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5 17336044 |余杭早报
“历史总是在特殊的一年给人以获得智慧和继续前进的力量。”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这样的历史,2018年也是充满智慧和力量的一年。
以改革的名义拉开城市建设的大幕,用发展的机会改善民生质量。40年来,林平从由三条街道组成的“T形”不起眼的小镇逐渐发展到今天的6.4平方公里的距离,相当江两岸的小房子被现代化的建筑物取代。物质匮乏、旅行不便的日子已经成为“老黄历”,安心安心地生活,过得舒服,这就是现在林平人日常生活的“主旋律”。
2018年,站在40年前,林平人数不清的“变化真的很大”、“那个时候”、“谁能想到?”
文化艺术长廊、口袋公园、照明项目
旧城接受城市的有机更新
“老小的那些窗户上的油漆都是我画的。那年我才18岁。”宋玲今年快60岁了。当天,计划到林平三游信总院接孙女放学。她擦的老小在新坛旁边。去年,老小和周边建筑物在临平老城区有机更新第一期项目中被征用建造文化艺术门廊。经过半年的建设,上周施工方刚刚拆除了建筑物包围圈。小广场、儿童活动区和未来的社区戏曲中心。与记忆完全不同的景象使宋玲感到震惊和感慨。
带着刷漆的好手艺,宋翊于20世纪80年代从老家乔斯搬到了临平,在木桥病程上开了一家锦湖油漆店,一开就开了近20年。(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分手、分手、分手、分手、分手)直到去年,临平老城区有机更新第一期项目才开始,她签署了景天同意书后才把店铺搬到附近的街道上。
根据《临平县志》,真正的临平主要包括大同江两岸、东街、西街、北街一带。木桥滨路毗邻西街,在宋翊的记忆中,30多年前林平回忆说:“相当江两岸都是老房子,其他地方是田地,比不上现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林平胜选改革开放的春风逐渐增加了现代化的气氛。迎宾楼开业是这一代人难忘的大事。"池塘养殖的人乘船来看当时最好的酒吧是什么样子的。"20世纪90年代,百货商店、高层、道具市场、图书馆、电影院等陆续出现,林平成为周围最繁华的地方,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但是,随着时间进入21世纪,余杭区政府所在地林平仍然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的样子,巷子狭窄,老房子林立,跟不上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要求。
老城区质量的提高迫在眉睫。2017年,余杭区委区政府启动了临平区有机更新项目,跻身美丽余杭“10 X”特别行列。据区委区政府透露,2017年至2019年,林平富省将实施“日产、一省、一省”,包括支持林平平市(老校区)及周边街区市政府、地铁9号线、环林平山综合整治、山水慢走环、老城区口袋等。
按时完成以前的招募工作,确保项目如期启动,在临平街加强协调,成立特别领导层。分配江原队伍,按项目划分泾川指挥部,具体化运营,包揽承包,直到家。(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工作)加强联系,开展街头、社区、部门三级协同作战,明确责任地区,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突出“服务型”精神,推进有序、高效的项目征用。宋玲说,从发出征川通知到领取征川补偿金,“前后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她说林平“太老了”。最古老的房子有60多年了,连房子结构都不完整,需要改变。
老百姓的理解、支持、合作,以及临平街征战队争分夺秒的努力和磨嘴皮子踩鞋底的毅力,使临平老城区有机更新各项目的征迁工作如期完成。2017年3月以来,林平街分为三轮,支持林平山(老校区)扩建及周边街区的整治,山水慢走书坛-文化艺术走廊(以下简称山水慢走环),老城区口袋公园一期、二期项目建设(以下简称口袋公园),林平山周边环境整治,地铁9
目前,林平街正在逐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第四次征兵。其中,临平剧院改造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朝阳幼儿园改建项目将于明年初完成房屋征收工作。作为该地区第一个使用“阳光景天”模式的项目,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改建项目已经公开发布,将于2019年春节前完成签约工作。
虽然泾川仍在继续,但临平街居民已经享受着城市“更新”的成果。
大院正门花园——胡同文化
大院正门花园位于老城区,曹家位于西边,美人堂北面,大院位于以东,思嘉园路南面。顾名思义,这里有一个大花园,原来有一口大花园井。据史料记载,民国时期,曹家是临平最繁华的小区,“民新国、吴家茶馆、鞭炮店”和应家堂都在这里。
大院是进入该文化院的必经通道,经过胡同两侧改建为“林平湖胡同门”
