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惆怅,为生活无奈,为生活叹息。大学毕业,离开学校,经常去,为了实现心中的英雄梦!尤文在撰写这部作品时确定了一个原则:真实、真实、真实;原汁原味,原生态。两年间出版了《侧身警界》本书,成为全国第一部真实有意义的警察先生题材的长篇小说,意义非凡!

[青少年阅读王位,徐向伟我读所有好书]推荐阅读:

1.真相。真实的案例、真实的事件、真实的文字反映真实的警察生活,在写作手法的运用、警察形象的塑造上都以朴素朴素为基本准则,让读者感受到小说的素材给周围的人,亲切可靠地阅读。

2.同感。作者用第一人称写作手法在通篇小说中营造了无奈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主题、文字和生活的无力,在这种无力感中,产生了对人生的感慨。小说没有致力于塑造威风凛凛的英雄警察形象,但却用平凡的小事真实地再现了主人公对职业的选择、事业的追求和现实的困惑,引起了大多数人的共鸣和思考。

3.题材独特,先开先例。什么是选调生?选调生由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兼具高等院校选调品专业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到基层,重点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员工人选。这些毕业生被称为“选调生”。选调生作为新时代的“知青”,越来越频繁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关于选调生的网站和文章也越来越多,但真正反映选调生生活的长篇小说在全国还没有。这是中国第一部老师题材的长篇警察小说。

作者简介:

刘斌,江西省太和县人,任教三年后考入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系,1995年参加公安工作,目前在江西省公安厅国内安全保卫总队工作。2011-2013年担任江西第七次援江干部,在阿克涛公安局工作。各级报刊杂志先后发表各种新闻、文学作品及论文数十万字,获得多部奖项,现为江西作家协会会员、江西警察学会会员。形式多样的生活留给他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侧身警界》系列长篇小说处女作。

作品介绍:

为了实现警察的梦想,高冰剑大学毕业时放弃了滞留的机会,作为优秀大学生被组织到县一级公安机关接受训练。他曾在农村派出所外出工作,在国旗馆当秘书,当副科长,去派出所当辅导员。在这个警察的世界里,他履行人民警察的义务,克服夫妻两地分居、生活条件差、地方密集等种种困难,艰难地生活和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在侧面警察和基层馆长中,他经历了在警察和现实压迫下成长变化的心灵历程,坚持自己的人生信仰,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的梦想。(莎士比亚)。

这本书通过记录高冰剑在基层公安机关锻炼的工作和生活,反映了基层警察群体平凡平淡的工作和感情,生动地揭示了当前基层民警在工作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困惑和苦恼,展示了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我国公安战线的基本运行情况。

书评欣赏:

1.读真实现实的警察小说-《侧身警界》感觉

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读了《侧身警界》,在网络小说多如牛毛的今天,这部小说却让我停下来,甚至忘记了回来。当然,一开始心里忐忑不安。快速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部小说的副标题,也就是选调生的警察经历。(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当时,我不禁想知道,优秀的大学本科生被选为中国最底层的农村,成为普通警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有我们“海归派”和曲工的心情和感觉吗?也就是说,我们在张望试图重整山河川阙的时候,发现现实和理想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大学名言》)(Northern Exposure,Linux)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我仔细阅读了这篇文章中朴实而令人心碎的作品。(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老实说,我一口气读完了。看到文章末尾的文字消失的时候,竟然让我莫名的惆怅,那种久久不能释怀的是什么样的感情?(莎士比亚)。时间飞逝,转眼半个月过去了,但心情依然沉重。好像有什么想倾诉的感觉堆积在心里。最后整理好心情,读了两遍作品后,决心把自己的见解向世界吐露,和军队喝酒。(莎士比亚,莎士比亚。)

和作者一样,我唱歌了。“我在路边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手里,叔叔拿着钱,向我点头。我高兴地说。叔叔再见,叔叔再见!”童谣蹦蹦跳跳地长大的70年代人们。我们这个时代非常崇拜和爱警察,那种和警察亲密相处的感情可能是当今年轻人无法理解的。当时下雪天,我们打算利用上课时间给警察叔叔送开水,星期六下午(因为星期六上午上课)主动组织,给警察叔叔刷岗哨。(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季节名言)每当我们看着警察叔叔的白色制服时,我们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憧憬和渴望。是的,曾几何时,我们这么爱警察。栽在深刻印象中的警察永远机敏机敏、机敏、公务能力强,又很容易挖出一个坏集团深刻而不可预测的大英雄,当他们对待我们的时候,又变成了那么亲切、亲切、有礼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至于以后警察的这个样子。

形象是何时开始动摇、又何时被另一种形象所取代的,我想没有人可以说得清楚明白。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就在“警察叔叔”成为历史的同时,我们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每一个社会群体的道德形象都在以同样惊人的速度向恶劣的方向滑落。

