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以后,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多家音频视频应用程序宣布纠正,目标是保护未成年人。然而,大量的互联网应用给监管机构和家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从4月末到5月初,南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对100个应用程序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软性色情、暴力元素仍然普遍存在于“爱情”、“堆糖”等应用程序中。大多数app的家长都同意,机制虚幻,未成年人可以毫不费力地获得新的身份。
一些专家指出,有必要在应用程序中推广“家长监护模式”,但中心发现,通过评估测试的100个应用程序中,只有20%的应用程序(如快手、优酷、哔哩哔哩等)通过积极的产品设计保护未成年人。
类人猿搜索问题等11个应用程序
未成年人保护条款缺失
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保护一直是各国非常重视的问题。
美国的《儿童网上隐私保护法案》规定,13岁以下儿童的网络运营商必须制定明确的隐私政策,说明为什么要收集儿童的个人信息,以及如何使用这些信息。
国内5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家标准GB/T35273-2017《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中提到,收集未满14岁的未成年人信息必须得到监护人的明确同意。
在此背景下,中心从游戏、社交、视频音频、阅读和其他五大类别中共选出了100个应用程序,于2018年4月29日至5月4日进行了评价。总的来说,这些APP基本上缺乏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其中最大的成果是缺乏对用户合同和隐私政策有效的条款和承诺。
接受评估的应用程序中,近90%在用户合同和隐私政策中提到保护未成年人,但“如果未满18岁,请与法定监护人一起阅读本合同和其他相关合同。”"未满18岁就不要发送个人信息."等简单的主张而已。未成年人真的得到法定监护人的许可了吗?大多数APP没有要求可验证的证明,如父母的同意书。
值得注意的是,11家APP的隐私政策对保护未成年人信息只字未提。其中还包括以中小学生、家长、教师为主要用户群体的类人猿搜索问题。其中包含大量年龄、学校、班级、家庭情况信息的APP。实际上,学生信息泄露的重灾区、教育学校等机关倒卖学生信息的黑会山事件很常见。猿搜索问题的用户人数也在5000万人以上,但其隐私政策巧妙地回避了保护未成年用户的责任。
隐私政策红色黑名单。左边是红榜,右边是黑名单。
应用程序年龄限制是虚假的
伪造身份轻易过关
国际上有年龄限制的APP一般会在注册时通过弹出式通知、在注册页面填写出生日期等方式限制不符合年龄要求的用户注册个人账户。但是,中心评价的100个应用程序中,80%对未成年人没有限制。
部分应用程序在苹果商店表示,年龄必须在12岁以上才能注册。实际登记没有限制。只要填写手机号码,就能顺利使用。
例如,凤凰新闻app去年年底因“继续传播色情低俗信息”等违规行为,被国家互联网申请要求改正。据介绍,APP偶尔会有/轻微的成人/性暗示制裁。偶尔/轻微的色情或曝光。
研究人员使用测试手机号码成功注册凤凰新闻,即使年龄设置为10岁,也能看到很多不适合未成年人的新闻内容。
之后研究员以家长身份联系了客服,但被告知账号不能取消,不能打开家长监护模式。
凤凰新闻客服说账户不能取消。
另外20%的APP设置了“18禁”等门槛,限制未成年人注册,但研究人员证实了这些门槛通常“看起来很漂亮”的事实。
对于知名社交软件探索,注册过程中需要填写出生日期,2001年4月以前(即17周岁)出生的注册人可以进入下一阶段。视频软件优酷告诉注册人:“45=?”要求填写。等待数学题的计算结果,过滤低年龄未成年人。
优酷年龄限制接口。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究
中心研究员称,可以看到各平台在限制未成年人注册方面作出的努力,但实际效果要打个问号。中心调研发现,未成年人虚报年龄,或使用其他成年人手机号、身份证号注册账号的情况较为普遍。部分APP中含有
未成年人色情相关内容
需要承认的是,APP限制和家长监护无法排除所有风险。由于网民鱼龙混杂,许多家长都担心孩子上网时交友不慎、遭遇坏人。例如今年3月,一位女性网友发帖称,bilibili用户科里斯诱导她10岁的未成年女儿进行“文爱”。此事随即引发热议,bilibili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很快处理了用户科里斯,并就此开始建立专门的青少年用户保护体系。
事实上,为了减少未成年人网络社交的潜在风险,《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第十七条提供了参考方案“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提供信息搜索服务的,不得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显示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搜索结果。”
但在此次测评期间,中心发现,bilibili的“血泪教训”似乎没有给其他互联网企业敲响警钟。三成APP中仍能通过“添加好友”等渠道检索到未成年人的ID,包括年龄、位置等个人信息。
此外,部分APP甚至出现大量软色情信息。
在APP“爱看”中,研究员不但搜出小学生相关内容,还出现和小学生有关的色情图片。
