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岭南四大文明古县之一,惠州市博罗县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厚,现代文明闪亮。
在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博罗县演绎了生动的性风华人事例。一幅壁画解开了一个人的心,CDIROM解除了夫妻之间的误会,一节浸透了村民的心,志愿者和好人影响了社会,引领了社会的新风。
博罗县管培村一幅美丽的壁画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乐趣。图片来源:惠州文明网
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与努力创造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相结合?博罗县牢牢把握了传承和创新两大课题,通过景观建设、壁画韵律、志愿者宣传、讲堂布道等多种方式,开启了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新时空的“对话”。今天的博罗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在这里美丽的相遇和交融,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孕育现代文明的沃土,城市文明在沃土上枝繁叶茂。
传承发展
传统文化有生动的载体,吸引着最美的香水
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罗有坚实的基础。在博罗,2200多年的文明像珍珠一样没落,产生了车芳雨、韩一灿、陈晓女等历史名人。一直以来,博罗县非常重视文化建设,突出了文化的灵魂作用。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该县在全县深化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同时,该县在努力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更加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与整理、传承和发展的有效结合。
“现代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博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建光说,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博罗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最基础、最核心的要素。博罗重点推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发展。
博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和坚持,一刻也没有停歇。这个县通过创建新媒体和建立新平台,使看不见、摸不到的传统文化成为生动鲜明的载体,优秀的传统文化春风席卷街头巷尾,吸引着博罗人最美的香水。
宝路玄关裴村的壁画不仅乡村美丽,人的心也美丽。资料来源:惠州日报
壁画使文明“走遍村庄,走街串巷”,滋润了群众的心灵。
到了罗阳镇竹景胡同的孝道文化长廊后,记者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色彩鲜明的壁画吸引住了。孝道文化长廊全长300多米,墙壁绘制面积1300多平方米,由42幅壁画组成。和上竹京胡同一样,博罗县城车主干道、后巷都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墙画种植的。绘画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面积4500平方米。
罗阳镇观培村的壁画是另一幅美丽的壁画。沿着村路走,400多幅,约2000平方米的壁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美地融合在墙面上,不仅使乡村美丽,还使人的心灵美丽。
这种画境已悄悄地复制到其他城镇。在张宁镇浦木村的“双拥”壁画中,军民鱼的水情令人感动。长宁镇松江村主干道的墙上画着100多幅传承优秀传统美德的“客家人谚语”壁画。工厂镇成都新村主要道路两侧的围墙上绘有“孝”主题壁画。
漫步在村路小巷,一幅美丽的壁画带来视觉享受,同时生动地传达了传统文化,展现了现代文明的风采,滋润了人们的心灵,丰富了大众的精神世界。
公园广场成为传统文化宣传阵地
“以才能出生、思考、引用、取之不尽。”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深度融合,才能长久地拥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地活着继续下去。(莎士比亚)。
除壁画和壁画外,博罗还有很多其他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载体。(莎士比亚、温斯顿、壁画、壁画、壁画、壁画、壁画、壁画、壁画)
在横河镇郭全村的杨村民调中,广场旁边有“善”文化背景墙,墙上有“常阳村风好,村内存百善”。上面写着“有缘的话是白鲜明的心室”。上梁村民组组长拉沃尔金说:“上阳和善良的谐音,我们努力创造先进文化。”
除了“禅”文化背景墙外,村子里还修建了包含“禅”字的景观,文联、亭子、石椅等共有99个“禅”字。每天浸透“善良”文化,心中的善意油然而生。“要对别人行善,尊重长辈。”在“禅”文化背景墙下,近八旬的村民胡文耐心地教导小孙女。
博罗县龙华镇有“孝”传说,陈晓女一直是当地人的骄傲和榜样。龙华中心小学利用绿化空地张贴石刻等景观,向学生讲述孝文化和陈晓女的故事。
博罗没有大举拆迁,而是结合公园、广场、校园等场所的现有景观,嵌入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了生活。目前,该县各镇文化广场和部分村庄的绿地已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阵地。
ndex=3" width="600" height="400"/>博罗县观背村的壁画不仅美了乡村,还美了人的心灵。图片来源:惠州日报 记者李燕文 龚妍 贺小山
传统文化进村庄进社区进校园
博罗建队伍、建平台、建阵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村庄、进社区、进校园。
日前,博仁文化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周翠芳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为泰美镇新星村村民讲课。接地气的客家话、生动的案例,周翠芳一下子就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记者了解到,由博仁文化志愿者协会志愿者组成的宣讲团走村入户,向村民讲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将优秀传统文化传到最基层。