后来,我出国了,留学了,归国了,工作了,时光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一天胜似一天,红红火火的经济增长率给社会带来富足的同时也因不可避免的贫富差距而导致社会的矛盾日益加深,社会治安也每况愈下越来越不尽人意,于是,警察这个以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神”而立足于社会的群体自然而然就成了众矢之的,沦为人们直接指责和发泄不满的对象。为了国家的稳定与团结,针对这种社会现象公安部三令五申的严格要求从严治警、文明执法,并出台了一系列以“五条禁令”为代表的规章制度用以规范警察队伍的执法行为,不仅如此,还推出了一系列的爱民、便民和利民的措施,用以缓解警民之间日益加深的矛盾,不难看出,警方是在积极的同时也是迫切的寻找着一种可以亲密警民关系的方式与途径。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我们的警察在民众脑海中的映像一下子变得如此面目可憎而以至于谈警生厌呢?这是很久以来我一直冥思苦想的问题。难道真的是世风日下,我们国人抛却了老祖宗千百年来“有容乃大、宽容以对”的祖训,在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社会越来越富足的今天终弃精神上的文明于不顾而自甘沦落为刻薄待人刁钻面世的市侩小人了吗?不,我的答案是坚决的否定!当我看完这篇小说,终于看懂了警察在身为警察时人性方面的真实面孔,同时也了解了身为警察时在职务职责和所处周边环境的双重压力下,迫于无奈而又不得不向现实妥协做出让步时那源于他们自己内心深处的责难与愧疚…原来如此,原来问题的结症并不出在警察的身上,且让我们暂时放下心中的不满与偏见通过这部小说一起来解析一下当代中国警察之难处吧。

第一、当代中国警方在警力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据了解,中国人均警力的配置还不足国外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往往几个警察就要负责上万人甚至是十几万人的辖区,据说在广西还有88个仅有两名甚至一名警察的派出所。这个数字足以令人膛目结舌。于是,为弥补警方警力的不足的缺陷,各个名目的执法协助人员也就相应而生。就拿北京来说吧,什么城管大队、保安公司、治安支队、联防大队等等诸如此类名目甚多。如果警察在和他们一起执法时,由于各种因素当他们发生问题后,我想老百姓的矛头指的是警察而非他们吧,就更甭说个别治安员狐假虎威为非作歹的事情了,其实,警察很多时候都是在代人受过。这种做法问题多多且深刻,是否有法律依据暂且不提,总之颇遭质疑。

第二、中国警方的办公经费得不到确切的保障而最终导致严重的不足。众所周知,各地公安系统的经费不是由国家财政统一划拨的,而是由各当地政府支出的。但是最为滑稽的事,各个地方政府在每年做财政预算时又都没有这笔经费支出的固定计划,也就是说警方办公经费的支出随意性很大,而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警用经费的来源是或多或少、或早或迟,甚至于或有或无。因此,各个地方上的公安系统为了筹措办公经费便出现了“吃拿卡要”的种种无奈之举,而随着无奈之举的愈演愈烈最终导致的直接恶果便是腐败现象的孳生和蔓延。

第三、中国警方警务职能的界限划分不清,也就是说,警察究竟该做什么?当然,造成界限不清的原因很多,不是三两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在这里就广而盖之的说说吧。原因之一,俗话说有奶便是娘,既然办公经费大多来源于当地政府,也就形成了当地公安机关“得罪不起”地方政府的局面。而很多地方政府又把警察当成了自己领导下的暴力机构,当政府的某些政策(例如征收税费、催粮要款、计划生育等等)无法贯彻实施时,就会命令警察出警、甚至命令警察采取强制手段执行。当老百姓看见警察无事出警,于是一见警察就恨,殊不知警察此时的心里也有着难言之隐和无可奈何的苦衷及愧疚。原因之二,公安部出台了一系列亲民爱民的活动,先不说媒体铺天盖地做宣传的意义在哪儿,据说就连公安系统内部也把做好人好事当成考评民警业绩的一项,以至于中国警方的基层单位在警力不足、经费短缺的情况下还要分心费力的去做秀讨好世人,先不说警员心里对此是否怨声载道,单说此种行为本身对于警方的基层单位来说简直就是劳民伤财、累上加累,试问还有什么精力去完成那些悬而未决的案子呢?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对缓解警民关系没有一点现实意义,有可能还雪上加霜。另外,扶难济困与人为善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现在凭此来考评警察业绩是否有贻笑大方之嫌?与此同时,警察好人好事做多了、宣传多了,也就因此导致了很多素质低下的老百姓把这些都当成警察职责范围内应付的责任,进而导致了110沦落为万金油服务队总机的可怜可悲的地步。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每年110接警200万件左右,而真正与警务有关的却只占其中的10%。更恶劣的是又有多少真正的警情电话因为110线路堵塞而不能顺利打进,进一步导致犯罪分子的行为不能被及时制止、犯罪分子逍遥法外以及警员侦破案子的难度空前加大呢。而且警察是社会民众的一种共有资源,那么针对那90%的非警务电话,警方的一句“有警必出”、“有困难找警察,请打110”的承诺是不是也是对民众共有资源的一种无形中的浪费呢?怪不得我的外国朋友经常拿着报纸指着相关的报道问我“这些报道是否是黑色幽默?”时,我只能对他解释说这只是时下的一种政策,而究其原因我也不得而知云云。最后,当我的外国朋友在终于搞懂平时无所不知的我也无法给他最有说服力的解释时,也只得在丢下一句“中国警察真够累的”以后茬茬然走了。

