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5日,北京,云轻风轻。习主席在首次视察部队时,亲自访问了战略导弹部队机关,将火箭军战略发展定位为高点。
数百公里外的导弹军营、某团政委不久的李保国、习主席的重要指示反复研究,一言以蔽之,整理新的理念和新的战略,抓住战略机遇的团队发展计划正在他的脑海中逐渐形成。(在《战略方针》中,“战略方针”就是“战略方针”。)在“战略方针”中,“战略方针”就是“战略方针”。
2015年12月31日北京,天空晴朗。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宣布成立后,习主席颁发了亲军旗,发表了训话,开启了新时期战略导弹部队建设发展的崭新历程。
在电视屏幕前,李保国激动不已。咀嚼文字深刻地体会到了领导的请求。信仰之火在心中越来越燃烧,思想之源在脑海里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2016年9月26日,北京,花开得很多。习主席亲自视察火箭军机关,从战略上绘制火箭军建设蓝图。
作为党代表,李保国第一次聆听了指挥官的谆谆教诲,宏伟的江军兴团的宏伟画册在他眼前慢慢展开。
真理之光照亮实践的灯塔,前进的道路就会越来越宽,走得越来越好。(莎士比亚)。
从指导员到段正伟、吕政伟,李保国始终紧跟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步伐,从思想根源上带领队伍、带领队伍、进行建设、强身健体、练习战争、精练正风,单位稳定发展蹄子,台阶上升到——。
作为辅导员,大队被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了“军训模范营”的荣誉称号。林端伟、球队连续五年被火箭军选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荣立三届集体三等功,团党委被火箭军党委表彰为学习型党委、创先争活动先进党委。女团、女团开创了火箭军“当年组建、当年组成女团、当年基本形成独立测试操作能力”的先河,演奏了“听党指挥、能取得胜利、作风优秀”气势恢宏的刀剑歌。
“要成为习主席的忠诚战士,首先要打开信仰的灯”——
真理之光充满忠诚之路
这是受到官兵们热烈支持的名牌堂课。这个党在名为《军人该有怎样的忠诚境界》的党的课上讲了李保国有趣的两个故事。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延安时,毛泽东住在简陋的窑洞里,周恩来睡在炕上,彭德怀穿着降落伞改装的背心。从中发现独特的力量。这位曾经自称为“怀疑主义者”的西方记者把这种力量称为“东方魔力”,断言是中华民族的“兴国之光”。
李保国的岳父沈玉山从“解放兵”成长为中国共产党员,一生坎坷起伏,但老人对党的忠诚始终如一。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听党话,人生决不会迷路。(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生活》)和党一起去的话,前景是光明的。
通过两位有着不同经历但有着相同认识的老人,李保国向官兵解释了习主席的重要论述。“对党的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但不是无条件的,而是要反映对党的信仰的忠诚。”真切而深情。
"要照亮别人,首先要照亮自己。"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主席《中国梦》、《江军梦》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引领着奋发图强的中国,带领着奋发图强、奋发改革创新的人民军队。一粒梦想的种子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李保国的心里也结着花蕾。
从李保国的角度看,习主席的讲话、所有文献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他拼命弥补“理论时间差”,先学会抢第一个小时,学会抓住第一个落点,把辅助学作为首要任务。
习主席在2012年12月5日首次视察部队后,进入战略导弹部队单位发表了重要讲话。
夜深了,人静的时候,营地里一切都很安静。李保国把网络视频新闻、新华社文字报道都集合起来,一字一句地研究,逐层领悟。
窗外,月光洁白,寒风凉凉。房间里灯火通明,像键盘的声音。李保国,热情似火,思绪万千。
“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的不懈努力”“不会按照战争、胜利的要求失速、常备”.李保国突然头脑中模糊的想法变得清晰起来,心里感到山中水服的困境复苏了。(莎士比亚)。
iz=31825&index=3" width="640" height="404"/>接下来常委会上,班子成员吃惊地看到,平时惜墨如金的李保国滔滔不绝地作了“长篇大论”;更让大家惊讶的是,他对习主席重要讲话竟能信手拈来,对部队建设思路举措也条分缕析,所言无不切中问题要害……