在“最右”中搜索小学生,会有不适合未成年人阅读的内容出现,如未成年人接吻图集等。
最右App中出现的小学生接吻图集。
“爱阅读”会根据注册人的性别,大量推送带有暗示性的阅读材料,并配有夸张的卡通头图。
“堆糖”中则能搜索出“12岁清纯美少女写真集”一类的内容。
糖中出现的“12岁清纯美少女写真集”。
去年8月,作业帮、小猿搜题也先后被曝出APP内含有色情信息。因此,这些平台如何保障未成年人的网络权益,也需要关注。
未成年人保护测评总分红黑榜。左侧为红榜,右侧为黑榜。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究中心结论与建议:
结合场景,用产品设计解决未成年人保护问题
报告结论
●过度收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情况普遍存在
在使用网络产品时,用户需要出让部分隐私信息交换。测评结果显示,超过6成APP未能遵循最少够用原则收集未成年人信息。
相比于成年人,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薄弱。他们在网上留下的个人家庭、朋友身份信息,家庭、学校、单位地址,电话号码等,更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尽管89%的APP在隐私政策里涉及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内容,称征得家长及监护人同意才能收集和使用,但实际上这些条款如同虚设。仅有不到两成的APP尝试对未成年人设限,而且绝大多数平台在收集未成年人信息时,实际并未采取任何措施来征得家长同意。
●未成年人身份认证机制仍有待完善
从少数产品推出的年龄限制设计看,实际能发挥的效果有限。未成年人使用父母账号悄悄注册登录游戏等平台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平台如何加强未成年人身份识别机制,值得关注。
●网络平台应推进内容建设和审核机制
不管是直播平台的“早孕网红主播”,还是社交平台、音视频APP存在的成人诱导儿童“文爱”、“磕泡”等现象,都说明了网络平台的各类信息鱼龙混杂,可能侵害儿童权益。虽然被测的100家平台中,过半建立举报系统,但专设处理侵犯儿童权益的,不到一成。同时,当出现不适宜儿童观看的信息时,绝大多数平台未能给予提醒。因此,针对未成年人用户的内容分区和展现机制,及其权益保护等举措仍需加强。
●鼓励平台推出更多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特殊设计
针对网络平台存在的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现象,在呼吁部门监管和行业自律之外,或许一些特殊的产品设计更能起到儿童保护的作用。然而测评发现,100款被测APP中,仅有两成特殊产品有“家长监护模式”、“防沉迷设置”。在上述两种模式之外,我们鼓励更多平台推出更多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特殊设计。
●健全保护机制,充分保障未成年人上网权利
在今天,未成年人的生活或许已很难离开网络。与其阻止和限制未成年人上网,不如更多思考如何引导和帮助小网民们,为他们打造绿色上网空间。
以美国儿童社交网站“企鹅俱乐部Club Penguin”为例,在收集儿童信息前,会发送邮件通知家长及监护人,并设置了文字过滤器、对话监控系统、举报系统等,严禁儿童玩家透露任何私人信息,比如不能输入电话号码、地理位置以及任何有明显意图或建议的词汇,否则就会被踢出系统。
诸如这样的设计,结合具体场景,既保障了未成年人上网的权利,也能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不良网络信息侵害。
专家说法
仅两成APP提供“家长监护模式”
专家建议作为“标配”推广
值得注意的是,在100家APP中,只有24家APP有防沉迷设置或是家长监护模式,其中以游戏类居多。有专家指出,家长监护模式应成为APP“标配”。
作为受测视频类APP之一的快手,则是在不久前的4月刚刚接受整改并上线“家长控制模式”。该模式需通过密码开启和关闭,开启后只呈现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内容,无法进行打赏、充值、提现等行为,也无法进行直播。快手有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快手正逐步优化内容过滤机制,“保证不良、低俗内容与未成年人隔绝”。详情>>
南都建议
南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心研究员:
企业应承诺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可删除
在隐私政策合规方面,南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心研究员娜迪娅建议,互联网企业应在产品隐私政策中声明“未成年人家长/监护人有权要求删除由未成年人提供的其个人信息”,同时提示未成年人使用产品可能产生的后果或遇到的风险。此外,企业应在隐私政策中写明电话、邮箱等有效的投诉渠道,如果未成年人及其家长要求企业删除未成年人信息,应予以删除。详情>>
来源:南方都市报(nddaily)
编辑:wsy
1.《【娜迪娅】小学生接吻,12岁清纯美少女画报.这些应用程序辣眼睛,家长们的关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娜迪娅】小学生接吻,12岁清纯美少女画报.这些应用程序辣眼睛,家长们的关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496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