健说:“有的人真是有困难,有这么个好机会就提呗。我想了半天,发现我真是没什么特别的困难。过去有困难的时候,又没这样的机会。所以我就要了一套《渴望》的磁带。”
当时,有人问他:“你现有多少钱?”他一点也不保密:“连到手的和没到手的,三四万块吧。”而这笔钱,其中有一万八是他早些年省吃俭用慢慢攒下的。这一万八他存了八年了。
朋友们都笑话他,他就说自己没有多少要用钱的地方,挣点钱就是给儿子留着,等自己死的时候给他。朋友们又笑他:等到那时候,这一万八变一块八啦。这么个大明星,真是不大会挣钱。李雪健反驳说:“我不是不想挣钱,但是我不挣不应该属于我的钱。我出多少力,挣多少钱,心里踏实。心里踏实,才能去干我喜欢干的事情。我走到今天不容易,我以后还得演戏呢,那是大事儿。我不想为别的事把自己耽误了。名与利,我看重名,当然不是虚名,徒有虚名心里也不踏实,所以我得集中全力把戏演好。”
这一年,李雪健凭借着《渴望》的精彩演出,获得了第9届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以及第11届飞天奖最佳男配角奖,随后李雪健以极大的努力与虔诚,获得了出演《焦裕禄》的机会,为了更接近焦裕禄原型,当时,又白又胖的李雪健,连吃了三个月的大白菜梆子,成功减重三十斤,影片公映后,李雪健把焦裕禄演的感天动地,连焦裕禄的妻子徐敬亚女士也被感动了,直说:“也真难为雪健了!”而电影焦裕禄,也为李雪健迎来了事业的高峰。他因出演此片,成为了当时金鸡奖和百花奖的双调影帝。
成功带给了李雪健鲜花和掌声,接踵而至的四面八方传来的邀请,在一次采访中,李雪健自己爆料说,有那么一段时间,成功的喜悦充斥着他的生活,他称自己 “很堕落”,称那段日子“不堪回首”,常常“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也因此, 有那么一个角色,演的很失败,即使现在翻出来看看这个角色,他也会感到十分羞愧。那么到底是什么角色,让李雪健直到现在,还耿耿于怀呢?
《横空出世》讲述了将军冯石和科学家陆光达带着科研部队在在西北荒漠克服一个个困难,最终完成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的故事。其中,李雪健饰演的那个角色得了政府奖,受到了大众的认可,可李雪健看着屏幕中的自己,一个人坐在屋中,若有所思,虽然得奖了,他自己却觉得非常遗憾。
采访:但是这个角色,我觉得那个时候的人,那个年代,在那个环境下很艰苦,又是刚打完仗,是很瘦的。我在屏幕上很胖,就因为他胖,我这一辈子,心里头就有这么一个结,什么结?我在没出名的时候,我演舞台戏演林彪,我为了像,我减肥二十多斤,那时那个话剧在圈里头得到认可。后头我拍《焦裕禄》,因为《渴望》刚拍完,那个时候胖,为了瘦,我一个月又掉了二十多斤。那个《横空出世》这个司令,是在出了名之后拍的,那么为什么我拍这个角色就想不到减肥了?我为此而感到羞耻,所以这个胖,这个人物让我这一辈子忘不了,我也觉得就因为这个胖,我永远对不起观众。
2001年前后,李雪健被诊断出鼻咽癌,这让他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他所拥有的一切。也正是这段日子,经历了生死劫难的李雪健幡然醒悟,决心改变自己。在外人看来,生病对于李雪健来说是一场灾难,但对于李雪健自己来说:是坏事变好事。李雪健生病以后,酒也戒了,烟也戒了,麻将也不能打了,是这场大病让他感觉到生命短暂,珍贵。感受到了人这一辈子,机遇也就那么几个,此后,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演一个就得成一个,因为他明白自己的身体状况,不能拍太多的戏了,所以成功率对于他来说更加重要了。而李雪健毫不避讳的承认,他并没有像有些人那样,在鬼门关上走过一遭后,就不怕死了。“我现在依然怕死。因为没死,就想活得更有意思。”
在往后的日子里,李雪健在饰演的每一个角色时,都尽自己所能。他认为,这是一个态度,一个演员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态度,从演员的观点来看,占支配地位的是角色的处境,而不是角色的性格。所有的人,在生活中,都在考虑他们的处境,而不是在考虑他们自己的个性特点。
所以演员在扮演角色时也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对角色处境的反应上,这样,演员一旦进人规定情境,便能产生与角色类似的真实思想和感情,才能创造出活生生的人来,否则就仅仅是某种僵硬的性格模型或脸谱。
