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市率先启动的中央分权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得到了市民的广泛支持。项目7年来成绩显著,大部分棚户区得到了有效改造。但是,在经济不景气和土地资源限制等条件下,如何利用政策支持,尽快舒适地将棚改搬到安置室?(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经济名言)。面对这些问题,乌海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仍然任重而道远。

内蒙古乌海市是西部煤炭城市。用煤兴,按矿建,当初有矿,后面有城市。这样,矿山在城市形成,城市在广中的城市格局形成。(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煤炭名言》)因此,矿区贫民窟改造任务很多。近年来,由于全国煤炭市场的不景气,棚户区改造工作面临许多复杂因素的挑战。来看中央电视台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的调查。

由于旧房主的经济制约,无力购买友海棚户区,改造工程面临压力。

乌海市乌达区的鄂霍山街道办事处职员:你以前是我们矿的职员吧?

乌海市乌达区五虎山矿区工作人员杨胜:五虎山矿工。

职员:退休了。现在?

杨胜:退休了。

6月12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吴海市乌达区的鄂霍山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正在对没有矿区搬迁的家庭进行入住调查,准备下一次棚户区改造搬迁。

街道办事处职员正在对没有从矿区搬迁的杨胜一家进行入住调查

杨胜:那房子我们还能入住吗?

职员:我看今年我们好像已经开始工作了。明年入冬前,我会负责我们的工作。

他的名字叫杨胜。是从附近的鄂霍山矿退休的老矿工。小儿子在外面打工。现在杨胜和老两口、大儿子一起住在这所老房子里。

杨胜:里面是泥砖,外面是砖。

CCTV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这些是砖头,里面全是土块吗?

杨胜:土房子刮风下雨的话,风一吹,整个土就飞走了,风一漏,就要修理,每年都要修理。

记者:下雨的时候要漏雨吗?

杨胜:下雨了,外面雨下得很大,家里下雨了

杨胜家住在离这里不远的五虎山煤矿附近,这三间土屋已经建了30多年了。他告诉记者,平时刮风后,从附近矿区刮来的煤石和粉煤灰等大量固体废弃物混合在空气中,散发出刺鼻的味道。

杨胜:看看那座山,把那个渣滓翻过来,现在早上,有一天晚上睡不着觉,被巨大的矿车敲击得喘不过气来,风一吹,整个灰尘都刮到了这边。

漂浮着灰尘多的山顶

对面的五虎山煤矿是杨胜以前工作过的地方。1971年,杨胜从家乡包头来到吴海市五虎山煤矿,做了专门挖掘煤矿的坑道的挖掘工。做一次就是36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吴海市是以煤兴盛、按矿建设的城市。20世纪70年代,很多煤矿和工矿企业的职员在支援国家建设的背景下,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在煤矿附近简陋的工地上定居下来,没想到这种生活有半个世纪了。2006年,乌海市开始搬迁和改造棚户区。杨胜家的邻居大部分都从这里搬到了新家。

杨胜:那是2010年搬家的。去年搬家了。这个也是去年搬家的。两个人去年都搬家了。

记者:大部分人都搬走了。

杨胜:都搬走了。

记者:你呢,想搬家吗?

杨胜:我想搬家。我想搬家。

看到很多老邻居已经搬走入住新房,杨胜不仅心里羡慕,还有点灰心。(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他的家人)他也希望能早点搬进新居,但现在几乎没有积蓄了。再加上政府和机关的补助金,他现在也付不了多少钱买安置房。

杨胜:反正矿工有时确实不容易赚到这笔钱。

杨胜站在已经搬进来的废弃小屋旁边

18年前,儿子杨永平在外面工作时发生事故,导致高位下半身瘫痪,那年才24岁。今年60多岁的杨胜负部18年来一直在照顾行动不便的儿子。本来夫妻加起来一个月有3000多元的退休金,但这几年儿子高位瘫痪,各种并发症需要钱,杨胜家还有45000元外债没还。现在夫妻年龄也大,每月三个人的医疗费是不小的支出。