第四、中国警方警务职能内的名目太多。都说中国警察权力最大,理由是什么都管;也都说中国警察最差劲,理由是什么都不管。我觉得究其原因是中国警察的工作范围面太广了,正所谓物极则必反,管得宽了自然也就管不细了,而管不细的结果最终导致只管皮毛不管实质,实则就是都管不了。举个例子,在日本和韩国等国家,户籍管理都在“区役所”,也就是我们的“街道办事处”。而其它象什么邻居打架诸如此类的纠纷完全可以放在居委会里调节,如果进一步升级还有法院的民事庭可以裁决。总之,我认为警察的责任就是保护一方百姓安居乐业的。而且,警察也是人,上一个时间段里对犯罪嫌疑人是“红脸”的执法者,而下一个时间段里对老百姓又成了“白脸”的人民公仆,这红脸白脸二角一人并唱的戏还真是非常人之所能及。所以,综上所述,是否我们中国警方也可以借鉴一下国外,将行政职能警察(民警)和执法职能警察(刑警)彻底分开,而不是都圈在一个房檐下,弄得派出所不伦不类的,让所有的人都满脑子雾水,其中还包括警察自身。

第五、不得不提一下的就是警员的素质低、能力差,导致办案事倍功半。这个原因要说起了也是问题多多,笼统地说,与中国无处不在的“关系网”有密切的关系,关系错综复杂,关系网铺天盖地,以至于那些精通业务不通官路正直不阿的贤人志士又能致人怀才不遇蹉跎一生。看来想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短时期内可以做到的啊。

《侧身警界》好就好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基层警察的日常生活点滴以及一个选调生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苦苦挣扎的人生经历,既没有戏剧化的情节,也没有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惊险,亦没有惊天动地留名青史的丰功,更没有可歌可泣可圈可点的伟绩,跃于眼前的只是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执著着自己的梦想,为一方百姓的平安默默地奉献着自己青春和热血的同龄人的身影,是那么的熟悉,亦是那么的难忘。小说的字里行间中无一不透露出这批优秀大学生是如何放弃了舒适的工作安逸的家庭,响应国家的号召,只凭着满腔的壮志豪情带着对理想对抱负的激情与冲动,便义无反顾毅然决然的投身于为中国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潮流中去。10年过去了,青春的莽撞渐行渐远,世态的炎凉尘埃落定,当年怀揣英雄梦的选调生,任凭梦想在现实中蒙尘,志气和傲骨却没有因现实而割舍,当然也最终没能真正融入当地的警察体系。经过10年的洗礼,当岁月的棱角磨圆了个性、当现实的残酷掠夺了梦想,当浮华褪尽蓦然回首,留下的也只有对壮志未酬的心不甘情不愿以及对前尘往事十年茫茫的费思量自难忘的无限惆怅吧。我想这就是作者此书的笔名“书生惆怅英雄梦”的真正由来吧。

但我相信广大的民众与我相同在血液里都承传着传统的宽容与善良,当我看到读者们在小说的连载过程中不惜笔墨的给了《侧身警界》以友好客观的点评以及为支持《侧身警界》的作者而联手营造了鼎力相持的和谐氛围时,我竟是莫名的感动,要知道这份和谐的、友善的、宽容的、厚道的、亦是通情达理的真情在世风日下人情纸薄的当今社会尤显得是那样的珍贵与重要。在我看来,时下的民众和警察这两个群体就像同时在玩“跷跷板”的两个孩子一样,而公安系统推出的一系列的“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有困难找民警”、“有求必应”等等的口号就像支撑“跷跷板”中心点的千斤顶一样,努力的寻找着平衡,尽其所能的改变着原有警察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强势于民众的形象,力求重塑新时代警察的新形象。“强势”与“弱势”是中国千百年承传于封建人治社会、但至今仍禁锢于现代国人思想深处的桎梏,那么,就在今天,当我们民众看到警察的职能从管理人民的特权型正在努力的尽心的竭尽全力的一步步向服务于民的公仆型转换的时候,是否一定要像玩“跷跷板”的小孩子一样,把警察推向“弱势”的一方后居高临下在自鸣得意的鄙夷责难而后快吗?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的民众将不再善良,文明也将弃我们而去,而那时的民众与那些持强凌弱鱼肉百姓的警察队伍中的败类又有何不同呢?

