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花甲的王怀花不顾个人安危,为救邻居赤手空拳勇斗醉酒行凶者,协助民警将其擒获。她的左手被割伤,伤口被缝十几针。她在危急时刻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弘扬社会正气,被邻里誉为守望相助的“侠女奶奶”。
“救命啊!”2020年9月7日深夜,借住在银河社区朋友家的王某因饮酒过量,在回住处时醉倒在楼门口。居民海某听到声音后,前往询问:“你怎么会摔的,是不是酒喝多了?”这时,王某突然掏出随身携带的折叠刀向海某连捅两刀,随后赶来救援的海某母亲也被刺伤。
母子俩的求救声,惊动附近的邻居。听到有人呼救,住在附近的王怀花没有迟疑,穿着拖鞋跑下楼,第一个冲到事发地点。在现场,王怀花看到海某满身是血倒在地上,一名陌生人正冲着海某母亲挥舞刀刃,情况十分危急。
眼看行凶者的刀即将再次扎向海某母亲,王怀花一个箭步冲上前,眼疾手快,奋力一拳击中行凶者的头部,行凶者摔倒在地,恼羞成怒,爬起后抓起掉在地上的凶器,向王怀花冲来。
对峙中,王怀花的左手不幸被割伤。她忍住疼痛,用右手抄起一根木棍,继续奋力与行凶者搏斗。在连续三次被王怀花击中后,行凶者终于倒在地上,被随后赶来的民警擒获。海某母子两人也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回忆起当晚发生的惊险一幕,王怀花说:“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如果我有一秒钟的迟疑,他们母子就危险了,那一瞬间我想到的就是要救他们。”
平时在邻居眼中,王怀花乐于助人,还爱打抱不平。周围许多邻居都得到过她的帮助,大家亲切地叫她“阿花”。
王怀花荣获上海市浦东新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
202王金铃
王金铃,男,汉族,1978年5月生,中共党员,中央储备粮天津武清直属库有限公司宝坻分公司报账员。
王金铃路遇一家四口落入路边大水渠中,不顾个人安危,两次入水把4个人救上岸,在确
认被救老人和孩子没有大碍后悄悄离开,被誉为不畏艰险、舍己救人的英雄。
2020年8月23日下午,王金铃驾车途中见到路边有位老人拦车呼救。王金铃立即下车查看,看到路边水渠中翻扣着一辆三轮车,有孩子正在水中挣扎,情况万分危急。王金铃奔到水渠边,顾不得脱衣服,马上跳进水里救人。跳入水中他才发现,是一位老人一只手用力托着两个孩子,另一只手紧紧抓着第三个孩子,4个人都挣扎得筋疲力尽,正慢慢下沉。王金铃迅速抓住两个年幼的孩子游到岸边,在闻声聚集过来的村民帮助下,把孩子托举到岸上。随后,他再次返回水渠,把老人和第三个孩子也救上了岸。回到岸上,确认老人和孩子们没有大碍后,王金铃招呼大家帮忙打捞三轮车,就悄悄离开了。
事后,被救孩子的家人几经周折,通过民警帮助调取监控,才找到王金铃,并制作了一面“不畏艰险舍己救人”的锦旗送到他的单位表达谢意。王金铃一再表示,自己就是一个平常的人,做了一件平常的事。谁遇到那种情况都会出手相救,何况自己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再遇到这样的事,自己还是会尽最大的努力义无反顾地去帮助别人。
在工作中,王金铃认真、仔细、严谨,是行家里手、业务骨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带头坚守岗位,加入党员突击队,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王金铃入选“天津好人”。
203王建东
王建东,男,汉族,1980年11月生,中共党员,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员。
王建东在遭遇空中重大特情的紧急关头,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37秒内3次转变航向,成功避开翼下居民区。他不惧风险、不畏生死,心系群众安危,敢于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信念,树立了“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好样子。
2020年9月4日,王建东驾驶战机实施空中对抗课目练习,战机起飞上升至高度272.2米时,突然遭遇低空鸟击、发动机停车重大特情。王建东全程保持头脑冷静,准确判断飞机状态,首先尝试返场迫降,由于飞机快速下坠无法实现。此时实施跳伞,王建东可以保证自己人身安全,但是下面是人口密集居民区,“一定要避开人群”是他当时心里唯一念头。此时飞机发动机已停止运转,距离地面只有151米,千钧一发之际,王建东冒着生命危险全力控制操纵杆,压低坡度、向小山头飞去,最终在空旷水田找准难得缝隙,直到飞机接地前的最后3秒才选择跳伞。
在飞行高度低、处置时间短、飞机状态急剧变化的情况下,王建东一心想着群众安危,凭着丰富的飞行经验,拼出了零动力、低高度多次变向制控的飞行奇迹,为降低事故等级、减少事故损失尽到了最大努力。现场勘查发现,接地方向位置正对水田最前侧,充分展现了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及时应变果断处置的能力。
从事飞行多年,王建东注重从严从难训练,敢于飞边界、飞极限,不仅练就了精湛的飞行技术,更锻造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在这次突发特情的危急关头,他处变不惊、沉着冷静,于转瞬间作出正确判断。跳伞后,在全身9处骨折的情况下,强忍疼痛第一时间向单位报告位置和事故情况,令在场群众和前来救治的医学专家深感敬佩。
王建东荣立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被授予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
204王亮
王亮,男,汉族,1999年1月生,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73132部队61分队班长。
王亮面对突发险情挺身而出、临危不惧、生死救援,从5米高的河堤跳入水中,3次下水,两破车窗,勇救4人,展现扎实过硬的救援技能,彰显勇敢无畏的精神品格,诠释“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的宗旨本色。
2020年7月12日10时许,王亮在休假回家途中,突遇1辆轿车与货车相撞翻落河堤,倒扣沉入河中,车内人员被困,生命危在旦夕。王亮毫不迟疑冲了上去,一边催促他人报警,一边从货车工具箱里取出一把铁锤。为了争取时间,王亮没有选择绕路下河,而是就近从5米高的河堤一跃而下,迅速向轿车游去。看到车内拍打窗户的手,他手脚并用猛力一蹬拉开车门,一手怀抱惊恐抽搐的小孩,一手拉出精疲力竭的大人,先后将后排的2名大人和1名小孩救到岸边。来不及休息,他再次转身扑入急流,冲向沉车点,试图救出前排老人。此时,车辆已被河水淹没,数次拉拽车门均无济于事。紧急瞬间,他拿出铁锤,奋力破窗,将老人从车中救出,拖回岸边,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至老人苏醒。两次救援,他体力几近透支,当得知车内还有人时,他再次跳入急流,拼尽全力砸开车窗,将司机从车内托救上岸并进行急救,直到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事后调查,救援时车辆已没入河水,受困人员肺部已经进水,如果再晚一点,后果不堪设想。面对社会各界的赞许,王亮说:“人民有难,别说是5米高崖,就是刀山火海我也会跳。”他时常为司机因伤重离世而遗憾自责,说:“如果当时能够早来一会儿,动作再快一点,或许就能保住司机的生命。”
入伍5年来,王亮在重大演习中先后担负海上操舟、立体机降、快速突防等任务,熟练操作步兵班6种主战武器,掌握20余个课目组训方法和6项战场一线救治能力,是单位战斗班长、首席教练员。生活中,他乐于助人、甘于奉献,休假期间多次加入家乡的防汛工作队,参与巡山巡堤、义务宣传等工作。此次立功表彰,王亮把1万元奖金捐给家乡慈善总会。
王亮荣立一等功1次,被评为陆军“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被授予浙江青年五四奖章,荣登“中国好人榜”。
205牛红生
牛红生,男,汉族,1975年12月生,中共党员,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欢喜岭采油厂采油作业三区齐7站站长。
面对不慎翻入沟渠的小轿车,牛红生毫不犹豫、奋不顾身跳入水中救人,并对重伤者紧急施救,为抢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2017年7月7日17时左右,正在站上值班的牛红生例行巡检,走到龙王路段时,发现一辆轿车从百米外的公路上猛然栽进路边的排水渠。由于当天下午突降大雨,不仅路面湿滑,公路两旁排水渠里的水位也比平时上涨不少,最深处达到2米左右。牛红生来不及多想,快步跑过去,跳进排水渠,在齐腰深的水中快速靠近事故车辆。由于轿车浸在水中,加上水体浑浊,施救并不容易。牛红生只能在水中摸索,摸到车门后用力拽开,把人拉出水面,并与附近闻讯赶来的工友合力将落水男子拖上岸。因为营救及时,男子得救了。
牛红生再次确认车内情况,发现车内还有两个人。他果断向岸上喊道:“快打120!再下来几个人搭把手。”由于车辆反扣在水底,水压大,挡风玻璃砸不开,牛红生就和工友一起在深没胸口的水中合力把轿车翻转过来。经过10多分钟的努力,他们陆续将困在车内的司机和一名女子救上岸。落水女子因溺水时间较长,救上岸后面部青紫。牛红生见状立刻跪在她身旁,实施心肺复苏急救,经过3分钟左右的施救,这名女子慢慢恢复呼吸和心跳。救护车到达现场后,牛红生等人配合急救人员,将3名落水者转移到救护车上才离开。
10天后,获救者及亲属一行10余人,专程给牛红生等人送上锦旗和感谢信。牛红生说:“看到有人遇到危难,伸把手是应该的,相信无论是谁都会这么做!”平日,牛红生就是个热心肠的人,发现邻居老人晕倒,他帮助联系120救护车;得知夜班员工突发疾病,他连夜开车将员工送往医院。
牛红生荣获辽宁省道德模范、辽宁省见义勇为英雄等称号。
206牛振西
牛振西,男,汉族,1962年3月生,河南省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
多年来,牛振西带领水上义务救援队为群众排忧解难,无论是抗洪抢险,还是应急救援,总是冲锋在前,展现了民间救援人的责任与担当。
救助生命不惜身。自2005年组建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以来,牛振西几乎每次救援都要赶赴现场。
他将自己手机号作为水上安全求助报警电话,在市110、119指挥中心备案,与之形成联动。
手机24小时开机,只要指挥中心接到有人溺水的报警电话,都会第一时间通知他。常年奔波救援、凌晨接警等不规律生活使他患上了糖尿病、高血压和神经衰弱,但他依然无怨无悔,见义勇为,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
英勇义举传大爱。2016年2月,一个两岁的孩子掉入35米深井,在机械施工挖掘深17米、长200米的救援通道未能成功营救后,牛振西带领队员赶到现场,通过认真分析探测仪传输影像,尝试多种救援方法,历时10个小时最终顺利救出孩子。在牛振西的感染下,越来越多人加入救援队。截至目前,救援队已发展成为一支拥有注册志愿者152人、装备精良的专业救援队伍,累计成功挽救99条生命。牛振西和救援队的无私奉献,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为最大限度避免悲剧发生,自2012年开始,牛振西带领救援队伍秉持“防大于救”的理念,结合自身救援实践,在大型自然水域周边学校举办水上安全知识普及教育讲座800余场次,群众参与达数十万人次。
牛振西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称号,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207亢会元
亢会元,男,汉族,1971年7月生,生前系江苏南通三建公司富力海洋公园项目部工人。
为施救附近污水井施工作业而身陷危险的工人,亢会元不顾个人安危进入管井施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用勇气和大爱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正义之歌。
2020年6月28日16时许,正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黎安镇海洋欢乐世界园内的污水井附近作业的亢会元,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救命”的呼喊声,急匆匆奔向涉事井口,发现原来在污水井作业的2名工友不见踪影。正当他准备下井救人时,一同赶来的工友见状连忙阻止,并对亢会元说,“里面已经沉了2个人了,很危险的,你一个人下去是不行的”。但亢会元此时此刻只是想着如何尽快把人救上来,并未考虑个人安危,只留下一句话:“人命关天,一定要下去救人。”他迅速地将绳子绑在自己的腰部,奋不顾身地跳下井里救人了。下井后发现绳子长度不够,他毅然决定把绳子解开,在没有任何防护装备的情况下,忍受着呛鼻的气味潜到井底救人。闻讯赶来救援的其他人一直大声喊着亢会元的名字,但再也没有听到他的回应。当人们最终把3人救出井外时,经抢救均已无生命体征。在这次意外中,亢会元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冲入污水井内救人,用自己的壮举彰显了见义勇为的优秀品质。
亢会元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有着一副“热心肠”。他独自一人长年在外务工,只要每次回家他都守在老父亲的床边,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在左邻右舍眼中,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亢会元只要能帮得上的,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帮一把。在同事眼里,亢会元工作上兢兢业业,别人不愿意干的苦活、脏活他都抢着干。工地上有时候搞不定的活他都能高效完成,“搞不定找亢会元”,是工友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8巴才洛
巴才洛,男,藏族,1980年10月生,中共党员,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格尔木市消防救援支队盐桥南路特勤站站长助理。
险情面前,巴才洛总是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不论是工作中,还是日常生活里,见义勇为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他见难就救,有困就帮。2021年1月,格尔木的冬季寒冷刺骨。巴才洛正在河边训练时,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呼喊声,原来是一个小女孩在冰面上玩耍突然掉进了冰窟窿里,情况万分危急。此时的巴才洛毅然挺身而出,用三根小树干放在身下加大受力面积,匍匐在冰上,小心翼翼地前往小女孩受困点。寒冷的冰水已致使小女孩身体失温,趴在冰窟窿边上一动不动。冰上救人危险性很大、难度很高。巴才洛胆大心细,将小女孩缓缓拖上冰面,终于把小女孩成功救上岸。
