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附言
1977年春天,一个清雅温柔的女人将用她轻快的声音困住整个中国,将坚硬而轻盈的裂缝刺穿。(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唯一的邓丽君
1977-1978年,邓丽君歌曲磁带首先在东南沿海地区流传,然后通过无线电波和盒式录音机的普及迅速进入内陆地区,立即被大多数人接受。
“邓丽君是唯一的。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随着邓丽君歌声成长的人们,这位温柔抚慰他们心灵的歌手谁也代替不了。
《人民音乐》编辑部主任金兆均是当年北京师范学院的学生。1978年第一次接触邓丽君歌曲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好,太好了”。“对当时的青年来说,听邓丽君的歌首先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她的歌保留着中国三四十年代的那种文化基调。”
不仅是年轻人,当时著名的音乐人王某(1934-1997年)也对邓的歌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借用邓的磁带,一个人躲在房间里研究歌曲的配器。
邓丽君委婉清廉的声音响彻整个中国,反对的声音也开始出现。1980年,一些资深音乐人将目前针对流行音乐品味的讨论会称为“西山会议”。在会上,一些专家对港台音乐的邓丽君代表表达了否定意见,批评了大陆著名音乐家张荣基、王慕格等人,因为他们的歌曲开始像港台歌曲一样写作,而李谷一的《乡恋》也在这种背景下成为批评的典型。在这次会议上,邓丽君歌曲获得了“黄色歌曲”和“颓废之声”的称号。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当局对邓丽君歌曲采取了基本禁止传播的态度。
翻开很多描写20世纪70年代末的小说,时尚青年的形象很难摆脱定式,包括墨镜、长长的鬓角、裤子宽松的喇叭裤、手里拿着装着邓丽君歌曲的录音机。官方禁令反而助长了邓丽君流行,当时还是学校文艺活动人士的金兆均有一天在学校接受了专门介绍邓丽君及流行歌曲的讲座。三次讲座下来后,学生们反应热烈。
当时邓丽君音乐磁带在内地很难公开出版,所以走私和复制她的磁带成为了赚钱。有人回忆说,当时翻拍邓丽君磁带的时候,一盘五角钱已经是公道的价格了。这种个人翻拍业务当时遍布农产品市场和小商铺,部分居民在自己家里也用简陋的设备经营这种业务。很多青年和中学生都不知道在曲折的小巷或嘈杂的市场里掐捏捏汗水的钞票的有趣经历。(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中学生、中学生、中学生、中学生、中学生、中学生、中学生、中学生)
无法攻破的网
戏剧性的变化出现在80年代中期。居住在香港的邓丽君(WHO)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新华社香港分社的职员彭燕燕。经过几次接触后,邓对内地风土人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接着任命了官方新华社香港分社的高级职员牛虻等,开始了邓丽君交往。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新华社方面向她试探了去内地演出的建议。
在商谈去内地演出的计划时,邓丽君显得很兴奋。她和彭燕燕单独商量,制定了“演出计划”,参加了一次晚会,不想唱几首歌,明确表示要举行个人演唱会。彭燕燕给她计划的路线是:第一站北京,第二站上海,第三站西安,第四站广州。彭燕燕说:“这样,东西南北都受到了照顾。”邓丽君们听说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很高兴。
当时是新华社香港分社秘书长的牛虻后来回忆说:“准备工作也包括技术问题,要有华丽的舞台、灿烂的灯光、高水平的伴奏和高质量的音响。邓丽君说,这一切都是她计划的。可惜当时邓丽君行业淡出娱乐圈,很多事情进展不顺利,她的准备工作始终没有完成。”
演出计划搁浅后,新华社方面再次询问邓是否愿意去内地旅行。邓丽君又激动地和彭燕燕商量了“旅行计划”。她建议旅行时间最好是冬天。因为她想看眼睛。她想在大雪纷飞的时候登上长城,一眼看到外面的景色。然而,她这种富有诗意的计划最终没有实现。
