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墓有一段历史,一段历史反映了一段兴衰。
2011年6月20日,陕西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唐代壁画珍品馆,唐代往事随着展馆的开通慢慢降临世界。
永泰公主的坟墓
英泰公主的名字叫李善慧。唐中宗李贤的第七个女人。
看了元年很久,李善惠被封为永泰公主,嫁给了魏王武胜寺长子武演妍。
李善惠生前一直是君主,此后直到父亲唐中宗重置,才被追认为英泰公主。
李善惠下葬时以公主为例下葬,向唐中宗追证永泰公主后以公主为例下葬,李善惠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以墓为陵的公主。
上世纪60年代初,李善惠墓在陕西西安被发现。
但是,完全发掘英泰公主的坟墓花了近两年的时间,从1960年8月到1962年4月,考古学家们实际上没有结束。
永泰公主墓富丽堂皇,令许多考古学家也感到惊讶。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座“以墓为陵”的公主坟墓原封不动地展现在公众面前。
永泰公主墓绝对可以说气势宏伟,规模庞大。公主墓全长87.5米,宽3.9米,深度最多16米左右,墓朝北朝南。
整个坟墓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墓道、前后走廊和前后室,其中墓道长26.3米,又可细分为长长的斜墓道、5个果洞、8个小祠堂和6个中庭。
在古代,中国人认为人生前的光荣和富贵可以在死后继续下去,特别是那些有财力和社会地位的封建贵族。
在永泰公主墓中,复杂的墓内结构相当于生前的尊贵身份。
六个中庭是英泰公主生前层层递上的豪宅和院子的模拟,揭示了英泰公主生前高贵的身份。
中庭的数量与墓主人生前院子交给的数量并不严格对应,但要明确的是,数量往往代表尊贵。
坟墓里的洞上画着大量的图案,常常具有象征意义。
在永泰公主墓里,在第一个洞上面画了5个门楼图,模拟宫门,后面的果洞上也画了多种建筑图案。
永泰公主墓结构为长庆墓道台中庭砖,为方形双室墓,淑白的著作《西安地区唐墓形制》将西安发掘的唐朝墓分为三期四型。
三个时间段是指连带时间。第一期从唐高祖李渊到唐太宗李世民时代,第二期从唐高宗李治到唐玄宗李隆基时代,第三期从唐玄宗到唐朝灭亡。
四型是指不同墓穴的结构。1型是双室弧形方形砖房墓,2型是单室弧形方形或方形石墓,3型单室方形土洞墓,4型单室矩形土洞墓。
墓穴的结构对应着不同墓穴主人的身份,墓穴结构越复杂,墓室数量越多,墓室主人的生前身份就越尊贵。
因此,从英泰公主的坟墓结构来看,英泰公主的身份相当尊贵,甚至超过了唐朝其他许多公主墓的规格。
279e3b06bc414ddfa2545d7c8ed8867a?from=article.detail&_iz=31825&index=6" width="640" height="421"/>除了墓穴结构复杂,墓内装饰繁华之外,永泰公主墓中还有大量精美的随葬品。
随葬品是中国封建社会丧葬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往往与墓主人的身份和等级密不可分。
从永泰公主的墓穴结构不难看出,李仙蕙身份尊贵。
永泰公主墓中的随葬品有各类珠宝,俑群,瓷器共计一千两百多件,被排列在墓道两旁的八个小龛之中。
其中俑群数量最多,接近九百件,陶俑777件,三彩俑68件,木俑33件。
不同的俑形态各异,做工精美。
以三彩女立俑为例,女立俑全部由高岭土制作而成,质地细腻,胎质较硬。
外形方面,三彩女立俑轮廓圆润明亮,发髻、衣服样式等装饰纹路清晰,双手捧方盒或者包袱,神态灵动。
三彩女立俑代表的是永泰公主生前照顾公主生活起居的女侍,等级更高级一些。
而陶制女俑不管是在外形还是制作上都略逊于三彩女立俑,动作也都是笼袖拱手,代表的是并非贴身照顾永泰公主生活起居女侍,等级自然更低。
从数量上来看,陶制女立俑总共100件而三彩女立俑只有6件,这也与现实情况相符,照顾永泰公主的近身女侍数量远低于一般女侍。
《唐六典》甄官署条中有过明文规定:“凡砖瓦之作,瓶击之器,大小高下各有程准。凡丧葬则供其明器之属,(注云:别款葬者俱,余并私备)三品以上九十事,五品以上六十事,九品以上四十事。”
也就是说在唐朝,明器的数量是有相关规定的,且与墓主人生前的身份品级有关。
