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映的《中国合伙人》是我最喜欢的创业主题电影。电影由陈可辛导演,以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经验为基础,讲述了三位好朋友成东青、王洋、孟晓俊历经艰辛共同创立新梦想培训机构的故事。(莎士比亚,温斯顿,《电影名言》)。
第一次看《中国合伙人》是上映时在电影院看的。那时我还在体制内工作,对电影中激情的创业生活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当时最难忘的台词是“坚持梦想,使人幸福”。感染了电影,不久我也辞去公职,投身创业。
今年9月,我在飞机上再次看到了《中国合伙人》。本来我不经常刷两次看过的电影,但坐飞机的时候真的没得选。时隔6年再看这部电影,我竟然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次打动我的台词是“千万不要和好朋友合作开公司”。
当年不认识成东青,再看就已经是剧中人了。
01合作伙伴的订单
电影中的成东青是典型的乡下人,因为两次高考失利,最终拼尽全力背完了整本词典,考上了团。在这里,他见到了王洋和孟晓俊两个同学。王阳长得帅,天性浪漫,梦想成为诗人。孟晓俊出生在精英知识分子家庭,充满自信和热情,确信自己会出国成为最优秀的人。
后来成东青被学校开除,成立了新的梦想训练学校。王阳先加入,再加上回国的孟晓俊,成为了第一位铁三角创始人。一开始大家在旧厂房里办学,团结在一起取暖,齐心协力,一点也不抱怨。但是,当公司实际赚钱,情况开始好转时,矛盾开始出现。
第一,孟晓俊想改造股份制,保守的城东厅一开始想拒绝,但最后被合伙人说服,勉强同意了。后来孟晓俊试图推动公司上市,这次成东青坚决反对。双方互不让步,终于在公开场合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六年前,第一次看到这一段时,我天真地以为我读到了矛盾的根源。当时想到的有以下两点。
分赃不均也是钱。无论是股票改革还是上市,都可能与利益的再分配相关,产生矛盾。
都想成为老大,也就是为了权力。成东青是创始人,孟晓俊是技术核心。公司大使到底听谁的话是矛盾的焦点。
六年后再看电影,我才意识到那时的我还太小。只有亲身经历合伙创业的痛苦,才能理解其味道。“钱”和“权”只是问题的表皮,暴露了这一层皮,里面只有两个字:人性。
(1)共同的敌人
问题的根源可以说是“钱”和“权”。为什么公司发展初期没有矛盾?
电影中,成东青和王洋在旧工厂创业中赚了第一桶金,孟晓俊加入的时候,已经有了2000名学员的规模。这时候,他们没有为了利益分配爆发任何矛盾,在权力分配上,城东厅也给予孟晓俊足够的支持和信任。但是后来随着公司发展得越来越好,矛盾开始集中爆发。
要团结,首先要有共同的敌人。——英国著名前首相丘吉尔
丘吉尔的这句话是问题的关键。企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最大的问题是生存。共同面对生存问题时,所谓的伙伴是真正意义上团结温暖的伙伴。一旦生存问题得到解决,接下来就是考验人性的时候了。
创业初期,合伙人们经常相处得很好。特别是和朋友一起创业时,共同的生存压力更容易让双方亲近。更亲密的关系意味着对对方的期望更高,这时有钱了,就会踏上人性的陷阱。
因此,很多夫妇一开始没有钱的时候,可以互相支持,互相爱。一旦赚钱,家庭矛盾反而开始激化,甚至走向离婚。
患难容易富贵难。这是人性。
(2)有些东西不是“大气点”就不能解决
有些朋友会说,在公司经营中遇到“钱”或“权”的分配并不难。合伙人都只需要等待。我曾经也这么想。但是,亲身经历合伙人的痛苦后,我才发现这个问题,绝对不是用“等待点”就能解决的。
和电影里一样,我辞去公职后也和别人合作开办过培训学校。当时合伙人有培训机构,但师资不足。他看中了我海外名校的背景,把我拉进了一伙。那时我刚辞职,对创业非常向往,也非常感谢他的邀请。所以一开始就全心投入,对于合作方式,只大致谈了一般的股权方案,没有签订任何协议。
我比较擅长海外投行的光明背景和演讲,所以课程很受学生欢迎。加入后的第三个月,公众
司的营业额就翻了一倍。大家很兴奋,他提出新租校舍扩大规模。我马上同意并立即按股比把我需负担的钱打了过去。然后新校舍开始装修,很快我的钱花完了。他这时跟我说,家里刚买房手头比较紧,一时还拿不出钱。当时我二话没说,把缺的钱打了过去。心里想的就是,我家境毕竟要好一些,大气点儿就行了。他当时也很感激,所以我也没多想。可让我想不到的是,在那之后,公司无论是添置设备还是购买桌椅,都似乎成了我的“义务”。
我逐渐有些不开心,但还是想着做人要大气,所以也没提。直到有天,我无意中发现,他居然虚报了八千元推广费。在那一刻我再也忍不住了,我可以大气,但我不想被人欺。
分开时,他提出是我主动退伙,所以损失应该由我承担。我只说了两个字,可以。
然后,头也不回的推门出去,扎进了漫天的秋雨。
这件事对我影响极大,让我一度对合伙与人性丧失了信心。但时间终究冲淡了一切,若干年后,我复盘这段经历时,发现问题其实还是出在自己身上。
古谚云,一杯水结个恩人,一桶水却结个仇人。这也是人性。
