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请再次呼唤我
如果80后、90后、00后坐下来讨论,在长达30年的代沟中,“时代在呼唤”可能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共同语言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广播体操是几代人成长的唯一途径。
即使编造各种借口,也没有人能避免这场存在了68年的集体运动。
广播体操,请了解一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时代在呼唤”还没有在神州响起。那时我国的人均寿命是可怜的35岁。
要想变强,就要运动。
1950年,中国体育总局赴苏联取经。访问团中唯一的女同志杨烈,看到苏联人民每天热火朝天地做体操,受到了深深的启发。
要想做这么好的体操,中国人民也必须有一套。
回国后,杨烈找同事刘珍珍帮忙。两人当时按照日本“辣椒体操”的基本动作,按照“四肢后胸服,先轻松激烈,最后以整理运动结束”的原则,编制了“手体操为身体,为一体组”广播体操。
“现在开始广播体操!原地踏步走。”
1951年12月1日,第一广播体操的BGM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响起。中国人民的体操之旅正式开始。
每天上午10点,全国40家电视台同时播出。人们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一窝蜂地涌向附近的空地。从田埂头到机关队员,立锥子的地方到处都是人整齐划一的影子。(莎士比亚)。
1952年访问的苏联诗人池洪诺夫对这一盛况表示钦佩。
北京人出来做广播体操的时候,
把最后的噩梦赶出沉睡的村庄,
城市整洁的小巷街道,
一下子变成操场。
20世纪60年代,上海淮海路的200多家商店每天营业前,职员们都做“开门体操”
首播体操很容易学,最复杂的动作也不过是“头顶上的击掌”。很容易普及,但长宽缺乏美感,很快就会让人感到无聊。
因此,在接下来的10多年里,连续推出了2、3、4套广播体操。差不多每两三年大家就可以做一次新的体操。
1961年,摄影导演拍摄的电影《大李、小李和老李》,在第三广播体操颁布后,上海育联工厂的代理去新华书店买新出的挂图,热情的女营业员给他辅导。
在火热的建设时代,广播体操也没有停止更换。“文革”期间,第五个广播体操“语录体操”正式上线。在BGM,领导人的口号就像打雷一样: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现在开始广播体操。”
为了保卫祖国,这个体操也融入了中华武术元素。
左拳,右拳
同一时期,“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也上线了。
到19为止
80年,中国人均寿命也延长到67岁。不光如此,它甚至能改写你的人生轨迹。比如1971年,北京厂桥小学一名小学生因做操姿态优美被选为全校的领操员,还被新影集团拍进了纪录片。这孩子因此被选入什刹海体校,专门练习武术,成了一代功夫巨星。
他就是李连杰。
可能是有史以来唯一靠广播操出道的明星
及至80年代末,做广播体操依旧是非常潮的一件事,直到改革春风吹满地改变了这一切。
在迪斯科、交谊舞的夹击下,和计划经济相伴而生的广播体操再也吸引不了弄潮儿们的目光。
再加上1990年创编的“第七套”引入了健美操元素,大幅度的扭胯动作让它成了“史上最难广播体操”。
好家伙,学不会。
图源:《行走的广播体操》,CCTV纪录
中小学生鬼畜广播操大赏
为了挽回颓势,体育总局做了两件事。
一是在第八套广播体操的创编中,把动作从复杂回归到简单。
1997年第八套广播体操发布,这时它的头衔已经从“全国”变成了“大众”
理论上,第八套应该是居家必备、老少咸宜的一套。
但市场经济终究是残酷的,广播体操已经失去了太多的群众基础,在人民的广场上回天乏术。
广播体操为中国广场舞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年的广播体操之母刘以珍还跑去编了一本《中老年迪斯科》
唯一能收复的失地,是校园那块大操场。
为了配合发育中的青少年活泼好动的特点,从1998年起,教育部又在成人广播体操里,拆分出“中小学生”系列。
1998年3月,第一套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的广播体操诞生,图为中学生版
在阳光明媚的新千年,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中小学生(被迫)扛起了做操的大旗。
2002至2008年间,广播体操加快了文艺复兴的进程。第二、三套专属课间操,接踵而至。
第二、三套全国中小学生广播体操
五首真正跨时代的经典流行歌曲,从十多年前一直流传至今,深受广大中国青少年喜爱
一时间,神州大地上群操争霸。
从高校附中到希望小学的义务教育市场中,渐渐形成了低龄垄断者“雏鹰起飞”、中学生人气王“舞动青春”,以及老牌选手“第八套”三足鼎立的局面。
身怀三、四套神功绝学,不过是我国中小学生的人均实力。
更有甚者,靠转学融会贯通,挨个儿把“雏鹰起飞”“初升的太阳”“时代在召唤”“放飞理想”做了个遍。
刚会雏鹰起飞,时代就在召唤了
做过的操一多,记忆也容易混乱。能让人分辨出个中差别的,是那个最羞耻的动作。
比如“第八套”中令人难以忘怀的“只识弯弓射大雕”。
比如“时代在召唤”里的“加油!加油!加油!”
