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偏北》被称为第一部真正的007电影,是看得最痛快的希区柯克作品。
它讲了一个倒霉蛋逆袭成特工的故事。
罗杰·索荷是个幽默的广告商人,一次在和客户吃饭时,突然两个人冲上来绑架了他,嘴里还叫着“凯普林”。罗杰莫名其妙地被带到一间大房子里,见到了几个不明身份的人,为首的人认定他就是凯普林,并恐吓他最好合作地交出东西。
还没等罗杰搞清楚状况,几个人已经给他灌了一大瓶烈性酒,并把他扶上了一辆汽车,企图制造一个酒后驾车坠海而死的假象。罗杰在朦胧中驾驶着汽车居然没有出事,只是被警察指控酒后驾驶偷来的汽车。
第二天,罗杰对自己遭遇的描述竟没有人相信,大房子里的人也一口咬定是他参加宴会后酒醉而去。为了证实自己的清白,同时也出于好奇心的驱使,罗杰根据前晚的线索,找到那个叫凯普林的人在酒店的房间,但非但没有发现什么,反而再次遭到追杀。
逃脱后的罗杰根据其它线索上了开往芝加哥的火车寻找凯普林,列车上一位迷人的年轻女郎坎多主动帮他逃过了警察的搜查,火车到站后,还主动替他联络到了凯普林,约定了见面的时间、地点。
在约定见面的地点,罗杰不仅没有见到凯普林,反而被一架小飞机追杀。当他逃过追杀去找凯普林时,却发现他早已退房离开了,罗杰似乎明白了一切。他跟踪坎多来到拍卖会,遇到了上次绑架他的男人维丹,当维丹再次企图绑架他时,罗杰利用在场的警察再次机智地逃离了现场。
FBI的负责人找到罗杰,告诉了他事情的真相,原来根本没有凯普林这个人,他只是FBI制造出来以迷惑冷战间谍维丹的,而坎多则是FBI的卧底。为了让坎多彻底得到维丹的信任,罗杰和坎多上演了一出空包弹的假枪杀,不料被维丹识破,罗杰和坎多抢过装有情报胶片的古董仓皇逃走。双方在雕刻着美国历任总统头像的巨大山岩上展开搏斗,最终维丹落下山崖,同伙也被赶来的FBI逐个击毙。
这部电影保留了希区柯克招牌式的紧张与刺激,却没了那种会把你吓出心脏病的惊悚,而是多了许多冷幽默。
希区柯克是非常耐人寻味的导演,对电影商业和艺术性的两难讨论很有启发性,半个世纪以来,理论界对他的研究和分析从来就不曾停止过,评论称他具有三重人格:公众的、私人的和电影的。所谓“公众的”是他那些充满作秀意味的照片、电视采访和公开言论,“私人的”是他真实的性格(腼腆、孤僻而又幽默),而“电影的”则是他赋予电影这门艺术独特的个人风格。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即使是在50年后观看也同样韵味无穷,在最近观赏的[西北偏北]里,有这样三个镜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镜头1:影片开始的2:08秒处,银幕上出现一个赶公共汽车却被关在门外的臃肿家伙,那就是希区柯克本人。
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中匆匆亮相,这个有趣的小动作最早似乎就是从悬疑大师希区柯克开始的,据说,在其一生拍摄的53部作品中,出现他身影的竟有35部之多。事实上,这也早已成了他的影迷观看他作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乐趣所在。对于此事,还曾有过一个令人捧腹的逸闻:1943年,希区柯克在拍摄影片[救生艇]时,由于艇内空间有限,无法容纳他的习惯性客串,为此他绞尽脑汁,甚至一度曾计划扮演一具水面浮尸,结果被健康顾问奋力阻止。随后他又生一计,当时正值他一生中成果最辉煌的一次减肥计划成功(从280磅减到182磅),于是他将减肥前后的照片拿来制作了一则虚构的“利可达”药物减肥广告,印在报纸的显著位置上,而这张报纸则被精心地铺在了救生艇里。有趣的是,影片公映后希区柯克收到大量来信,内容竟多是询问那种药品在那里可以买到。
为什么对这种小动作乐此不疲,希区柯克在接受特吕弗的单独采访时曾谈到这个外界猜测再三的话题。特吕弗是个非常善于设计问题的人,大概是出于导演和聪明人的敏感,他完全能够理解希区柯克的这种良苦用心,提出这个问题多半是为了满足好奇的读者,所以他问道:“这是不是因为你没有相当的角色可演,而来插科打诨,过过戏瘾或者只求实利?”狡猾的希区柯克当然明白特吕弗的用心,所以也并不隐瞒,顺水推舟道:“这完全是只求实利——点缀银幕。后来是过戏瘾,最后变成了插科打诨。”然而他随后的一句解释却充分体系了他作为电影艺术家的良好素质和宏观智慧:“我必须很小心,一定在影片开始后五分钟里公开露面,这样观众看剩下的部分时才不会分心。”鉴于希区柯克的作品大多是需要观众高度投入的悬疑剧,这一解释就显得相当令人钦佩。
镜头2:[西北偏北]最著名的那个飞机追人镜头,长达7分钟!