多年来,每当碰到群众有困难时,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主动帮助。他为失去父母的孤儿筹募捐款2.6万元,供其上学、生活;主动走进格尔木市长江源村,开展携手共育“格桑花”结对慰问活动,帮扶2名贫困藏族学生,承诺将一直帮扶到他们考上大学;长期向长江源村民族学校送水济困,捐赠爱心书包、图书等,受到大家的交口称赞。
入伍22年来,巴才洛参加灭火救灾和抢险救援1000余次,挽回财产损失数百万元,抢救遇险群众近500人,结对帮扶孤寡老人、贫困学生12名。二十二载坚守高原,二十二载默默奉献,巴才洛始终传承和弘扬着见义勇为精神。
巴才洛荣获全国灭火救援尖兵、青海省拥政爱民模范个人等称号,被授予青海青年五四奖章。
209卢方建
卢方建,男,汉族,1991年4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公安局莲城派出所辅警。
脱下军装穿上警服,卢方建时刻不忘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当邻居家发生火灾时,不顾生命安危,投身火海,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熊熊大火中成功救出被困的母子三人。
2016年9月20日夜晚,黔西市莲城某小区的陶某某家,因年幼的儿子不慎将未熄灭的纸巾丢进垃圾桶引起火灾,火势不断蔓延。此时住对面楼上的卢方建正准备休息,忽然发现窗户玻璃上映着熊熊火光。他立刻走到阳台上查看,发现对面六楼陶某某家中已是一片火海,当即朝着楼内大声呼喊。
正在熟睡中的陶某某被呼喊声惊醒,发现家中早已浓烟滚滚,火舌乱窜,由于火势迅速蔓延,母子三人被困在屋中难以逃脱。事不宜迟,卢方建嘱咐妻子打电话报警后,随即冲向事发地点,途中大声呼喊,提醒楼内居民迅速撤离火灾现场。
卢方建冲进屋里,在满是火苗和浓烟的房间内找到被困的母子三人,他将毛巾递给他们并嘱咐他们捂住口鼻,随后,一只手抱起一岁多的小女孩,一只手将另一个孩子的头部尽可能压低,让陶某某拉住他的衣角,迅速往门外撤离。在其他群众的接应下,卢方建安全地将母子三人救出火海。火场中,他把毛巾都给了别人,自己却被烟火熏烤导致鼻血直流。但他仍然不顾自身安危,找来灭火器进行灭火,直到消防队员赶到,火势得以控制,才悄然离开。
面对领导和同事的赞扬,卢方建说:“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辅警,在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危险时挺身而出,这是我的义务和责任。”
卢方建荣获贵州省道德模范、贵州省见义勇为英雄模范称号。
210兰郡泽
兰郡泽,男,满族,2001年4
月生,中共预备党员,辽宁省抚顺市龙兴运输有限公司职工。
在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紧要关头,兰郡泽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果敢机智,开吊车挽救了14人生命。他用实际行动践行和弘扬雷锋精神,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吊车侠”。
2019年5月2日清晨,很多居民还在睡梦中,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南杂木镇一幢7层居民楼突然起火,惊醒的居民慌张地在窗口呼救。当时,兰郡泽正在不远处的工地进行外墙施工,听到呼喊,他立即把吊车开过来,在浓烟中操作吊车开始“一个人的救援”。
兰郡泽熟练地将吊车移到起火居民楼旁,握紧拉杆,向上伸长吊臂,将吊篮伸到楼上窗户前,抢救三楼阳台上的董女士和她的儿子。待这对母子平稳落地后,他又把吊篮升到四楼。眼前的吊篮让原本绝望的莽先生看到希望,一家人不到五分钟成功脱险。
火势越来越猛,烟雾越来越浓,兰郡泽视线被遮住,火苗灼烤着面部和双手,浓烟呛得喘不过气来。他更加坚定地握紧方向盘,拉稳吊杆,没有丝毫的畏惧和退却。在闻讯赶到现场的父亲指挥下,兰郡泽继续把吊篮升到五楼、六楼,迎着热浪和浓烟一次次艰难地把吊篮靠准窗口……整个救援历时40多分钟,兰郡泽救出14名被困群众,年纪最大的79岁,最小的只有12岁。直到赶来的消防人员将大火扑灭,兰郡泽才放心,默默地开着吊车回到工地继续干活。
成功救人后,他一直在思考怎样为社会做更多有意义的事。2019年5月,兰郡泽加入新宾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积极参与救援工作。2021年1月,他组建“吊车侠”爱心志愿服务团队,在他的带动下,成员从最初的7人增加到58人,更多的人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中,目前已开展10余次公益活动。
兰郡泽荣获辽宁省道德模范、辽宁省见义勇为英雄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211尼玛次仁旺久多吉
尼玛次仁,男,藏族,1983年7月生,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错那县支行保卫股股长;旺久多吉,男,藏族,1981年10月生,西藏山南潇湘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员工。
尼玛次仁、旺久多吉,素不相识的两人,却因一次英勇救人壮举联系在一起。为救落水儿童,他们用肘部和拳头砸碎冰面,用身体在结冰湖面上凿出一条“生命通道”。
2021年1月8日,尼玛次仁和同事一同驱车回家探亲,途经措美县哲古镇时停车休息。忽然,听见大人的呼救声和孩子的哭喊声。他们顺着声音望去,发现附近结冰的湖面上有人头在晃动,第一反应就是有人落水了。尼玛次仁和同事来不及多想,立即向湖面跑去。
他们赶到现场后,看见一名男童卡在冰窟中,只露出头和胳膊,情况十分危急。两人试图贴着冰面慢慢爬向男童,发现冰面厚度无法承受两人重量,尼玛次仁的同事也不慎掉入水中,挣扎几次才站了起来,眼镜也不见了。千钧一发之际,正在附近的旺久多吉闻讯赶来,与尼玛次仁一道加入救援行列。他们把绳索扔向男童,男童年幼受此惊吓,再加上长时间冰水浸泡,双手僵硬,无力抓住面前的救援绳索。抛绳救人不行,两人决定采取破冰方案。他们一起抓着绳索,用肘部和拳头砸碎冰面,顾不上尖锐碎冰划出的一道道伤痕,一点一点向落水男童靠近。十几分钟后,他们用身体在结冰的湖面上凿出一条“生命通道”。经过艰险施救,被困男童终于成功救出。经过这场高强度救援,尼玛次仁、旺久多吉都已精疲力竭,身体冻得僵硬,且有不同程度的划伤。
为营救掉入冰窟的男童,两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尼玛次仁说,自己是退伍老兵,要永远保持人民子弟兵的本色。旺久多吉坦言,自己也有两个小孩,为人父母,看到孩子落水都会伸出援手。
尼玛次仁、旺久多吉荣登“中国好人榜”。
212朱海义
朱海义,男,汉族,1991年2月生,陕西旬阳城关镇青泥社区居民。
“90后”朱海义不顾个人安危,英勇跳入十几米深的水库,从落水车辆中“三分钟救起三个人”,演绎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群众称赞他为与死神赛跑的“救命哥”。
2017年8月19日下午,朱海义驾车在汉江棕溪渡口等候趸船时,突然听到了“扑通”一声闷
响,只见一辆黑色面包车落入水库,车头已没入水中,车辆后半部分尚在水面之上。他没有片刻犹豫,跳下车飞奔过去,从4米多高的堤坝跳入水库,奋力游向正在下沉的车辆。靠近后,他发现落水车辆前门的车窗未关,立即从窗口将一个小男孩拉出水面、救到岸边。随后,他立即游回去从窗口拉出一名妇女和一个小女孩。施救过程中,由于被救者在水中扑腾挣扎,他沉浮好几次,才将她们托举上岸。
上岸的一瞬间,被救妇女拉住他的手说:“我女儿还在车里!”朱海义没有犹豫,随即摸起石头,准备再次扑向水里砸窗救人,可是发现此时车辆已经沉下水面。因为事发水域水深浑浊,能见度极低,根本看不见落水车辆踪迹。
上岸后,他一面安慰被救者,帮助联系家属,一面向当地公安部门报警、拨打120请求救援。第二天,朱海义又协助开展搜救工作。晚上,失事车辆被打捞出水。遗憾的是,被救妇女的女儿已经溺亡。
朱海义跳车入水连救三人,用时仅仅3分钟。回忆起救人情景,朱海义说:“当时只看到水中的险情,一心只想着救人,别的什么也没想。”虽然已经尽力救起3人,他依然因没救出那个女孩而感到痛惜。
英雄不是一日炼成的。早在18年前夏天的一个午后,12岁的朱海义就从湍急河水中,救起一个落水儿童,完成人生第一次救人壮举。朱海义从小就十分懂事,孝敬父母长辈。长大后,他心地善良、热心助人,还加入“旬阳义工联”,当义工、做公益,力所能及地帮助更多的人。
朱海义荣获陕西省道德模范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213刘旭
刘旭,男,汉族,1976年9月生,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大石布依族乡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教师。
邻居家突发火灾,刘旭冒着生命危险奋不顾身冲进火场,与热心群众协力救出老人和孩子。他不仅是学生眼里的好老师,妻子眼里的好丈夫,父母眼中的好儿子,街坊眼里的好心人,更是见义勇为的“英雄教师”。
2018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刘旭下班回家,看到邻居王某家二楼有浓烟冒出,窗户玻璃被高温炙烤而炸裂崩飞。“起火了!”刘旭一边朝着邻居家飞奔,一边向周围邻居大声呼救。
楼道间弥漫着滚滚浓烟,王某的两个孙子和80岁的老母亲被困在二楼家中。刘旭是第一次亲历火灾,即便如此,不顾凶猛火势和刺鼻浓烟,刘旭毅然俯身奔向二楼。金属门把手已烫得无法触碰,刘旭不得不破门而入,在火势凶猛、浓烟弥漫的屋子里摸索寻找两个孩子。
半分钟之后,刘旭找到了5岁大的女孩,此时孩子已经被呛咳得说不出话。小女孩意识到被救之后,用手指向弟弟所在的位置。刘旭左手抱着小女孩,右手支撑着在地上匍匐前进,好不容易才找到已经昏迷的小男孩。
此时火势越来越大,刘旭有一种要窒息的感觉。他暗暗告诫自己:不能倒下,这里还有两个孩子!他一手搂着一个孩子,踉跄着走向门外。在孩子们被人接住的瞬间,刘旭才松了一口气,疲惫地倒在地上。参与救援的几名群众冲入火海将王某的老母亲救出火场,因为救援及时,两个孩子和老人都脱离了生命危险。
“我从未觉得自己是英雄,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挺身而出。”事后,刘旭主动将获得的1万元奖金捐给了受灾家庭。
刘旭荣获贵州省道德模范称号。
214刘鸿
刘鸿,男,汉族,1972年7月生,重庆洪江古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总经理。
7年来,刘鸿坚持志愿护渔,与非法捕捞者“斗智斗勇”。成立志愿服务队,带动300余人参与保护长江流域珍稀动物,协助当地执法部门抓获1500名非法捕鱼嫌疑人,被誉为“长江守护神”。
位于江津珞璜地维长江大桥以上115公里自然江段,是长江鲟、娃娃鱼等珍稀水生动物的家园。在暴利诱惑下,仍有不法分子“顶风作案”,非法捕鱼屡禁不绝。面对破坏长江生态的违法行为,刘鸿带领附近渔民挺身而出,组建了“鸿鹄护渔志愿队”,及时制止各类非法捕鱼行为,与非法捕捞者展开惊心动魄的“战斗”。就在成为志愿者的当天下午,他驾着自家小渔船巡至麻纱桥水域时,发现有两人正在非法电鱼,刘鸿当即迅速将船向非法捕捞者靠拢。丧心病狂的非法捕捞者加大马力驾船撞了过来,刘鸿被剧烈的颠簸甩入江中。千钧一发之际,他抓住对方船舷一跃而上,与非法捕鱼者进行了殊死搏斗,最后人赃俱获,交由渔政部门处理。
护渔工作危险重重。因为刘鸿的护渔行为断了非法捕捞者的财路,他成为非法捕捞者的眼中钉、肉中刺。这些年,刘鸿多次被人威胁恐吓,甚至还被非法捕捞者打击报复,但他从没有退缩。
7年多来,刘鸿花费上百万元购置巡逻快艇等护渔装备,带领护渔队员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长江水域义务巡查近2000天。截至目前,他已协助相关部门抓获非法捕捞嫌疑人1500余人,制止非法捕捞行为近2000起。在刘鸿的影响下,群众的环保和守法意识提高了。在大家的努力下,非法捕捞的行为大为减少,曾一度濒临灭绝的长江鲟、娃娃鱼等珍稀保护动物,也越来越多地回到长江。
刘鸿荣获重庆市最美志愿者等称号,入选“重庆好人”。
215刘燕飞
刘燕飞,男,汉族,1987年6月生,华侨城物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职员。
负责小区保安工作的刘燕飞,面对危急情况,不顾生命危险,拼死与歹徒搏斗,身中数刀仍不放弃,直至增援队友赶到,最终将歹徒擒获。他用鲜血捍卫生命,维护一方安全,成为小区居民心目中的“正义保安”。
2019年10月21日上午,刘燕飞像往日一样对地库进行例行巡逻时,发现有人打斗,随即上前制止。不料,其中一名打斗者竟冲向刘燕飞,拔刀就刺。搏斗中刘燕飞身中数刀,他忍住疼痛用尽全身力气抓住凶手手腕,徒手将歹徒刀具掰断。所幸,歹徒失去凶器,没能再度行凶。
待增援队友赶到时,浑身是血的刘燕飞,仍心系伤员,对队友说:“歹徒往旁边大楼逃跑,下面还有一个人,赶紧去救……”话音刚落便陷入昏迷。队员们根据刘燕飞提供的线索,最终合力将歹徒擒获,扭送公安机关处理。
由于刘燕飞奋不顾身、英勇搏斗,违法行凶的犯罪行为得到及时制止,行凶者受到严惩。而刘燕飞却全身多处受伤,仅差一厘米就伤及喉管要害部位,全身大小刀伤七八处……
刘燕飞见义勇为的英雄行为受到小区居民的点赞,纷纷表示,“有这样的‘守护人’,让我们觉得很安心。”刘燕飞平时为人低调、勤奋踏实,十分热爱本职工作,他说,除暴安良、见义勇为是自己的职责所在。
如今,刘燕飞康复后重返岗位,继续以微笑和热心的服务,当好居民的“安全守护人”。
216许鹏
许鹏,男,汉族,1981年11月生,生前系苏州蓝天救援队队员。
许鹏先后参加汶川地震、玉树雪灾等18次重大救援行动,每次救援都主动请缨去最远、最苦的地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许鹏从苏州“逆行”到武汉,参与分发转运各类抗疫物资和装备工作。2月21日凌晨4时许,许鹏在山东往武汉运送消毒设备的途中发生车祸,不幸遇难。
危急关头,他总是冲锋在一线。2008年5月,正在四川参加自驾活动的许鹏听到汶川地震的消息,立刻改道前往救灾现场。他参与蓝天救援队在汶川地震的救援行动,从此与蓝天救援队结缘。2016年9月,许鹏正式加入蓝天救援队。多年来,他先后参加鲁甸地震、阜宁特大龙卷风冰雹灾害、闽清山洪、广元沉船等多次险情救援。青海玉树雪灾时,许鹏带领队员深入受灾最严重的称多县扎朵镇开展救援。
逆行战“疫”,他的生命永远定格。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许鹏主动请缨,于2月6日带着和队友们认捐的52台烟雾消毒机,毅然驾车前往武汉。2月7日抵达武汉后,他和队友们在武汉天河机场附近的应急仓库迅速集结,夜以继日将刚落地的物资在第一时间运送到各大收治医院、社区防控一线,每天工作时间长达十六七个小时。后来,各类应急物资及装备告急,他主动承担中华慈善总会委托采购烟雾消毒机的任务。办理好上路证明后,他立即马不停蹄前往河北、江苏、山东等地联系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7天往返于烟雾消毒机生产厂家和10家零配件厂。2月20日晚,首批100台烟雾消毒机生产完成。为确保首批设备能及时到达抗疫一线,当晚许鹏亲自驾驶车辆前往山东潍坊接货,并连夜冒雨返回武汉。2月21日凌晨4时许,运输车队行至山东省济宁市梁山服务区附近时,许鹏驾驶车辆与前方违规停在行车道上的一辆挂车相撞,不幸遇难,生命永远定格在39岁。
许鹏被评为全国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被追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17孙万红