(3)心理平衡是动态的
合伙出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事业发展过程中,彼此的定位和需求是在不停发生改变的。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罗辑思维的创始人罗振宇和他的前合伙人申音之间的股权纠葛。
2012年罗振宇和申音合伙成立了独立新媒公司,开始打造《罗辑思维》栏目,当时定的持股比是申音占83%,而罗振宇占17%。这个持股比,在今天看来似乎很不正常。毕竟《罗辑思维》的灵魂是罗振宇,只拿这点股份显然不合理。但要知道,在公司成立之初,申音已经是NTA的掌舵人,拥有自己的公司和团队。而罗振宇却只是一个刚从电视台出来的优秀策划。
后来《罗辑思维》火了,罗振宇也跟着声名鹊起。伴随着《罗辑思维》品牌的迅速崛起,两位合伙人之间,由于利益分配和控制权的矛盾开始激化,到了2014年终于彻底分家。表面上看,这又是钱和权没谈拢的问题。但其实这事根本就没法谈拢。
因为有个几乎无解的BUG:“动态心理平衡”的问题。
合伙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双方对于付出和回报,彼此要达成一种平衡和默契。罗振宇和申音,最初能按5:1的股比,注册公司就是达成了平衡。然后这种平衡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随着事业的发展,双方的定位和预期都会改变。这就需要双方同时调整,来达到新的平衡。然而,这却是几乎不可能的。
因为如果没有事先约定,人总会觉得自己是吃亏的那个。这还是人性。
(4) 合伙人魔咒:钱、权和人性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简直就是一个创业合伙人的撕逼史。
从春秋时越国大夫文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哀鸣,到西汉大将军韩信“悔不听蒯通之言”的懊恼,再到明朝开国谋士李善长手握免死金牌却终被赐死的悲剧。一幕幕合伙人撕逼的血泪,在史书中汩汩流淌。
就算在现代社会也是一样,今年最有名的合伙人撕逼,莫过于当当网的创始人李国庆怒撕前妻俞渝。李俞两人,从相恋到闪婚,再到共同创业,曾一度是创业夫妻的楷模。如今却还是为了“钱”和“权”闹得感情决裂,公然互撕。
所谓“合伙人魔咒”根本解不了,因为这是钱,权和人性的PK
02 魔咒解不了,那就干脆戴上
人性根本无法改变,要不就不会叫人性。所以我们不应该考虑如何解开魔咒,而是应该思考如何鼓起带起它的勇气。
作为一名律师,这些年来我受理过无数企业经营问题导致的借贷纠纷。很多对簿公堂的当事人,曾经都是心心相印的合伙人,好兄弟。
这其中,我总结出来一条规律,凡是在合伙之前,没有做好股权架构设计的公司,基本都会出问题。所以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从股权架构的角度,为广大创业者总结3个建议。
(1)股权设计:任何时候不要考验人性
如果确定要创立合伙企业,首先要有好的股权设计。而好的股权设计,必须要通“人性”。具体来说有两点。
①股权设计的初衷必须要从“人性”出发。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两千年前的《道德经》已经为我们指明了股权设计的出发点。老子的这句话,放在股权设计上来解释就是,合伙人之间一定要有利他的心。给别人的越多,自己就会得到越多;成就他人越多,自己的成就也就越大。
把股权设计理解为成就对方,成就员工的工具。这才是股权设计的“精髓”。
②好的股权设计要做到“激发人性的善,尊重人性的恶”
股权的本质还是激励,好的股权是激励人性的善,不好的股权在激励人性的恶。
比方说,在持股比例上,如果合伙人之间的比例相差不大,就很容易造成在重大原则和方向上,产生争斗。所以所谓的平均持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鼓励人性的恶。持股比率必须要拉开一定的差距。
再比如说,股权代持这事上,如果代持机制设计的不健全,就很容易让代持人产生私吞利益的想法。毕竟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利益面前,人性经不起考验。相反如果在做好防范机制的基础上,再给代持人一定的利益捆绑,就可以激起他感恩的心。而感恩就是人性的善。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考验人性。同时也不要试图去消除人性中的恶。因为既然是人性,就没法消除。我们能做的应该是尊重“恶”的存在,然后努力去激励人性中的“善”。
(2)股权分配:要尊重“动态平衡”
前文分析过,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合伙人彼此的定位和心理预期都在不停发生改变。所以,合伙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股权分配一定要保持可变性。
①如何搭建动态股权分配机制?