也正因如此,李雪健经常出现在各工厂,农村,一呆就是十天半个月,他想看看清洁工人如何用扫帚,听听汽车司机常说什么俏皮话,观察盲人是怎样点烟,甚至在平日生活的每个时刻,他都仿佛把自己变成了一只眼睛,默默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李雪健复出后,各大媒体和栏目纷纷向他发出了邀请,其中,《艺术人生》节目找过李雪健好几次,但都被他拒绝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艺术人生”这4个字,在他心里很重。他的想法是,没有一批代表作,不到60岁,不能谈人生。人生60耳顺。耳顺了,别人夸他骂他,他才能承受。不到这个年龄,可能承受不了。反观李雪健的一生,我们也不难发现,李雪健几乎不参与太多娱乐节目。原来,他接戏的标准是自己得感兴趣,起码要符合他的价值观:不能纯娱乐、纯胡来;不管是娱乐,还是教育里,都要有艺术追求。比如很多穿帮的镜头,衣服、发型不讲究,听起来是小事,可天长日久观众对演员这个职业会很蔑视,会不拿正眼瞧。老人们说演员这个职业是心灵的工程师,是很神圣的,因此,李雪健认为不能让观众把演员的职业看得乱七八糟,这是他不能接接受的。
电影《杨善洲》在全国公映时,他的爱人于海丹就在这里独自观看了全片,而这时李雪健去了云南,当天,在云南昆明办的首映式非常成功。
晚上回到宿舍,李雪健想知道北京的上映情况,便给他的爱人打了一通电话,不料,这通电话,让李雪健一夜都没睡好觉。
原来,妻子在电话中告诉他:附近的这家影院,八个放映室,就安排了一间厅播放《杨善洲》,而且还是中午十二点多,只有这一场,这场仅有两个观众,其中一个还是她自己。而同期,《变形金刚》也正在中国上映,仅一天票房就过亿。
李雪健听了这个消息,一夜都没能入睡,他有点不太明白,《变形金刚》拍得很好,但也就是美国先进武器的‘广告片’。同样是英雄主义,‘杨善洲’是中华民族贫困山区的英雄主义,为什么我们的英雄主义就被市场冷落了?”。
采访:曾经有一个朋友告诉我说组织看有票,他就让他儿子去看,他儿子一开始不太愿意去,他就给他儿子说你必须得去,你不去今后你见了李大大你怎么说?我朋友这个孩子看完以后给我发了个信息,说看完以后,他流泪了,接着我就给他回了一个信息,我说我在给你回信息的时候,我流泪了。
朋友儿子发来的短信鼓舞着李雪健,他心里很高兴,因为在这个年代,像杨善洲这样的人,一个老人、好人能得到孩子的认可,他觉得挺珍贵的。没想到,不久之后,就在2012年的第1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李雪健竟凭借电影《杨善洲》,获得“最佳男演员奖”。
此前,他一直认为自己“在年轻观众中人气不旺,作品不太受关注”。也因此在所有自己获得的奖项中,李雪健特别偏爱那个大学生的奖,他觉得,孩子们评奖时,必然是看了以后才能够评,所以他们是真正认认真真地看,仔仔细细地讨论过,最后才把这个奖给了《杨善洲》,也提出了很尖锐的意见。所以李雪健把这个奖杯拿到了云南,放到了杨善洲那里,他想让老人家的在天之灵能够看到大学生孩子们对他的怀念。今后的表演中,李雪健更加努力了,他想用他之后演的一些角色去体现他心中的一些东西,告诉孩子们,要面对自己的现实情况,不靠天不靠地靠自己。
2014年,他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节目的录制时,不提自己得过的金马、金鸡、百花等奖项,只念念不忘“大学生电影节”给他的奖。李雪健的身体欠恙,但每逢有学生提问,他都站起来,微微一欠身,随时保持着尊重和谦逊,实践着演技与为人并重的理念。
如今的李雪健,依然保持着一年一部电影和一部电视剧的工作量,很少接受采访或广告的邀约。而李雪健这三个字已经成了演技派的代名词。他这一辈子,只想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演员。简单,质朴,文如其人。圈里的人都知道,他对自己的要求之严格,足以让大多数文艺工作者睹“合格”二字而赧颜。经历过死神磨砺的李雪健更加笃定从容,然而交谈中却谦逊如前,甚少摆出夫子自道的神气。兴之所至,他还会饶有兴味地讲起讽刺段子,手舞足蹈之状如同陶醉其中的顽童。“我只想做一颗坚硬的小石子。”从他的话中,不由得想起关汉卿的自画像:那颗“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的“铜豌豆”。只是,前人的画像铮铮如铁,李雪健的眉眼却慈悲如水。
1.《中国轨道李雪健演的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轨道李雪健演的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102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