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前,星期三,历史上巨大的甜瓜日,很多大甜瓜打我们,使我们眼花缭乱,但其中最令人震惊的是陈雨凡吸毒。(大卫亚设)。
后来,陈宇凡处理毒品的消息出来了。
这个消息意味着什么?
这个消息意味着,未来三年,陈雨凡不仅不能参加公开演出,还必须定期到社区接受尿检和提问,就像闲人一样。而且原来人们吸毒已经不是一两天了,既然已经是中毒人员,那么白河当时的离婚也确实是有原因的啊。
歌手陈雨凡,结婚也走了,女朋友也一起被抓了,孩子也被拉了一百下。那么,这次毒品事件生活中影响最大的人是谁?(大卫亚设)。
无疑是和他同行了20年的合伙人胡海天。
最搞笑的是,他吸毒的消息传来后,胡海天和陈宇凡的大师文化一度传出严酷的谣言,但7小时后,随着事件的明朗,他们又发了一封道歉信,这张脸也啪啪地打得很厉害。(莎士比亚,莎士比亚。)
事件发生时,至今记忆犹新的是胡海天咆哮的10个为什么?果然是江湖人称炮哥的发言啊。连珠炮啊。
在这条微博下,称赞第一名是充满笑话的评论。
稍晚一点,胡海天又发了一条微博,比起第一条连珠炮般的提问和冲击,第二条微博冷静了很多,淡淡的、深思熟虑的、为以后的危机宣传做了一些铺垫。
你还是你,我还是我,我们还是我们。嗯,这句话一开始听起来像废话,但其中还有很多想说的话,停止的意思。
海天好像说你吸毒与我无关,但真的很遗憾何宇天,你是何宇天的一员,何宇天还是有希望的。
胡海天的微博下面有很多评论说“耀眼”。大家都说胡海天甩了好锅,和陈宇凡有什么交情。他吸毒你就不知道了?
也许海天或者十个为什么真的戏剧性效果太强,抓了太多马。(莎士比亚)。
但是,请想象一下,胡海泉可能真的很急,他和他的利益绑得太紧了。
他们是两个独立的人,各有各的想法,但是在现实生活里,无论是演出还是收入,两个人却又合为一体,一荣共荣,一损俱损。所以,作为利益共同体的他又该以怎样的心情和立场发一条“妥当”的微博呢?怎样的口气才会不被骂呢?没人会知道标准答案,毕竟,这里面盘根错节的关系太深、太复杂。
如果只有利益也就罢了,可“羽泉”这个名字,又掺杂了很多感情。
不光是他们之间的感情,也顺便带上了一代人关于青春记忆的感情,而且这感情足足沉淀了20年。想必,怎样的回应,都略显苍白吧。
所以,海泉真的是“甩锅”吗?羽凡和海泉一起走过的20年里,他们呈现出来的是真感情还是虚假繁荣?让我们细细道来……
羽泉20年
羽泉出道20年来,他们两个人都不止一次地说起过当年遇到彼此、组成组合的趣事。
海泉说得少,羽凡说得多,尽管说了很多遍,但是每次陈羽凡再回忆起那段经历还是会很兴奋,很开心,他总是不吝啬一些煽情的话,讲给身边这个伙伴听。
说实在的,“上辈子就注定的缘分”还真不是夸张,因为这两个人在遇见之前,都有着莫名相似的经历。
陈羽凡1975年出生,胡海泉也是1975年出生,都是属兔的;陈羽凡出生在北京海军大院,父亲是军人,搞潜艇技术;胡海泉出生在沈阳,父亲也是军人,在沈阳军区政治部,是个军旅作家、诗人。
两个同龄人在相同的时代背景和相似的家庭环境中,分别慢慢长大。
▲童年时期的海泉和羽凡
▲少年时期的海泉和羽凡。不过,海泉,你干啥呢?一个蓝孩纸,举着蒲公英照相,还笑得那么陶醉,是有人逼你吗……
▲青年时期的海泉和羽凡。可以看得出陈老师的面相没怎么变,但是胡老师变化蛮大的,他也说过年轻的时候就是“屌丝气质”,牙齿微龅……后来整了牙之后就好很多了。
而且,两个人都在年少时期和音乐扯上了关系。唯一不同的是,陈羽凡热情四溢、积极主动地投身到音乐世界,而胡海泉多少有些被动,被妈妈逼着去练琴。
