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摇滚青年的演员】COSMOTUDE |收起刻板印象,看看这些少数民族年轻人。

“青郎行动”不仅让现象级网红以颜值圈地,还让自己的故乡成为热门旅游胜地,让以前不那么受关注的少数民族青年更加积极地展现自己的文化和生活。

这些少数民族青年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出感叹的民族艺术、食指移动的民族料理、同一话中普通话、方言、民族语言的有趣对比、精致的民族服装、民族节日中盛大的演出、与众不同的少数民族婚礼、走巷子的当地风气……。打者是少数民族,打者是各自的。

Cosmo采访了9名具有民族背景的年轻人,TA们坚守家乡,有的人成为物理世界的精神游牧者,有的人能熟练地转换4种语言,有的人继承了100年的手艺,还有的人把《人民日报》赞给了TA。

这个花园里的56朵花各有独特的姿态。ta们同样很酷,有不同的美丽。

“有时离家更远一点,才能更近一点。”

“你好,我叫托蒂戈里杰杰杰。是维吾尔族。”这是托蒂的固定开场白。

在做脱口秀三年后,托蒂说自己每次说话都像科普维吾尔族的知识。(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脱口秀、脱口秀、脱口秀、脱口秀、脱口秀、脱口秀)她在话剧中被称为“中国最美脱口秀女演员”,但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她铺垫的爆点中,少数民族文化梗是其中不可绕过的部分。

托蒂在新疆喀什附近的一个县城长大,开始系统地学习普通话,直到进入小学为止。正如她的段落所说,当时的汉语水平和现在大多数rapper的英语水平一样。别人眼中的民族特色对她来说都是家常便饭。即使是喀什的老城,也可以说是文化珍贵的古代民居建筑,当时她眼里堆着很多年久失修的老房子。(莎士比亚)。

直到去北京读大学和工作,托蒂才逐渐意识到新疆的美丽有多么独特,新疆给她的持续影响有多大。

例如,大部分脱口秀新手在上台前会特别紧张,托蒂会充满自信,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威廉莎士比亚、斯图亚特、Stuart)维吾尔人天生喜欢表演,没有“社会恐惧”的概念。当其他孩子担心在家庭聚会上被迫表演才艺时,“sototy”们会在音乐响起时立即跳舞。甚至那些完全不懂外放音乐的家庭也是如此。(莎士比亚)。

但是在新疆以外,大多数人似乎对那里有一定的刻板印象,认为街道是羊肉串和哈密瓜,或者地区贫困落后。“其实,你知道吗?新疆面积那么大,有那么多民族,更不用说方言了,我们常说的江浦,南疆和北疆有口音差异。(《莎士比亚》前情提要:“莎士比亚。”

托蒂大学的专业是新闻。她通过文章向世界介绍新疆各地区正在发生的故事,希望能削弱对这片土地的偏见。

大学毕业后选择工作时,她的朋友支持你讨论你的生活和观点时,一定少不了来自新疆的背景。这是向别人介绍新疆的另一种方法。事实上,很多人发现,维吾尔族名字的后半部分是从父亲的名字继承来的,维吾尔族同胞们为学习普通话付出了多么努力。

ght="427"/>

在今年的《脱口秀大会》上,吐提的段子火了,她也被更多人所知道。即使这样,吐提依然觉得自己选择了一个相对冷门的职业,毕竟整个新疆也没有几个脱口秀演员。

但在她前一段时间回家和妈妈聊天时,吐提偶然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看的维吾尔语节目,那是一套来自维吾尔“恰克恰克”殿堂级表演艺术家伊沙木·库尔班的光盘。

“恰克恰克”是维吾尔语中笑话的意思,演员要根据现场情况发挥,用语言、肢体和表情来进行幽默的表演,这离不开表演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超强的概括模仿能力。她突然意识到,这就是维吾尔族的脱口秀。原来早在她选择脱口秀之前,就已经有了这样奇妙的缘分。而那个曾经被恰克恰克逗得哈哈大笑的小姑娘,如今在用普通话延续着逗笑的古老艺术。

上海距离喀什的飞行距离是5665公里,旷阔的山河横亘其中,连风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吐提在上海租住的小区附近,有一支特殊的广场舞队伍,这些爷爷奶奶里有一些曾经是在新疆插队的知青,新疆舞成了他们回到上海后连接彼此的纽带。有时休息在家,楼下远远地传来维吾尔音乐,吐提就一个人在家里跳起舞。音乐超链接了时间与距离,此刻她在上海,也在喀什。

走近一步维吾尔族

关于维吾尔族有哪些刻板印象需要被打破?