孙万红,男,汉族,1977年8月生,中共党员,青海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长。
面对路面突然塌陷造成多名群众被困的危急情况,孙万红不顾自身安危,不惧二次灾害,果敢冷静地帮助3名群众成功脱险。他发起成立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以大爱情怀挽救群众于生死之间。
2020年1月,西宁市红十字医院公交车站因突发路面塌陷事故,导致多名群众被困。途经事发地的孙万红听到呼救声,顾不上安置随行的女儿,立即冲过去一把拉住悬挂在陷坑边缘的被困者。正在此时,发生了再次坍塌,孙万红和几位热心路人坠入坑中。坑内因为爆燃、水管破裂,他们脚下是越积越多的淤泥。孙万红的女儿在坑外也大声哭喊。身为退役军人的孙万红曾经受过救援训练,也参加过类似的抢险救援行动,所以,他知道此刻必须保持冷静。听着大家的呼喊声和求救声,他用自己刚毅有力的声音告诉大家不要慌,都往相对安全的地方站。虽然他感觉自己腰部刺痛,但急于救人脱险的孙万红顾不上这些,他手拉肩扛帮助3名遇险群众成功脱险。待他自己被救送医检查时,发现他的腰椎有三处骨折,其中一处为粉碎性骨折。躺在病床上,他说:“呼救就是命令,容不得多想,我必须去救人,遇到这些事就必须争分夺秒。”
孙万红深思熟虑,决定发起成立青海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在他努力争取下,2020年7月,青海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短短6个月内,他和队友制定了《青海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管理办法》《青海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应急救援方案》等11份文件,为科学化、规范化开展志愿服务奠定了基础。志愿服务队成立后,参与多次救援,到学校开展了义务国防教育和应急训练等活动。
孙万红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7次,荣获青海省最美退役军人等称号。
218孙刚
孙刚,男,汉族,1980年3月生,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个体货车驾驶员。
货车行驶至闹市区突然起火,孙刚没有选择弃车逃生,也没有选择摘掉挂钩,开走货车车头来减少自己的财产损失,而是甘愿冒着生命危险把起火的货车开出闹市区,这是一个好人的本性使然,也是一个英雄的凡人善举。
2020年7月14日晚6时许,在辽宁省新民市梁山镇,孙刚在修理店里给货车焊接铁环时,焊花不慎引燃了车厢内的草帘。虽然孙刚已迅速抄起灭火器实施灭火,但火势却不见减弱,反而快速蔓延愈燃愈烈,短时间内,整个货厢已经变成一个巨大的火团。
“必须把着火的货车开到安全的地方,决不能让大火给人民群众和社会造成危害。”面对繁华街区和附近的加油站、粮库以及路边停放的数台车辆,孙刚没有丝毫迟疑,迎着热浪登上驾驶室,果断启动货车,义无反顾将车驶向郊外。
“能开多远就开多远,一定要远离城区!”推上挡位的孙刚,已无暇顾及周围人“危险!危险!”的警告,他不断地鸣笛警示,不断判定安全弃车的区域和行驶方向。一辆载着熊熊大火的大货车,在路人的惊呼声中呼啸着驶向郊外……
大约行驶了5公里后,城郊的道路上行人车辆越来越少,此时驾驶室的铁皮已经被烘烤到变形,散发出焦糊的气味,刚加满油的油箱随时会发生燃爆……孙刚判断弃车的时间到了,就在他跳车逃生,刚躲下路基后,一声巨响,油箱瞬间燃爆,大货车淹没在熊熊大火中。
“我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我知道每个人都肩负着自身的社会责任,都要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危难之时,应当挺身而出。”孙刚用朴实的话语和英勇的行动感动着人们。
孙刚荣获黑龙江省道德模范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219苏海东
苏海东,男,汉族,1970年9月生,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姜各庄镇滨海村渔民。
在30多年的出海生涯中,苏海东不惧危险,不计报酬,用过人的智慧和勇气避免了20多起海上险情,将60多人从死亡线上拉回。
2019年1月20日凌晨,正在家养病的苏海东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惊醒。京唐港东堤附近,两
艘小型渔船遇险,急需救援。获悉情况后,苏海东二话没说,起身驱车前往渔港,并驾船以最快速度驶向事发海域,当时海上风浪达到七八级。当苏海东抵达时,一只小木船已经完全沉入水下,另外一只正在波涛中上下颠簸,两个浑身湿透的人瘫坐在甲板上瑟瑟发抖。苏海东迅速向小船上抛缆绳,成功救下遇险者。随后又经过4个多小时的拖拽和行驶,终于将遇险船只带回渔港码头。
类似的救援还有很多。这位从18岁就在海上漂泊的汉子,参与了20多起海上救援,营救了60多人。对于这些经历,苏海东甚少提及,当地村民也大多不知道。直到近年与一位到海边采风的老作家聊起海上风险时,无意中提及了海上救援的事情,苏海东见义勇为的义举才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苏海东的头部先后接受了两次大手术,身体状况并不算好。但在险情面前,苏海东坚持“生命至上”,总是义无反顾伸出援手,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同样置之度外的还有救援所付出的高昂代价。为了提高救援效率和安全系数,苏海东往往出动自家多艘大型渔船,即便不计人工费用,油耗至少也要几千元,但在30多年海上援救过程中,苏海东从未收过分文。对此,苏海东表示,经济损失可以弥补,生命来不了第二次,救人是第一职责。
苏海东入选“河北好人”。
220李刚
李刚,男,汉族,1986年6月生,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人民检察院驾驶员。
见义勇为已经成为李刚的习惯,他多次不顾个人安危,在群众危难时刻舍身相救。李刚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是对见义勇为美德的最好诠释。
2019年1月24日14时许,七台河市某小区突发火灾。住户王女士抱着5个月大的孩子逃生,出门后发现楼道里浓烟滚滚,无法下楼。这时,家门又已反锁,进退两难。情急之下,王女士抱着孩子坐在3楼楼道窗台上,准备跳窗逃生。
当时,李刚正开着货车在附近送货,听到呼救声后,立即赶过来。他设法爬到二楼阳台,当时他距离王女士只有不到一层楼高的距离。王女士正准备先将孩子递给李刚,不料包裹婴儿的棉衣突然松开,婴儿滑了下去。千钧一发之际,李刚眼疾手快,右手迅速一捞,将婴儿揽入怀中,递给一起救援的其他人员。他让王女士踩着自己的肩膀跳下来,再稳稳地接住她,将其平安救出。事后,李刚忍着右臂疼痛,悄悄离开现场。后经医院检查,他的右臂确诊为急性软组织挫伤。
这不是李刚第一次救人。2017年9月13日,在七台河市实验高中门前,一辆货车与出租车相撞。出租车车体严重变形,水箱冒着热气,有三人被困车里,其中,一位妇女和小孩浑身是血,伤势很重。李刚用拳头打碎车窗,顾不上双手已被碎玻璃划得鲜血淋淋,逐一将三人奋力救出,又叫停路过的出租车把人送到医院抢救。受伤人员因为抢救及时,得以脱险。
2020年8月13日,李刚正在某小区送货,忽然听到有人喊:“1号楼着火了!”他边跑回车里取灭火器,边拨打火警电话。面对炽热火焰和有毒浓烟,他毫不犹豫冲进楼道,咬紧牙关,坚持灭火,有效控制住火势,为消防员灭火赢得时间。
李刚荣获黑龙江省见义勇为英雄称号。
221李运飞
李运飞,男,汉族,1989年7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阿克苏消防救援支队库车市长宁路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
李运飞在冰冷洪水中以命搏命、成功营救被困群众,在危难险重任务面前舍生忘死、勇往直前,被誉为“消防队里的好巴郎”。
2018年6月23日凌晨,库车市内普降大雨,山洪暴发,河水暴涨。有2名群众被困于乌尊镇喀让古河河中,报警求助。李运飞带队火速赶到救援现场,发现洪流愈发湍急,水位不断上涨,被困群众随时可能被汹涌的河水卷走。危急时刻,李运飞挺身而出,主动施救。第一次,他没走到一半就被浪头打翻在河中,被战友用牵引绳拉上岸。稍作调整,他再次涉水救援,一厘米一厘米艰难向前推进,好几次被大浪打倒,又顽强地站起来。在几度呛水、体力严重透支的情况下,他咬牙坚持,直到将2名群众安全救出。而他却因胃中吸入大量泥沙,昏倒在现场,被送进医院救治。
2020年6月4日,库车市一个物流园的下水井管道爆裂,在井下作业的3名管道抢修人员中毒昏迷,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李运飞迅速赶到现场,井下缺氧、能见度低,有毒气体浓度较高,大量污水从水管爆裂处喷涌而出,给救援带来极大困难。紧急关头,李运飞迅速用绳索吊下两个空气呼吸气瓶,为井下输送空气,为被困者提供生命保障。同时,他安排专人不间断向井下喊话,争取唤醒昏迷的被困者。后来,李运飞不顾个人安危,采取“倒挂”方式下到7米深井底,小心翼翼地给被困人员穿上救援吊带,用尽全力协助井上队友将被困者推向井口,逐一成功救出。当李运飞被队友拉上地面时,已经筋疲力尽。
2017年5月6日,库车市中国石化塔河炼化公司突发火灾,严重威胁毗邻的6家化工企业乃至全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李运飞顶着高温烈焰,舍生忘死,带领队员登顶作业,架设自摆炮进行冷却控火,成功将大火扑灭。
李运飞荣登“中国好人榜”。
222李铁申
李铁申,男,汉族,1960年11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承德市审计局驾驶员。
30多年来,李铁申4次将4人从危境中救出,2次面对持枪歹徒临危不惧、挺身而出,不求名利、不图回报,用自己的勇敢和善良谱写了一曲弘扬社会正义的浩气之歌。
关键时刻,挺身救人。2019年9月28日晚7点多,李铁申在一家超市门前,看见一个小男孩突然跑到了正在急速驶过来的大货车前。李铁申冒着生命危险,迅速冲到货车前轮,及时把小孩从车轮下抢救了出来。就在抱起小男孩的一瞬间,货车和李铁申擦肩而过。这不是李铁申第一次救人,早在1989年6月20日,李铁申就曾在秦皇岛海边救下即将被海浪吞没的小男孩。
奋不顾身,灭火救险。2016年7月的一天,李铁申驾车途中,发现一辆汽车着起了大火。他冒着车辆随时爆炸的危险,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把卡在车里的司机救了出来,并拿起车上的灭火器奋不顾身地开始灭火。大火最终被扑灭,李铁申的脸上、身上却多处被烈焰灼伤。
勇斗歹徒,毫不退缩。2016年2月5日21时许,李铁申在开车途中,看到前方有两名男子挥舞着刀棍在路边抢劫一位大货车司机,他立即上前与歹徒展开搏斗,由于躲闪不及大腿被刺伤,鲜血直流。李铁申忍着疼痛一步不退,最终歹徒被迫仓皇逃跑。1998年8月,李铁申驾车送人至深夜时,突遇持枪劫匪,他不顾个人安全,迅速调整行车路线,险些被枪击中,最终成功摆脱劫匪,保护了车上人员的生命安全。
李铁申荣获全国十大见义勇为英雄司机称号。
223李斌
李斌,男,汉族,1976年3月生,北京公交集团941路乘务管理员。
李斌发现有人在公交车上持刀行凶,第一时间冲向行凶男子阻止其继续行凶,并与同事和随后赶到的民警合力将凶手抓获,自己的头部、身上多处负伤。
2020年9月5日上午10点左右,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一名身穿迷彩服的男子登上一辆941路公交车。乘务管理员李斌发现这名男子没有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戴口罩时,主动上前进行提醒,并送上一个口罩。车辆即将行驶到老山站时,这名男子和另一名男乘客发生争执。该男子突然从包里掏出一把近20厘米的水果刀向男乘客刺去,被攻击的男乘客迅速向后门跑,车厢里一阵混乱。
这时,正在后门处巡视车厢的李斌发现情况,第一时间冲上前去,阻止该男子继续行凶。公交司机见到情况紧急,及时靠边停车,疏散乘客,没有造成其他乘客受伤。行凶男子疯狂地挥舞着手臂,手中水果刀一次次扎向李斌。李斌忍着伤痛,抓住该男子的手,最终与公交司机和随后赶到的民警合力将其抓获。事后,该行凶男子被警方刑事拘留。由于李斌出手及时,被攻击的男乘客伤势并无大碍,自行前往医院接受治疗。李斌的头部、身上共被刀划出9处伤口,缝合22针。
李斌临危不惧、浴血夺刀救乘客的事迹被媒体宣传报道,也被其他乘务管理员广泛学习。
2019年初,李斌成为一名公交乘务管理员后,在工作中爱岗敬业、认真履职。941路公交车途经北京西客站,经常有外地乘客问路,李斌总是耐心介绍,详细解答。任职以来,他先后在车上捡到6个手机、3个钱包,帮助乘客挽回损失共计3万余元,获得乘客赠予的锦旗3面、表扬信7封。
李斌荣获“北京榜样”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224杨晓君
杨晓君,男,汉族,1986年3月生,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山北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中队队员。
杨晓君是一名退役军人,朴实厚道,热心助人。虽已离开军营10多年,他始终牢记军人初心使命,在险情面前,毫不犹豫,半年内连续挽救3条生命。他是街道青年志愿突击队队长,始终冲在抗洪抢险、破冰除雪等急难险重任务第一线,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军人本色。
险情面前,他一心救人。2019年1月13日19时许,杨晓君和妻子在无锡市某小区附近散步时,突然听到小孩的哭喊和大人的呼救声。他感觉不妙,立刻赶到现场,发现一名醉酒男子怀抱小孩意图跳河。危急关头,他一个箭步,冲上去拽住孩子,孩子下半身刚刚浸入冰冷的河水中,就被拉了上来。随后,他不顾严寒,跃入2米多深刺骨的河水中,将落水的男子救上岸。救人时,他胳膊大面积擦伤却浑然不觉。直到目送两人上了救护车,杨晓君才放心回家。
危急时刻,他奋不顾身。2019年7月9日12时30分许,在无锡市梁溪区惠龙桥上,喊声打破了周围的宁静。杨晓君和同事恰巧经过,两人向河中张望,只见20米开外的河中心,一位老人正在水中挣扎。情况危急,杨晓君二话不说,直接从桥上一个猛子扎进河中,奋力游向老人,将老人带至河边,与同事一起将老人救上岸。上岸后,杨晓君立刻对老人施救,不停拍打老人背部,帮助她吐出河水。确定老人安全后,在居民的指引下,他将老人背回家。
紧急任务,他冲锋在前。2017年9月下旬,连续多日的大雨袭击无锡。降雨使运河水位持续上升,距运河一步之遥的国联金属市场面临被河水淹没的危险。杨晓君带领40名青年志愿突击队员和前来支援的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队员,一起排险救灾。20米长的河堤加高和围堰封堵,用掉沙石30余吨、编织袋数千余个。经过4个多小时紧急作业,成功排除险情,保住了市场。2018年1月24日,无锡遭遇暴雪袭击,贯通城东西的3条主干道如果出现积雪结冰,将会严重影响居民出行。杨晓君带领青年志愿突击队,从25日到28日,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8点,连续对3条主干道和4座桥梁路面积雪进行不间断的循环清扫,保障了居民的平安通行。
杨晓君荣获江苏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
225杨雪
杨雪,女,汉族,1986年1月生,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和盛小学教师。