陈羽凡是从骨子里热爱音乐,一方面因为天赋使然,另一方面,他初中的时候生过一场大病。在那个年代,肝病还是饱受歧视的,同学们的刻意疏离,喜欢的女孩因为他的肝病和他分道扬镳,让陈羽凡只能从音乐中找到慰藉。
陈的父母不同意他搞音乐,可这孩子就是一股子倔强,非要一条道走到黑。
陈羽凡的爸爸后来写过文章,说了陈羽凡小时候的事情,那时候他天天弹琴练歌,几个小时不动弹,为了找灵感,把窗户全糊上报纸,看得出确实是极度热爱。
2017年白百何出事后,陈羽凡打碎过狗仔的车,当时他说了一句“我弹了一年的吉他才知道要调弦。”
现在想想,也确实挺心疼。一个爱音乐的孩子,家里没条件、不支持,更没有启蒙的老师,只能自己慢慢摸索,跟着电视学,能坚持下来不容易,下了大功夫。
▲陈羽凡录音节选
而胡海泉在成长过程中,对音乐的态度是不如陈羽凡那么一腔热血的,但是他有一个文艺气氛很浓的家,他有一个著名的军旅诗人爸爸,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胡海泉最先是对诗歌有了兴趣,10岁就发表了诗歌处女作。
后来,胡海泉在2002年和2012年分别出版了两本诗集,也算是圆了诗人的梦,诗还要配上写真,胡海泉这诗人和艺人加一块儿的自我风格,也真是没谁了,可以说是艺人里诗写得最好的,诗人里歌写得最好的人……
胡海泉写诗这件事,在前几天的《吐槽大会》上还被狠狠地吐了一把。这个“一米阳光、半尺忧伤”确实是海泉写的,原题目叫《无题》。
▲诗的内容如下:“一如既往,此情无处安放。一米阳光,沾染半尺忧伤。意犹未尽时,洋洋洒洒却只剩片语。灯火阑珊处,人潮汹涌也空无一人。梦寐的不是美梦,销魂的不是灵魂。翘首的不是回首,回首,已不必挥手。”诗咋样?大家品品,是不是特阳光……
至于弹钢琴,原来只是妈妈为了给他增加一些艺术特长,逼着他练琴。但是考上大学后,胡海泉接触到很多流行音乐,才从心底里重新热爱了音乐。
他也是在那个时候尝试给自己的诗歌编曲、弹奏,心底里的闸门一下子打开,才华一发不可收拾。
▲大三的时候,胡海泉已经能自己创作歌曲了,在姐姐的婚礼上,他自弹自唱了一曲《给出嫁的姐姐》。
就这样,一个在北京苦练吉他,一个在沈阳苦练写歌和钢琴。两个青年在音乐中激发了巨大的能量,找到了人生的路,尽管这条路的前方依然很模糊,但总归是有了方向。
到了1996年,两个人终于有了相遇的前奏。那时候,胡海泉为了音乐梦想来到北京,成了“北漂”一族,住在简陋的房间,成了一家音乐公司的制作助理。
而陈羽凡,因为出生在军区大院,有先天的优势,他是很多大院子弟宠爱的“涛贝儿”,哥哥们众多,不乏很多掌握资源的朋友,他走上音乐的道路是很顺利的。
▲一开始,陈羽凡在酒吧驻唱,也打出了一些名气。他有个好朋友叫吕小锋,也是搞音乐的,同属于他们“京圈”。陈羽凡这首《原谅我这一回》就是吕小锋帮着制作的。吕小锋后来也成了著名的音乐制作人,他发掘的艺人除了羽凡,还有吴秀波,吴秀波早期是唱歌出身,也发过专辑《爱之战》,就是吕小锋的制作。
陈羽凡第一次见到胡海泉,就是因为业务上有了往来,一个是卖歌的,一个是买歌的,两个人因此见面了,胡海泉算是甲方。
第一次见面,双方印象都不太好,海泉觉得羽凡流里流气,羽凡觉得海泉“就是个财务”。第二次见面,胡海泉在家编歌,才让陈羽凡一瞬间很触动。
一直想找人组合的陈羽凡,也就用了两分钟的时间,就“认定”了胡海泉,向他邀请“我们搞个组合吧”,胡海泉半真半假地答应“好啊”——于是,一个叱咤华语乐坛20年的超级组合,诞生了。