守旧保守。这一代维吾尔族青年和上一代相比,更愿意走出去看世界。

了解维吾尔族生活方式最不该错过的活动

去参加一场维族婚礼吧,一场婚礼中浓缩了歌舞、美食、习俗、传统服装……其他地方的婚礼好像只有新郎和新娘两个人才是主角,但在维族婚礼上,一群人的欢聚才是重点,跟着节奏跳就对了。

“何以解忧,唯有酸汤鱼。”

去年,侗族女孩袁嘉艺在某档综艺节目中,弹着古筝,用贵州话播报天气预报的演出,让很多人记住了她。在众多参与节目的年轻女孩中,她不算是最突出的;但在她身上,却有着一种万事不愁的乐天精神。

她还有一个少为人知的身份——在高中时,就被选为“黔东南州民族形象大使”。

推广贵州文化,袁嘉艺是认真的。自从以综合分第一的成绩考进浙江传媒学院,她就发现,原来自己平时看惯的贵州山水,如果换一个时空存在,就会被当作山清水秀的风景区,游人如织。

于是,她在同学中间就变成了一台无情的贵州旅游“推广机器”,仅大一暑假的时候,就前后有五拨儿朋友去找她玩。

成为艺人后,侗族文化的背景成为袁嘉艺的个人特色。节目中,她唱着民族歌曲《敬酒歌》飙高音时,不小心走了调,大张伟调侃她“是不是贵州那边有人在树上撞着你了”,她也只是哈哈笑,接着趁机科普了一番《敬酒歌》是少数民族表达热情的方式。就连这次采访,COSMO也被她安排得明明白白,成了贵州旅游的安利对象。

袁嘉艺生长在凯里,那里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中心,是一个以苗族、侗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清秀山城。毕赣导演的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就在这里拍摄。在电影中,凯里呈现出一种近乎于梦幻一样的氛围,不同背景的人从各地汇集过来,在这里相遇。电影之外,凯里是贵州的美食之都,汇集了来自各民族的美食。

在袁嘉艺的印象中,从小上学时,班里就有来自各个少数民族的同学。“我们凯里也叫‘百节之乡’,因为少数民族多,就会有很多不同的节日,每个民族过的节不一样。比如,上学时,有同学说今天过‘姊妹节’(苗族传统节日),她会把家里做的‘姊妹饭’带过来给大家一起吃,大家都很习以为常,也没什么特殊。大家都很包容,也很尊重对方的习惯,有一种民族大融合的感觉。”

袁嘉艺的童年照 ▎

这种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尊重,渗透进她自小成长的很多个瞬间。她学会的第一首侗族山歌,是在小学音乐课上,老师教大家一起学唱的侗族民谣《布谷催春》。并非只有班里的侗族孩子会唱,其他民族的同学也会一起学唱。

学校里,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是农历二月初二,这是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传统民俗节日,也是苗族传统的“儿童节”。这一天,孩子们会挂着一枚家长煮好的红鸡蛋去上学,因为“吃了红蛋的孩子会变得更聪明”,孩子们也会互相撞红蛋,赢了的孩子兴高采烈,而红鸡蛋最终会被吃进肚里。

也正是这种融合所带来的宽厚与乐观,让她在南下读书、北上闯荡时,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儿。带着朋友们体验各种贵州菜馆和外卖,是她最常规的操作,毕竟“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酸是贵州人的集体乡愁。

“我不觉得在北上广这些大城市推广少数民族文化很难,正因为大家不了解,才更容易发现贵州的特别,你说对不对?”

走近一步侗族

关于侗族有哪些刻板印象需要被打破?

村寨都在山里,与世隔绝。实际上侗族有气势如虹的传统建筑,特别是侗寨的独柱鼓楼,吸引很多游客前去探寻。

想要看最酷的侗族文化,有哪些体验必不可错过?

肇兴侗寨,是保存最完整的侗寨之一,在那里能看到很传统的侗族生活,比如侗族青年男女围坐在火塘(火盆)旁边,打油茶、唱情歌。

“当更多白族的孩子意识到跳舞、英语

都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

他们就多了一个与世界交互的窗口。”

受到电影《五朵金花》的影响,白族人爱把最帅的小伙子叫阿鹏,把最美丽的姑娘叫金花。十几年前,11岁的董继兰被杨丽萍挑进了舞团,并亲自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小金花”,那时她连舞蹈是什么都懵懵懂懂。如今金花已经独挑大梁,在舞团的几部大戏《春之祭》《阿鹏找金花》《云南映象》中都贡献出令人震撼的表演。