说实在的,当看到我们的祖国蒸蒸日上,体会到我们华人在国外越来越受到尊重,我们作为海外归来的游子是那么的欣慰与自豪。是的,我们都在以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荣耀。08年8月,北京将承办万众瞩目的奥运会,每一个环节都显得是那么的重要。而其中遵守《奥林匹克宪章》和国际奥委会的有关规定,严格履行《主办城市合同》,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提高全体市民的法律意识,为奥运会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也成了重要环节中的至关重要。而一个国家警察队伍的素质与形象又无疑将是这个国家法制建设和整体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在我们好小好小的时候,当我们的父母手执手教我们学写“人”字的时候,会循循教诲我们“所谓人是不可以一个人独处而征服世界抵抗天灾人祸的,只有当人学会与他人相处后方可立足于天地间而永远不败。”既然‘人’之一字必须由一撇一捺相互支撑方可成就美好人间,那么这世界的和谐美好与否的关键不就在这‘人’之一字撇捺间是如何找到融会贯通的结合点吗?古人云:以史为鉴,方知兴衰。那么在此,让我们以左宗棠的名句为鉴:与人相处,要学会吃亏。我斗胆颠覆警察队伍中“人民警察爱人民,人民警察人民爱”的口号顺序,将“人民警察人民爱”放在最前面,就让我们先行一步而为之吧,我相信当我们真诚的对我们的警察不再吝啬宽容而先付出一份关爱的话,我们的警察也会无怨无悔的为保护我们的安居乐业而任劳任怨,甚至在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必须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时候也会义无反顾的笑傲死神吧!

在此我重申,写此拙文并不为哗众取宠,亦不想以语惊人,所为所想的只是将自己在读完《侧身警界》后的一点儿浅识拙见公之于世人,希望更多的人通过这篇小说能够放下过去的偏执,摆脱目前的困惑,昂首向前,为即将召开的奥运会实实在在的从我做起,真真正正的做一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奥运的事情吧。我坚信,当我们放逐过去的积怨,摆脱世俗的困扰,微笑着向我们的警察主动伸出友好的手时,我们会得到的更多更多…那时,和谐会因我们的宽容而成就,子孙也会因我们的厚道而荣耀!

最后,我真诚的感谢《侧身警界》的这位书生警察有着旷世之勇气敢于将此佳作公之于世,让我们了解到了警察工作中最真实也是最现实的一面,相信你的努力不会白费,相信会有更多的民众会因此理解你们并向你们伸出友谊的双手。诚然,作为个人,我们的力量终是渺小的,但渺小如我们只要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从自己做起时,我相信良性循环的新一代警民关系必将因我们努力而生成,而真正良性循环的和谐与共完美中国也必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主流。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默默无闻兢兢业业恪守岗位的人民警察以及善良的人们!

2、警察作家刘斌:选调生题材创作第一人

刘斌,男,江西人,生于七十年代初,1995年公安选调生。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现就职于江西省公安厅国内安全保卫总队。2007年11月,他创作的长篇小说《侧身警界》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被誉为“中国第一部选调生题材的长篇小说”。

尽管当今和选调生有关的网站、博客和QQ群越来越多,但在2007年以前还没有一部全面、系统、真实地反映这个群体的有分量的文艺作品问世。直到该年年末,警察作家、江西省公安厅国保总队的刘斌携其刚出版的长篇小说《侧身警界》出现在公众视野时,大家才知道,刘斌开创了选调生题材小说创作的先河。

选调生活,创作的启示与源泉。文艺作品虽然高于生活,但毕竟还是来源于生活。能够首先触及选调生题材,和刘斌本人是一名警界的选调生大有关系。生于泰和县的刘斌,经历颇为坎坷,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教师,三年的教学生涯磨砺了他愈挫愈奋的意志。1991年,重新参加高考的他,考入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系。四年后的毕业前夕,为了圆从小就萌生的警察梦,品学兼优的刘斌毅然放弃了留在省城工作的几个机会,过五关斩六将,成为了江西省首批34名警界选调生之一。

和所有的警界选调生一样,刘斌一开始就被分到最基层的派出所锻炼。在吉安县的横江派出所和凤凰派出所做了近两年的外勤治安民警,后调到县局机关秘书科、政工科工作,直到从警近10年选调进江西省公安厅工作之时,他还只是一个派出所的指导员,离当初上级承诺的和自己期望的相差甚远。本省同一届的其他33名选调生,进入班子担任了局领导的寥寥无几,即便是放眼全国,真正实现了组织意图的为数不多。于是,有的人干脆脱下了警服,带着“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的牢骚离开了,当然更多的是做了“留守警察”,为完成他们大部分人没有完成的使命继续拼搏努力。

为了理想,这些选调生可以放弃留在省城的机会,来到人生地疏的基层工作;为了理想,他们可以克服水土不服、语言不通、夫妻两地分居、生活条件差和受人排挤等重重困难,艰难地工作着和生活着。随着岁月的变迁,他们已经感受到了日趋浓重的失落、迷茫、苦闷和惆怅,甚至开始懊悔。“锻炼期满三年后,通过考察进入县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诸如此类的文件内容,当年是他们的精神支柱,现在却成了海市蜃楼。是这些选调生自己“技不如人”?还是他们不努力?抑或是当年这个决策本身就有问题?……他们开始了追问,开始了审视,开始了总结,开始了反思。刘斌也是其中的一个。