后来好莱坞很多以调侃经典为乐的喜剧片都曾多次戏仿了这一镜头,比如[白头神探]系列,但在它们轻松的游戏里,究竟有没有刻薄的嘲弄意味恐怕很难辨别。事实上,大多数人对[西北偏北]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这个镜头,当时脸黑似炭的加利·格兰特在镜头前沿空旷的野外公路奔跑着躲避一架农用滑翔机,而飞机上的人却又是机枪又是农药地对他“狂轰滥炸”,应该说这个镜头的视觉冲击力的确惊人,以至于特吕弗对此作出如此评价:“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其没有戏剧动机,这场戏抽光了所有的涵义和所有的真实性。”
这里,我必须向您简单解释一下,当时有很多迷信“戏剧真实性”的影评人对希区柯克的这一处“神来之笔”提出了质疑,指出此处希区柯克虽然用心良苦却处理不当,因为这里的情节存在明显的失实:飞机从何而来(这里希区柯克有意跳过了一场必要的情节交代),为什么敌对间谍组织冒然采用了飞机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杀人手段,派个杀手岂不干净利索?后来飞机撞上加油车爆炸就更是莫名其妙,这使“飞机杀人”这样的做法显得尤其愚蠢。说实话,虽然我对维护所谓“戏剧真实性”的尊严没有任何兴趣和义务,但对此处处理也存有相同的疑问——难道仅仅是为了让电影更好看?如果是这样,鼎鼎大名的特吕弗有必要刻意拔高这场戏的艺术价值吗?以丧失“戏剧真实性”为代价,拍摄这样一场对情节发展没有任何帮助的纯视觉场面,可能对增强影片的娱乐性大有裨益,但对电影的严谨和整体性却无疑是一个重大伤害。(就像[珍珠港]里那长达45分钟的轰炸镜头,其视觉炫耀显然大于推动情节、突出主题的叙事功能)而有趣的是,法国新浪潮的精英人物却恰恰肯定了这种技巧对本质的伤害,这很值得玩味。
镜头3:影片最后一个镜头,伴随着骤然响起的交响乐,一列火车钻进了隧道。
在酷爱发掘镜头隐喻功能的观众那里,这个火车钻山洞的镜头显然起到了赤裸裸的性行为的暗示作用,而联系上一镜头,罗杰和艾娃脱离险境,平安地躺在火车卧铺上拥抱亲吻,这样的解释就显得更加合乎情理,且服务周到。这让人不由地联想到希区柯克电影性意味的话题,应该说,希区柯克的电影大多数是相当性感的,其中无论是那些技巧纯熟、具有开天辟地的探索性镜头技巧,还是惊艳夺目的明星女主角一贯的金发和尖叫,都充满了令人荷尔蒙分泌过速的快感刺激功能。但是,希区柯克似乎不怎么喜欢赤裸裸的性爱场面,他的电影性感而决不色情,在他的电影里你从来也看不到裸体女郎,更没有肉欲四溅的华丽镜头。而且,希区柯克电影似乎还有这样的特点,那就是爱情片也会拍的相当悬疑,而悬疑片里又总有缠绵的爱情相伴。但这一切并不能回避其作品中存在这样的明显缺陷,那就是为使情节紧凑曲折而忽视人物性格刻画,比如最典型的[爱德华大夫]、[精神病患者]、[鸟]和这部[西北偏北]。
希区柯克是位伟大的优势导演,影片制作严谨,个人风格鲜明且善于突破模式(传统的和自我的),但也偶有为惊人情节而牺牲合理性和人物性格扁平的致命缺陷。这是作为入门者,我的一点暂时的粗浅认识,希望以后能够丰富和进一步修正。
1.《【007传奇视频攻略】专题一部真正意义上的007电影:以冷幽默的形式展现了一名传奇特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007传奇视频攻略】专题一部真正意义上的007电影:以冷幽默的形式展现了一名传奇特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129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