儿子和老朋友的药费加起来每月需要2000多韩元。杨胜自己有严重的腰椎脱位,每天都要吃止痛药维持。医生劝我要做多次手术,杨升不敢做。

杨胜:手术现在怕我瘫痪。一离开这个家就更不行了。我说我怎么拿开水,水也回不来了。她也承受不了。水也没人拉。可以坐三轮车拉水。

杨胜嘴里说的水问题是他现在最担心的事。他住的这个地区属于几十年前的老矿井,地下水管已经老化,附近的居民大部分都已经搬走了,将来这里也会搬家

迁的地区,政府部门现在也只能稍作修缮,杨胜在自家院里打的水井也早就打不出水来。

杨胜:外头有两个缸,在这有两、三、四个缸,这个水都是存下的,到了冬天还有水,春季有水,一旦春季以后地要开了以后,浇地了,你这个水就压不上来了。

这天上午,杨胜又要出去找水了。这个三轮车是他花了80元钱买来专门用来拉水的。每天,他都要骑着它跑上好几个地方去找水。现在,他要去的是离家有一公里,也是最近的一个水源去找水。

杨胜:没有水,没有水。

这个供水点没有水,杨胜打算再到附近其它社区去找找看。二十分钟之后,杨胜来到三里地之外的,另一个社区的供水点。

杨胜:水在哪儿呢?

村民:那儿。

虽然水流很小,但杨胜还是很开心,他说这个供水点的水要比自己社区的水要清。杨胜刚刚接了一桶水,这个社区的居民就开始提意见。

杨胜:我再接这一桶都不接了。说西头的来东头接来了,肯定有意见,他们还接不上了,就接这一桶吧,那桶接不上了。

接了两大桶水,这个供水点也快到了停水的时间,杨胜不好意思再接了,打算推着车子回家。

居民:告诉你,以后别来这担水了。

杨胜:哦,不来了,不来了。

一连接了两大桶水,杨胜心满意足的推着车子往家走,在三十多度的高温下,今年已经64岁的杨胜,经过这么一圈儿折腾,显得有些很吃力,实在骑不动了,他就停下来歇歇脚。

记者:这么远的话,去一趟得休息几次啊?

杨胜:休息个两三次吧。

记者:得两三次。

杨胜:恩。

记者:水太重了。

杨胜:太重了,因为啥,往回走是上坡,空车是下坡,重车是个上坡。

杨胜吃力的为家里运水

拉水回来,杨胜累得满头大汗,坐在椅子上歇了半天。可是没过多久,杨胜又骑着自行车出门去了。原来,为了能贴补家用,也为了能早点搬进新房,杨胜平时没事的时候都会去附近捡些废弃的饮料瓶、硬纸箱,拿去卖钱。

记者:出去能捡多少?

杨胜:有个捡个二三斤、有时候捡个三四斤,不等,要是天气好就多能捡点,天气热喝水喝的多,天气凉就捡不上了,这个1毛,那个2毛,这个铁卖的8毛。

对于乐观、积极的杨胜来说,这一个个废旧的饮料瓶,一块块生锈的破铜烂铁都是一份希望。

现在,杨胜心里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儿子和老伴住进新房。

杨胜:最大的心愿就是说把楼房弄了以后,给他们有个住处,我们就好,闭眼好闭了,就这个心愿,其他的没有什么。老家的全没有家,什么也没有了。

据了解,目前,乌海市还没有搬迁的矿区居民一共还有2.5万户,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一些经济条件比较贫困的家庭,以及工病亡遗属、孤寡老人等困难的弱势群体。

杨胜告诉记者,看着一个个搬走的邻居了,他们一家真的非常的着急也非常羡慕,他们也非常希望能早点儿搬进带电梯的楼房里。现在,当地街道也在根据他们家的具体情况,在积极想办法,我么在这祝愿杨胜一家能尽早实现自己的愿望,搬进新房。那么,对于那些已搬入新家的棚改居民来说,他们的生活又怎么样呢?我们的记者在当地也认识了一家刚刚搬进新居的老两口。

好政策带来生活新气象乌海棚户区改造工程稳步向前

这两位老人叫王三娃和王兰香,原来一直在乌海市海南区公务素矿区居住,一年前,搬进了这个依林佳苑社区,这也是乌海市煤矿棚户区改造的安置房。

内蒙古乌海市棚改户 王三娃:这是我们的家,这是厨房,比原来做饭干净多了。这是我们的客厅,这是吃饭的地方,这是沙发、这是客厅、这是彩电,这是睡觉的地方。

记者:这是您跟阿姨的卧室,几室?