化”的展示廊道,白墙青瓦,藤蔓绕枝,再配上灰色调的仿古铺装,热闹、动感的弄堂市集典故展现了晚清时期临平人的生活,浓烈的大园井文化铺面而来。进入文化园,南侧有一幅长7.7米、宽2.88米,仿老照片底色的巨型壁图,是运用黄铜感光腐蚀工艺制作而成,赵家弄、应家大院、大树,这些传统文化元素都在画作上得以体现。
园内还有一座12米长的木质长廊,波萝格木材、八根圆柱、加上圆形或花形挂落点缀的牛腿,整条长廊看上去精致大气又美观,两侧装有壁灯,顶上装有瓦楞灯,是居民日常休闲的好去处。
九曲营文化园 ——古色古香
九曲营文化园是临平老城区有机更新一期工程的一个口袋公园。今年6月开放,家住北庙北弄的叶大伯仔仔细细走了一圈,赞许道“精致、有韵味,平时来这里听个越剧蛮惬意的。”
位于北庙北弄以东,九曲营路以北的九曲营文化园身处临平老城区腹地,周围居民小区众多。该文化园旧址原是一座破旧的基督教堂,道路狭窄,建筑风格杂乱,绿化覆盖率偏低。围绕宋·韩世忠驻营——九曲营遗址为文化背景,此处在80天内被改造成了一个古韵十足的小公园:白墙黛瓦的通道、古典的园拱门、古老的门楼、青砖青瓦青石、秋色叶植物……这抹新增的绿色令喧闹的临平老城有了一处宁静的休憩之所。
除了临平老城区有机更新项目,临平街道也在实施城市标准化创建,该区块面积约为1.17平方公里,规划范围为北大街以东,邱山大街、星光街东段以南,临东路、藕花洲东延以西,东大街以北,涉及庙东、梅堰、新颜、庙前和桂芳桥等5个社区,通过洁化、绿化、序化、亮化、美化、智慧化等“六化”提升,重点对区块内的环境卫生、市容街貌、景观绿化、灯光亮化、城市家具及智慧城区实施改造提升。其中,已于今年6月份完成的梅堰滨河公园亮化工程是整个建设区域的一大“亮点”。这条650多米长的沿河游步道在多种造型的景观灯映照下,成为了一条可视、可读的文化长廊。据悉,该区块的整体创建工作将在2019年年底前完成,届时将展现出环境整洁优雅、文化特色鲜明、管理智能有序的高品质城区风貌。
公园入口设置了大型景观灯,造型为水纹底、鱼型身,创意来源于旧时“梅堰渔火”的盛景;公园内植物、小径、景观桥、沿河河岸都配置了不同颜色的灯光。并在梅堰路行道树上也设置灯饰。每当夜幕降临、灯火通明,一派火树银花、美轮美奂的景象让人流连忘返。当然,公园的灯光也设置了不同的亮灯模式,可调设为平时、节日和深夜等3种模式,既能营造五光十色的梦幻空间,也注意了节能环保。
小事不出社区 大事不出网格
小城大服务的方便与贴心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宋朝释道潜的这句诗点明了历史上临平的一大景观特点:春夏之交,临平山脚下,有满池荷花渐次盛开。时至今日,亲眼见过这道风景的人越来越少,1961年出生的徐守立是其中之一。
“十来年前,荷花塘小区1、2、3幢前面就是一个蛮大的水塘,有一些荷花。”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荷花塘小区最早的5幢住宅楼建成,徐守立在1989年用大约19000元买下了5幢2楼的一套近60方的房子。1997年前后,因修建星光街,荷花塘因此被填平,现在临平公园北门前有一方小池塘,种满了荷花,被认为是新荷花塘。
城市景观在变,徐守立的房子倒没换。别看荷花塘小区是临平镇上建成年代最久远的小区之一,却依然让他们老两口住得舒舒服服。这多亏了持续十年的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近年引入的开放式小区准物业管理。
2008年开始,由政府出资,街道执行对荷花塘小区等一大批老旧小区分步实施外立面改造、雨水管道铺设、强弱电上改下、小区配套设施新建等等项目。
“管理一个街道,需要绣花针式的精妙技艺,更需要足够的耐心。城市不能‘外强中干’,需要‘秀外慧中’。”临平街道党工委书记胡国伟说,街道正对老旧小区的墙面分批进行改造升级。今年,临平街道继续推进老旧住宅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完成立面整治8.58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临平街道还聘请了年轻有活力的设计团队,结合“老临平”的地域特色,计划打造一条文化里弄,实现“人在画中游,讲好临平故事”的目标。
采访时,徐守立提到次数最多的是准物业管理和垃圾分类,前者让居住安全感大大提升,后者让环境卫生有效改善。
2014年,荷花塘社区以荷花塘小区东区1076户为试点,率先提出实施社区化准物业管理新模式,通过近4年的运行,基本解决了长期困扰社区的“维修难、卫生脏、停车乱、治安差”等四大难题。“以前保洁早上来一趟,之后一整天都不来了,垃圾都乱扔的。偷盗也不少。”徐守立说,自引入准物业管理以来,“我看到垃圾,跟物业那边说一声就会有人来处理。”每户居民的物业费仅收每平方米0.35元/年,其余部分由政府补贴,让“惠民”落到了实处,也因此受到了极大多数居民的欢迎和认可。
随着荷花塘小区、邱山小区等样板示范小区的准物业管理建设成效日益显著,临平街道在今年继续大力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物业改善,现已累计完成小区48个,涉及房屋503幢,居民15000户。