能做到“不言名利”、“看清人生”和“无欲则刚”是一种人生境界,而当年那些戴着炫目光环的警界选调生很大程度就是奔着“进领导班子”去的,如果硬要求他们“逆境中俯仰人生,任庭前花开花落”,刘斌感觉有些矫情,认为这样反而不真实了。“对于这个群体的命运,很多人不甚了解,甚至有的人都没有听说过,我觉得有必要把它展示在人们面前,这就是我在从来没有写过长篇小说的情况下敢于动笔的原因所在,我就是想真实地反映选调生的理想、追求、困惑和迷茫……”刘斌如是说。怀着这样的想法,2005年5月,已经被选调进省公安厅国保总队工作近一年的刘斌抑制不住强烈的创作欲望,在电脑上敲下了第一个字。

“警界”和“选调”,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深圳宝安的一位警察看完《侧身警界》,在给刘斌的信中写道:“近年来公安题材的作品不少,可真正能真实描绘当前警察工作、生活状态,倾吐民警心声的寥寥无几。原因在于外部作家不了解,警队中又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即便有,也囿于经历所限和不善思考,很难创作出你这样的作品。”一语中的。“警察”和“选调生”既是刘斌人生经历的标签,更是他此前人生道路上两个不可分割的最重要的因子,两者缺一,就不可能诞生出如此真实生动的《侧身警界》。

刘斌在2005年5月动笔时,就定了一个原则:真实,真情,真感受;原汁,原味,原生态。既然确定是原生态的写实,那么,“警界”和“选调”是《侧身警界》中最重要的元素,从他动笔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创作这部小说,刘斌有几个优势:首先,他们这批选调生都是先下到最基层,后来又到机关,各种酸甜苦辣都经历过,这些生活本身就是一部书;其次,刘斌以前常常根据一些案件写些侦破通讯,这些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通讯成了他书中最真实最详细的资料。他以自己的经历为原型,塑造了戈冰剑这个警界选调生的形象。以戈冰剑的经历为主线,详实地记录了一个选调生百味杂陈的成长过程。

“在我看来,当今的书籍、影视作品,只要是涉及警察的,似乎都想树立起人民警察的高大全形象,于是,虚假、空洞、过于追求完美仿佛成了这些作品的通病。绝大多数警察都是默默无闻地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他们同大多数人一样,也有自己的情感生活,也有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诸般困惑,也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引导人们对警察这个职业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记录一个时代的一个群体为了理想(即所谓的“英雄梦”)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成为了我创作这部小说的宗旨。”从写下第一个字开始,刘斌整个人仿佛都处于亢奋的状态。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他都用于构思和写这部小说,吃饭吃不安心,睡觉睡不安稳,有好几次半夜两三点忽然来了灵感,就爬起床拉亮灯,坐回电脑前……

2006年8月,刘斌完成了《侧身警界》的初稿。一年后的6月,三稿修改后不久,《侧身警界》已被纳入中国戏剧出版社的出版计划。在出版的过程中,公安部宣传局予以了认真审稿把关,公安部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蔡安季亲自为该书题写书名,江西省公安厅的领导也对该书的策划和推介等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2007年年底,中国第一部选调生题材的长篇小说——《侧身警界》,正式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全书15印张,共39万字。

众望所归:成为选调生代言人

《侧身警界》在网络上火爆后,刘斌“一不小心”成了选调生心目中的知心人。许许多多的选调生向他写信,有倾吐心声的,有想与之结交朋友的,有请求解答困惑的……甚至还有好多选调生博客群和QQ群把他奉为选调生代言人。

以下是几位选调生或者想做选调生的读者给他写的信件:

“我是吉林的选调生,比你晚一届,在公安是两进两出,今年刚转行到乡镇工作。你的文章让我回忆起了当年许多点点滴滴,你的描写非常细致,特别是对心理的描写(比如对下派三年后职位的憧憬、对警服和枪的渴望),真的是我内心的写照,谢谢你让我又回到了从前的美好时光。”

“我是山西省96年选拔的选调生,境遇和你的很相似,只是没你幸运。很想和你结识,有需要提供素材,我可以为你提供。”

“我是江西婺源的,现在在四川成都西南财经大学读书,看了你的文章感触太深了……说实在话,我想到基层做工作,接触基层的老百姓,只有选调生才是真正从基层做起的,等江西招收时,我也会报……”

“这篇小说给我们选调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希望通过你能把全国的选调生至少是一部分凝聚起来,比如建QQ群或者校友录,这也是很大的一股力量。当好这个组织者也不易,我可以在我这边倡导弟兄们共同支持你。”一位湖南的选调生说。