博罗电视台《经典频道》的开播,更是打破传播地域和时间限制,将文明因子传送到千家万户。该频道全天候播放道德故事及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地群众每天必看的栏目。同时,该县还在社区开设博仁文化学堂,常态化开展博仁文化教室、家长学校、“四点半学校”等公益教学活动,至今已举办663场,受众近10万人;建立博闻公益书吧,常态化开展经典吟诵、书法等课程。
博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县城工作局局长喻红告诉记者,博罗将不断创新载体,计划通过拍摄微电影、创作小说和连环画等多种方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同时,通过推动家风家训进祠堂等方式打造更多阵地。该县各镇也将不断创新思维,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罗阳镇党委书记林志华说,该镇将在田牌村打造乡村大舞台,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挖掘该村的茶文化、红色文化。
据了解,博罗立足地方历史文化基因,自觉把传统文化作为文明创建的基础和核心,融汇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在弘扬中推进传承,在创新中引领时尚,不断提升市民素质。
向善向上
观背村上演现代版“六尺巷”故事
文化滋养精神,行稳方能致远。
博罗在孜孜不倦的探索中,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城市的价值根基和精神动力。
观背村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张姓人家门前,一堵长约10米的砖墙孤零零地“站”在宽阔的路中间,影响交通。砖墙的左侧为水泥地面,右侧是土路,界线十分明显。砌墙的人家想与别人“划清界限”。
巧的是,这户人家房屋的侧墙面积很大,很适合画画。于是“六尺巷”的典故“跃然墙上”。画面的右上方赫然写着“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就在墙画画好一个月后,这户主人找到村干部,愿将门前“十米墙”拆除,让路给来往村民。
“改变由‘人’开始,人心齐了,问题就迎刃而解。”博罗县委副书记、县长卢伟航说,观背村从“脏乱差”的落后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壁画村和名副其实的“文化部落”,还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文化浸润传递向善向上力量
不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生活在博罗的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如此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传承和文明滋养。
在横河镇花园村,以前村民时不时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别扭,对村庄建设也是热情不高。该村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法治并重,开设“乡村学堂”,不定期组织村民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组织“法制副主任”为村民上普法课。
渐渐地村民变了。如今,走进花园村,显眼的鹅卵石路是该村的特色。这条路便是村民到河中拣拾鹅卵石,然后一起动手铺成的。该村党支部书记徐成发说,通过道德宣传和法治教育,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崇尚文明的良好村风民风日渐形成。
无独有偶,在泰美镇兴水围村,村民把祠堂改造成“法治讲堂”,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知识。
行跬步以致千里。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博罗崇德向善的文化品格也在传承中生生不息、发扬光大,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质也在慢慢提升。近年来,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罗实现犯罪率下降、上访率下降、离婚率下降目标,社会的和谐度和城市的认同感得到显著提升。
博罗县常态化开展公益教学活动,孩子们常到博闻公益书吧学习。 图片来源: 惠州日报 记者李松权
孕育新风
城市充满温度好人之风盛行
博罗这座充满人情温度和浓浓爱意的城市,急公好义、助人为乐的故事不胜枚举。
2017年2月22日中午,柏塘镇高桥村智障人士阿福走失,村民纷纷加入寻人队伍。2月26日,阿福在罗阳镇被同村村民王伟明找到。当阿福的家人要兑现“提供线索酬谢2000元,找到人酬谢5000元”的承诺时,王伟明婉拒了。
2月22日傍晚,博罗东江大桥处有人意外落入东江,罗阳镇水上社区居民曾观球和刘玉辉听到呼救声后立马冲出门外,驾驶快艇救起落水女子。
4月18日下午,外来务工人员薛先生疑似突发精神障碍,在龙溪镇走失。其家属立即报警,4月19日晚还向龙溪镇志愿者求助。4月20日,20多名志愿者和薛先生家属一起冒雨进山搜索。经过3小时的搜寻,于中午12时许在太平山林场找到薛先生。
……
贯穿这座城市日常生活的传统文化点滴,就好比浸润人们心灵的春风细雨,既灌溉了这座岭南古县的深厚根基,更孕育了这座城市的社会新风。
道德之花绽放志愿服务暖心
这座城市,道德之花四处绽放,志愿服务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志愿者的服务很暖心,每次风筒、电风扇出现问题,我都找他们修。”县城居民陈伯说,每逢周六,志愿者们一早就来到博罗县人民公园,为市民义诊、艾灸、义修。据悉,该项惠民服务从2011年4月起,每逢周六开展,服务群众10多万人次,项目不断增加。
博罗县博心公益协会从2016年4月1日起开展“关爱老人 爱心送餐”活动,为在县城居住的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每天送上一份免费爱心午餐。自从送餐以来,志愿者们风雨无阻,每天10点半前集合,11点左右把爱心午餐送到老人手中。
博罗县博学公益协会则致力于护学、助学,于2016年10月成立护学队,在放学高峰期,在博罗实验小学、罗阳中心小学等多个学校的附近路段,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
一支志愿服务队伍,一个志愿服务品牌。目前,博罗已建成8支社会认可、特色鲜明、全民参与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内容涉及交通秩序维护、空巢老人关爱、文明宣传等。