金花的家乡是大理附近一个叫做石宝山的地方。这里是白族著名的石宝山歌会的所在地,有最原生态的传统白族生活,自然里的牛、马、山、水是金花对家乡最初的印象。抱憾未登上牛年春晚的牛年舞蹈节目,就是杨丽萍老师带着全舞团的演员回到石宝山,近距离观察牛在自然下的各种状态后创作的。

在金花两三岁的时候,妈妈就开始教她唱白族调,妈妈山上劳作时,母女俩就彼此唱和。杨丽萍下乡挑选学员的时候注意到这个瘦小的女孩,带着她来到大理的舞团里。“最开始我特别笨,别人学得很快的动作我怎么也学不会,我就每天在本子上写上一句笨鸟先飞。”

虽然开窍晚,但小金花舍得下苦工夫,又守得住寂寞,十几年后“小金花”成了团里独一无二的“金花”,作品也花开遍地。2018年金花与国际现代舞大师阿库汉姆合作,在英国推出一段时长将近半小时的现代舞《霸王鞭》。打霸王鞭是白族几乎人人都会的一种舞蹈,任何节日或者喜庆活动上都少不了霸王鞭。一米长的空心竹或扁形木条上,凿开彼此相距10厘米的四个孔,孔里串上几枚铜钱,舞者随着动作碰击身体的时候就会发出有节奏的声音。霸王鞭代表着白族的精气神。而金花结合自己的理解创作出一部融合了白族传统与现代舞创作的独一无二的《霸王鞭》。空竹节在结实的手臂肌肉控制下好像有了生命,铜钱随着节奏呖呖作响。在凭借这部作品,金花成为首位荣获英国国家舞蹈奖最佳新兴艺术家的中国内地舞蹈演员。金花的舞蹈自带霸气,在舞动中让人进入她的场域。对此她的解释是,“可能是我小时候农活干的多,比其他舞者更有劲儿吧。”

疫情期间,金花随着杨丽萍工作,创作出体现白族生活场景的舞剧《阿鹏找金花》。在这个舞台上,金花饰演了一个叫“金花”的姑娘,从情歌传心意,到荷包定情,到传统的白族婚礼,她把自小就唱的白族调和改编过的霸王鞭带进了故事中。而剧中由设计师崔晓东复原自白族老服饰的舞台造型也让观众见识到白族原生态的“酷”。“我们白族的新娘子以前出嫁的时候就是会带上那种圆眼镜,在白色上衣外面再套上绣工精美的嫁服。”金花自己也感叹,历史上的白族女孩们对美的追求已经超越了时代,甚至在当下看都有种看时装秀的感觉。

金花说,有一天她想在自己的村子里开一个舞蹈教室,教更多小朋友跳舞,就像她小时候接触到跳舞,才一路从草木丰美处跳到了不同国家的舞台。而当更多白族的孩子意识到跳舞、英语都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他们就多了一个与世界交互的窗口。

走近一步白族

关于白族有哪些刻板印象需要被打破?

喝酒。虽然白族有自己的酿酒文化,但并不以高度酒闻名,也不是每个白族人都能喝。

不可错过的白族文化盛会:每年农历7月末至8月初的3天,就是石宝山歌会雷打不动的日期。数万名白族青年汇集到石宝山的漫山遍野,对唱情歌。

“一方面我喜欢看到大小凉山里的工匠

自豪地用世代传承的手艺过上体面的生活,

另一方面我也喜欢海明威与毛姆,

喜欢摇滚乐与电子乐。”

从丽江到昆明,再到西安、莫斯科、北京、伦敦,如今定居上海,设计师龙红紫娓就像彝族传说里的太阳鸟,一路不停,将吸取着不同养分,再用自己的方式将彝族的纹样与工艺之美带进新的文化语境,让上海最有型格的男女欣然将她的作品收进自己的首饰盒。

龙红紫娓出生在丽江最传统的彝族家庭,属于凉山彝族的龙红家族。在彝族的传统观念里,一个优秀的女性,针线活儿必然要出色,衣服上的刺绣、裙子的皱褶都要自己动手做,因为这体现出穿着者的审美和技术。她的妈妈、奶奶和外婆会做纽扣、会织布、做百褶裙和烟袋。龙红紫娓从小就学习针线活儿和传统饰品的穿搭,早早就对设计产生兴趣,但却因缘巧合去读了西安外国语大学的俄语系。毕业后她没有满足于安稳的工作,几年后她又义无反顾地考取了伦敦艺术大学伦敦服装学院的时尚商业专业,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有了创立自己品牌的想法。

