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你4月离开了,但我现在一点也不能纪念你。
文:明心诚,心理专栏作家
2003年4月1日,很多人知道这一天是张国龙自杀,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张国龙死亡曝光后9个小时内,香港5人相继自杀,他们选择了张国龙这样的自杀方式。
香港赛马会自杀预防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2003年4月上半年自杀事件大幅增加。名人引起的自杀高潮,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开始,学者们开始了专门研究,并将其比喻为“比特效应”。
自1774年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以来,欧洲青年一直在模仿比特的自杀,但当时的数据并不像现在这样容易统计和记录,因此很难获得具体的数据。
但是,通过比较近几十年的数据,可以确认“比特效应”的存在。世界中叶、美国著名影星玛丽莲梦露、英国伦敦名医斯蒂芬沃德的自杀在当时是个大事件。他们死后的第一个月,美国和英国的自杀率上升了约10%。1987年日本偶像冈田裕希子自杀后两周内,日本青少年自杀率上升了44%。
为什么会出现模仿自杀?学者威廉姆斯根据社会学习理论解释自杀模仿行为,认为自杀死者为模仿者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榜样”作用。另一些学者提出了歧视认同理论,认为观众最有可能承认和模仿与自己生活状态相似的自杀死者的自杀行为。比如张国荣自杀可能更容易受到抑郁症患者的模仿。
不仅如此,名人的人气和影响力越大,媒体的报道宣传越广泛,内容越详细,比特效应就越容易出现。比特效应的盛行,媒体的推进作用不容忽视。近几十年来,媒体、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一直在反思自杀报道的伦理问题,如何才能减少维特效应的出现。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越理解和包容自杀行为,自杀的可能性就越高,而对自杀行为持否定态度,自杀就会得到缓解。
针对自杀媒体报道的伦理问题,相关人士提出了减少自杀细节描述、减少对自杀行为故意美化、对自杀行为持否定态度等建议。这方面的实践也有成功的经验。对于指控的地铁自杀,1987年奥地利自杀预防协会开展了改善报道方式的运动,最终在媒体改善报道后,地铁自杀迅速减少。
但是在当今自媒体胡言乱语的中国网络上,相应的伦理规范并不存在。每年4月1日,从微博到朋友圈,从门户到推送,心理学、心理辅导员、性教育、LGBT的圈子等任何媒体和个人都整齐地缅怀哥哥。张国龙热度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减弱,相反,这个网络充满了浓厚的悲伤气氛。
你有没有想过,张国荣纪念媒体和自媒体对自杀边缘犹豫不决的人表示哀悼的济州正是他们绝世的毒药?(莎士比亚)。
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接受如此高密度的张国荣纪念信息没什么,但由于很多自杀的易感人群,其影响可能非常危险。(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自杀名言》)因抑郁症而遭受精神痛苦,或因生活苦难而忧心忡忡的他们在自杀的边缘犹豫不决,大量有关张国荣自杀的反推信息提醒他们,生活还有一个解决方案。而且是最坏的。(莎士比亚)。
“天道,损失虽剩,但补充不足。人的道路不然,损失不起。点击:几乎所有制作内容的人都知道热点是风口,蹭热点有机会上天。有些人生前已经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大家死后仍然不让他们得到安宁,反复地迸发着他们的热量。这飞溅的噼啪声反复折磨着那些已经患有痛苦感情的人。(莎士比亚)。
纪念张国龙不是传闻。既然不违法,当然谁都可以。但是有些人,有些事还是安静的好。(莎士比亚)。
郑成功大学,真的如你所愿吗?
参考资料:
徐艳红《我国媒体自杀报道的伦理规范研究》
瑞雪《媒体自杀报道、抑郁状态对大学生 内隐自杀态度的影响》
作者简介:小明,祖传老中医第一代,专门治疗各种不需要治疗的疑难杂症。如有必要,欢迎访问ming_sex@163.com
1.《【张国荣个人资料简介及】为什么我不敢在4月纪念张国龙?》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张国荣个人资料简介及】为什么我不敢在4月纪念张国龙?》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596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