王三娃:这是洗手间,比原来方便多了,洗澡、浴霸。

记者:以前那边住的房子卫生间方便吗?

王三娃:哪有卫生间,没有卫生间。

老两口现在住的是一个90平米的两居室,说起这个刚刚住了一年多的新家,王兰香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

王三娃妻子 王兰香:我主要是脑梗,现在来这,又是锻炼的、又是健身器,又是录音机,锻炼的我现在这个腿好像就不那样,以前走路都?的,现在心情也好了,锻炼的身体也健康了,可好多了,来这个乌海空气也好、情绪也好,心里头可满足了,一辈子想象都没想到住楼房,这一下又住上楼房挺好。

丈夫王三娃在乌海市神华集团乌海能源公司做了几十年的采煤工,夫妻俩几十年来一直住在海南区公务素的老矿区,那里的生活跟现在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乌海市煤矿棚户区改造的安置房

王兰香:你看以前我们老房子,这是砖、瓦乱七八糟的。唉呀,就是脏,每天衣服、袜子穿上出去就黑了,天天洗,水是黑的。

2012年12月份,王三娃和王兰香两位老人在政府的棚户区改造时搬进来了这套新房,当时的价格是每平米2600元,其中65平米以内,政府每平米补贴300元钱,王三娃所在的单位神华集团乌海能源公司再每平米补贴400元。

王兰香:矿上有这个好政策,2600元再给补贴点,就住上这个楼房了。要让我买商品楼房我能买起?这一辈子都买不起,想都没想到,这么好的政策。

记者:商品房当时的价钱比这贵多了?

王兰香:贵多了,那时3000多、4000元了,已经4000多、5000元了好的地方,能买起吗。

王兰香说,自己和老伴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要的是带电梯的高层楼,价钱要稍微贵一点,其他的一些老邻居有些是搬进了不带电梯的步梯楼,每平米才1250元,一套65平方米的房子,除去补贴,自家才拿三万多元就住进了新房。王兰香说,现在住在这里,空气好了,买东西也方便了。平时除了锻炼身体,她最爱的就是养花儿。

王兰香:我爱花,就爱养花,以前在矿区养不活,现在就住楼房花就长的挺旺的、挺好的。

内蒙古乌海市委书记 侯凤岐:这些老工人,这些老矿工,为共和国,为内蒙古现在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但他们的回报,相对还是少的。我们乌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我们有这个条件,也有这个可能,给老百姓改善居住条件,给老百姓改善居住条件。

在乌海先有矿区后有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边高楼大厦,一边棚户连片的城市二元结构的格局。五虎山矿、梁家沟、教子沟、三矿、公乌素矿。这些曾经辉煌、为国家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老矿区早已变得破旧不堪,根据统计,全市涉及搬迁改造人口将近20万,占全市三分之一的人口还要多。乌海市的棚户区改造的任务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乌海市房产管理局副局长 郝利平:我们乌海市的棚户区居民,大多数煤矿棚户区,就住着像现在这样的环境,底下大多数都已经成了采空区了,也不具备商业开发价值,所以我们采取的方式全部是实施的异地搬迁,就是把所有的矿井居民全部搬入到基础设施条件好的这种城区,建成区。

一边是大量的采煤沉陷区,不能通过商业项目开发变成资金,一边又是作为国家第三批资源型枯竭城市,区域面积仅有1754平方公里,对于乌海市来说,资金和土地无疑是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最大的难题。不过,记者在乌海看到,矿区棚户区改造异地搬迁的住房基本都是在城市中心区海勃湾区的中心地段。

内蒙古乌海市委书记 侯凤岐: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段,是位于乌海城市中心区,这个是我们乌海市的城市市民的廉租房,这块看到是宝钢棚户区改造项目,整个这一大片都是属于煤矿棚户区和承接区的改造项目,这个是我们商品房开发项目,所以我们这个地段尽可能提供的城市的中心位置,这是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能更好一些。