在车祸突发之际,杨雪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安全屏障,保障学生们的生命安全,彰显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大义和担当。
2018年6月15日下午放学时段,在宁县和盛小学门前,杨雪护送学生过马路时,一辆小轿车自南向北快速驶来,径直冲向正走在斑马线上的学生。“我第一反应就是不能撞到我的学生!”杨雪事后回忆说。在车祸即将发生的那一瞬间,她没有丝毫迟疑,快步冲到车前,奋力将前面的4名学生推开,而自己和另外一名学生被撞倒,另有两名学生被刮倒。而这时的小轿车仍在向前行驶,再次逼近前面两名倒地的学生。这时,杨雪猛地从地上爬起,迅速将两名学生揽入怀中。由于用力过猛、身体失衡,她向后倒下去,但手臂仍然紧紧地搂着学生。
再次倒地的杨雪,几次试着爬起来看护学生,但因髋部剧烈疼痛未能站起。前来帮忙的家长准备先扶她,她却大声喊道:“别管我,快救学生!”学校领导和老师闻讯后,立即赶到事故现场,将杨雪和受伤的3名学生紧急送往医院救治。到医院后,杨雪请求医生先治疗受伤的学生。她忍着疼痛,陪着学生做检查。直到每个孩子都确定没有大碍的情况下,她才开始接受检查。“你放心,现在受伤的3个孩子情绪稳定,骨骼也没有受损!”听到校长的话,她才吃了“定心丸”,安心住院治疗。
这看似一次偶然之举,但其实是杨雪长期勇于担当的必然反应。多年来,她把每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倾心关爱,宽严相济,亦师亦友,师生关系十分融洽,教学成绩也很突出,深受学生喜爱和家长好评。
杨雪荣获甘肃省道德模范、甘肃省见义勇为英雄等称号,被授予甘肃青年五四奖章。
226杨琳
杨琳,女,汉族,1995年7月生,共青团员,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园区阳光口腔门诊部执业护师。
面对突如其来的车祸爆炸事故,杨琳不顾自身安危,毅然下车开展救援,及时救出3名命悬一线
的群众,“用生命守护生命”,谱写出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2018年9月15日下午,杨琳和母亲驱车沿新鲁高速行驶。前方突然发生车祸,事故车辆相撞后迅速起火,发生猛烈爆炸,遍地都是玻璃碎片。危急情况下,杨琳毅然下车展开营救。她先把一个血肉模糊的伤者从事故车里拖到安全位置,查探伤情,给予简单处置。当得知“车里还有人”时,她不假思索,又冲向正在燃烧的车辆,弯腰躲过车辆再次爆炸时飞溅的碎片,四处寻人,发现了躺在车旁的第二名伤者。因为跑得太急太快,杨琳重重地摔倒在地。但她顾不上自己磕伤流血的膝盖,迅速爬起来,奋力冲到伤者身边,发现这名伤者意识已经模糊。杨琳临危不惧,冷静处理,找来木板固定伤者右下肢,脱下外衣给伤者披上。为了让伤者保持意识清醒,她紧握着伤者的手,不停地说:“别怕,我是医生,你要坚持住,一定要挺到救护车来!”
忽然,车辆再次发生爆炸。爆炸声中,杨琳听到远处传来呼救声。她立即寻找,当发现第三名伤者时,他正双手死死抓住高速护栏,栏杆下面是深沟,稍一松劲后果不堪设想。她大声求助远处的司机,并指导司机一起把这名伤者抬到安全位置。她凭借所学医疗知识,初步判断其受到严重内脏伤,便迅速采取措施稳定伤者病情。
120救护车赶到后,杨琳向前来救护的医务人员交代了3名伤者的详细病情。看到疲惫不堪的杨琳,一名医务人员拍了拍她,满怀敬佩地对她说,“还好有你,谢谢!”
杨琳用勇义坚守,护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主动请缨到发热门诊工作,积极参与社区防疫,并驰援通化,为市民做核酸检测。
杨琳荣获吉林省道德模范称号,当选“感动吉林”2018年度十大人物。
227余运清
余运清,女,汉族,1969年7月生,中共党员,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司法局遮岛司法所所长。
余运清坚守基层司法行政岗位20年,模范践行“司法为民”的宗旨,拼搏奉献在“维稳一线”,积极化解矛盾及隐患,面对危险,挺身而出。
2020年7月的一天,一名女子尹某某来到遮岛司法所,申请帮助调解其与杨某某的纠纷,男女双方约定当天下午到所里接受调解。17时50分许,杨某某与尹某某在司法所附近发生争吵。听到一声尖叫,余运清立刻下楼查看情况。走到大门口,看到杨某某正手持菜刀追砍尹某某,余运清当即大声呵斥杨某某,“这是犯法的,快住手!”杨某某不听劝告,把尹某某砍倒在地,仍举起菜刀继续伤害对方。面对持刀歹徒,余运清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跑到杨某某身后紧紧抱住他,两人一起摔倒在地。余运清的勇敢举动使杨某某慌了神,他挣脱后,丢下菜刀逃跑了,尹某某获救了。
在人民群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之时,余运清临危不惧,奋不顾身制止歹徒犯罪行为。在余运清心中,司法行政工作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小岗位能发挥大能量。她长年扎根基层,推进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各项司法行政工作,用心用情用力把调解工作做深、做实,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和赞扬。
余运清被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所长,荣获云南省道德模范、云南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称号。
228谷瑞刚
谷瑞刚,男,汉族,1965年6月生,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巴彦高勒镇居民。
谷瑞刚面对持刀行凶歹徒,毫无畏惧,奋不顾身,勇敢与之较量,维护社会治安、弘扬社会正气,展现勇于承担、伸张正义的精神风貌。
2018年3月18日晚10点左右,谷瑞刚忙完一天的工作后,走在回家的路上。在走到磴口县一中附近时,他突然看到一名男子正在持刀追赶两名女子。听到女子的呼救声,他想都没想就奋不顾身冲上去,大声呵斥并制止持刀男子继续行凶。在搏斗中,谷瑞刚的面部和手部被刺伤,瞬间血流满面,伤势严重。但他毫不退却,依然和歹徒搏斗。民警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将歹徒抓获。
事后,谷瑞刚被送到医院,左脸缝合27针,左手缝合10针。虽经过治疗,他的脸上依然留下了一道明显的疤痕,脸部也有一些变形。
有人问他,因为救人被“毁容”,有没有后悔。谷瑞刚回答说:“路见不平、出手相助,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事情,以后遇上这种事,我还会义不容辞去做!”谷瑞刚脸上那道伤疤,像一枚“荣誉奖章”,彰显着他见义勇为的英雄壮举和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谷瑞刚在小区里是出了名的好人缘,为人忠厚老实,是个热心肠,街坊邻里有什么要帮忙的,只要喊一嗓子,他肯定尽力帮忙,绝不推辞。
在打工的鱼店里,他是老板最信任的员工,每天早出晚归、任劳任怨,把手里的活儿打理得井井有条,经手的钱物也从没出过差错。
谷瑞刚荣获内蒙古自治区道德模范、内蒙古自治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称号,入选“内蒙古好人”。
229冷小东
冷小东,男,汉族,1985年10月生,中共党员,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公安局江苏东路便民警务站四级警长。
从复转军人到人民警察,冷小东始终保持为民奉献的优良作风,急难任务干在前,危急关头冲在前,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跳入冰冷的河中,挽救群众的生命,践行“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拉萨大桥南桥头有人跳桥轻生,请立即出警!”2021年2月19日22时许,拉萨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下达的派警命令,打破了夜晚的静谧祥和。冷小东第一时间应答、前去救援。同事提醒事发地点属于其他警务站辖区,他却说:“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是每一个警察的职责!”说完带上一名辅警,以最快速度赶往现场。
夜色昏暗,寒风凛冽,河水湍急。在报警男子的指引下,冷小东发现距河岸20米处,隐约有一个人随着河水起伏漂游。他们大声呼喊,轻生男子却毫无反应。时间就是生命,多拖一秒就多一分危险。拉萨河水冰冷彻骨,冷小东奋不顾身跳进河中,摸黑向深水中的轻生男子游去。寒冷一下子刺痛全身,冷小东咬牙坚持,快速游到轻生男子身旁查看确认,发现这名男子已处于昏迷状态。此时,冷小东全身冰冷,仍用尽力气抓住轻生男子的手臂,托住其后颈,拼力游向岸边。快到岸边时,因河底乱石丛生,体力严重透支的冷小东踉踉跄跄艰难前进,几次险些绊倒,最后在同事及报警男子的帮助下,将轻生者成功救起。
上岸后,冷小东来不及休息,立即对救起的男子进行复苏抢救,约一分钟后男子吐出一口水,恢复呼吸,慢慢苏醒过来。随后,他在同事帮助下,将该男子抬上路边等待的救护车。闻讯赶到的家属一再向冷小东表达感谢。
作为一名普通民警,冷小东日常所处理的事务多是平凡琐碎的,但却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自从选择从警之路,冷小东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奉献自己的力量,书写无悔的人生,在平凡岗位上诠释着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230汪勇
汪勇,男,汉族,1985年12月生,中共党员,湖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硚口分部经理。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汪勇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奋战在疫情防控后勤保障一线,以非凡之勇守护冬日里逆行的白衣天使,以星火之势点燃八方驰援火炬,被誉为勇敢逆行的“快递小哥”。
瑟瑟冬日吹暖流,大疫面前显大义。2020年1月23日10时起,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与扩散,武汉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除夕夜,汪勇在微信群里看到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发出的一条乘车求助信息,金银潭医院是当地收治重症和危重症病人最多的医院之一,地理位置偏远,出行十分不便。几个小时过后仍无人回应。面对这种局面,朴实的汪勇毅然选择挺身而出,开始免费接送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
大年初一清晨,他开车来到约定地点接到医护人员。第一趟接送,虽然也有恐惧与害怕,但收获更多的是眼泪与感动,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从此,快递小哥汪勇化身穿行在英雄之城的摆渡者,守护着逆行的白衣天使们。
医护人员对车辆需求越来越多,汪勇通过朋友圈发布消息招募志愿者,火速成立一支约30人的接送医护人员志愿服务队。发现有医护人员吃饭不便,他又多方联系餐馆,搭建起供餐应急配送网,落实每日近1.5万份餐食配送。医护人员的眼镜和手机在紧急情况下容易损坏,他发动志愿者在全城寻找可以维修的商户。援鄂医疗队寒冬星夜驰援武汉,生活用品未带齐,他就和志愿者们帮助购买拖鞋、秋衣秋裤……汪勇像一个支点,撬动起蕴藏在群众当中巨大的齐心抗疫正能量。
烈火炼真金,危难显大义。一位医护人员这样称赞汪勇:“你虽然没有进过隔离病房,但你的所作所为不亚于任何一名‘逆行’的白衣战士,我们守护生命,你守护我们。”
汪勇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当选“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荣登“中国好人榜”。
231张吉林
张吉林,男,汉族,1974年12月生,吉林省白山市个体出租车驾驶员。
面对持刀抢劫的歹徒,他临危不惧,赤手空拳与之搏斗,拼力守护市民生命安全;路遇轻生女子,他出手相救,挽回一条鲜活的生命。“退伍不褪色”的老兵张吉林,用行动诠释了危难时刻守护正义、永不退缩的精神。
危急时刻,斗智斗勇,一招制敌。2020年6月8日23时许,街道已然冷清。开了七八个小时出租车的张吉林,走进白山市第一中学附近一个便利店。此时的便利店内,只有两名店员和一个戴眼镜的短发男子。“有洗脸盆吗?”刚进店门的张吉林问。“没有。”售货员大声回复。正当张吉林转身准备离开时,售货员悄悄拽了一下他,小声说道:“救命!有人抢劫。”张吉林警觉起来,看到便利店收银台旁站着的短发男子面露凶光,手里还拎着一把明晃晃的菜刀,正用身体逼住收银员。张吉林立即回身一步步走向歹徒,并寻找比较轻松的话题与歹徒攀谈,分散歹徒的注意力。在他们对话的间隙,售货员乘机悄悄上楼拨打电话报警。持刀男子发现少了一名店员,情绪激动起来,挥舞起菜刀,走出柜台冲向张吉林。张吉林没有丝毫畏惧,就在歹徒回头寻找售货员的一刹那,他猛地冲上去,飞身将歹徒扑倒在地并牢牢压在身下,一只手紧紧抓住歹徒持刀的手腕。民警及时赶到,和附近闻讯赶来的市民一起将歹徒控制住。
紧要关头,迅速反应,挽救生命。2020年9月16日下午,张吉林所居住的小区里,一名住在七楼的女子因家庭纠纷想不开,要跳楼自杀。该女子将自家房门反锁,民警和消防员到达现场后一时无法施救。张吉林见状,想起该女子家阳台与隔壁阳台连通,他立即电话联系,想办法拿到邻居家的钥匙,以最快的速度飞奔至七楼,小心翼翼进入房间。在这名女子背对着窗户与楼下家人对话时,张吉林瞅准时机,翻身跃出窗外,一个箭步冲过去,从背后抱住这名女子,将其拖回阳台,并与民警一起将该女子拉回屋内,化解了一场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
张吉林荣获“吉林好人标兵”称号。
232张旭峰
张旭峰,男,汉族,1954年5月生,中共党员,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东关镇后坡居民。
40多年来,张旭峰40多次跳进黄河救人,打捞溺水者19人、成功救起13人,6次参与火灾救援,英勇救人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被誉为“黄河岸边的生命守护者”。
张旭峰自小在黄河水里泡着长大,练就一身好水性。1983年农历二月,当时黄河正在排凌,河面冰块碰撞,河水冰冷湍急。一名工人不小心落入黄河,情况危急。张旭峰闻讯后赶来,不顾利如冰刃的冰块、冰冷刺骨的河水,脱掉厚重衣服,二话不说就下水救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施救,张旭峰终于把落水者救到岸边。经过医生抢救,落水者最终被救醒。而张旭峰却大病一场,医生告诫他,以后千万不能再接触冷水。
可是,在奋力挽救溺水者的时候,在与死神搏斗分秒必争的时候,张旭峰总是冲在前面。1991年5月18日下午,一名学生不慎掉进黄河,张旭峰冲到岸边,果断跳到冰冷河水中施救。大约七八分钟后,他兴奋地喊道:“找着了!”随后,他将落水者救上岸。围观的群众都发出一片称赞。他却平静地说,这不算什么,见人有难就该相救!