在垃圾分类开始实施前,“垃圾都是下楼随便一扔,环境是真的不太像样。”徐守立把荷花塘小区比喻成 “大食堂”,因为节假日子女都回父母家吃饭,餐厨垃圾一包包堆在单元楼前,“谁家今天吃了什么大家都知道。”2015年起,垃圾分类在全区各个村社推广普及。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分不清楚到现在的习惯性分类投放,小区的干净整洁程度与往日“判若两人”。在他看来,除了让老百姓生活变好了,改革开放40年也让国人的思想观念、生活理念变得越来越先进。
庙东社区居民孟竹娣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作为一名退休老党员,今年57岁的她是社区的一名志愿者,“平安巡逻、安全生产检查、清洁家园等等,社区有需要,我们都会参加。”她以前认为“为人民服务”就是对个体的帮助,“现在我觉得不仅要服务一个人,更应该服务群体、服务社会,这样才能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上塘河被临平人看作母亲河,河两岸一直是临平城区的中心,横跨其上的龙兴桥曾于宋朝重修,是地标性建筑物。自启动“五水共治”项目以来,上塘河水质有了明显改善,两侧绿化景观也同步提升。
桂芳桥社区清河花园成功试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
临平街道持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规范化建设,更好地满足日托老人在生活照料、保健、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临平街道被列为2018年全市基层治理现场会参观考察点和全省“枫桥经验”基层参观点之一
小事不出社区 大事不出网格
小城大服务的方便与贴心
庙东社区办事处进门右手边有一面“抓好关键小事——服务导航”示意墙,张贴内容为公共、健康、便民等三类服务的38个居民日常生活可能会需要的服务电话,包括电力、居家养老、社区律师联系方式等等。这是临平街道探索城市基层治理,实现“事事有人帮,事事有人管,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这一目标的一个侧面。
再来看一个侧影——负责梅堰社区梅堰东路网格的专职网格员金震宇每天的微信运动步数少则10000步,多则25000步左右。每天用脚步丈量网格,以服务凝聚民心,用责任守护平安,金震宇被评为第二届浙江省“优秀网格员”。然而,在他看来,他只是做了临平街道70名专职网格员每个人每一天都在做的事情,是临平街道社会基层治理的一颗小小螺丝钉。
一直以来,面对基层治理点多、面广、线长的现状,临平街道始终坚持“枫桥经验”以人为本的基本精神不动摇,在城市街道的基层社会治理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多年来,临平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多元共治为基础,汇聚各方协同配合,构筑并完善“综合信息指挥室+四个平台+全科网格”建设,形成“一核多堡”治理体系,走出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临平之路。在今年受到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昌荣批示肯定,被列为全市基层治理现场会参观考察点和全省“枫桥经验”基层参观点之一。2018以来,综合信息指挥室共交办处理事件25418起,办结率100%,满意率99.87%,二次交办率0.23%。
此外,以“党建+民主”的模式,临平街道借助基层民主自治协商制度,在桂芳桥社区清河花园成功实施全区首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项目,令老旧小区居民上上下下更方便。受其辐射带动,另有2台已完成并试运行、3台计划于本月底前完工、2台电梯正在施工、3台电梯加装方案通过区级审查。
1、簌簌梨花掩映下的桂芳桥横跨上塘河,修建于宋朝,原名峁桥。因为宋朝徐宣与弟寅、垓同时考中进士,被乡人称为一门三秀,才把桥名变更为“桂芳”。2013年,作为大运河一部分,该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2018年7月末,区政府前的府前路正式亮灯,点点灯光令老城区的夜景多了一丝梦幻气息。
3、 秋天的临平山层林浸染。
4、梅堰路绿荫遮蔽,照片右侧的庙东社区滨河公园是居民日常散步休闲的好去处。今夏,临平街道按照城市标准化建设区块“六化”整治提升要求,对该公园实施亮化工程,各种景观灯映照下的小公园在夜间也十分美丽。
(原标题《这里是临平 小城大变化,老城新生活,惬意! 》作者:余杭晨报 编辑:江舟)
1.《【美人堂】这里是临平小城市的大变化,老城区的新生活,舒适!》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美人堂】这里是临平小城市的大变化,老城区的新生活,舒适!》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664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