一条马路之隔的这栋商品房现在已经卖到每平米5000多元钱,而这边的棚户区安置房扣除各项补贴,多层的步梯楼价格是每平米550元,带电梯的高层楼是每平米不到2000元。截止目前,乌海市累计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房9.3万套,基本建成6.7万套,有5.5万户棚户区居民、共计15万人搬进了新居。

郝利平:从2007年,乌海市启动棚户区改造以来,一共开发建设了1600万平方米住宅,其中棚户区改造600万平方米,占3/1还要多。

除了建房,乌海市还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棚户区安置房附近的配套设施的建设,让老百姓真正融入市民生活。

侯凤岐:我们看到的周围全部是我们海勃湾区中心城区的棚户区,大概有一万一千户,这个一万一千户配套有幼儿园,有这个小学,也有中学,有社区两个卫生服务中心,配套有3个绿地公园,那么现在这个绿地公园占地是80亩,使老百姓享受到真正的市民生活,高质量的市民生活,那么就需要进行基础设施的配套。

目前,乌海市通过中央专项补助资金、神华集团补助资金、市区两级政府财政投入资金、银行贷款、发放城投债券等多方筹资232亿元,用于棚户区改造和水电气、道路、学校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棚户区改造项目“爱民佳苑”、“依林佳苑”这样的一些小区都先后被评为国家、自治区“人居环境范例奖”。不过,作为一项涉及面广、涉及矛盾问题集中的民生工程,乌海市在棚户区改造中也同样碰到无法绕开的难题。

高层安置房销售不畅乌海棚户区改造工程仍需努力

家住乌海市乌达区苏海图矿区的赵生喜老人今年70岁了,和老伴儿在这三间破旧的砖房里住了几十年,和矿区的其他居民一样,早就盼着通过棚户区改造搬进新家。站在他们家的门口就能看到对面乌达区正在建设的棚户区安置房,富强佳苑五期。

记者:想买吗?

乌达区苏海图矿区居民 赵生喜:想买,也买不起啊,买不起。

记者:那边房子多少钱?

赵生喜:2800元

记者:2800元买不起,不是还有补贴吗?

赵生喜:有补贴,我跟你说,我老伴住院住的,就靠那点工资能攒几个钱。乌达区苏海图矿区居民 何占忠:想也不敢想这个高层楼,低的还凑合

赵生喜门前这一大片棚户区的居民,大部分也都搬进了新的楼房。大家说的想买而不敢买的这片高层楼房正是乌达区正在建设的煤矿棚户区搬迁改造项目。一共有3072套房,户型从70到100平米不等,每平米2800元,眼下马上就可以交工使用。

乌海市房产管理局副局长 郝利平:进来直接可以入住,这是客厅。简单的装修都有。地面,户窗,这是他一卧室。

记者:这基本上每家地板砖都有铺好的是吧?

郝利平:都是铺好的这些。

》记者:那算上这些装修成本,大概?

郝利平:全有了,我们2800的价格就全含在里头了。

已经简装完工的煤矿棚户区搬迁改造房

郝利平告诉记者,虽然这3000多套房子马上就要建成,但是目前棚户区居民认购的的却并不理想。在富强佳苑的售楼处,墙面上贴满了房源和各种户型,但是记者看到,绝大部分是空着的,写上名字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乌达区房管局副局长 何志军:最大的反映就是反映咱们的房价比较高,现在从3月份开始是二期销售,现在目前已经交款交了33户。

记者:现在加起来一共卖出去多少套?

何志军:384套。

3072套的房源,目前认购384套,销售比例还不到13%。记者也了解到,在乌达区以前建设的棚户区安置房大部分都是6层的步梯楼,价钱在每平米1250元,而现在的高层建筑因为建筑成本升高加上电梯费用,价格在每平米2800元左右,这让一部分居民觉得接受不了。那么乌海市为什么要建设高层安置房呢?