张旭峰除了多次在黄河救人之外,还先后6次参与火灾救援,3次被烧伤。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72年3月,保德县鞋业社发生火灾。周围都是民房,一旦集中连片起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张旭峰奋不顾身,带头冲进火场。大火扑灭后,他才发现自己脸上身上多处烧伤,住院治疗了10多天才好转。
针对黄河紧挨县城、常有溺水事件发生的情况,张旭峰还曾连续三年,发起“远离黄河、防止溺水”专项宣讲活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如何预防危险,在危险来临时如何自救。
张旭峰荣登“中国好人榜”,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233张春生
张春生,男,蒙古族,1996年2月生,共青团员,内蒙古自治区
兴安盟扎赉特旗委办公室科员。
张春生一身正气,不惧危险,两次跳入河中救起3名落水高中学生,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危险留给自己,是自治区家喻户晓救人危难的“大义青年”。
2015年8月14日下午,在扎赉特旗音德尔镇团结村,3名高中学生不慎落入自治区第二大河——绰尔河中。当时正值汛期,水深5米左右,落水地点下游处的泄洪闸也正在开闸泄洪,情况十分紧急。住在附近的张春生听到呼救声,立即奔到河边,脱掉衣服跳入河中救人。
他一边抵抗着水中漩涡拉扯,一边游向离岸较近的2名学生,拼尽全力将他们一并拖拽到岸边。在深水中同时救起两个人,张春生差不多耗尽体力。但他仍然再次跳入河中,将另外一名已经昏迷的学生从水中拖上岸。随后,他又利用掌握的急救知识实施急救。最终,在他全力救援下,3名落水中学生全部安全获救。
对于这次救人,他说,“当时没有想太多,就出于本能,如果让我再做一次选择,还会选择下水救人,因为不能让3条鲜活的生命消失在我的面前!”
大学期间,他是班里的班长,还在校学生会工作了2年,成绩优秀、乐于助人,同学们有困难,总是第一个找到他。2019年大学毕业后,为照顾身体不好的父母,他放弃外地更好的岗位,回到家乡工作。在单位,他虚心好学、踏实肯干。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主动报名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值守,他说:“当国家需要时,我们每个人都会站出来”。
张春生荣获内蒙古自治区道德模范、内蒙古自治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称号,入选“内蒙古好人”。
234张继群
张继群,男,汉族,1970年8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水利工程管理服务中心车排子灌区管理服务站配水员。
张继群身边常带一根备用绳,20年间,用这根“救命绳”7次救起落水人员。
张继群管理的柳调车渠段最大输水量每秒18立方米,流速高达每秒3.5米。经过多年水流冲刷,渠道边的混凝土板表面结了一层光滑的青苔,人一旦落入水中很难自救。每天都要巡渠的张继群,专门在摩托车尾箱里放了一根他称之为“救命绳”的备用绳,以便遇到突发情况能及时救人。柳调车渠段位于公路旁,距离团场、连队比较近,每年夏季会有很多人到渠边散步纳凉。尽管渠道边竖着警示牌,但仍有不少人偷着来游泳、钓鱼,失足落水和溺水情况时有发生。每年的5月到9月,张继群都会增加每日巡渠次数,发现险情及时预警或救援。
2016年8月20日,张继群像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在渠道上巡查水情,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快救人啊,有人被水冲走啦”的呼喊声。他连忙循着呼喊声跑去,只见水渠内有团黑影时隐时现,顺着湍急水流迅速往下游漂去。他立即从摩托车上取下绳子,紧跟落水者边跑边扔绳。由于水流太快,抛出去的绳子一次次与落水者擦肩而过。眼看距离出水口只有十几米,危险近在眼前,张继群稳稳甩出绳子,这一次落水者终于抓住了绳。张继群几经努力,终于将落水者拖上岸。
这样的情形不止发生过一次。20年间,张继群用这根“救命绳”先后救起7名落水人员。有人问他:“你这样救人图啥呢?”张继群憨厚一笑:“这样的事谁看到都会出手相助,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危险时刻更应该挺身而出!”
张继群荣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道德模范称号。
235张琳
张琳,男,汉族,1978年8月生,中国联通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在哈尔滨市出差的张琳发现有人落入松花江中,不顾自身安危纵身跳入江中救人。成功救人后,人们问他的姓名,他只说自己是北京人。
2019年9月5日下午2点左右,在哈尔滨防洪纪念塔旁,一个小伙子喝了点酒,嘴里咕哝几声“永别了”之后,就跳到江里。由于水流比较急,轻生男子瞬间被冲出好几米远,情况十分危急。此时,来哈尔滨市出差的张琳和同事沿着江边回宾馆,正好看到这一幕。刚开始,张琳还以为小伙子是在游泳,过了几秒钟才发现对方可能是溺水了。“我应该能救!”张琳边说边向江边冲去,没顾上脱掉衣服、鞋子便跳入水中救人。人救上来后,他招呼大家照顾好落水者,就离开了现场。
事后,多家媒体费尽周折才找到这位在松花江上救人的北京大哥。一向低调的张琳在接受采访后表示,自己同意接受采访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鼓励下一个做好事的人”。他还将5000元奖金全部捐给希望小学建图书馆。他说:“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爱的延续。”
张琳乐于助人,平时只要看到年长的叔叔、阿姨们有难处,总是抢上去帮忙。在他看来,做好事心里就踏实、快乐,况且对自己而言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不值一提。扶危解困,已成为他的习惯。
张琳荣获“北京榜样”称号。
236陈陆
陈陆,男,汉族,1984年2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安徽省合肥市消防救援支队庐江县大队党委书记、政治教导员。
陈陆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在抗洪抢险战斗中,勇闯惊涛骇浪,持续奋战近100个小时,成功营救、转移群众2600多人,自己却不幸被洪水卷走,英勇牺牲,用生命践行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
2020年7月22日,巢湖水位激增,百年一遇。位于庐江县同大镇的石大圩突然漫堤溃口,圩区4个行政村全部被淹,多名村民被洪水围困,情况万分危急。尽管当时陈陆已连续工作96个小时,几乎没有休息,且长时间的日晒水泡导致双腿红肿、行走艰难。但在接到报警后,他仍然义无反顾登上救生艇,带领消防战士火速奔赴现场。
在成功救出2名被困群众后,陈陆得知村内还有群众被困,其中有1名行动不便的老人,急需救援!顾不上片刻休息,陈陆再次出发。此时溃堤口子愈开愈大,激流涌动。“同志们,我来带路、打头阵。”陈陆毅然决然跳进首艇,主动担当洪水中的“开路先锋”,带领4艘救生艇,向着群众被困的方向全速开进。
突然,远处堤坝传来几声巨响,5台用来封堵决口的挖掘机瞬间被洪水卷走,不见踪影,湖水河水之间的落差水位从40厘米猛增到3米高。“掉头,快掉头!”陈陆大声喊道。话音刚落,陈陆乘坐的救生艇已被卷入水位落差区域,猛然侧翻。陈陆被汹涌激流卷走,壮烈牺牲,年仅36岁。
事实上,这并不是陈陆第一次为救援生命挺身而出。2008年合肥雪灾以及2016年庐江洪灾,他都奋战在一线营救受困群众。
陈陆被批准为烈士、追记一等功,被追授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入选“中国好人榜”。
237陈素珍
陈素珍,女,汉族,1964年11月生,中共党员,福建省蓝天救援防灾减灾中心总队长。
余震不断,她赶赴灾区运送物资;山林遇险,她忍痛咬牙坚持搜救;存亡关头,她反复开导劝阻轻生。陈素珍的人生追求是“像水一样纯粹,像草一样坚韧”,被大家誉为“水草队长”。
临危救难悟初心。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突发,原本计划旅游的陈素珍得知消息后立刻更改行程,临时在厦门采购双氧水、创伤药等急救药品和干粮,只身前往震区中心参与救援。没有装备、缺乏经验,她就用双手在小学的废墟中挖掘。由于道路中断,饮用水、食物等物资难以运输进入,她就把自己的储备全都分给受灾群众,饿了就吃一口压缩饼干,渴了就含一口水润润喉咙,累了就以地为床、以天为被。她拿出多年积蓄,连同厦门亲友捐赠,共筹集了10多万元的物资,并主动返回厦门运送,二进汶川。
履险蹈危砺侠义。汶川救援的经历,深深震撼了陈素珍的内心。2009年4月,她召集十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厦门市思明区蓝天救援队,并担任队长,在一次次营救活动中历练。队伍成立之初,陈素珍遇到一则来自南平市光泽县深山老林里的伤者救援请求。搜寻中,她不慎被盘绕的树根绊倒,磕断了三颗牙齿,鲜血直流。为了不影响救援进度,她咬住蘸有药物的棉花球继续前进。等队友发现时,她为抑制疼痛咬住的下嘴唇已经肿到无法开口说话。
悠悠水草韧且柔。见义勇为不仅有伤痕和血汗,更有许多温情与眼泪。2020年5月11日深夜,一名15岁的抑郁症少年从医院出走后,企图轻生。得知情况的陈素珍孤身走上楼顶天台找到黑暗中的少年。她温情讲述自己在灾情救援中的所见所闻。少年听着听着,落泪了。她的脚步慢慢靠近,陪他聊到凌晨3点,她成功牵着少年走下天台。后来,这名少年也成为志愿者,他对陈素珍说:“我要做一个像你一样能够帮助别人的人。”2017年3月,陈素珍主导成立福建省蓝天救援防灾减灾中心并担任总队长,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培训等活动,用“水草”之姿挥舞出绵绵韧性。
陈素珍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238拉齐尼·巴依卡
拉齐尼·巴依卡,男,塔吉克族,1979年4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护边员。
拉齐尼·巴依卡为救落入冰窟的儿童,不幸英勇牺牲,年仅41岁。他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模范践行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生动展现了退役军人忠诚奉献的真挚情怀。
2021年1月4日,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正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听见一阵带有哭腔的叫喊,“来人啊!救救孩子!”循着声音,他急奔过去,发现有小孩跌入人工湖的冰窟,无助的母亲正在湖边哭喊求助。来不及细想,拉齐尼·巴依卡踏上冰面,直奔落水儿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巴依卡落入水中。但他依然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力把孩子托出水面。这时,闻讯赶来的人们也纷纷参与救援。10多分钟后,当孩童被成功救起时,托举生命和希望的拉齐尼·巴依卡,却牺牲在冰冷的湖水之中。
2003年,拉齐尼·巴依卡从部队复员,接过祖父、父亲的接力棒,为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当巡逻向导,成为第三代护边员,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巡逻战士。
2004年9月,拉齐尼·巴依卡第一次单独带着巡逻分队参加吾甫浪沟巡逻时,队伍遭遇暴风雪袭击,他把15头牦牛聚在一起形成一道“挡风墙”,大家紧紧靠着牦牛身子平安度过了一夜。第二天,队伍又遭遇山体滑坡,不停有碎石块滑落,他不顾个人安危,只身前往悬崖峭壁探路。突然,一块碎石片砸在他的额头,鲜血直流。他强忍剧痛,历经2个小时,终于探出一条比较安全的道路,带领官兵们顺利通过。2011年11月,拉齐尼·巴依卡和官兵们在巡逻途中突遇暴雪,一名战士从牦牛背上摔下,掉进一个雪洞,周围冰雪还在垮塌。千钧一发之际,拉齐尼·巴依卡立即示意大家不要动,自己迅速爬到雪洞旁,脱下衣服结成绳状,花了2个小时将战士拉上来。战士得救了,他却被冻得不省人事,送到医院抢救了3个多小时,才脱离危险。
拉齐尼·巴依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爱国拥军模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道德模范等称号,被追授为“时代楷模”。
239周发春
周发春,男,汉族,1976年10月生,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鲇鱼山镇礼城村村民。
邻居家中意外失火,他不顾个人安危,3次勇闯火海。火被扑灭了,人被救出来了,周发春却不幸落下残疾。他涉身险境、舍己救人的义举传遍昌江大地,感动了无数人,是人们眼中的“救火英雄”。
2018年6月5日凌晨2时许,周发春正在酣睡。突然,一阵阵求救声划破宁静的夜晚。“失火了,快来救火啊!”邻居家几条电线因线路老化短路突然蹦出电火花,火势立即蔓延。从梦中惊醒的周发春看到外面火光冲天,没有丝毫犹豫,立即从床上弹坐而起,赶去救火。
“屋里还有两个人被困着呢,消防车还没到怎么办?”面对大火,想要施救的村民一筹莫展,一旁的周发春已经顾不上许多,他一头扎入火海,三进三出,终于把邻居夫妻俩从火海中拉回。
为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周发春四处找人,与驻村扶贫干部一起组织人员灭火。经过两个小时的救援,大火终于得到了控制。
为防止屋檐上的火复燃,他不顾个人安危爬到楼顶卸瓦,想要把水浇到火势最旺的地方。眼看人已经到了屋顶,周发春却因体力不支,一个踉跄,不慎摔落。他的头部重重着地,当即不省人事。
随即,周发春被送进了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经诊断,他的头骨粉碎性骨折、肺部出血、身上多处受伤严重。经过长达3年的治疗,周发春的身体虽有所恢复,但经常意识模糊,总会忘记发生过的事情。目前,周发春仍在复健中,未完全恢复。
周发春入选“江西好人”。
240郑凯
郑凯,男,汉族,1988年11月生,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迎水桥车站干塘车间调车指导。
郑凯路遇货车侧翻,临危不乱、及时援救,成功挽救司机生命,用行动诠释勇义内涵、传递人间温情,被亲切称为“热心凯哥”。
2021年3月15日19时许,郑凯驱车回家途中,看到一辆大货车发生侧翻。货车司机被甩出车外,满脸鲜血,趴在路上招手示意。他立刻靠边停车,跑去救援。由于强烈的碰撞,司机头皮外翻,失血过多,已处于昏迷状态。紧急之下,郑凯一边抱着受伤司机,一边拨打120急救电话,随后脱下自己衣服披在司机身上,为他保暖。同时,郑凯依照急救中心电话指导,对他进行现场急救。待司机苏醒之后,郑凯用司机的手机联系家属。得知其家属远在河北沧州,无法第一时间赶到,郑凯就跟着救护车把司机送到医院,并帮忙办理手续、缴费、取化验单。直到将他送进ICU之后,郑凯才悄悄离开。
次日,司机妻子赶到医院。当郑凯将住院单等检查材料交给她时,她拿出红包感谢,被郑凯婉言谢绝。谈起救人的事,郑凯说:“我是一名退伍军人,又是雷锋车队的一员,救人是我应该做的!”