在随后的交往中,邓丽君说:“住在台湾很烦,住在香港也很烦。我想在内地买房的时候住。”你能帮我吗?她接着补充说:“中国城市最喜欢苏州,所以想在那里买房子。”当时田螺认为她是乱说的,姑姑答应了。
不出所料,过了一会儿,她突然打电话给牛钋,有在苏州买房的消息吗?那时田螺正好想回到江苏度假,所以去了苏州。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州局长带他看了一个地方,这是一座两层楼的庭院建筑,院子很大,但建筑物很旧,已经接近危房了。周局长说事后可以重新设计,买家要求6万韩元。田螺画了草稿,回到了香港。邓丽君不相信6万元能买到1元的住宅,接着开始说现在是不是汇款了。田螺解释说,这件事只有在她亲自去苏州看过后才能决定。恐怕还要办几个手续,现在不能着急。结果这件事也没有下文了。
说到和邓丽君的那次交往,牛从自己的一篇回忆中感慨道。“内地的改革开放给邓丽君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她几乎凌乱地为自己做了很多梦。停下长城,休息水乡,望着故乡的明月,倾听西部的千秋。当然,更多的是在数亿球迷的掌声中再现风采,再次铸造辉煌。(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她的梦想不是太虚幻,可能是当时最正确的选择。只是因为看不见的网罩着她,所以她始终无法穿透。”
10亿个掌声没有响起
1989年初
一个机会降临在邓丽君身上。当时东方歌舞团的一位音乐人、也是内地最早个人组织商业演出的先行者黑子(原名王彦军)在香港找到了邓丽君。据他回忆:“我当时的目的就是想让她来内地演出,我以为是钱的事,估计她觉得我们出不起这个钱。我算过,当时可以出很高的钱,可能不到100万元,在当时是个天价。我敢出这个钱,但我不好意思上来就说钱的事情。我老跟她说笑话,她为什么很想跟我聊天呢?就因为我很爱说,讲些笑话,她就很放松,我的目的是想让她来。”1991年,黑子再次来到香港,希望说服邓丽君来内地演出。最后,黑子对邓丽君说:“我非常希望你能来这边演出,像你这样一个有这么大成就的人不来太可惜了。”黑子跟她陈述了来内地演出的重要性,比如这边对她的喜欢程度,作为一个中国人,不来内地,是一生比较遗憾的事情。黑子问:“在经济上,合约有没有什么问题,我可以花最高的价钱。”邓丽君笑着说:“不是钱的问题,我根本不在乎钱,有很多原因我现在去不了,但是这种机会一定有,我一定要去,但是什么时候现在我没法说。”
对于最终邓丽君未能来内地,黑子表示了深深的遗憾:“我感觉,她当时还是因为政治问题。我其实有很多的准备,包括经济上的准备,当时除了我没人敢出这么高的价钱。但是她没有做好任何准备,她只是有这个愿望而已。我相信是台湾当时对她控制比较严,这个因素最大。”
多年之后,一则台湾的新闻报道似乎揭示了当年邓丽君错失大陆演出的真相。《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5月10日第三版报道:“在5月8日邓丽君文教基金会举办邓丽君逝世11周年纪念会暨新书发表会,宋楚瑜在会中首度透露邓丽君无缘赴大陆演唱的内情。宋楚瑜表示,当时他担任‘新闻局长’,蒋经国有一天相当罕见地在‘总统府’召见他,希望他劝阻邓丽君‘登陆’。据称当时大陆已向邓丽君提出邀请,并且承诺在四川举办数十万人规模的演唱会。经过沟通后,邓丽君决定放弃邀请,这一次的放弃使得邓丽君终生没有到大陆去。”
以邓丽君为代表的港台流行音乐登陆内地,所带给人们的冲击并不是旋律的革新或者柔婉的演绎,它更多是填补一种心灵的渴望,并为日后的个性解放提供土壤。金兆钧对于邓丽君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的影响给予了一个启蒙者才相配的评价:“应该承认的是,大批流行歌曲的进入,迎合了当时人们对自由情感表达的一种需要,而且催生了一大批中国流行音乐人,在这一点上,邓丽君功不可没。”
看历史微信公众号:EYEONHISTORY
1.《【邓丽君简介】邓丽君:从颓废的声音到愤怒》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邓丽君简介】邓丽君:从颓废的声音到愤怒》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514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