在伦敦,龙红紫娓遇到了很多和她相似经历的人,在逐渐扁平化的世界里,很多人脱离了自己的文化传统,进入到一个相对主流的价值体系。但还是有一些人,不断从传统的文化根基中吸取营养,并展现出全新的自我表达。她的朋友里,有从小成长于葡萄牙,却对家乡几内亚的风土与习俗念念不忘的设计师;有被印度独特的印染工艺吸引去当地办厂的美国女孩。这些女孩又独立又传统,古老的文化对她们而言就是风筝那一头的线轴,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闯荡,都能让她们笃定地确认独属于自己的落脚处。

这也是龙红紫娓的个人写照。虽然在大众眼中彝族所在的凉山地区经常与贫穷挂钩,但龙红紫娓更想破除刻板印象,把彝族文化用更时尚的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彝族长久以来就拥有自己完整的语言,文字和艺术表现形式,凉山高海拔的严寒造就了彝族人对诗歌的热爱和对苍凉自然的颂歌。这不是“故纸堆里的文物”,而是依然鲜活立体的生活方式。

在创立“soft mountains”后,从2017年起,龙红紫娓每年都会走进凉山进行田野调查,一个村落一个村落的去寻找深山里的手艺人,同时也在用图片记录着彝族人的传统与当下。每次的田野调查的过程都像深山探宝,她见过彝族最古老的、保存最完整的织布机,曾经有祖先在布上织出自由无挡的想象;也见过传承几代的工匠如何同融化一段金属开始,巧手打造出一个个抽象感十足的掐丝银饰。彝族文化在她的设计中变成了让人触摸得到的东西,小伙子唱情歌用的口弦成了项链上的挂饰,几乎失传的掐丝金珠工艺在珍珠之间熠熠发光,彝族男人的传统戒指在简化外形后变成可以搭配任何风格的配饰。经过再设计与创造,龙红紫娓将她对彝的理解更轻盈地表达。

龙红紫娓把自己看作叛逆者而不是继承者,“一方面我喜欢看到大小凉山里的工匠用世代传承的手艺过上体面的生活,另一方面我也喜欢海明威与毛姆,喜欢摇滚乐与电子乐。”所以她在都市与大山之间自由切换,就像彝族创作人莫西子诗在歌里唱的那样,“你不要太乖,不用太听话,要保持野蛮,要始终自由自在”。

走近一步彝族

关于彝族有哪些刻板印象需要被打破?

贫穷,儿童教育。随着2020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凉山地区的扶贫项目也有了很好的效果。很多彝族传统文化内容都在进行非遗保护与文创开发。

一些不可错过的彝族文化内容:大家都知道彝族的火把节,但龙泓紫娓推荐了用另一种形式,从书和民族志里去了解彝族文化。以下这些书值得慢慢阅读:

《被遗忘的王国》顾彼得

《彝人首领》顾彼得

《百褶裙》林茨

《凉山纪》何万敏

《彝族史书〈勒俄特依〉译注及语言学研究》胡素华

“织独龙毯,掌握绕线和松紧度是关键,

需要静下心慢慢来。”

古老传说中的织女来自天上,日常工作是为天空织彩霞。而居住在云南西北部独龙江乡献九当村的独龙族织女,恰好也非常擅长织出彩虹一样的条纹布匹。

如今,这些布匹通过“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与保护——nazenaze独龙族”活动,被制成织毯、斗篷、靠垫、托特包或时装的点睛之笔,在环保品牌klee klee的店面中售卖。

naze naze是独龙语中慢慢织布的意思。这个人口只有7000人的少数民族,喜欢以鲜艳的条纹服装作为传统服饰;一台简单的家庭织布机,就可以把五彩的纱线,按照织布者的心意,经纬相交地变成一块独特的独龙毯。因此,独龙族也被称为“织彩虹的民族”。

2015年,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及云南青创会来到了村子里,想通过可持续的方式让这门古老的手艺让更多人看到。klee klee设计师谢彤随后介入,将精心搭配的配色方案与羊毛材质的纱线带入村庄,让条纹的色彩更耐看,也更有质感。先后有几十名妇女参与了这个项目,她们大多是70后和80后,碧玉梅与龙江英是织女生产合作小组中“唯二”的90后。

COSMO通过设计师谢彤,联系上了碧玉梅和龙江英,在农忙与织布的间隙,她们通过文字完成了这次特别的采访。

碧玉梅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从2013年开始学习织布。龙江英织布的时间更长一些,17岁就开始和妈妈学习,是个幸福的妻子。在当地,织布器具通常由男人去制作和完成,织布是农闲时的劳作,织女们每次静下心织布都要持续4~6个小时。织独龙毯,掌握绕线和松紧度是关键,需要静下心慢慢来,“naze naze”也就由此而来。