2008年,郑凯光荣入伍,在部队的两年间,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士兵。退伍后,他进入迎水桥车站工作。一直以来,他与人为善、热心助人,还加入雷锋车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邻居们都说,郑凯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只要有事叫他,不论刮风下雨,他都二话不说马上赶到。郑凯用救人义举,向社会传递着温暖感动,弘扬着见义勇为美德。
241赵利
赵利,男,汉族,1968年3月生,山东省新泰市青云街道管家洼村村民。
30多年来,赵利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参与水上救援,成功救起16名落水者,成立公益救援中心,积极参与水上救援任务,点亮别人的生命之光,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青云湖边的“生命守护神”。
赵利受当过海军的父亲影响,从小乐善好施、热心助人,并且练就一身游泳的好本领。第一次救人是在1985年冬天,有名儿童和伙伴打闹时不慎落水,赵利一个猛子扎进去,最终将孩子托出水面。最危险的一次是在1990年腊月,一名妇女投湖轻生,当时风大浪急,很快被冲离岸边10多米远,生命危在旦夕。赵利来不及脱掉棉衣,立刻跳进冰冷湖水中施救。落水妇女死死抱住他,再加上自己的棉衣吸水之后变得更加沉重,二人处境都很危险。就在生死瞬间,他拼尽全力将轻生妇女推上岸。由于体力不支、全身冻透,赵利上岸后瘫倒在地,被村里人抬回家里。当天夜里,他就发起高烧,打了好几天吊针才慢慢好转。
“只要有人落水,我就会救,不图别的,就图个心安!”一次次挺身而出,一次次奋不顾身,多年来,赵利救起落水的老人、妇女、儿童等16人,义务参与打捞溺亡者40多次。每当提起赵利,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为他点赞。
在多年救援实践中,赵利认识到,一个人的能力有限,规模化、专业化才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2020年8月,他组织一批水性好的爱心人士,成立同舟公益救援中心,购置快艇、救生衣等器材,协助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水上应急救援等服务,宣传普及预防溺水知识和自救施救技能。如今,救援中心已发展到100多人,7次参加水上搜寻救援行动,协助寻找33名意外走失人员。
在赵利言传身教下,儿子主动加入救援队伍,妻子热心公益、勤俭持家。赵利见义勇为的英雄壮举和可贵精神,涵育着家风家教,传递着社会正气。
赵利荣获山东省道德模范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242赵童
赵童,男,汉族,1982年5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面对一位因粪石阻塞引起急性肠梗阻、生命危在旦夕的老人,赵童没有丝毫犹豫,徒手为老人将粪石掏出,最终使老人转危为安。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急关头豁得出来,赵童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高尚品德。
时间回到2020年3月11日晚,作为援鄂医疗队的一员,赵童在夜间查房时,发现了一名老年男性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异样行为。这名患者有冠心病,做过冠脉搭桥手术,经检查发现患者腹部压痛明显,结合腹部CT检查,初步诊断是粪石阻塞引起的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给予开塞露治疗后,效果仍不佳。考虑到患者80岁的高龄,又有心脏病史,如果不及时处理,有肠破裂穿孔的风险,会危及患者生命。情况紧急,赵童直接用手为老人将粪石掏出。随后经过他连续4个小时的救治,老人最终脱离危险。第二天查房,老人握住赵童的手说:“太脏了,孩子……”“您不用往心里去,把我当成儿子就行了。”赵童的回答温暖、体贴。
为老人掏粪石是赵童支援武汉抗疫经历的一件小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所在医院组建援鄂医疗队时,赵童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参加。到达武汉后,除发挥专业特长参与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外,他还承担了咽拭子采集、鼻出血患者鼻腔纱布填塞等医疗工作,赵童不惧危险、义无反顾,最终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高超的医术帮助患者一次次化险为夷。
赵童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243胡红霞
胡红霞,女,汉族,1976年10月生,生前系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南溪乡南源村村民。
她是一个农家妇女,在村民落水、命悬一线的危急关头,奋不顾身跳水救人,落水母子最终脱离危险,而她却不慎触电溺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胡红霞舍己救人的事迹在当地被广为颂扬,她是乡亲们心中的“巾帼英雄”。
“救命啊!救命啊!”2020年8月5日下午5时许,胡红霞从菜园摘完菜,在回家途中隐约听见阵阵微弱的呼救声,她循声望去,发现不远处的水渠里漂浮着两个人,在不断挣扎。来不及多想,胡红霞扔下菜篮飞奔过去……
“看见红霞急匆匆跑过来,一到渠边就跳了下来。这时我和儿子都已说不出话来,没法阻止。她刚下水就触电了,但还是使劲把我往岸边推了几把,后来我就渐渐失去了意识,之后发生了什么都不知道。”被救的肖某某回忆起落水经过,仍然心有余悸,泪如雨下。
肖某某没想到,自己昏迷之后,胡红霞也因触电倒在了水中。幸运的是,同村的一位老人刚好路过,看到了水渠里的3个人。老人一边大声呼救,一边做手势让远处的老伴赶紧切断电源,然后与赶来的村民一道,将胡红霞和肖某某母子从水中救起。送医院抢救后,肖某某母子先后苏醒,脱离危险。而胡红霞却再也没有醒来,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4岁。
胡红霞舍己救人、不幸罹难,村民们无不悲痛。送葬的时候,村里的男女老少都纷纷走出家门、来到路旁,送胡红霞最后一程。在村民眼里,胡红霞勤劳善良、贤惠能干,是丈夫身边的好妻子;她孝敬老人、疼爱女儿,是公婆口中的好儿媳;她古道热肠、和睦邻里,是邻居眼里的好姐妹、好大嫂。“乡里乡亲的,谁还没个难处,只要是能帮上的就帮一把。”这是胡红霞生前常说的一句话。
胡红霞荣登“中国好人榜”。
244柯石磷
柯石磷,男,汉族,1959年9月生,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靖海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
柯石磷6次下海救人,成功营救14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教师的人性光辉,被称为“靖海守护神”。
在柯石磷6次下海救人的经历中,2019年的那次最为惊心动魄。2019年9月13日傍晚,柯石磷在靖海镇绿洲海滩散步。18时许,因痛风病突然发作,柯石磷独自在海滩边休息。这时,突然有两名中年妇女大声呼救,她们的家人在海里游泳时被潮水拖离海岸,危在旦夕。这个季节的潮汛比平日里汹涌,海浪起伏大,还伴随各种暗涌和漩涡。被海浪卷走的两个小伙子离岸边越来越远,岸边的人们只能看见他们的脑袋在海水里浮浮沉沉,情况十分危急。
在这紧急关头,柯石磷不顾自身安危就近拿起两个救生圈冲进大海。他强忍着痛风的痛楚,游了近10分钟来到两个小伙子身边,把救生圈套在他们身上,并引导着他们避开身边的大漩涡,顺着潮流方向游,迂回游回岸边。19时许,3人终于游回岸边,柯石磷把两名小伙子推上岸后,因体力不支被急流卷走。在海上漂流了半个小时后,19时30分左右,在距事发地几百米的沙滩上,柯石磷被搜救人员发现,此时柯石磷已经虚脱,被送往医院抢救。其间,一度被下达病危通知书,经全力抢救,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柯石磷荣获广东省道德模范称号。
245柯昌芳
柯昌芳,男,汉族,1955年5月生,中共党员,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中分公司石盘13队退休干部。
孤身面对穷凶极恶的持刀歹徒,柯昌芳临危不惧,奋不顾身追赶抓捕,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强忍剧痛,与歹徒展开殊死搏斗,最终与民警合力将其捉拿归案。千钧一发之际,舍生忘死、义无反顾,柯昌芳誓死保卫人民生命安全,彰显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本色。
2013年8月26日,海南省万宁市国营新中农场发生一起行凶杀人致一死两伤恶性命案,凶徒带刀逃离现场,躲藏于深山密林。柯昌芳得知情况后,立即赶往现场查看情况,积极配合警方搜山围捕。8月30日11时许,柯昌芳从搜捕现场换岗回家,独自在槟榔园采摘槟榔果,发现了凶徒的踪影。面对穷凶极恶的持刀凶徒,柯昌芳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大声喝道:“你逃不了!快放下砍刀,投案自首去。”惊魂未定的凶徒拿着砍刀向柯昌芳袭来。在搏斗中,砍刀从柯昌芳的前额两眉间到鼻尖处划出一道长长的伤口,鲜血直流。凶徒慌乱之间拔腿就跑。柯昌芳不顾伤势,忍着剧痛,奋力追赶,终于将凶徒抓住并扳倒在地。正在附近搜山围捕的民警和群众听到呼喊声也火速赶到,合力将其捉拿归案。见到凶徒被成功控制,柯昌芳才松了口气,此时的他已因流血过多而瘫倒在地,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脸部伤口缝了21针。
柯昌芳不仅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擒凶犯,平常工作中,他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生活中,他热情待人、乐于助人。汶川地震,他慷慨解囊,带头捐款。队里职工生活困难,他主动送粮送钱。
柯昌芳荣获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称号。
246段意花
段意花,女,汉族,1965年8月生,湖南省益阳水文站退休职工。
20多年来,段意花与丈夫先后50余次勇赴江流,拯救因溺水濒临死亡的生命,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只有7岁,撑起江上的“生命之舟”。
救起溺水者,不取分文。1995年12月的一天,下着大雪,段意花突然听到从河中传来一阵呼救。她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的河中,救起一位60多岁的老人。老人得救了,段意花却患上重感冒。老人的子女执意要给一些钱表示感谢,她婉言谢绝。多年来,50余次的救人义举,50余次的生死搏击,段意花从未收取过被救者及家属一分钱报酬。
面对轻生者,果断出手。2004年8月的一天,段意花在码头发现一个女孩在资江岸边徘徊,突然,女孩两脚一蹬,纵身跳进江中。段意花一个箭步冲跳进江中,很快抓住落水女孩,可对方不断地撕扯和捶打着她。段意花明知稍有不慎,自己也会有生命危险,但仍不松手,强忍着疼痛,拖着女孩拼尽全力朝岸边游去,最终将女孩救起。
夜间施救,毫不犹豫。2004年腊月的一个深夜,段意花的丈夫在水文站值班,船上只有段意花和儿子。突然,熟睡中的段意花被一阵狗叫声惊醒。由于江上一片漆黑,段意花看不到人影,只听到呼救声越来越弱。她顾不上害怕,叫上儿子划着船,打着手电筒寻找落水者,终于在桥下找到呼救的人。眼见对方快要下沉,段意花来不及细想,猛地跳进水中,终于把落水者救上来。
警示宣传,防患未然。每年暑假,学生喜欢下河游泳,是段意花最担心的时候。她和丈夫专门拍摄警示视频送到电视台播放,为学生提供安全提醒;为防学生落水,她在船上准备了几根特制的竹竿;她还每天顶着烈日,在船头张望,查看水面情况。近年来,她守候的趸船上下游数百米,没有发生过一起学生溺亡的悲剧。
段意花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湖南省道德模范等称号,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
247闻国庆
闻国庆,男,汉族,1951年10月生,安徽省池州市第二中学退休教师。
55年来,闻国庆先后6次跳进江河,成功救起7人。险情面前,他总是义无反顾、冲在最前面。闻国庆在群众危难时数次舍身相救,用实际行动谱写一曲新时代的正气歌,彰显英勇仁爱的高尚情操。
2020年10月17日下午,池州城区百牙桥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突然,一名60岁左右的女士冲到桥边,跨过栏杆跳入河中。“救人啊,有人跳河了!”此时,刚好路过的闻国庆循声望去,发现水中有一名女子在拼命地挣扎扑腾,情况危急。闻国庆跑到河边,纵身跃入河中,快速游向溺水者,托起她的身体,让她的头部露出水面。在热心市民协助下,他一手划水,一手托举,艰难地向岸边前进。整个救援过程大约持续了5分钟,时间虽短,但对于闻国庆这样一位老人来说,难度极大,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快到岸边的时候,闻国庆已经筋疲力尽,脸色苍白。最终,在岸边众人帮助下,他成功将落水者救起。
闻国庆还有多次下水救人的英勇壮举。从1966年6月,年轻的闻国庆奋力救起落水同窗开始,除了上面提到的那次,先后5次在江河、水库成功救起6人,其中有他的同学、同事,也有他的学生、朋友;有朝夕相处的熟人,也有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有深陷水库漩涡的游泳爱好者,也有意外坠入长江的溺水者。