当理论的阳光洒向实践的沃土,信仰的种子便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走进李保国的办公室和宿舍,只见摆满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论强军兴军》《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读本》等经典著作,布满圈圈点点的学习笔记本和资料剪贴本,码成了厚厚一摞。
“这里边蕴含着引领战略导弹部队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以及对核常力量使用的战略运筹、对部队建设发展的深谋远虑,是实在管用的实践论方法论。”李保国的深切感悟与砥砺忠诚、提纯信仰的思想轨迹完美交汇,在理论武装的道路上踏歌前行。
2016年9月26日,作为火箭军第一次党代会代表,李保国受到习主席亲切接见。
当天晚上,李保国对照火箭军首长传达讲话和电视新闻,整理习主席讲话要点,逐字逐句深研细品。与他同住一室的该团谭高工看到,几乎一夜未眠的李保国脸色泛红、精神高亢。
在代表团分组学习交流中,李保国的发言赢得基地领导交口称赞。
谭高工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李政委对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学习已经进入了‘乐知’的状态。”
当然,熟知李保国的人都清楚,他之“乐知”,是既“乐己知”也“乐人知”。
李保国感到,习近平强军思想是“活灵魂”,要让官兵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走新路难有“活”路,形式不“活”学习难“火”。
在一次次走进阵地哨位,与官兵面对面对话、心贴心交流中,李保国摸索出学习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学、思、悟“三步九法”:划分版块系统学、突出重点深入学、着眼需求针对学;在分析总结中思科学方法、在追根溯源中思前后联系、在问题牵引中思答案对策;对照自省悟、互动启发悟、融入实践悟。梳理出“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魅力有多大”“实现梦想的路有多远”等34个关注焦点、讨论热点和认识盲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题、安排辅导、解答疑惑,探寻习近平强军思想直通官兵心灵的“桥”和“船”。
列兵张乐从地方大学入伍,满脑子是对火热军营、戎马生活的浪漫畅想和美好期待。走进导弹军营后,正值阵地综合整治任务攻坚,在烟尘弥漫的洞库里接受耐力极限考验。小张沮丧地向女朋友形容自己的生活:看不到点火发射,看不见神剑腾空,看到的只是满面尘烟、十指泥黑。不像是导弹兵,倒像是“农民工”。
“不用创新理论的春风拂走尘烟,染黑的不仅是面颊,还可能是信仰。”李保国到连队蹲点,给官兵上了一堂“精神之美”教育课。
听完课后,小张在给女朋友的信中说:“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无言担当。当一名有信仰、有梦想的火箭兵,我感到无比自豪。”
窥斑见豹,一叶知秋。铸魂固本,砥砺前行。
党的十九大刚刚胜利闭幕,李保国立即策划系列学习活动——
每天午饭前,跟随“‘习’语广播台”播放十九大报告原音,官兵跟读声回荡在营院每个角落;训练间隙,盛会视频分段播出,官兵逐句诵读,“跟着习主席一起读报告”成为官兵每天的“必修课”。
在强军网上发起“学习教育我先行”倡议,筛选组建一支由营连思想骨干组成的“网络舆情引导员”队伍。引导官兵在手机上安装“人民日报”“解放军报”APP,关注“学习小组”“军报记者”等微信公众号,组织开展网上学理论活动。
带领“十九大精神”宣讲组,马不停蹄奔赴武器装备研制厂家,向跟岗外训的官兵宣讲辅导,答疑解惑……
一场模拟演训展开前,组织官兵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横幅上签名,一句句口号、一声声誓言,“护送”主题横幅进入野外阵地,一股投身新时代、阔步新征程的意识洪流,在官兵内心激荡。
学则思,思则变,变则通。全旅官兵都知道,李保国在理论学习上对思维导图情有独钟。他说:“我们不仅要跑好专业电路图,更要跑好理论知识‘原理图’。”
于是,他带领相关人员,按照总分结构,围绕习近平强军思想基本框架和“十个明确”分解画出11张图表,制作完成新的思维导图,实现树状结构表格化。
上级领导看了更加扁平化、条块化、通俗化的思维导图称赞说:“对‘三路图’情有独钟的官兵,跑会思维导图,习近平强军思想就会铭记于心。”
“导弹飞多高,实战本事就要有多大”——
使命之光激扬打仗情怀
2017年春,中原腹地,新芽吐绿。一部名叫《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纪录片,在该旅局域网上弥漫起焦虑的情绪。这部由英国人制作的纪录片大肆叫嚣:分布在中国周边的外国军事基地密密匝匝,像绳索一样牢牢套住了中国的脖颈……
如此严峻的现实,如此嚣张的气焰,让刚刚走马上任旅政委的李保国胸膛里燃起一团怒火。
其实,纪录片里描述的局面并不陌生。习主席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军高级指战员:“军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就是致命的。我经常看中国近代一些史料,看到落后挨打的悲惨场景就痛彻肺腑!”