▲从出道到现在,陈羽凡一讲到拉海泉入伙的事,总是眉飞色舞喜形于色,他总是说“这个男孩比我强,特别好”,海泉在一边默默听着,他不像陈羽凡那么热烈地表达,但是也真的很受用吧。
1998年11月17日,两个人由袁涛、吕小锋和韩红的牵线搭桥,签约了滚石唱片,宣告羽泉正式成立。1999年,他们的第一张专辑《最美》发行,《最美》的影响力,已经无需赘言。
“羽泉”成立后的几年,两个人完全就是“爆炸式走红”。他们最开始的几张专辑,大部分的创作全都源于没出名的那些年,在酒吧里驻唱的日子,那时候,他们的创作力最鼎盛、最澎湃,陈羽凡和胡海泉写了太多太多好歌。
几乎所有的80后,在青春成长的日子里,都有羽泉的陪伴。男孩向女孩表白,在KTV里唱一首《最美》总不会出错;校园里的篮球场上,一定有《奔跑》的旋律;每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都会哼上一两句《冷酷到底》……
2001年和2002年,羽泉连续两年登上春晚。
▲2001年,《彩虹》
▲2002年,与王力宏合唱《美丽新世界》,不算一线,也是二线顶了
这么多年,羽泉就是有一种气质,他们永远形象健康、永远积极向上,他们即便唱着颓废的苦情歌,可仍然会让人觉得前方有希望、有力量。
▲2015年春晚,羽泉挑战京剧《三家店》选段
两个男人,不怎么帅,才华呢也不是那么的惊为天人,但是合在一起就光芒万丈。如果家长们愿意让孩子追星,那么羽泉必定当仁不让成为家长们的首选名单。
20年中,有颠簸也有宁静,但即便世道再怎么变,羽泉也永远不会传达坠落和放弃的感觉,他们给自己的六字箴言都那么的正能量——“坚持、创新、向上”。
斗转星移之中,羽泉虽然不如刚出道时那样红得发紫,但不可否认,这两个人已经成了华语乐坛的金字招牌。
20年常青之路
一个组合,坚持两年不算什么,但坚持20年,一定有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
纵观华语乐坛,大浪淘沙之后,多少组合分飞两处,形同陌路甚至闹出翻脸官司的也不少。羽和泉两个人,天时地利人和,以不变应万变,在这20年里岿然不动。如果不是风暴突至,他们或许能继续坚持第二个20年……
那么,在这个黄金组合中,羽和泉两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他们为什么会坚持这么久呢?
首先,两个人有天然的默契分工。
在羽泉组合刚出道的时候,可以看得到,陈羽凡是绝对的主力,他创作能力强,并且资源丰富,羽泉两个人从不知名的酒吧驻唱到后来签约滚石,再到签了华谊音乐,这里面,陈羽凡的朋友们贡献了很多力量。
陈羽凡是“大院子弟”,一旦冠以这个名号,也就基本等于进入了京圈的资源和关系网。
2004年陈羽凡拍了同是大院子弟的叶京导演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不仅彰显着他和京圈导演的密切关系,也让他收获了与白百何的爱情。
所以,在羽泉最初的那些年里,陈羽凡是推进组合发展的主导力量,而胡海泉是从东北赤手空拳到北京,没什么扎根的关系,更谈不上资源和影响力。
在很多访谈节目中,也都是陈羽凡在侃侃而谈,胡海泉在一边安静从容。
早年间,也可以看得出两个人磨合的过程。有一次,鲁豫问,突然有了那么多粉丝,什么感觉?
海泉乐呵呵地回答:“很好。”
陈羽凡马上正色:“我们不是为了鲜花和掌声才做这一行的。”,看看,这回答,立刻就显得不那么简单不那么贴地了……
当时他们出了张专辑《三十》,意思是两个人都三十而立了。鲁豫问,是不是以后要出《四十》、《五十》?