面对落水者或其家属的重谢,闻国庆总是婉言谢绝:“在别人生命攸关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使命,不值一提”。
闻国庆荣获安徽省道德模范称号。
248唐基木
唐基木,男,汉族,1990年8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金鸡镇金鸡街居民。
侠隐于市,见义而勇。他是一名普通快递员,面对熊熊烈焰,没有丝毫犹豫和退缩,义无反顾三进火场成功救出5人,成为最美逆行者,被称为“救火英雄哥”。
2018年5月26日晚9时30分左右,藤县金鸡镇天乐街一五金店铺失火,店主年仅3岁的儿子被大火围困在店里,危在旦夕。店主哭得撕心裂肺,呼喊着救救孩子!正在附近的唐基木听到呼救声后,立即提起2个灭火器,火速冲向店铺救人。无奈当时火势太猛,灭火效果并不明显。
火势越来越猛烈,“噼里啪啦”的爆裂声令人心惊胆战。危急关头,唐基木当机立断砸开旁边幼儿园的大门,再翻越一堵2米高的石墙,冲破五金店的后门。摸索到孩子的房间,发现孩子已昏迷不醒。他迅速抱起孩子向外冲出。此时火势已蔓延到跟前,1米以上都是黑烟,热浪扑面而来,他只能蹲下前行。
救出小孩后,他得知店主还有一个6岁的大儿子,可能也被困在店内。顾不上多想,他立即再次冲进火海,确认店主大儿子不在店内才冲出来。此时,他已被浓烟呛得直咳嗽,但当他听说还有4人被困在5楼的卫生间,而且其中有一名5个月大的婴儿时,他又选择第三次冲进火海,和其他赶来的群众一起救人。危急关头,他急中生智,与几名热心群众通过“麻包袋”运送的方式将婴儿安全“运送”到楼顶,其余3人通过绳子爬到楼顶,成功获救。
火势得以控制,确认再无人员被困,他便悄悄地离开了现场。事后,有人问起当时情况,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那都是一张张熟悉的笑脸,我怎么可能见死不救”。
哪里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2013年以来,作为一名志愿者,他常常深入村屯社区、街头巷尾宣传消防知识,累计发放消防宣传资料3万余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坚守一线,为居民配送蔬菜、水果、药品、生活用品等物资,义务发放疫情防控宣传资料。
唐基木荣获全国119消防奖先进个人、广西见义勇为英雄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249唐新华
唐新华,男,白族,1967年1月生,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下关街道河畔社区居民。
唐新华左眼失明,但有一颗闪亮的爱心。遇到有人水中遇险,他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先后3次成功救起溺水者,挽救了5名群众的生命,用义举诠释人间大爱。
2014年6月4日,唐新华在西洱河的兴盛大桥附近游泳,突然听到水中有人喊“救命”。他向呼救方向看去,只见两个年轻人抱在一起,拼命挣扎。他拿起救生圈快速游向溺水者,却发现水平面上已经看不到人。他心头一紧,立即扎进水中寻找。过了一会儿,他感到右手摸到了什么东西,急忙抓住,原来是一个人的手。唐新华奋力将其拉出水面,感到很沉,仔细一看,两个溺水者还抱在一起。他把救生圈推到其中一人胸前,抓着他的腰推上救生圈。这时,一名游泳爱好者游过来,又递给他一个救生圈。唐新华把救生圈塞给另一名溺水者,叮嘱他“抓稳了。”随后,又一名游泳爱好者赶到,三人齐心合力将溺水者救上岸。经过基础救护,两人脱离生命危险,唐新华悄悄离开了。
下水三分险,为确保救援成功,唐新华进一步熟悉周边水域情况,学习掌握更多救援技能。2015年9月8日,洱海水面突然风力加大,波翻浪涌。唐新华刚刚上岸休息,就听到有人高喊“救命!”他抬头一看,离岸30多米的水中,有两个人正被风浪推向深水区。紧急关头,唐新华一边让人向溺水者方向抛救生圈,一边迅速跳入水中,奋力游到溺水者旁边。由于风浪很大,给救援增加了难度。他抓住其中一人的左手,把救生圈塞到溺水者的胸口下。这时,另一名游泳爱好者也赶到,协助稳定另外一名溺水者的情绪,慢慢游向岸边。回到岸上,直到二人身体都恢复了,他才悄然离开。2018年6月18日,唐新华在附近水域再次将1名溺水者成功救上岸。
唐新华荣获云南省道德模范称号。
250黄思镇
黄思镇,男,土家族,1998年12月生,中国人民解放军91917部队上等兵。
作为一名新时代军人,黄思镇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置于首位,勇闯火海,不惧危险,用坚毅的臂膀挽救两条生命。他悄然而退,不计功名,把伟岸身影印在清江两岸,用行动谱写一曲“90后”见义勇为的青春之歌。
时至今日,郑家安、郑之初父子俩回忆起2020年家里发生火灾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但更充满感激。郑之初时常从手机里翻出照片,指着一名身着军装的小伙子说:“这就是我们父子俩的救命恩人黄思镇。如果那天不是他,我们现在就不可能坐在这里……”
2020年9月23日,即将结束休假准备返回部队的黄思镇,专程去给爷爷扫墓。上午7时,当他驾车途经湖北恩施建始县景阳镇郑家坦村时,突然听到一声巨响。黄思镇立即下车查看,发现公路坎下一处民房发生火灾,浓烟滚滚,火势一下子蹿上屋顶,并隐约听见有人在屋内呼救。情况万分危急!他马上靠边停车,义无反顾地快速冲向火场。此时火势已经非常凶猛。在浓烟中,黄思镇快速搜寻,发现一名老人昏倒在地,迅速背起老人逃出火海。在随后往外抢运粮食的过程中,他发现还有一人被困屋内,可此刻大火完全封住楼梯。他不顾个人安危再入火海,使出浑身力气连拉带拽将被困人员救到安全地带。
在景阳消防等救援人员及周边群众共同努力下,大火终被扑灭。这时被烟熏得喘不过气来的黄思镇,才发现自己腹部等多处受伤。他忍着腹部疼痛,一声不吭,悄悄离开现场。事后,当地群众以车牌号为线索,才查询到救火不留名的英雄名字叫黄思镇,是一名现役军人。黄思镇说:“作为人民子弟兵,见义勇为是自己的天职!”
黄思镇荣立二等功1次,入选“湖北好人”。
251黄黎明
黄黎明,男,汉族,1967年8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省娄底市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
打击违法犯罪,他奋不顾身,始终奔跑在第一线;遭遇飞来横祸,他舍己救人,把危险留给自己;大学生身陷传销,他冒险解救,捣毁传销窝点;偶遇扒手,他拖着残腿紧追不放,智勇擒拿。35年来,黄黎明13次见义勇为,抓获或协助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近300人,被誉为“编外警察”。
2010年1月1日,黄黎明在黑龙江乘坐的大客车遭遇车祸。他顾不上自己多处受伤,立即组织大家救助伤员。一把椅子砸中黄黎明左腿,他疼痛倒地。大家施以援救,黄黎明却说:“先救别人!”救护车转运伤员时,黄黎明又主动让其他人先走,自己在零下20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等了一个多小时,最后一个被送往医院。由于自救及时,乘客无人死亡,但黄黎明却是受伤最重的一个,经鉴定为四级伤残。
2014年10月8日,黄黎明接到湖北荆州市民老戎求助,他读大学的女儿被骗入传销窝点。黄黎明二话没说,开着私家车带着老戎寻找五天五夜,终于发现一处可疑出租房。黄黎明冒险敲开门冲进去,房子里竟有12个人,他大喝一声:“不许动!”并抓住准备夺门而逃的嫌疑人。谁料他拼死反抗,黄黎明胳膊被扭伤,仍使出全身力气将其制伏。老戎终于找到被控制102天的女儿。近年来,黄黎明协助警方捣毁传销窝点30多个,解救被骗人员200多人。
2021年3月4日,黄黎明乘坐的公交车在等红绿灯,他透过车窗看到,路边一男子偷走了一女子的手机。他立即请求驾驶员打开车门,下车追赶。随后扒手挤进人流拥挤的医院。当扒手回头看到黄黎明,他装作打电话,使扒手放松了警惕,趁机冲上去,紧紧箍住其脖子,大喊:“抓扒手!”他在保安协助下,最终将扒手摁倒在地,当场搜出被盗手机和刀片等作案工具。现场群众纷纷拍手叫好。
黄黎明荣获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湖南省先进工作者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252盛恩利
盛恩利,男,汉族,1973年9月生,中共党员,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眉山市彭山供电分公司谢家供电所台区经理。
为了救人,盛恩利不顾自身安危,5次冲进无情的火海,3次跳进湍急的水流,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见义勇为高尚品格,被誉为“水火英雄”。
2020年3月28日,彭山区公义镇街道一户居民家中突然失火,104岁的康婆婆被困于二楼火海中。此时正维修自家房顶的盛恩利立即放下手中的活直奔火灾现场。他在浓烟中冲上二楼背起倒地的康婆婆,把老人转移到了楼下安全的地方,安顿好后第二次冲进了火海,爬上楼顶揭掉屋顶的瓦片,硬是空出了1米多宽的防火隔离带,控制住了火势的进一步蔓延,为消防救援赢得了时间。
见义勇为已经融入他的生活,成为一种习惯。1998年夏天的一天,一名17岁的孩子一个猛子扎进公义镇通济堰里,被河底尖利的东西划破了腿,剧烈的疼痛让他不停挣扎。恰巧路过的盛恩利将其救上岸,并脱下衣服为他绑扎伤口。2000年的一天,一名14岁的孩子在通济堰河边摘野果时,不小心掉进湍急的河流里,正在河边维护电力线路的盛恩利连忙跳入河中,奋力将他救起。2015年6月的一个傍晚,一户人家家中失火,当时家中只有两位老人,盛恩利正巧在附近,听到呼救声后二话不说冲进火场,组织周围居民有序灭火。等到消防车到达现场后,盛恩利已然消失在人群之中。2020年8月,彭山遭遇特大暴雨洪灾,他第一时间冲在洪灾最前沿,挎上电工包,逆流抢险保电,协助政府转移受灾群众。
盛恩利荣登“中国好人榜”。
253崔译文
崔译文,女,汉族,1999年2月生,中共预备党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生。
面对凶徒冰冷的尖刀,为了保护同学,崔译文挺身而出,身中8刀。崔译文见义勇为的壮举感动全社会。
2019年3月10日晚上9点左右,崔译文和同学小梁晚自习后结伴回寝室,一男子持尖刀紧跟在后。崔译文知道凶手的目标是小梁,认为不会对自己下手,便用力将小梁推开,大声叫她快跑,自己挡在前面为小梁争取逃跑时间,没想到却被男子猛刺两刀。男子很快追上小梁,小梁身中多刀倒在血泊中。崔译文顾不上疼痛,捂着伤口挣扎起身,用自己的身躯紧紧地护住小梁,自己再次身中多刀,鲜血直流。男子丢下尖刀逃离现场。
此时已经浑身是血的崔译文,全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受伤严重,始终紧握住小梁被划伤动脉的手臂帮其止血,一直等到医护人员赶来。在抢救室内,崔译文多次要求先抢救重伤昏迷的小梁。经检查,小梁身中16刀,如果不是崔译文用身体挡在前头,后果不堪设想。而崔译文身中8刀,其中有3处为贯穿伤,她的肝被捅穿,胆囊被刺伤,胸腔、腰腹、手臂各有深深的伤口,胸口到腹部还有一道长达17厘米的伤口。崔译文在ICU抢救了3天才转危为安。
回忆起自己的举动,崔译文说:“我是军人的孩子。我知道,如果我不冲上去,她可能会死。”勇敢背后是家风传承,父亲崔宏伟也曾为救战友身受重伤,父亲一直是崔译文引以为豪的榜样。
瘦弱身躯蕴含巨大勇气,崔译文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勇敢与担当。如今,她已康复,回到校园。她在家乡浙江宁波奉化成立崔译文绘星志愿服务队,为抗击疫情、帮困助残、关爱老兵等公益事业凝聚力量、奉献自己。疫情期间,她主动报名参加社区防疫志愿服务,数十天坚守一线,挨家挨户开展摸排登记等工作。
崔译文荣获全国最美大学生称号,被授予浙江青年五四奖章,荣登“中国好人榜”,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254崔蕴
崔蕴,男,汉族,1961年8月生,中共党员,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副主任。
崔蕴从事航天事业30多年,始终坚守“航天梦”,全身心投入到火箭装配工作中。为保住价值数亿元的国家资产,他多次不顾生命危险,参加发射前抢险。作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总装第一人”,他用生命铸“箭”,是冲锋在前、敢为人先的“大国工匠”。
1990年7月12日,我国首发长征二号捆绑火箭发射前,助推器突然出现泄漏,如不迅速采取措施,将会造成巨大损失。此时,助推器发动机舱里已充满有毒气体四氧化二氮,抢险就意味着九死一生。崔蕴主动请缨报名参加突击队,义无反顾地冲进去开展抢险作业。他很快找到“惹祸”的密封圈,但密封圈已被腐蚀透了,稍微一拧,四氧化二氮像水柱一样喷出。崔蕴强忍痛苦、继续操作,最终排除故障,保住火箭,自己却陷入重度昏迷,生命危在旦夕。后经多次抢救,崔蕴死里逃生,但75%的肺部因毒气腐蚀而被切除。火箭发射成功的消息传来时,这个从没被伤痛击倒的汉子流泪了。那一年崔蕴29岁,是抢险人员中最年轻的一名。
火箭发射倒计时过程中,需要随时做好应急准备。每当这时,崔蕴都会主动请求担任抢险队队长,他说:“干火箭,交不起学费,尤其是射前抢险,稍有闪失,都会付出血和泪的代价。这帮孩子年轻经验少,我带着,也能放心。”就这样,他犹如“定海神针”一般,带领年轻队员在火箭发射塔架上恪尽职守、舍生忘死,每次都坚持到火箭发射的最后一刻。
今年4月26日,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发射天和核心舱倒计时51小时,火箭单向阀突发故障,不能关闭。年近六旬的崔蕴再次请战,进舱指导操作。舱内空间狭小,只能半蹲操作,他和年轻队员一蹲就是4个小时,最终顺利排除故障,发射如期进行并取得圆满成功。
崔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中国质量工匠、天津市道德模范等称号。
255商思秋