碧玉梅‍ ▎

龙江英 ▎

龙江英看到过电视里播放的独龙族宣传片,里面就有她织过的毯子,那块毯子挂在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圆拱形落地窗上,散发着温柔的气息,也贴合了当届双年展中国馆的主题——“民间未来”。

单品图 ▎

因为nazenaze项目,她和碧玉梅分别去上海参加项目培训和指导活动。第一次去很远的地方,第一次看到繁华的城市,第一次坐飞机,她们体验了3D电影,尝试了室内攀岩,还和同期的伙伴一起逛了街。更广阔的世界来到了她们的面前,也让她们体验到了劳动者的尊严。

在项目开启以前,献九当村的人均月收入只有365元,而项目开展后,参与nazenaze活动的织女的月收入达到了2000元。对于2016年才刚刚通公路的村子来说,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对接人还分享了一件小事:往常到了春节,她都会给织女们发红包,让大家开心;去年开始,某位织女突然不收了,说了一句“你也不容易”。对接人表示,那一刻,她感受到了织女们的心意,那就是“我们的关系是平等的”。

目前klee klee的nazenaze项目已经持续举办了五期。很多织女的生活也因此发生变化。龙江英正准备去考驾照,她说想出去学更多的东西。碧玉梅把自己织的布放在家里,想要去学更多的技术,希望有一天,可以自己把布销售出去。她们住进了政府免费为村里盖的安居房,屋子里还保留着传统的火塘,昏暗低矮的传统木楞房则陆续被拆除。

新的生活已经照进了献九当村,这些织女也会越走越自信。

走近一步独龙族

关于独龙族我们不知道的事:独龙族由于人口较少而显得比较神秘,少女纹面是独龙族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独龙语称“巴克图”。但对这时代变迁,1949年后女性已经不再纹面了。

“我想给蒙古包加上速度,

让草原文化与未来世界连在一起。”

壮硕肌肉、长发、珊瑚戒指,令人几乎在一瞬间,就能确定眼前的这个人就是南迪,一名生活在北京的蒙古族新锐建筑师。

在伦敦大学巴特莱特建筑学院取得建筑学硕士学位后,南迪先后在Zaha Hadid Architects、朱锫建筑事务所等国内外知名建筑事务所工作,目前是PLATASIA 事务所合伙人。他的作品用令人耳目一新的设计语言,重新诠释草原与人的关系。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知名的民族文化守护者,本身并不一定从小生长在原生态民族环境中。例如西部歌王王洛宾,出生在北京;《黑骏马》的作者张承志是北京人;《万物生》的演唱者萨顶顶,出生在平顶山;蒙古族导演乌尔善其实也生长在北京。也许正因为有了一定距离,所以当他们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美时,才会同时拥有内与外的目光,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文化与自己的关系。

南迪在内蒙古赤峰市长大,作为一个生长在城市的蒙古族孩子,草原成了他从小向往的地方。

长大后,南迪走出草原,进入更多元的文化语境,他对如何使用建筑语言去表达当下蒙古族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建筑如同行为的容器,无论搭建怎样形态的建筑物,居住其中的人有怎样的生活形态与习惯才是最重要的参考。”

南迪从研究生时期便开始了一个持续的项目“明日草原”,探索如何让草原文化更好地融合现代生活及文化。为此,他曾于内蒙古自治区及蒙古国各地,驻扎记录牧民的生活与居住场所,设计并搭建拥有更多延伸功能的可拆卸蒙古包,为蒙古包做拉迁车,等等。

2018年11月,南迪受剑桥大学中亚演讲中心Prajakti教授的邀请,参加剑桥大学中亚演讲中心专题演讲,介绍了自己的研究《蒙古包的新陈代谢》,阐述对蒙古包形态演变的思考,以及据此进行的一系列创新设计与实践。

很多人曾为南迪在“明日草原”实践中衍生创作的艺术作品而感动——蒙古包的骨架屹立在辽阔的草原上,一块巨大的白色的布覆盖其上,草原上的烈烈疾风把白布的一端高高吹起,夕阳在远处缓缓降落。风成了南迪建筑语言中一个不可忽略的元素。南迪说:“蒙古语中‘灵魂’这个词叫Hiimori,这个词前面的hii是指空气、气体,后面的mori是马的意思。空气是一种能转移的风,而风也象征着牧人和草原民族这种流动的状态。”

作品概念图 ▎

COSMO的拍摄在南迪为乌尔善导演设计的工作室里完成,拍摄时,这个工程已经接近完工。入口处,用材料做成象征着蒙古包内部的弧形,顶上的灯排灵感来自蒙古包顶上的天窗“陶脑”,连接着蒙古族古老的信仰“长生天”。而他手中的3D打印模型,则是下一个即将落地的项目雏形,疾驰的马鬃一样的形状代表着“流动的蒙古包”中白毡被风吹起时的灵动意象。

南迪说:“我们有时候过于醉心于历史上草原文化的辉煌,我想给蒙古包加上速度感,让草原文化与未来的世界连在一起。”

走近一步蒙古族

关于蒙古族有哪些刻板印象需要被打破?