更离奇的是“跑跳运动”里的千人僵尸跳,一半以上的人都是用走的。
做完这节鞋带没开你找我
“体转运动”是整套操里唯一帅气的动作。
同时也是用手指尖戳别人的绝佳机会
以仿生学著称的“雏鹰起飞”更是黑历史诞生的重灾区。
“依稀记得第一节是蹲在地上要变身的动作。”
除了仿生学,还有Jazz Hand
“舞动青春”大概是唯一一套无论是编曲还是动作上都还算优美的操。
但做起来还是一言难尽
令人头大的,还有憨度百分百的史前教学视频。
仿佛开了0.5倍速的分解动作,速度慢得能让人圆寂
操界的武林大会:广播体操比赛,更是中小学时代除了二人三足联赛外的又一大噩梦。
拿奖的唯一依据是你和分解动作的相似程度。
有的学校甚至搭配诸如白手套一类的装饰品,以彰显队列之整齐,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确认过眼神,是做“时代在召唤”长大的人
三
告别课间操的我们,
成了无聊的大人
“体育课可以被语数英霸占,但广播体操不行。”
就这样,广播体操成了无从躲避的日常,伴随着少男少女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惨痛的课间操时光。
据观察,每个学校都有一个做操巨认真的人,俗称“领操员”。
主席台上领操的姑娘通常是全校男生的暗恋对象
每个班里,都有一个操帝。
只要他一发力,方圆十米内的每一个普通学子都得瑟瑟发抖。
没有我三年二班第一舞王踩不了的点
然而,纵观整个操场,不难发现,小学生借机打闹,中学生敷衍摆动,才是制霸广播体操的主旋律。
毕竟,认真做操,太不酷了。
“由于动作实在太二,在好感对象面前做,脸都丢光了不是。”
再加上臃肿的校服、回力运动鞋以及还没长开的五官,三位一体的土夯造型加身,再桀骜不驯的崽也扑棱不出什么酷劲儿。
所以,一定要垮。谁不垮,就不酷。
每个班总有一两个垮掉派担当
“雏鹰起飞第一节,我总是一蹲不起,等别人做完一节再站起来。”
“班主任走过来时跳得比谁都高,一过了就开始和旁边的人互踢。”
每到蜷身运动时,总有人颓废又不失克制地晃动身体;跳跃运动时,你总能听见稀稀拉拉的击掌声。
至于那个装病留在教室疯狂补作业的同学,听到遥远的操场传来的回音,竟有一丝丝想跟着一起做。
有谁还记得那个手脚甩起来像截肢了的男孩子
无论编排者如何费尽心思,“重复”与“集体”的天性,注定了广播体操被长期嫌弃的命运。
而它唯一的生命力,是在体转运动之间。
每个人的体转运动,都是一段朦胧青涩的故事。有多少次转体,就有多少束胆怯但欢喜的搜寻目光。
“我180°浮夸转身,就是为了看隔壁班班长一眼。”
朝阳给TA的轮廓镀上了一层怪好看的金边。目光交投那一瞬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他喵的心动。
时间一泻千里。后来,课间操改成了跑操。
而属于中小学生的广播体操,也像凝滞了的时间一样,之后再无推陈出新。
图为《匆匆那年》剧照
少男少女们稀里糊涂地进了考场,又稀里糊涂地从无忧无虑的红颜少年,变成了奔波于都市的大龄青年。
每天上班,吃饭,加班,睡觉。
生活中重复与乏味,原来比广播体操,来得还要猛烈一些。
除了颈椎病和肩周炎变本加厉地袭来,不会有人会主动想起做操时一提一放的细枝末节。剩下的,似乎只是一些无来由的肌肉记忆。
但只要前奏一响,当年那个拒绝做操的少年又仿佛回到了昨日的操场:
“这玩意,非要当年那个破喇叭放才有感觉。”
后来他才发现,这操,认认真真做一遍,原来是会出汗的。也是这操,真真正正陪自己走完了整个青春。
1.《【课间好时光演员表】青春期最浪漫的事情:做课间操,偷看心爱的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课间好时光演员表】青春期最浪漫的事情:做课间操,偷看心爱的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587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