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互联网新媒体大陆行的第三站到达上海。
第一次来的第一天两岸记者一起游览黄浦江,把上海改革开放40年的故事比作书,黄浦江两岸的外滩和陆家嘴的夜景,是这本书最合适的封面。因为真的很难找到准确定义上海这个城市的词或一句话,夜景中黄包强将上海分为两个不同风格的地区,一方面是最具时代象征意义的上海中心大厦、全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东方明珠,另一方面是充满怀旧感的洋房和黄堂,在绚丽的灯水和惊叹声中对上海。
(浦东、浦西、一条河将两种天然气田分开)
在烟台,一位台湾记者在起哄的旅程中说:上海其实和台北差不多。事实上,同样的金融中心,同样的高楼,繁华的派系,事实上,很多台湾朋友都有着深厚的“上海情结”。
台湾有一个叫“外道人”的群体,特别是被称为“高级外道人”的后代,对上海有着天然的情感。1949年前后,许多国民党高官、文化名人、商业大家庭移居台湾,将上海的商业模式海派文化、甚至生活方式带到台湾,这位“海派移民”的第二代、第三代不仅对上海有天生的好感,还影响了从未去过上海的“本岛人”的想象力。
众所周知的台湾著名主持人蔡康永的双亲都是上海人,父亲当时是上海非常有名的律师。被称为“海派贵族”的他们会感受到与住在北京大宅里、拿着鸟笼喝6的公子哥不同的贵族气质。与拿着与年龄不符的啤酒肚扔千金的广州不同,亚速奖也很协调、兼容、包装,浓缩了旧上海的精神,所以蔡康永总是很有自信。
错综复杂的历史渊源使上海和台北有时有惊人相似的城市记忆。上海和台北这两个城市从地图上看,仔细看穿过城市的黄浦江、淡水河、上海和台北的城市地图,看看道路的名称和布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威廉莎士比亚、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上海和台北的城市名言)南京路、青岛路、厦门路。……。连路名都一样。
这后面有一个故事。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收台湾,派上海的设计师规划台北的地图,这位设计师照着原样画葫芦,用中国地图划了经纬,用各省市命名了道路的地图模型,完整复制。(莎士比亚,温斯顿,哈利波特斯(Harry Potters))。
所以台北可以说自然具有上海的基因。
对旧上海无限的想象和憧憬,再加上先天的基因连接,改革开放的40年间,越来越多的台湾人把上海作为西进大陆的第一站。截至2018年6月,上海已累计批准台湾投资企业12488家,约占外资项目总数的13.57%。合同台投资吸引395亿美元。台湾企业在上海设立了企业总部71家,大资本金融机构43家。目前大陆上的大资本金融机构有一半以上在上海。
在这次旅程中,我们访问了很多已经落地的台湾企业。例如,1993年开始在大陆设立工厂的广宝技术,目前在北京、上海、天津、常州、苏州、无锡、南京、咸宁、赣州、广州、东莞、成都设有工厂。
(光宝技术和智能产品)
而且在刚刚离开台湾,选择上海作为新起点的大清(如迈克尔张庄(两岸清创基地))中,台湾的地方文昌名片代表了纸箱王、百年木工文化品牌青木堂等知名文昌团队的台湾年轻人。
(迈克尔张利努力工作的台湾青年)
5?from=article.detail&_iz=31825&index=5" width="640" height="1386"/>(文创园里有趣的小商品)
他们在上海的时间尽管长短不一,但对于上海却有一个新的共同认识:抓紧登上“上海”这趟高速发展的列车,才能追赶上世界的脚步。
对于他们来说,上海情结已经不再局限于城市的相像之处和怀旧的老情怀,而在于上海这座城市到处充满机遇的吸引力以及台北没有的想象力:
在世界第二高、也是亚洲第二高的上海中心大厦上,你可以俯瞰陆家嘴星罗密布的摩天大楼,浦东的天际线就是金融中心的天际线;
在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无人值守自动导引车、轨道吊这些自动化设备,让整个港口因为智能而更高效;
在G60科创走廊,你可以看到以沪苏湖合高铁建设为契机,在沪嘉杭的基础上,向沪苏湖宣芜合拓展,形成“一廊一核多城”的空间布局规划。
经济、文化、科技、政治,上海不仅很会玩,玩法还越来越精彩!而反观台湾,什么都缺的营商环境,在吸引投资方面缺乏该有的活力,我的一位台湾商界大佬朋友就曾经感叹:台北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正在日渐边缘化。难怪台湾媒体报道去年柯文哲来上海参加“双城论坛”时,被大陆的移动支付和电子商务“吓得面如土色”,直说“台北比不上”。
我突然想起了台湾知名媒体人陈文茜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欢乐的上海让我想起台北的孤独》。她在文章中写道:从大历史角度看,上海正主宰着未来世界的一部分,这和台北恰恰好相反。
台北正蔓延着一种宿命的疾病,每次“重大”事件的发作,都预言着衰落;上海好似台北遗落的那一半;每个惊奇,都像一面镜子,告知台北昔日繁华已去,花红不再;只问居住其间的我们,敢不敢逃离?
陈文茜的这些话,对于台湾朋友来说,或许太过尖刻,但我觉得这种咄咄逼人的拷问背后,暗藏着的,是她们这一代人对台北的“爱之深忧之切”,不过,台湾的年轻一代,已经用他们的行动在回应这样的拷问,他们选择到上海来创业、就业、生活,然后说:其实我们在上海也一样可以过得很好!
其实,台北也不必太过悲观,爱台北的人未必就要“逃离”,上海的高速发展也没有影响广州、深圳、厦门、重庆、武汉、西安等城市的崛起啊,甚至还带动了周边南京、杭州、苏州、昆山的发展。台北,还是有机会的!
1.《【叶青林】台湾人的“上海情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叶青林】台湾人的“上海情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853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