大家可能会觉得蒙古这个民族比较生猛,看起来不重视细节,很“大条”,实际上,很多蒙古人非常细腻,比方一个体重200斤的摔跤手,看起来彪悍勇猛,实际上当你和他聊天时,会发现他对于自己故乡、亲人或所爱的事物的情感,有非常细腻的一面存在。

如果想要领略最酷的蒙古族文化,哪些体验必不可错过?

如果想要这个体验有很强的“在场”感,推荐大家去参加一次草原上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在蒙语中的意思为聚会,这是蒙古族一年一度最为盛大的传统盛会,有传统的体育比赛,即男儿一定要学会的三件事——摔跤、骑马、射箭,除此以外,它也像是集市或庙会,是蒙古族各部落以及蒙汉之间相互交流、通商的一种方式。

“当被问起家乡是哪里,

我说,康定,‘康定情歌’的康定。”

在许多网友眼中,丁珠是那个身材高挑的美丽藏族女孩,是那个身着藏族传统服饰,用一条条有趣的短视频吸引了数百万粉丝的“网红”。

但除去网络的光环,19岁的丁珠和许许多多年轻的藏区女孩一样,在富饶的田园牧歌中长大,然后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发光发热。

采访开始前的几分钟,丁珠刚刚和妈妈一起捡完松茸回来。现在是暑假,也正值松茸季,她短暂告别了城市里的大学生活,回到这个再熟悉不过的地方。早上比太阳更早起床,挤牛奶,上山捡松茸,下午到田间除杂草,休息的时候再拍一些视频素材,日落而息——和在城市里的大学生活截然不同。

在一期视频中,丁珠讲述了她刚上大学时遇到的“小麻烦”:每逢虫草季、松茸季等,丁珠就要请一个月的假,回去帮家里人干活。“一开始,他们还觉得我这是在故意找借口请假,后来,老师们看到过我的这些视频,才知道原来这就是藏族人的生活。”

然而,比起这种可以解决的小麻烦,丁珠笑称,最不适应的还是醉氧。“我在高原待得久了,每次刚到城市的几天都会醉氧,觉得好难受。”

也正是这些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冲突,为丁珠的视频内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有一期视频的灵感,来源于丁珠跟公司的同事拍其他视频的时候。

当时,她的同事刚刚认识了她们家三姐妹,就问丁珠:“为什么你们三个姐妹的名字里面,没有一个字是一样的?”丁珠解释道:“藏族人的名字是没有姓的,而且基本上是四个字。比如,我的全名叫丁真益珠,我的妹妹叫白玛翁姆,没有姓。所以,每当有人问我们贵姓的时候,我们都还挺尴尬的。”解释过后,这个素材就又变成了一条视频。

成为签约视频博主之后,丁珠开始工作学习两边跑,慢慢地,有了可观的收入,平时的花销也不再需要跟父母要,甚至多余的收入还会帮到家人。

其实,在做短视频博主之前,丁珠是一个很内向、不会主动去跟人打交道的女孩。刚刚开始发视频,丁珠就以意想不到的速度火了起来,粉丝数迅速破万,在家乡和其他许多地方都收获了不小的名气。“我们有赛马节,大家都会聚到一起,然后很多人都会非常热情地来问我视频做得怎么样。”

不仅是突如其来的名气,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初来乍到的丁珠有时也会被打个措手不及。藏区很大,每个地区的习俗文化又各不相同。丁珠发布的视频大多是从自己的生活出发,无法以一概全,于是网络上就出现了尖锐的质疑声—“我也是藏族人,为什么我们家就没有这个习惯?”“我去过西藏,根本就不是你讲的那样。”……

原本是为了有意思做了视频博主,但随着知名度的增加,丁珠身上的责任感也不知不觉增加了,在分享跟家乡内容有关的视频时多了事实核查的步骤。

“有些地方的习俗,跟我生活的地方习俗不一样,可能我做得还没有那么完美,我会好好地去了解这个东西,去更好地学习,去了解藏族文化的方方面面,然后再发布视频。但能让更多人了解我们藏区的风景和文化,我觉得挺自豪的,很有成就感。”