据介绍,截至2017年4月底,博罗县共有实名注册志愿者62232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817个,其中县直机关党委志愿服务队伍13支,乡镇党委志愿服务队伍17支,巾帼志愿服务队伍374支,学校志愿服务队伍124支,志愿服务项目累计达5910个,人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长达70个小时。
制图:惠州日报
传播好人精神培育更多好人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到一座城,博罗好人之风盛行的背后,是这座城市与人为善的传统文化价值和现代文明的交融滋养,这也是博罗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升市民素质的积淀和基础所在。
为了发挥好人的榜样作用、引领作用,该县创新形式,在农村和社区成立道德评议会,选树“身边好人”,用“身边好人”教育身边人,用身边好事影响身边事,温暖全城。对此,罗浮山景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梁柳文深有感触。罗浮山东江纵队纪念馆、葛洪博物馆馆长曾庆香进入5月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候选名单。梁柳文说,在曾庆香的带动下,导游们兢兢业业。2017年“五一”小长假,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导游都自觉加班。
目前,博罗有“中国好人”3人、“广东好人”4人、“惠州好人”64人、道德模范67人,好人之风蔚然盛行。
传播好人精神,培育更多好人。该县还打造好人馆,成立第一批好人工作室,增强“博罗好人”品牌效应,为建设幸福博罗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撑;利用素描特色艺术创作形式制作“仁爱博罗 好人之城”明信册,让好人故事传播得更远,推进“好人之城”建设。
文以化成的“博罗样本”
文明以止,人文也。
在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路上,博罗孜孜探索、积极创新,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突出文化熏陶、美德感召和榜样引领,努力铸就好人之城、文明之城:通过景观打造、壁画传韵、志愿宣传、讲堂宣讲等多种方式,将善、孝、礼、义等优秀传统文化因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根植群众心田,播撒城乡镇村,文明的种子因此不断在博罗大地扎根萌芽、开花结果。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大到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盛,小到一个人的安身立命,都需要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来充实和引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作为广东四大文明古县之一,博罗从秦始皇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
博罗的成功探索,再一次说明文化的力量无穷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一脉相承、相得益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核心价值观亦将成为无源之水。从这个意义上讲,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我们继往开来、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根基。
一德立而百善从。今天,我们无论要高水平夺取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还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的崭新征程,仍需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美德。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从而引导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开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境界。博罗在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过程中,更加注重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整理、传承与发展有效结合,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样本参照。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立足根本,致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我们定能播撒更多文明种子、收获更多文明硕果,共创惠州更加美好幸福的未来。
龙华中心小学把龙华大鼓搬进“课堂”。 图片来源:惠州日报 记者李燕文 龚妍 贺小山
特写
小学生擂起大鼓传承民间艺术
“咚咚锵!咚咚锵!……”在龙华镇一些重大活动现场,你总能看到一群身着民族服装的小学生敲起喜庆的龙华大鼓,他们是龙华中心小学的学生。
龙华中心小学校长余新林告诉记者,自2013年起,该校便将龙华民间艺术精髓之一“龙华大鼓”搬进校园,并作为特色校园文化来打造,让这一民间艺术得到传承与发展。
2017年4月19日,受教育部的委托,中国教育电视台栏目组《传承的力量》摄制组到龙华中心小学现场录制拍摄《龙华大鼓》。
志愿者当调解员挽回百对婚姻
“感谢传统文化,是它挽救了我的婚姻和家庭。”长宁镇学树村村民阿玲感激地说。
2014年底,阿玲和丈夫廖先生因琐事打起“冷战”。由于缺乏沟通,误会越来越深。2015年4月中旬,两人一气之下闹离婚。博仁文化志愿者协会志愿者朱玉群在婚姻咨询室为两人调解。这场调解从下午4点持续到6点半,最终朱玉群用优秀传统文化打开他们之间的心结。
记者了解到,2015年3月,博仁文化志愿者协会进驻婚姻登记中心。目前,志愿者让100多对夫妇重归于好。(惠州日报 记者李燕文 龚妍 贺小山)
1.《【赖月金】惠州博罗壁画使文明“走遍村庄”的传统文化成为生动最美的香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赖月金】惠州博罗壁画使文明“走遍村庄”的传统文化成为生动最美的香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855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