动态股权搭建的方法有很多,我个人比较推荐的是“目标节点法”。
比方说,在合伙公司成立之初,只约定10%的股权分配。剩下的90%,预设2个“目标节点”,每达到一个节点分配30%。
“目标节点”可以用营业额、客户数等行业关键指标来定。例如第一个节点,设为销售额突破100万。那么在达到这个节点时,就按照预设的“合伙人贡献考核”来分配30%的股权。
这里尤为需要注意的是,“合伙人贡献考核”一定不能模糊,要是可量化的数据,比如如果负责销售,就是销售额。如果负责管理,就是员工KPI指标等。否则,就又是在激发人性的恶。
②给未来人留空间
好的股权分配,还要考虑给未来的"潜在合伙人”留空间。这里的“潜在合伙人”主要指的是,投资人和优秀员工。
尤其是在互联网行业,一个好的项目,往往会经过多轮融资。在股权分配的时候,投资人往往最关注的,就是优先清算权和优先认购权。如果只顾着当前,不为后来投资人留余地,就很可能影响公司的未来融资。
另一方面,员工才是企业的核心资产。要想基业长青,就必须留住优秀的员工。所以在分配上,不能只考虑股东利益,给优秀员工预留期权,也是股权动态分配中必须要考虑的要素。
逐利是人性。投资人如此,员工也一样。好的股权分配,必须尊重人性。
(3)股权退出:成则皆大欢喜,败也有路可循
创业公司三年存活率不到7%,更不用说做大做强的概率和比例。——电影《燃点》
很多朋友在创业之初,只顾一腔热血往前冲。殊不知,创业这件事,成功只是小概率,失败才是常态。
所以,股权架构上的退出设计尤为重要。成则皆大欢喜,败也有路可循。只有这样才能在残酷对的创业环境中游刃有余。这里为大家分享3种常见的退出机制:
①提前约定好合伙人在什么阶段退出,同时约定好退出股权的方式。在合伙之初,就把话讲明白,这样在退出时,既可以保证对其他合伙人公平也不至于影响公司运营。
②股权溢价回购。公司发展起来后,股份的价值肯定比刚成立时要高。所以,提前按照市场估值,约定适当的溢价回购条款。这可以保证股权的平稳过渡,也能稳定人心。
③设定违约金。由于合伙人个人原因要提前退出,对其他合伙人来讲难免造成损失。但人若想走,也无法强留。所以,提前设定退出违约金,可以兼顾公平。
创业维艰,在憧憬上市敲钟之前,请先想明白如何做到体面的分手,尤其合伙人是自己好朋友的时候。
总之就是一句话:在公司创立时做好股权设计,在公司运营时做好动态股权分配,在合伙退出时,保持平稳过渡和体面分手。做到这些,就拥有了戴上合伙人魔咒的底气。
结语
给在座的各位三句忠告:千万别跟丈母娘打麻将;千万别跟比你想法多的女人上床;千万别跟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电影《中国合伙人》
所谓的忠告,因人而异。其实在最后,真正决定能否合伙成功的,还是人。
前文中所有的分析都有一个前提,就是要选对人。
我现在的合伙人就是我学生时代开始最好的朋友。但我们真正开始一起合伙,也就是近三年的事。之前我们在做各自不同的事业,都有过一段被合伙人背叛并深深伤害的经历。三年前,决定合伙时,我俩几乎不假思索地同时同意。
因为都是好友,所以更加熟悉。因为都经历过背叛,所以更懂人性。
上周我们一起去见一个很重要的客户。晚宴时,客户兴致极高,而我酒量不行。两圈喝下来,不知不觉头重脚轻,虽然心里暗叫不妙,但还是禁不住两眼迷离,然后发生了什么,就记不清了。
第二天早起,一阵寒风吹醒了酒气,想起昨晚的失态,心里暗暗叫苦不已。
就在这时,收到了合伙人发来短信,就两个字,搞定。
初冬的武汉街头,寒风凛凛。但我走在街上,心里却充满了温暖和治愈。
创业是条不归路。在这条不归路上,能有人陪,真好。
祝愿所有创业路上的同伴,都能找到自己的中国合伙人。
1.《【中国合伙人的原型】创业失败的时候,再看《中国合伙人》,我终于读到了钱、权、人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合伙人的原型】创业失败的时候,再看《中国合伙人》,我终于读到了钱、权、人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644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