走近一步藏族

你以为的藏区生活vs. 实际上的藏区“凡尔赛”

你以为:环境恶劣,寸草不生

实际上:“我们家今年挖的虫草并不算多,挖了一个月大概只卖了十几万吧。”

你以为:收入不高,生活拮据

实际上:“平均一头牦牛大概能卖1万,我们家不多,也就2000头吧。”

“事实胜于雄辩,

我要把家乡最真实的样子带

到更多人的视野之中。”

她的全名是胡尔西代姆·阿布力克木,但却更喜欢网友称她为“古丽”。在维吾尔语中,“古丽”就是“女孩”的意思,可以指代新疆辽阔土地上的任意一名年轻女孩。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古丽”,正在让全世界驻足欣赏新疆的繁华壮丽。

古丽在上大学之前,并没有出过新疆,但在那时,她就经常看到网上有许多对新疆的误解或偏见。当时的她还只是把这些当作网上的段子而已,直到她考上了大学,在成都接触到了来自全国各个地方的同学之后,才切身感受到了不同地方的人对新疆多少误读和误解,甚至已经到了一种“匪夷所思”的程度。

“有一次,我跟一个同学说了一句‘我在我们那边的商场’,当时话还没有说完,她就很震惊,‘新疆还有商场吗?’我说‘当然有’,然后还去网上找新疆的城市夜景图给她看。”从那时起,古丽想要把自己家乡最真实的样子带到更多人的视野之中。“Fact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事实胜于雄辩),”在发布的第一条视频中,古丽这样说道。

在她的视频里,古丽告诉网友新疆到底有多热,新疆和内地的时差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在新疆不能随便说“勺子”,新疆到底怎么玩……关于新疆的大大小小的知识和趣闻都能从古丽这里找到。

渐渐地,古丽自己在做短视频的过程中,也找到了不一样的意义。在大学学习的新闻传播专业,让古丽学到了许多能帮助她做出好视频的专业知识,但最重要的,是让她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和在国内获得的认同感不一样,当古丽开始在国外平台发布视频后,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些人说她的视频内容是假的——她逐渐意识到了网络生态环境的错综复杂,制作短视频的目标也随之有了变化:她想让自己的声音传到大洋彼岸,传得再远一些。

正是这种“小小”的力量,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网友在为这个新疆姑娘加油,和她互动。古丽和她的朋友共同运营的@古丽讲新疆 全平台粉丝超过了300万。不仅如此,古丽的短视频还收获了《人民日报》《新疆日报》等官方媒体的点名表扬,就连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也在外网转发过她的作品。

当谈及关注度给她带来的改变时,古丽首先想到的,不是随之而来的名气或财富,而是责任感。“每当想到自己是一个有一定关注度的博主了,我就会对自己平时的行为规范要求得更加严格一点。因为我觉得,我有责任用正能量去积极地影响我这个小小的圈子里的人。”

不过,古丽并没有就此满足,她依旧在消除地域偏见、传扬少数民族文化这条道路上坚定地行走着,她说这是她的使命。“我希望大家不要通过一些片面的言论去定义一个地方。无论是什么地方,一定要自己去看一看,眼见为实,亲自去感受,才会真正了解到它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这片土地上孕育出来如此众多的民族文化,

每一个民族都像一个宝库,吸引人不断向下挖掘。”

2021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前夕,UP主“赶稿人”临睡前在bilibili上传了她的第一个投稿——《万华镜》。没想到,一夜之间,她的消息提醒就“爆”了。

在这部大约3分钟的动画短片中,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服饰伴随着恢宏的音乐逐个呈现,画面精致,色调高级,继承了国产动画片20世纪60年代的工艺美术风格。随着画面的更迭,弹幕开始上演赛博“民族大联欢”,类似“X族打卡”的文字铺满了整个画面,很多人还开启了讨论模式:“我男友是侗族的”“每一帧都是壁纸”“不愧是清华美院”……

UP主“赶稿人”本名周方圆,来自清华美院2021届信息艺术设计系。这部《万华镜》是她历时一年创作的本科毕业作品。在她的创作中,中国少数民族丰富多样的民族服饰被精准地呈现在一帧帧的画面中。

而周方圆本人并不是少数民族,这个梳着双马尾的年轻汉族女孩,成长在“风筝之乡”潍坊,自小就受到中国北方民间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毕业季里,她把自己的毕业设计当作为党庆生的方式,献礼中华五十六个民族。