看了《侧身警界》的选调生,大多认为刘斌反映出了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讲出了他们想说而又没说出来的心里话。所以,刘斌成为选调生的代言人众望所归也顺理成章。

无心插柳:改变许多人对警察的看法

《侧身警界》诞生至今,读者遍天下,几乎各个领域各个文化层次的都有,诸如博士、留学生、领导干部和农民工,等等。从他们的来信来电和留言中可以看出,这部书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大家认为通过阅读该书不仅扭转了对警察模糊和错误的认知,而且还对这一职业有了高度认同。

以下是来信摘登:

“谢谢作者,当铺天盖地的对警察种种偏见充斥在互联网上,可以让大家了解警察这个职业真实的一面。”

“终于看到结尾了,这是我在天涯上看到最爽的一篇文章。有内容,更新快,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些基层警察的生活,同时也让我们知道还是有一些像戈冰剑这样正直的警察的。”

甚至还有网友还直言不讳地说:“原来以为警察只会耍威风,看过这本书后,才发现原来警察为我们奉献了这么多,真不容易啊。”

江西警界一位知名的作家看完《侧身警界》后由衷地对刘斌说:“有人说,最容易写的是警察文学,最难写的也是警察文学,这话不无道理。警察文学创作宗旨历来应该是以反映警察战线生活为已任,探索社会、探索人生、探索那些被扭曲的灵魂,它除了应该履行一般性的文学褒美贬丑、抑恶扬善的艺术责任外,还要强化自身所包含的警察精神和法律意识,将其成为警察文学审美份内的追求。所以当你这部引导人们客观公正地对警察这一职业重新进行评价和定位的长篇小说《侧身警界》问世时,无疑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也是一件好事。”

出现了这种“无心插柳柳成荫”,刘斌感到很欣慰。他说:“对于警察这门职业,我始终是情有独钟,正因为爱之深切所以也怨之深切,然而我始终无法割舍。对于还原警察的真实面目,改变大家对警察的两面性认识,我将一如既往地为这个警队鼓与呼!”

链接:选调生之前世今生

1980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关于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要求,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就开始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重点培养。

1995年开始,中组部、公安部、人事部联合下文,开始选调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公安机关锻炼培养,文件中明确规定:锻炼三年后对其中符合条件者任命为公安局领导干部。1995至1997年,3000名高校优秀大学生分赴全国近3000个县(市、区),扎根基层、建功立业。

2000年开始,全国又大范围地招收选调生到基层乡镇等部门工作、锻炼培养,不少省、市直单位选录公务员,都从有基层经验的选调生中予以选拔,有一部分优秀者得以提拔重用。

(节选自“警察作家刘斌:选调生题材创作第一人”,中国江西新闻网,2010.4.28,徐军、王爱芳)

精彩赏析:

《侧身警界》:塑造有血有肉的普通警察形象

《侧身警界》通过记录选调生戈冰剑在基层公安机关锻炼培养的工作和生活,反映基层警察群体中的那些平凡而又平淡的事情和情感,将现在基层民警在工作生活中所面临的诸般困惑、苦闷,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真实再现了一批具有人性基本情感的普通警察形象,展现了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期我国公安战线的基本运行状况。

【书摘】

1995年一开始,班上的每个人仿佛一下子都变清醒了,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当班里第一个人签了工作时,大家心里都“咯噔”了一下,知道自己的半只脚已踏出了校园了。

在何去何从的问题上,大家心里都没谱,幸好今年的分配形势还不错,作为我们在J省师范大学学教育管理的,专业相对而言还是不错的,再加上我们班上这28个人都是当过最起码两年以上小学教师过来的,算得上是有工作经验,找工作也就多了一份资本,所以有些同学在阳春三月就基本有意向性的地方可去,但也大部分是到大中专院校去当老师。

对于去学校当老师我就有些不大乐意,因为在高中毕业时没考上大学凭着母亲的一点面子到一个镇的村小当了三年的“孩子王”,觉得天天跟学生打交道真无聊乏味没多大意思,如果要是再当老师就有些心不甘情不愿,可我们又读的是师范大学,如果不是有什么特别“情况”,当老师是逃脱不了的。

我从大三一开始就被选到学工处帮助工作,干得倒也很有起色,处领导对我的能力、工作作风评价挺高,多次明确地传出了毕业时要留下我在学工处工作的意思。所以留校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即使我不留校,学工处肯定会帮我找一个好的接受单位,毕竟学工处是大学里的一个权力部门,管招生还管分配。

后顾之忧是没有,但我总觉得有点不大甘心,一想到到时候还是“老师”“老师”地叫,住着那黑乎乎的筒子楼、骑着破自行车上下班、为了职称到处发表所的论文,日子过得那么紧巴、单调、平淡,而且高校又是藏龙卧虎之地,要想出头肯定不是那么容易,这时心里面就不免有些泄气。

想转行便成了我的奋斗目标,我便私下里拿着举荐材料到一些媒体到处毛遂自荐,几年大学下来因为喜欢“涂鸦”,多少发表了一些文字,便试图转行当一个记者、编辑,但事实证明我是盲目的,基本上都是石沉大海,有的单位口头上说我素质不错但可惜不是中文系毕业的,顶多算半路出家,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每每这样,我就有些失落,但尽管如此,我还是有些不甘心,仍然在偷偷地寻找着机会。

终于,机会说来就来,这两天,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在校园里流传:公安厅到学校来要人了,要选派一批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公安机关去锻炼培养,三年后当副局长!