统帅的深切忧思时刻牵动着李保国的思绪:作为执掌新型大国长剑的导弹新锐,作为“利剑的剑刃”“尖刀的刀尖”的王牌之师,怎样才能不负时代、不辱使命?
“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李保国与“一班人”反复研读、深刻领悟统帅的战略思考,把加快旅队战斗力生成作为建设发展的当务之急,描绘一幅推进实战能力建设的“施工图”。
新旅列阵,新毕业干部学员、新分配士官、新入伍战士占50%,对新型导弹武器的了解犹如一张白纸。200多名“三新”骨干被派往导弹武器研制厂家跟岗轮训,“借炉炼钢”缩短人才成长周期。
实装操作训练是战斗力生成的必经之路,面对没有教材、没有装备、没有人才的“三无”困境,旅党委从机关和基层遴选抽调博士、硕士等骨干组成科研小组,研制开发模拟训练器材,场地协调、经费投入和物资保障一路绿灯。李保国更是时常到技术室关注进展、嘘寒问暖,还经常与技术人员一起挑灯夜战。技术负责人说:“李政委焦虑的眼神,就像鞭子抽在背上一样,‘逼’着我们马不停蹄。”
没过多久,7套21台(件)模拟训练器材便新鲜“出炉”,实装操作训练得以提前半年展开,为旅队全面形成作战能力装上“推进器”、按下“快进键”。
与此同时,20多套100余册400万字的训练教材、操作规程、把关要点通过验收,成为实装操作训练的配套“剑谱”。
组建仅两年,所有发射单元基本具备独立测试操作能力,实现战斗力建设质的飞跃。
一切看似偶然的成功,都蕴含着必然的驱动。烙刻在骨子里的打仗意识和流淌在血液中的战斗因子,成就了李保国的一段段“战场佳话”。
这是堪称奇迹的一战,某部官兵至今记忆犹新——
2013年深秋,该部赴高原执行任务,时间之短、要求之高、难度之大,在该团尚无先例。
实弹发射演练既是未来战争的预演,也是对胜战能力的真实检验,考验我们忠诚和能力的时候到了……”李保国简短有力的战前动员,瞬间点燃官兵的激情烈火。伴随着神剑腾空出鞘,直刺靶标,开创火箭军部队实弹发射多个“首次”纪录,迈出由独立发射向实战发射跨越的关键一步。
“对真理最根本的尊重,就是坚定不移地运用;对真理最忠诚的信仰,就是矢志不渝地践行。”仰望如虹弹道,李保国陷入深思:学习践行习近平强军思想,落脚点就是能打胜仗,必须不断提升战斗力“含金量”,切实把理论魅力转化为实战威力。
一场“聚焦实战化破除禁区”的思想风暴由上至下迅速兴起,官兵头脑中砺剑打赢的“根目录”不断刷新:积极研究现代战争特点规律,集智攻关推进“老装备换代、新装备转型,实战化提速、高戒备升级”。
北出塞外,西进戈壁。李保国和团长带领官兵依托实弹发射、驻训演练等大项任务攻关,创新10种新战法,使该部快速反应遂行反击能力大幅提升。
张弓满弦蓄飞矢,一蒿松劲退千寻。李保国说:“每次重温统帅的‘胜战之问’‘价值叩问’‘本领拷问’,就感到肩头使命如山。打仗是军队的天然属性,作为一名指挥员,我考虑最多的就是,当战争真的来临,能不能把一支部队带上去打胜仗。”
认知赓续照亮前行征途,思想火炉淬炼实战剑锋。
走马上任旅政委当周,李保国站在一个“制高点”上,眼见临时部署的老旧营区里没有训练场地,随后便和旅长登门兄弟单位协调借用一处操场,组织部队采用野营部署的方式,紧前展开操作训练。
“没有高戒备,就没有高状态,练兵备战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去年6月,一次会上李保国的这句话,让“一班人”感到兴奋的同时,也捏一把汗。
旅队组建一年,人员装备还不配套,阵地亦未交付,可李保国却提议借用兄弟单位的阵地,采用野营方式演练高戒备战备值班。
烈日悬空,火伞高张。李保国与旅长率领部队开赴野外驻训场,主动构设实战环境条件,研究制订方案流程,通过组织模拟战备值班演练全流程、全要素作战,探索创新多项战法训法。
某基地司令观看该旅模拟战备值班演练后兴奋地说:“没有导弹武器和作战阵地,开创提前进入战备值班的先例!”