谈起创作的过程,方圆的记忆里是日复一日的图书馆打卡。毕业设计赶上了疫情控制的关键阶段,无法进行实地的田野调查。但幸好清华美院图书馆中,有无数前辈学人收集整理的文本与影像资料,成为周方圆的素材宝库。

在孤独的素材整理过程中,令人欣喜的发现一个接一个。例如,在多民族混居的地区,经常可以发现细节上的相互影响与融合。特别是从晚明至近代这一段历史时期,汉族文化中龙、凤、祥云的纹样,进入了很多民族的服饰设计中。可以说五十六个民族的服装史,也是一部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史。

在创作环节中,周方圆和伙伴开启了接力模式,几乎每天都在日夜赶工。为了展现一个民族服饰中最精华的细节,反复修改数十次是常规操作,终于赶在七一之前如期完成。

《万华镜》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一个个神秘的宝藏,也引发了各民族年轻人以此为舞台,相互对话与欣赏的连锁反应。让方圆印象深刻的是,她的探索在一开始时是孤独甚至灰心的,连续一年三点一线的独自研究与上百次的修改,让她常常怀疑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有意义。

但当动画上线后,作品吸引来大量温暖的留言,少数民族同胞在弹幕和评论区里相认,自发科普本民族的服装或饰品知识。一些平时好像只出现在影像或文字资料里的少数民族名字,变成了真实鲜活的个体,发自内心地为本民族和其他民族而骄傲。也有很多民族研究的学者主动联系上周方圆,为她提供更多素材,通过这部作品,周方圆在民族服饰研究的领域找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相互学习,教学相长。

周方圆把每一条专业合理的建议都一一记录了下来,《万华镜》目前仍在严谨地修改中。而周方圆本人,也想把民族文化作为未来工作的方向,从事少数民族文化插画或绘本工作。

文章来源:《时尚COSMO》10月刊

编辑:若菲

文:明星辰、何婧琪、张可

视觉:卞玉清

摄影:马驰骋、鲍雁洲

开篇插画创作:《万华镜》周方圆

碧玉梅、龙江英肖像 供图:klee klee

化妆:刘效麟、薛宁

造型:大美、Cici

编辑助理:杨芳羽

部分图片:IC photo、视觉中国

部分民族造型鸣谢:in_Kashgar

吐提拍摄场地:笑果工厂

设计:迟迟

图片来源

时尚COSMO / 新浪微博 / 受访者提供

1.《【摇滚青年的演员】COSMOTUDE |收起刻板印象,看看这些少数民族年轻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摇滚青年的演员】COSMOTUDE |收起刻板印象,看看这些少数民族年轻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819285.html

上一篇

【张丰毅在什么电视剧中饰演雍正】《雍正王朝》雍正皇帝的最初出演者是张丰,唐国强原来扮演配角

下一篇

【克里斯汀迪奥与迪奥有什么区别】摩登日记|克里斯汀迪奥1954年

【摇滚青年的演员】13年后演摇滚青年,李光洁把《立春》的道具都拿出来了吗?拼写

【摇滚青年的演员】13年后演摇滚青年,李光洁把《立春》的道具都拿出来了吗?拼写

摇滚青年的演员相关介绍,《再见那一天》先导电影登陆雾剧场,受到好评。网民们评价说,演技在线,情节紧凑,没有配速,是良心作品,从现在的口碑来看,后面的分数要上升。 主演李光洁饰演的胡光来本来是钢铁厂的儿子,拿着铁饭碗,但他有文...

【摇滚青年的演员】网友不要再唱不好的内讧了!让我告诉你,这八位男明星在电影界根本不缺好演员。

【摇滚青年的演员】网友不要再唱不好的内讧了!让我告诉你,这八位男明星在电影界根本不缺好演员。

摇滚青年的演员相关介绍,所谓江山代出了有才的人,各出轨了几百年,在同样的太阳下,从来不缺好演员。 流量明星层出不穷的时候,总有人感叹:内娱乐是老戏骨,中年演员已经脱销,尤其是35岁到45岁的男演员,没有国民度,连收视和票房都...

【摇滚青年的演员】摇滚青年必看!十大最佳摇滚电影

【摇滚青年的演员】摇滚青年必看!十大最佳摇滚电影

摇滚青年的演员相关介绍,作为一个热爱摇滚也热爱电影的真·文艺青年,我打算分两部分来推荐我这些年看过的,我觉得最好的摇滚电影。本文基本上没有剧透,可放心观看。 这里的摇滚电影必须是建立在摇滚乐基础上的电影,也就是说,有些电影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