商思秋,男,汉族,1964年7月生,中共党员,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一条山镇泰玉路社区居民。
商思秋退伍不褪色,多次不顾自身安危,紧急时刻挺身而出,7次在引黄大渠里勇救14人,不事张扬、不图回报,谱写一曲动人心弦的正气歌。
2011年7月初的一天中午,一位父亲领着儿子和女儿在引黄大渠边散步。9岁的儿子不慎滑入大渠,父亲救子心切,跳入水中施救,结果自己也陷入危险之中,岸上的女儿大声呼救。商思秋听到呼救声,没有丝毫犹豫,急忙起身冲出家门,及时将落水父子救上岸。这是他第一次救人。此后,他就特别留心大渠和周边的动静,随时准备着救护落水者。
2012年4月的一天,晚上10点左右,有3个小孩掉入大渠。当时的商思秋因车祸导致胸椎骨骨折,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但当他得知险情后,还是立即拿起一根钢管跑到大渠边,用了40多分钟,奋力把3个孩子全部拉上岸来。同年6月的一天晚上,他又救起1名因骑车跌入大渠的铁路职工。
2015年7月14日中午,商思秋听见外面呼喊“救命”,又一次奋不顾身冲出去救人。他先用竹竿快速救起2名学生,还有1名学生已经昏迷并逐渐沉底。危急时刻,商思秋来不及多想,扔掉竹竿跳入水中,顺着水流方向边游边摸索寻找。经过一番艰难搜救,最终找到落水学生,并将其推拽上渠沿。看到学生已经因呛水而处于休克状态,商思秋顾不得休息片刻,对其实施心肺复苏。幸亏抢救及时,孩子终于醒过来。
2015年8月的一个深夜,一对夫妻因家庭矛盾闹别扭,丈夫跑在前面跳进大渠寻短见,妻子在后面追着大喊“救命”。商思秋听见呼救声,连忙冲出去,跳入大渠救人。可被救者很不配合,商思秋只好边施救,边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他救上来。
商思秋荣获甘肃省道德模范、陇原最美退役军人等称号。
256梁强
梁强,男,汉族,1974年7月生,中共党员,四川省遂宁军分区政治工作处主任。
探亲归队途中,长途汽车突发大火,梁强挺身而出,在危难关头以己身之“危”换得了群众之“安”。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生命至上的理念。
1995年3月21日,梁强乘坐长途汽车探亲归队。由于驾驶员违章操作,用半截汽车内胎从加油站买来满满一袋汽油,对抛锚的天然气汽车直流供油引发大火,浓烟烈火瞬间弥漫了整个车厢。在全车27名乘客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紧要关头,他毅然冲上前去,抢过熊熊燃烧的油袋,撞碎车窗,跳出车外。群众得救了,国家财产保住了,而他却身负重伤,全身烧伤面积达85%,其中60%为三度烧伤,并伴有严重吸入性呼吸道烧伤,最终落下了伤残。梁强的见义勇为事迹在部队广为流传,大家交口称赞。
在工作中,梁强怀着对人民的深情传递大爱。20多年来,他为部队官兵、地方党政干部、学生和群众作事迹报告、国防教育辅导300多场。他还拿出自己工资累计10余万元帮助贫困学生、孤寡老人、受灾群众和困难官兵。2015年,他担任遂宁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负责扶贫工作。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他坚持带着工作队走村入户,贫困户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几年下来,他成了村民们的知心人,帮扶村也全部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
梁强荣立二等功2次,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自强模范、四川省舍己救人爱民英雄等称号,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57彭松辉
彭松辉,男,汉族,1983年8月生,福建省漳州市名安工贸有限公司生产主管。
面对凶恶歹徒,他不顾自身残疾挺身而出;面对锐利匕首,他负伤忍痛坚持到最后一刻。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彭松辉直面人生的苦难,打磨坚毅的品质,在关键时刻凭借浩然正气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7岁时,彭松辉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以致右腿落下四级残疾,无法正常行走。但他从未自暴自弃,反而勇敢地承受生活的考验,磨砺出坚毅果敢的优秀品质。2019年12月23日14时30分,一个歹徒持刀窜入石亭镇一家珠宝店内实施抢劫。店主在抵抗中摔倒,右脸被利器划伤,大声呼救。此时,正在隔壁鞋店购物的彭松辉闻声立即跑出来,冲到珠宝店门口,只见歹徒右手持有尖刀,正与店主搏斗,地板上散落着铁锤和菜刀,店主已经满脸是血。
彭松辉不顾自身残疾,迅速向歹徒猛扑过去,奋力夺下其手中尖刀。歹徒恼羞成怒,狠狠将彭松辉摔倒在地,企图骑车逃跑,又被恢复活动能力的店主拉住,也摔倒在地。彭松辉赶忙上前紧紧抱住对方双脚不放,让他没有站起来的机会。经过一番搏斗,彭松辉趁着坐在歹徒背上的机会,用店主拿来的皮带合力将其双手捆住,直至交给闻讯赶来的派出所民警,然后悄然离开。在回工厂的路上,彭松辉才发现右手拇指已经流血,左手擦破了皮,膝盖也受了伤,鞋子、衣服也都破了,而他只是默默回到住处换好衣服继续上班。
当派出所在网上发布视频,发动广大群众寻访这位见义勇为的市民时,人们才发现这位挺身而出的青年正是彭松辉。他的事迹被报道后,公司奖励他5000元,但在得知公司员工宿舍需要修缮时,他二话不说拿出奖金用于购置装修材料。彭松辉就是这样一个心地善良、胸怀正义的人,一次义举折射出这位年轻人身残志坚、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
彭松辉荣获福建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
258彭勇祥
彭勇祥,男,汉族,1973年9月生,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街道五龙庙社区个体经营者。
面对特大洪水,彭勇祥不顾个人安危,紧急时刻挺身而出,帮助群众撤离,勇救落水者。
2020年8月19日,重庆遭遇115年来最大洪水,长江黄桷坪段最高洪峰水位192.28米。彭勇祥自愿加入黄桷义工防汛小分队,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巡查重点区域。逐户预警时发现有居民未搬离,他第一时间帮忙运送贵重物品,护送居民撤离到安全区域。次日清晨,休息不到4个小时的彭勇祥发现1名落水男子趴在浮筒上,马上要被湍急的江水卷走。距离男子不到100米的地方,是一处被淹没的钢材料场,周围全是乱流、漩涡,以及无数漂浮物。万分危急之时,彭勇祥孤身驾船前往救援,一边操控船只,一边伸出一根长长的竹篙。此时,江水更加湍急,男子多次被水中硬物撞击,小船与男子的距离拉开了,在汹涌大江中颠簸更加厉害,随时有翻覆的危险。彭勇祥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加大马力让船只快速冲进乱流,大喊一声“接住!”落水男子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在水中一跃,抓住了竹篙,成功获救。
这已经不是彭勇祥第一次救人。1994年夏天,彭勇祥第一次在长江里救起溺水者,从此开始了救援行动。27年来,他一直默默参与水上搜救工作,共计救起落水者20多人,不求回报。
彭勇祥荣登“中国好人榜”。
259甄利民
甄利民,男,汉族,1966年10月生,中共党员,山西省汾阳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
数次面对群众溺水险情,甄利民临危不惧、奋不顾身,冒着生命危险全力施救,落下残疾也无怨无悔,彰显“冲锋在前、舍我其谁”的大义担当,被群众称为人如其名的“平凡英雄”。
2019年12月26日,天气寒冷。13时许,两名少年不慎滑入城北禹门河。当时,河里已大面积结冰,水深3米多。路经此处的甄利民不畏寒风刺骨,纵身一跃跳入水中,奋力向落水者游去。靠近目标后,他一把拖住其中一名溺水者,拼尽全力快速朝岸边游去,在岸上一位市民帮助下,将少年托举上岸。这时,另一名少年仍在河里,处境十分危险。甄利民尽管被冻得面色青紫,身体多处被冰凌划伤,但始终只有一个想法:赶快把另一个孩子救上来!他再次跳进冰河,用头把即将沉入水底的少年顶出水面,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把第二名落水少年救到岸边。然而,上岸后的甄利民却瘫倒在地,伤口也血流不止。因为在冰冷河水中浸泡时间太久,他的左腿部膝盖关节严重变形,两腿长短相差3厘米,落下终身残疾。他冒险救人的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
甄利民不顾个人安危、英勇跳水救人,并非第一次。2016年5月,在一次横渡母亲河活动中,同行的一个朋友在试游时不慎被河水冲走。甄利民发现险情后,急忙与其他人乘坐快艇前去救援。到了落水者附近,却发现在快艇上无法抓住落水者,一时不能有效施救。此时,落水者逐渐体力不支。危急关头,甄利民毫不犹豫,跳入湍急的黄河水中,在其他两名朋友帮助下,一起把落水者救上来。
甄利民还有多次救人事迹,最早的一次可以追溯到1988年。当时还在吕梁师专读书的他就曾冒着生命危险,跳入4米多深的水潭,救起一名落水儿童。他在1994年、2002年还分别参与救助遭遇车祸的2名群众。
甄利民荣获山西道德模范称号。
260路兴路
路兴路,男,汉族,2003年2月生,山东省济南信息工程学校学生。
面对居民楼突发火灾险情,路兴路临危不惧、果敢处置,冲入火场救出82岁老人,一边拨打火警电话,一边挨家敲门疏散,为整栋楼的居民开辟一条生命通道。
2020年4月14日6点30分左右,路兴路在睡梦中被刺鼻气味熏醒。警觉的他马上起床,沿着气味寻找,发现股股浓烟不断从对门邻居家冒出。失火了!路兴路心中一惊,邻居是一位独居老人,老人这时在哪里?会不会有危险?来不及细想的他,义无反顾地冲进老人家中。只见厨房燃着熊熊大火,一阵烧焦味道扑面而来,还听到老人微弱的呼救声。“救人最重要!”他用最快的时间将老人转移到安全地方,顾不得歇一口气,又马上拿出手机拨打119火警电话,清晰地报告火灾地点和火势情况。
紧接着,浓烟越发强烈,整个楼道都灰蒙蒙的,能见度极低。由于是早上,楼里大部分居民还没有起床。想到这里,路兴路又转身冲进楼道中,挨家挨户敲门。“着火了!着火了……”整栋楼响彻着他的喊声。他一边敲门,一边为居民安排逃生路线,大声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有序疏散。最终,楼里所有居民全部转移到安全区域。消防车赶到现场后,路兴路顾不上疲惫,向消防员简要说明情况,指明着火的具体楼层位置。最终,大火被扑灭,大家平安无事,路兴路默默离开现场。
“感谢路兴路同学在面临危险时,能够伸出援手,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事后,被救老人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
“那一刻,我没有纠结和犹豫。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我还会做出同样选择!”路兴路说。这次烈火营救不是偶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并不是他一时冲动。在学校,他品学兼优、遵规守礼、乐于助人、热心公益,是老师的好助手、同学的好伙伴。看到同学有困难,他总会伸出援手,帮助别人却从不张扬。在家中,他孝顺长辈,是父母的好孩子。
路兴路荣获山东省道德模范称号。
261简杨阳
简杨阳,男,汉族,1991年1月生,陕西陕化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气化分厂操作工。
简杨阳面对突发山洪险情,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跳入洪流,往返两次成功救出被困在河中央的2人,展现新时代青年人的勇义担当,被誉为救人危难的“最美员工”。
2018年7月16日傍晚,石堤河因强降雨导致上游河道水位急速上涨,引发下游暴发洪水。有群众大喊:“有游客被困在河中间了,赶快报警救人啊!”正在附近的简杨阳闻讯赶来,看到洪水很快漫过整个河床,一名女子和一个小孩被困在河中央。那时,洪水也越来越大,被困2人随时都可能被大水卷走。
要救人,最近的距离就是翻过岸边一块将近2米高的石头。简杨阳迅速爬上石头,脱去上衣,纵身跳入河中,靠着石头站稳。此刻,他距离被困2人约有5米远,尝试着慢慢向他们靠近。但是水流湍急,他刚走出一步,瞬间被洪水冲倒,泥水一下子呛进他的鼻腔和嘴里。此时,有人伸过来一根长2米左右的树枝,简杨阳抓着树枝奋力爬起。他对被困女子喊道:“一定要坚持住,我这就过来了!”简杨阳再次尝试从湍急的洪水中摸索前进,弓腰半蹲、稳定重心,努力防止被洪水冲倒,一步步向前挪动。每一步都很艰难,但又是那么坚定!岸上的人们都替他捏着一把汗。
最终,简杨阳成功靠近2人。被困女子说:“先把孩子救上去!”简杨阳抓住孩子的胳膊,一把拉到自己怀里,安慰道:“抱紧我的脖子,叔叔带你上岸!”他抱着孩子小心翼翼往回走,短短几米,却举步维艰。把孩子救上岸后,水流更大更急,形势更加危险。这时,岸上有人找来一条绳子,让简杨阳系在腰上,以防不测。情况危急之下,他不惧泥沙洪流,奋力靠近那名女子。突然,女子被河水冲倒,简杨阳拼尽余力猛扑过去,一把抓住她的手,奋力游向岸边。岸上群众齐心合力,将二人拉上岸。
简杨阳荣获陕西省道德模范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1.《18轮大卡车极限卡车司机2看这里!德耀中华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8轮大卡车极限卡车司机2看这里!德耀中华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170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