而李仙蕙在去世之后被追封为公主,根据《唐六典》尚书吏部条例:“外命妇之制,皇姑封大长公主,皇姊妹封长公主,皇女封公主皆视正一品;皇太子之女,封郡主视从一品,王之女封县主,视正二品。”
李仙蕙作为永泰公主应该是为正一品,身份品级在三品之上,随葬明器数量应该为九十件。
但是现实却是,永泰公主墓中的随葬明器远远超出了九十件的限制,属于厚葬。
一方面,这与唐朝当时盛行的厚葬之风有关。尽管《唐六典》中明确规定过随葬明器的数量,但是太子、公主等王公贵族与高品级官员的随葬明器都会远远超过规定;
另一方面,像永泰公主墓中这样庞大数量的随葬明器也实属罕见,可见永泰公主被其父唐中宗追封之后的风光体面。
墓里发现一盗墓贼,在金银堆上枯坐上千年
永泰公主的墓穴恢弘奢靡,自然也就成了不少盗墓贼琢磨的对象。
考古工作人员在发掘永泰公主墓的时候就发现,永泰公主墓有过很明显被破坏的痕迹,且破坏程度不浅。
永泰公主墓内有不同大小的盗洞,在考古工作人员发掘到第六个天井附近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特别的盗洞。
这个盗洞相比其他的盗洞,打的十分有水准,不破坏墓穴,适合人进出。
考古人员继续在盗洞附近发掘,竟然发现了一具尸骸。
这具尸骸歪坐在第六天井附近的墙根处,身旁还有一把铁斧头,四周遍布金银珠宝、玉器等价值不菲的随葬品。
出现在永泰公主墓当中的尸骸,可能是盗墓者,可能是殉葬者,也可能是修建墓穴的准备逃走的工匠。
在没有鉴定之前,谁也没办法判定他的身份。
唐朝的殉葬制度是沿袭了汉代的殉葬制度,贞观十八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建陵事说:“自今以后,功臣密戚及德业佐时者,如有薨亡,宜赐茔地一所。”
唐朝殉葬者,是在以昭陵为中心,形成一个庞大的殉葬墓群,殉葬者的位置排列是根据其生前身份以及与墓主的关系亲疏远近决定的。
而且,昭陵已经是唐朝殉葬制度的顶峰。所以,由此看来,永泰公主墓中的这具尸骸很可能不是殉葬者。
经过专家们的鉴定,永泰公主墓中发现的尸骸并非是唐朝人,而是五代末到宋初人。
很显然,这就是一个盗墓者。但是,盗墓者怎么会死在永泰公主墓中又成了考古人员心中的疑问。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考古人员在发现盗墓者尸骸的周围仔细勘察,果然有了新的发展。
盗墓者的尸骸是在第六天井附近被发现,尸骸的上方有盗洞,其倚靠的墙根上还留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黑手印。
根据这些现象,考古人员推测,死在永泰公主墓中的盗墓者是当时负责向同伴传递脏物的,但是因为与同伴发生争执,就被同伴留在墓中,无法出去。
至于尸骸手边的铁斧,有可能是盗墓者为了进永泰公主墓准备开凿盗洞的工具,也有可能是与同伴发生争执时相互残伤的工具。
一千多年前最近在永泰公主墓中发生了什么,已经无人知晓,但是对于盗墓者来说这样的结局也应该在他的预料之中。
永泰公主墓中的男性尸骸并不是个例,考古人员在发掘古墓的过程中,能看到不少这样的例子。
在1993年于发掘南京雨花台发掘出的一座明代古墓中,同样也有一具与墓主人年代不同的男主尸骸。
根据专家鉴定与推测,这名男子也是与同伴在盗墓之时发生争吵,被永远留在了墓中。
除了考古人员给出的盗墓贼说法之外,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很浪漫的说法。
据说这具尸骸被发现的时候,手里还拿着一个龟甲,上面刻着“之闵,永泰,生生世世”的字样,“之闵”指的就是唐朝诗人宋之问的堂弟。
李仙蕙不仅貌美动人,而且才华出众,宋之问当时为了追求庙堂之位与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走的很近,自然不难见到李仙蕙。
宋之闵也就通过宋之问的关系,认识了当时还是郡主的李仙蕙。
宋之闵对李仙蕙一见倾心,李仙蕙也对这个才华横溢的男子很有好感。
但是迫于二人的身份,相互有好感的两人注定无法在一起,李仙蕙最终嫁给了武延基。
宋之闵也因为此事终日郁郁寡欢,在思念与愁苦中度日,当宋之闵听到李仙蕙去世之后,连忙找到李仙蕙的陵墓。
宋之闵在李仙蕙的陵墓旁挖下一个洞,不吃也不喝,静静等死,只为能够早些见到李仙蕙。
宋之闵死后,宋之闵的好友寻到他,为他封上洞口,也算成全了他的一片痴心。
这个说法虽然浪漫动人,但是漏洞百出,不符合历史事实,大家也只能当做故事,听听罢了。
永泰公主之死