郝利平:我们乌海是处于我们国家的地震带上,建高层更有,更好的抗震性,安全性。高层的采用的是框架减力墙结构,他的抗震性能好,多层是属于砖混,砖混结构不如高层的抗震。第二乌海面积,区域面积狭小,1754平方公里,而且又是一个工矿城市,矿区的区民,矿区区民搬迁以后,土地无法利用,所以现有的土地可以改造土地,是有限的,所以盖高层可以节约利用土地。

郝利平说,一方面是房屋抗震,另一方面土地资源紧张,因此在尽量压低成本的情况下建设了这个高层建筑。

郝利平:建安成本大概是在1800(元),如果加上小区的配套400到500就是2300,2300你在加上这些还有必须交的一些税费,再加上3%的利润,基本就是这个价格。

那么,2800的价格在乌海市真的很贵吗?记者来到了附近这个名叫郎峰的商品房销售处,这一天是周末,但是售楼处的大门紧锁门口站着一位等待售楼处开门的大姐。

记者:均价多少钱?

买房大姐:均价楼盘平均四千来元钱。

记者又来到一条马路之隔的裕锦园售楼处了解商品房的价格。

记者:您这个价钱是多少钱?

售楼工作人员:均价现在是4200元。

据了解,目前棚改房附近的商品房价格都在每平米4000多元,2800元含装修的棚改房确实比商品房便宜很多。事实上,郝利平告诉记者,在五期动工建设之前,他们曾对棚户区居民摸底调查,其中大部分表示可以接受这个价格,但现在不到13%的认购率确实超出之前的预料。

郝利平:调查的时候,很多居民也非常喜欢电梯楼,特别是一些老年人,他们住电梯楼更加方便,而且安全系数也高,子女也能给一些补贴,但是随着近两年,全国煤炭行业不太好,当然影响到地方也是一样的,这样的话,据我所知,一些煤炭行业的职工,他们的工资也在下调,这就影响了收入,势必影响到给老人买房。

经济的不景气,影响着棚户区保障房的销售。现在,高层的安置房不仅销售不出去,还占压了很大一部分资金。

郝利平:占资金大概五亿到六亿左右。

现在,乌达区房管部门正在积极的入户宣传动员五期房源,进行第二批销售。郝利平也在努力争取贷款用于接下来的棚户区改造项目。这个正在建设的打地基的一大片工地就是乌达区煤矿棚户区六期棚户区改造工程,用于安置乌达区剩下来所有的没有搬迁的棚户区居民。尽管仍然面临土地紧张和抗震效果等问题,但乌海市仍然把房子建成了这样的多层。

在建的高层棚户区保障房

郝利平:多层的成本要低,这样我们尊重群众的意愿,党委政府决定,要再继续建多层,建多层总的套数在8000到12000套,我们今年,这个是我们今年开工的六期现场,今年要开工4000套。

侯凤岐:确实有困难的,对一些特殊困难户,我们采取政府补贴,组织了我们想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办法,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和居住环境问题。下一步还需要有3.2万户需要建设,那么这个我们利用三年的时间把他全部完成。

这天上午没事儿,杨胜老人来到棚户区六期改造项目,想看看新房建设的情况。想着自己的新家将会安在这里,从户型到规划图,老人家都看得特别仔细。

杨胜:这地方挺好,有公园,有其他的,都挺齐全的,都挺好的。

看着这片正在建设的土地,他期待着自己和家人能够尽快搬进新居。

【半小时观察】

在乌海的采访中,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感触最深的是,无论是棚户区居民,还是街道干部,虽然每个人的角色不同,牵涉的利益和责任不同,但大家都非常支持棚户区改造。乌海市政府从2007年就率先启动了内蒙古最大的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比国家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还要早了两年。目前大部分棚户区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改造。然而,一分钱难倒英雄汉。面对家庭经济条件不足的现实,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更为有效的办法。比如,进一步降低建设成本,同时推动社保建设,从生活方面减轻困难家庭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需要地方政府在发展中,更好地布局地方经济,加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通过地方经济的大环境的改善,来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棚改户的生活水平,让搬进新居的他们,不仅能够搬得进去,还能够住的稳定,住的踏实,住得开心。

《经济半小时》播出时间周一至周日 21:20—21:50

1.《【何志军】来自棚改一线的报告:黑海棚户区改造探索中前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何志军】来自棚改一线的报告:黑海棚户区改造探索中前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503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