消息很快通过院党委书记在院里召开的动员会上予以了证实,书记在会上拿出一份由中组部、人事部、公安部三家单位联合下发的文件念到:“…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建设一支坚强战斗力的公安队伍,并且当务之急是要提高公安机关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目前,各级公安机关尤其是县市公安机关领导文化程度班子普遍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为此,决定划出专项编制,从全国高校选拔部分优秀应届毕业生,以指令性分配计划的方式充实到县市公安局,并采取跟踪培养的办法,加强县市公安机关领导班子后备队伍建设…”

我心跳加快起来,我看了看其他同学,有的和我一样的脸色专注,有的却好像无动于衷,

“…锻炼时间一般不少于三年。锻炼期满后,由地市公安机关商县市委组织部,进行全面考核,并提出使用意见。对其中符合条件者,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任命为县市公安机关领导干部…”这段话我听得格外的仔细:“锻炼三年后进县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不就意味着三年后可以…?”

其实对于我来说,从小时候起,便对警察有种崇拜的感觉,甚至觉得只要与警察有关的东西便会自然地流露出一种肃然起敬的威严和庄重,于是,便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穿上警服,去匡扶正义,去打抱不平,虽然说由于种种原因,当初高考没有机会去实现这种梦想,但潜意识总想找这样那样的机会去实现这样的梦,没想到,机会居然不期而至,当警察!恐怕就是我圆梦最合适的一种选择了!更何况到时候还是有一定权利的警察,意味着我尽可以拥有一定权力去实现我的英雄梦!

我沉浸在兴奋之中。仿佛就看到了一身警服的我英姿勃勃地傲立在蓝天白云之下,招徕了一片羡慕的目光…

末了,书记说:“通知说准备在全国选拔3000名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公安机关锻炼培养,计划分三年实施,一年选拔1000个,我们J省三年100个,今年分到了34个指标,我们学校分到8个指标,同学们,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呀,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都对这次选派优秀大学生进公安队伍的新闻进行了报道,希望大家踊跃报名参加选拔。”

相对J省师范大学一千多个毕业生来讲,八个指标明显太少,学校党委对这么多年少有的一次选拔和输送人才活动异常的重视,在党委会上还作了专门研究,各个系也非常重视,大力宣传,毕竟能够选上还可以算上系里的光荣。

我蠢蠢欲动,忍不住将想法和学工处的欧阳处长说了。欧阳处长显然没想到我有这个想法,他有些诧异地看了看我,忍不住叫了起来:“你可要考虑清楚,我们正准备要上报留校名单的,你是其中一个的!。”

我不假思索地说:“谢谢处长这两年的关心和帮助,我真的想去当这个警察,我的决心已定,我想去试一试。”

处长估计从我坚毅的眼神看出了我不是一时冲动,他沉默了一会儿,看得出他没有任何思想准备,而且很有些不舍得我离开的样子,他摇了摇头,末了还是向我伸出手:“我预祝你成功!”

当晚,我把我的“宏伟大计”告诉了女朋友苏蓉,苏蓉和我是老乡,都是新安地区祥宁县人,她比我晚一届,学政教的。我是在大二的时候,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和她一见钟情的。原来从我下一届开始,学校就要求要对新生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军训,当时我读大二,正好担任了校报记者,还小有名气,因为校报要一个反映新生军训的大稿,这个任务就自然而然地落到我的头上,就这样我和参加军训的92级的新生们打成了一片。在采访到政法系的女生们时,我要她们推举一个“轻伤不下火线”的典型,正好苦不堪言的苏蓉被推举出来。那时苏蓉一身军训服装,显得英姿勃勃,而且天生丽质,容貌娇媚,我一下被打动了。就这样我们相识了,一问还是老乡。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我们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许多。于是我便有事没事的跑到操场上去看他们军训,美其名曰是“采访”,实际上是去看那个她,看着看着,我们的感情就升温了,不到一个月,我们就确定了恋爱关系。

每每想到这些,我心里不免觉得有些好笑,采访军训采访出了一段爱情故事来,这可是万万没想到的,她也看中了我的沉稳和帅气,就这样闪电般地开始了我们将近三年的爱情之旅。

苏蓉听了以后同样瞪大了眼睛,嘴巴张了几下,“你下定决心了?怎么你突然有这种想法?”

“我很想去试一试,我没有想到实现梦想的机会居然会不期而至呀,我有什么理由不去抓住这个机会?”