17岁的李仙蕙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家会被亲生奶奶武则天赶尽杀绝,同她一起被杀的还有她19岁的兄长李重润和20岁的丈夫武延基。
关于永泰公主的死,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新唐书》中写到:“九月壬申,杀邵王重润及永泰郡主,主婿武延基。”
光从史料记载上可以看到,李仙蕙是被武则天杀害,但是亲祖母为何要杀孙女,这背后的故事隐藏着的是唐朝那段波诡云谲的真相。
自从武则天登上皇位之后,李家人的日子并不好过。
司马光曾在评述武则天时写道:“太后自垂拱以来,任用酷吏,先诛唐宗室贵戚数百人,次及大臣数百家,其刺史、郎将以下不可胜数……唐宗室人人自危,重心愤惋。”
随着武则天年岁渐长,思维也不如以前那样清晰,朝政逐渐落到了她的两个男宠张易之、张昌宗的手上。
李家都是皇亲国戚,无力反抗武则天,但是也绝对不能忍受江山朝政落入两个男宠手中。
李仙蕙的哥哥邵王李重润就对张易之和张昌宗两人尤其不满,经常在私下痛骂这两人。
除了李家人之外,武则天家族里的人的日子同样没有好到哪里去。
武则天在见过李家兄弟因为权力相互斗争残害之后,对于自己家人也逐渐有了戒备心理。
武家当中有不少人对于武则天专宠张易之和张昌宗同样不满,当张易之和张昌宗把握住朝政之后,更是雪上加霜,武则天侄子武承嗣的儿子武延基,尤其不喜欢姑奶奶的两位男宠。
两个对张易之和张昌宗不满的男人很快就走到一起,自从武延基娶了李仙蕙之后,邵王李重润与武延基的关系就更近了一步。
两人经常私下议论张易之和张昌宗飞扬跋扈的行为,终于有一天,李重润与武延基的话被传到了张易之和张昌宗的耳中。
武则天执政后期,告密之风盛行。
张易之和张昌宗作为武则天的男宠,说的话在武则天心中更具可信度。
张易之与张昌宗两兄弟为了不留后患,在武则天面前夸大其词,添油加醋,称邵王李重润、郡主李仙蕙和武延基三人经常阴居一处,窃窃私语,意图谋反。
“谋反”两个字彻底踩中武则天的心,武则天果然赐死李重润、李仙蕙与武延基三人。
《资治通鉴·则天顺圣皇后下》中记载: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邵王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窃议其事。易之诉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逼令自杀。
虽然史料记载详细,但是仍然有一处令人无法明白,那就是在告密之风盛行,人人自危的武周时期,邵王李重润、永泰郡主李仙蕙和继魏王武延基这三位身份显赫的人,怎么敢时常聚在一起“私议二张”。
随着考古人员对永泰公主墓的清理发掘不断深入,终于发现了永泰公主墓的墓志铭。
“大唐故永泰公主志铭”较为详细的记录了永泰公主具体而完整的一生,也永泰公主的死因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大唐故永泰公主志铭”写到:珠胎毁月,怨十里之无香,琼萼凋春,忿双童之秘药。”
根据墓志铭可见,永泰公主并非被武则天赐死,而是因病而亡。且墓志铭中记载,永泰公主去世日期为九月初四,并非史书中所说的九月初三。
对于这样的争议,专家很快对永泰公主的尸骸进行鉴定。
经过对十一块骨盆碎片复原可以基本得到永泰公主的骨盆,可以看出,相较于其他同龄女性,永泰公主的骨盆确实较小。公主难产而亡的说法似乎成立。
但是这些仅凭着这些证据只能证明永泰公主去世的时候是身怀六甲的,至于究竟是难产而亡还是被武则天刺死,至今也没有人给出明确的定论。
对于这位17岁就香消玉殒的公主,后世人更多的也只能是可惜。
或许永泰公主在与丈夫和兄长议论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的时候,并不想卷入朝堂之上的纷争,只是心高气傲的性格让她无法忍下这口气而已。
但是出生帝王家,这就是她荣华富贵生活的代价。
1.《【武承嗣】陕西发现武则天孙女的墓,在墓里发现盗墓贼,在金银堆上干坐了几千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武承嗣】陕西发现武则天孙女的墓,在墓里发现盗墓贼,在金银堆上干坐了几千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874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