“导弹飞多高,实战本事就要有多大。”从团到旅,面对“装备换型,专业归零”的考验与挑战,李保国发出豪言,“天天换型,也要争第一、站排头!”
四级军士长王金辉,是闻名全旅的“金牌号手”。李保国把他请进办公室,跟着他跑电路原理图。看着李保国不放过一个节点、不疏忽一个疑点,有时甚至中午也不休息、夜间12点还不“鸣金”,王金辉感叹:“李政委学专业太过玩命!”
二级军士长王宗刚,是导弹测试发控的“士官专家”。李保国一有时间就往王宗刚所在营区跑,请他担任教头指导跑图操作。一个月后,他“请求”上装操作,所有动作精准到位,让一手冷汗的王宗刚一脸疑惑。在这背后,李保国已经在模拟苦练中付出不知多少心血和汗水。
岁月飞逝流转,砺剑征途如虹。李保国一直在打仗的路上,保持着冲锋的姿态。
“砥砺血性胆气,能打胜仗就有底气”——
精神之光点燃奋进火炬
盛夏,雷鸣电闪,大雨倾盆。汛情告急:排洪沟被石块和淤泥堵塞,营区里的洪水越积越深。李保国纵身一跃跳进排洪沟,在洪流中清淤排障,官兵的激情被瞬间点燃,纷纷跳入洪水参战,营区化险为夷。
寒冬,一场大雪不期而至,温度陡降,运送“国宝”开赴阵地途中,装备车突然“趴窝”。带队指挥的李保国飞身下车,指挥伴随保障人员进行抢修。风绞着雪,雪裹着风,抽打在脸上如针刺刀割。随行人员见他浑身冻得发抖,劝他上装备车里取暖等候。李保国一脸严肃:“这是在打仗,我怎么能躲在车里!”他与官兵一起抢修,直到东方破晓,故障车辆“起死回生”……
不同的时间坐标,不同的奋战场景,折射出李保国身上蕴含的军人独有的精神品质——血性。
“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军人还得有血性。”李保国把统帅的话语写在训练日志的扉页,更刻在心里。
从小就争强好胜,爱看战斗英雄故事影片的李保国,最仰慕军人的血性胆气——
东北抗日联军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将他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侵略日军无不为之震撼。
陈树湘掏腹断肠誓死不当俘虏,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只身堵枪眼,邱少云烈火中永生……每一个英雄都是笑傲死神气吞山河。
“血性是什么?”
“血性就是战斗精神,核心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一个个历史故事、一幕幕战争场景,一次次灵魂拷问、一场场思想洗涤,让李保国对统帅关于血性的论述,有了浸彻骨髓的理解认知,也点燃了他传承弘扬的实战激情。
那年,李保国刚刚从“军事训练模范营”教导员破格升任某团政委不久,所在基地组织的专业技术大会考便不期而至。
由于该团前期专业训练拓展不够,班子成员和大多数官兵平日里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会考“兼通相邻专业提问”环节时,出现“一问三不知”的尴尬场面。
“掌握这点知识还敢应考?不合格!”时任司令员当场震怒,撂下一句狠话便夺门而去。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李保国连夜主持召开党委会,检讨反思问题,研究补训对策。在随后召开的军事训练检讨大会上,他向全团官兵立下“军令状”:“合格不是标准,优秀才是合格。大家看我的!”
血性军人,言出必诺。
接下来半年时间,李保国把半个“家”搬到了测试大厅和装备库房,一有时间便展开图纸学原理,对照装备练操作……最终熟练掌握了全团大部分专业的核心理论,并对多台特种装备工作原理精熟于心。
年底,该团党委主动向基地党委申请专业技术复考。基地司令员亲自带队,李保国和时任团长率先登场,两人以最复杂姿控原理图讲解“零失误”的最佳战绩,赢得了司令员脸上久违的笑容。
强将手下无弱兵。团队90%以上的官兵成为“一岗多能、多岗兼通”号手,核心军事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作为一名政工领导干部,李保国能把专业技术学得这么精,说明他骨子里有着不惧挑战、敢打硬仗的血性胆气。把部队交给这样的主官,放心!”总结讲评会上,司令员的一席评价掷地有声。
“跑第一棒”“打第一枪”“投第一弹”“考第一名”……从营主官到团主官再到旅主官,李保国始终用触动至深的血性激情,感染激励着部队官兵奋勇进取、拼搏争先。
百公里徒步拉练是该旅官兵的 “家常菜”,作为旅政委,李保国每次都昂首阔步走在队伍最前面。
4月上旬,该旅百公里拉练又一次鸣锣开场,李保国的膝盖内有积液,一按一个坑,走起路来隐隐作痛,他悄悄贴上两张膏药率队出征……行军途中休整,他还经常用那雄浑粗犷的嗓子吼上一曲百唱不厌的《精忠报国》,给大家加油鼓劲。
对于一些入伍不久的新战士而言,用双脚丈量完百公里,的确不是件轻松的事。可即便走得龇牙咧嘴、一瘸一拐,也没有人主动上“收容车”。战士的理由很直白:“拿破仑说,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能够打败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我们政委是一头雄狮,我们也不是绵羊!”