我没有理会苏蓉说了什么,我整个人似乎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中,一副蠢蠢欲动的样子。

苏蓉没有再说什么,几年的感情,她很了解我的个性和思想,她也知道,劝我要放弃我认定了的一样事情,那真是太难了。她叹了叹气,“以后怎么办?”她担心最多的是三年的爱情长跑难道没有一个终点?

“想这么多干吗?你不是还有一年毕业吗?急什么?更何况我能不能选拔上还是一个问题呢。”我全然不顾她的感觉,说了一句:“一切都事在人为嘛。”言下之意,包括爱情。

苏蓉扭头就走了。我也没有去追,女人头发长见识短,慢慢地会明白的。

按照选拔规定,首先是由自己报名,各个系按照一定的比例推荐,然后学工处初审、校党委审定后,再按照一定的比例推荐至省公安厅,最后由省公安厅组织面试确定选拔人选。

凭着较好的综合素质,我顺利地“过五关斩六将”,作为学校16名推荐对象中的一个参加面试。

面试这一天风和日丽,我的心也和阳光一样的灿烂。按照2:1的比例,意味着每个人的希望都是50%。但我显得非常的自信,我觉得胜券在握。

面试在昌都大学的培训中心举行。在现场我看到了几十个来面试的学生,他们来自J省好几个大学。看起来,像我这种热爱警察这门职业的还是大有人在呀。

轮到我时,我定了定神走进考场,毕竟是面试,多少还是有些激动和紧张。

在椅子上坐下时,我留意到坐在我面前有四位考官,都穿着橄榄色警服,威风且威严,而且引人注目的坐在中间的还有一个女考官,三十多岁的年纪,一身警装衬托出飒飒英姿。

在简单地问了我一些基本情况后,那个女考官突然问道:“你为什么要当警察?”

其实这个问题在我的预料之中,我觉得这个情节有点象我刚看过的一部电影《雷洛传》。雷洛是香港70年代曾叱咤风云的华人总探长,影片开头就是社会青年雷洛去考警察学校,考官问他,你为什么当警察?雷洛答,为了吃饭。

我当然不能回答是为了吃饭,也不能说做警察的动机是生活上的各类需求使然,更不能说当警察是因为不想当老师,不愿再让别人“老师”“老师”地叫,不愿住着那黑乎乎的筒子楼、骑着破自行车上下班、为了职称到处发表所的论文,而愿意有稳定的饭碗,威风的制服,或者某些不可言说的特权,尤其是更不能干说是想当局长才促使我想当警察的,尽管这恰恰是促使我们义无反顾投身警察事业的最大“诱饵”!

我不慌不忙地回答到:为了实现小时候的梦想。对于我们男人来说,有谁没做过英雄梦?“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男儿何不带吴钩”、“把剑问天下,谁有不平事”这些描述英雄形象的诗词,足以撩拨起我们的英雄主义情结。

我好像看到女考官眼睛一亮,我知道我的几句文诌诌的词起了作用,我得意地继续我的抒发:“我一直做着那种不畏强暴、匡扶正义的英雄梦,并且总想找这样那样的机会去实现这样的梦,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当警察恐怕就是我们这些年轻大学生圆梦最合适的一种选择了!”

女考官和其他三位交换了一下眼神,看得出他们对我的回答很满意,其中一个看起来有一定年纪的脸黑黑的考官冒出一个问题:“你要知道,当警察很苦的,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浪漫和刺激…”

说实在话,对于这些问题,我不但猜到了,而且费了一定心思设计好了答案,我笑了笑,有点卖弄般地引用了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段名言,表达了我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在回答有关问题时,我不失时机地“自诩”了在师大的如何如何“优秀”,说本人曾担任过校学生会宣传部长、校报记者、学通社社长、学工处长助理等社会官职、近10万字的文章发表等等,说着这些的同时,我恰到好处地亮出了我几年来的作品的剪贴本和一些荣誉证书,那个脸黑黑的考官更加兴趣盎然,不时地问这问那,面试时间明显比别人长了十多分钟。

在临出来的时候,几个考官的嘴角抿过的一丝笑容被我捕捉到了,我心里想:这下肯定有戏了!

结语:

书生情,警察梦,从刘斌放弃留城机会,作为一名优秀大学生被分配到县一级公安机关锻炼培养的那刻起,“警察”和“选调生”就成为他人生经历的标签,并且成为他人生道路上两个不可分割的最重要的因子。若两者缺一,就不可能诞生出如此真实生动的《侧身警界》。

关于.About

订阅与联系

1、回文章顶部,点“渭南青年门户网”进行订阅(推荐)

2、搜索微信公众号wnqnw2120031__-或搜公众号“渭南青年网”

关注渭南青年门户网,渭南青年的综合性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wnqnw2013@163.com

1.《【欧阳荷】青年列读:第一部选调生题材的长篇小说3354尤文《侧身警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欧阳荷】青年列读:第一部选调生题材的长篇小说3354尤文《侧身警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491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