5月初,基地组织导弹旅作战能力静态考评。按要求,3公里考核,旅首长机关只需抽取15名干部参加。当通知呈报给李保国时,他却升级要求:“首长机关在位人员全部参考。”
考前没有动员鼓励,只有言语相激。李保国站在队列前自信满满地说道:“你们谁最能跑?我就与他比试!”
“我来!”旅保障部供应科科长习晔当即应战。他心里嘀咕:“政委比我年长10岁,膝盖还旧伤未愈,我就不信跑不赢!”
发令枪响,较量开始。前半程的剧本确实按照习晔所想进行,超越李保国后,他还不时回过头去,眼睛里满是挑战的神情。然而,到了后半程,李保国突然发力,经过一段相互领先的拉锯战,最终以13′28″领先习晔19″的成绩,成功赢得对决。
走下训练场,喘着粗气的习晔一时语塞,只说出两个字:“服气!”
服气的还有考官们:“李政委带伤上阵考出如此成绩,真不简单!”
“塑造他人首先塑造自己,说得好更要做得好”——
品德之光映红心灵天堂
认识李保国的官兵常常站在自己的角度送他一个个绰号:“学习型政委”“打仗型政委”“实干型政委”“暖心型政委”……
了解李保国的人这样评价,他身上的“完美”,带着阵地旁山野花淳朴的香味。
“实现强军目标,基础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习主席的谆谆教导,被李保国粘贴在办公电脑荧屏上,与他写在笔记本扉页的“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的座右铭交相辉映。
从任团政委到任旅政委,李保国总是第一时间向全体官兵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随时接听电话解惑答疑;在强军网上开通“政委信箱”,每天浏览,每信必复,从不让问题过夜;办公室随时“开门办公”,有难必解、有疑必答,从不让官兵失望。
“报告!”战士王东月到机关办事,走进李保国的办公室。他身体肥胖,体能一次次不达标,看到班里战友失望的眼神,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表的自卑感。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找李保国诉说苦恼。
“军人打仗不惧死,还怕这点困难?”李保国鼓励王东月,“从今天起,咱俩一块儿练!”自此,训练场上经常看到他俩你追我赶的场景。
旅机关营区有块菜地。一次,战士张文强在给西红柿浇水时,发起了牢骚:“西红柿啊,你可真享福,天天有澡洗。而我们呢,100多人共用2个热水器,想一周洗次热水澡都难!”
张文强的自言自语,恰巧被李保国听到。他不声不响转身离去,3天过后,张文强所在分队就新装上3台热水器。
到某驻训场跟训,李保国发现不少官兵的迷彩服半湿不干。细问之下得知,由于高强度训练,一天被汗水湿透几次的迷彩服印满“咸花”,每天都要洗。而驻地夏季空气异常潮湿,迷彩服等不到干透便要穿在身上。
“决不能让官兵穿着潮湿衣服训练!”李保国当即与职能部门研究解决方案,2天后,一个新型晾衣棚就新建完工。
“组织把官兵记在心上,官兵才能用心练兵备战!”李保国把官兵的冷暖时时挂在心上。
去年10月到新兵营调研,正赶上机关整修临时借用闲置营房的暖气管道。当问及工程进展时,保障部助理员吴俊杰回答:“除去一间宿舍还要费些周折,其余的差不多都完工了。”
“一间宿舍?那里可住着十几名新战友!如果供暖时间到了还没修好,我就搬进去住!”李保国撂下一句话,让吴俊杰压力倍增。保障部组织人力加班抢修,终于抢在供暖前完成整修。
“李政委身上有一团火,能让官兵时刻感到暖心!”参谋部作训科参谋赵文龙对李保国的评价,源自亲身经历。
赵文龙的妻子也是一名军人,原本夫妻俩在基地另一个导弹旅工作。调整改革中,赵文龙被抽调到李保国所在的新建旅,小两口只能分居两地。
分居带来的生活不便,给赵文龙心里增添了一抹愁绪。夫妻俩只能通过平日里的“电波传情”相互慰藉。
一天,赵文龙的妻子张曼突然打来电话:“我马上就调过去与你一起战斗了!”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赵文龙喜出望外,但又怀疑这“天掉馅饼”是“空穴来风”,赶忙到机关问个究竟。
原来,李保国在翻阅干部花名册时发现,旅里有3名干部的军人妻子都在基地其他单位工作。考虑到旅队不少岗位缺编,而这几名女干部所从事的专业正好与旅队需求相符,便主动与上级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将她们都调了过来。
“这么大的事,自己毫不知情就办成了!”3对双军人夫妻相约到李保国办公室当面致谢,李保国一脸严肃地说:“这是组织行为,不必感谢我。干好工作,就是对组织的回报。”
心系于人,德昭于众。李保国对官兵如此,对驻地群众亦是如此。
前不久,该旅组织野外拉练,部队中途在一所村小学休整。当时天气尚冷,一名衣着破旧、脚穿凉鞋的小男孩进入李保国的视线。
经了解,小孩名叫崔超超,家住邻村,自幼父母双亡,爷爷奶奶也早已离世,目前与精神失常的姑姑相依为命。虽然家境贫苦,但崔超超却懂事上进,学习成绩优秀。
在别人眼里是个硬汉的李保国,天生眼窝子浅,听着听着视线便模糊一片。任务一结束,他便带上鸡蛋、米面、香油等生活必需品,直奔崔超超家中,当场承诺资助崔超超到念完大学,并一再叮嘱他:“好好学习,将来用知识改变命运,回报社会……”这是李保国资助的第3名家庭贫困儿童。
品德就像花儿一样,开在哪里,哪里就一缕芬芳。
官兵公认李保国是个“实干家”。他经常告诫自己:“忠诚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忠诚也没有!学习践行习近平强军思想不仅要有能力,还要靠人格魅力,做到心口如一、知行合一。”官兵都说:“我们信他这个人,所以信他说的理!”
那年8月,阵地实战化建设进入攻坚阶段,洞库里机械轰鸣、烟尘弥漫,官兵轮班作业,李保国一直坐镇现场指挥。政治工作处刘主任担心他过度劳累倒下,便劝他晚上到前指休息。他说:“不率先垂范,怎么指挥官兵冲锋陷阵!”这让刘主任深受感触:“传播真理的人,只有不断提高思想力和表率力,才能增强感召力和说服力。”
在李保国看来,牢记习主席“防止发生在士兵身边的不正之风”的重要指示,必须让权力运行洒满阳光,才能管得住私心杂念、挡得住污风浊气,才能保证权为公用、用权为公。
为此,李保国提议让技术干部和基层官兵参与监督敏感事务决策,遴选上百名基层官兵担任风气监督员。同时,给自己和家人立下“三条铁规”:不准以权谋私,不准插手敏感事务,不准收受官兵钱物。
诺言无声,落地有痕。前年初,士官选改工作启动,一名家长拐弯抹角找到李保国爱人单位的领导。李保国了解到这名战士没有进入连队预选名单,当即表态:“没进入名单,就是条件不具备,一律不上会讨论!”
与此同时,面对12个人竞争一个高级士官转改指标,四级军士长贾正君的家人劝他找李保国“意思意思”。贾正君却信心满满:“评选标准一目了然,谁上谁下清晰明了,我相信组织。”结果,贾正君全票当选。
基层官兵像贾正君一样,有着这样的自信:“咱们政治生态和阵地自然景色一样山清水秀!”
“借得鲲鹏双翅健,雄飞广宇片云轻。天涯海角不愁远,骨里常存万里心。”前不久,一位应邀到旅队讲传统课的老首长,抄录这首描写雄鹰的诗送给李保国。
李保国就是这样一只雄鹰,沐浴着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璀璨阳光,不忘初心、展翅翱翔,率领一支鹰阵飞向胜战的远方。
作者:陈海军、冯金源、苏政
1.《【李政委】忠诚学习了江军传——某吕伟政、李保国践踏习近平江军思想报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李政委】忠诚学习了江军传——某吕伟政、李保国践踏习近平江军思想报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856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