这时海泉说:看情况吧。
羽凡又一次更正了他的说法,以一种更权威、更官方、更有深度的口气主导了这场谈话:
但是,人是会变的。
随着音乐市场的急剧变化,也随着两个人的成熟,羽凡和海泉两个人之间的分工也产生了变化。
更确切地说,羽凡还是那个羽凡,而海泉,从一个外地人,从在组合中支持、配合的角色变成了羽泉品牌的实际经营者。
海泉开始热衷于商业,当他赚到了一些钱之后,他开始做投资。他投资或者涉及的公司非常多,数量之巨大,跨领域之宽广,也令人咋舌。
▲据“天眼”显示,和胡海泉有关系的公司有39家。
其中一些公司也能看见陈羽凡的身影,但是无论从数量还是控股比例都不如海泉庞大,海泉的“帮带感”也很强。
除了写词和写歌,胡海泉喜欢做生意。
这就叫商业才华,而且他真的是感兴趣,在经商这件事上足够勤奋和努力,他考下了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证,这据说是非常难考的证,有传说他在主持《我是歌手》的期间就在啃这个,学习到凌晨,孜孜不倦。
▲海泉真是“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的网红了,他备考历程还被网友和同行发明出了一个词,叫“海泉时间”,即“把别人用来吃饭上厕所的时间用在恶补财经知识,看BP上”。
他还考上了马云的湖畔大学,光是学费,网上盛传三年是28万,对艺人来说,不高,但对普通人来说,真的就蛮高了。
而且不光是有钱就行的,还有其他的入学门槛,所以能进入这个学校,无疑是对商业能力的极大肯定。
胡海泉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艺人了,他的身份还有公司老板,投资人,各种局的攒动者,于是乎,他开始变得十分忙碌,他几乎24小时不停转,休息的方式就是看美剧《华尔街创业》。
在演唱会后台,陈羽凡嘻嘻哈哈地玩乐,而胡海泉安坐角落,挤出时间来与人沟通各种商业事宜。
▲在后台反差很大的两个人,羽凡还是传统上的艺人,而海泉则真的慢慢变成了一个商人
在他们共同组建的公司“巨匠文化”,胡海泉白天上班,处理公司事务,而陈羽凡晚上上班,主管音乐创作,这是巨匠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陈羽凡在音乐上有执念,他能保证“羽泉”不偏离音乐的道路,而胡海泉在商业上的努力,又让“羽泉”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两个人共同发力,使得这艘大船平稳行驶,徐步向前……
第二,宽松的性格造就“一山容二虎”。
陈羽凡和胡海泉在性格上是迥异的。韩红曾经这样评价过他们俩:
这种性格的迥异一直持续到现在,谁也没有被谁同化,并且迥异的程度越来越大。
现在,羽凡依旧是个喝可乐、玩摇滚的音乐顽童,而海泉却成了保温杯不离手的养生系中年老板。
但是,这对“羽泉”来说又是天大的好事。
一段合作关系、尤其是两个人的合作关系,性格互补其实比性格雷同更稳固。因为性格不同,所以在意的事情不同,人生的焦点也不同,在不触碰底线的情况下,两个人实际上都有了更大的空间,包括做事的空间以及心理上的空间。
对于羽凡来说,他的空间在于——没什么事情是不可商量的,但是不要打扰我做音乐。
陈羽凡的性格大大咧咧,从小在受宠爱的家庭和环境中长大,他没遇到过什么沉重的打击(当然那次肝病或许算是),他爱玩乐、喜欢热闹,喜欢交朋友。
这样的人在性格上的包容度就很高,不会去较真、钻牛角尖。再加上他有才华,热爱音乐,他把生命中大部分的精力都贡献给了乐谱和吉他,所以他对其他的事情就有着“无所谓”的从容和大度。
当年两个人还不算多有钱的时候,海泉拿了羽凡的100万去做投资,全亏了。陈羽凡也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他不太关心这个。
▲当时特别注意了一下陈羽凡的表情,坦坦荡荡,一脸回味往事的笑容,其实100万在当年还是分量很重的,陈羽凡也不是大富之家,看来是真的不在意。
在很多关系中,“钱”可是个敏感又多疑的字眼,别说什么兄弟情深,就连亲手足都能被钱的力量摧毁。
可是这100万,在羽泉这里就不是什么大事,陈羽凡不觉得自己有多大的损失,胡海泉也不觉得太愧疚,一切都很自然。
在羽泉发展的后期,陈羽凡渐渐不如胡海泉有影响力和掌控感,他们的公司“巨匠文化”,陈羽凡从一开始股权的平分秋色,慢慢地减少,到现在拿11%,而胡海泉占了巨匠股份的72%。
但是那又怎样呢?反正陈羽凡不在乎。
对于海泉来说,他的空间在于——我不关心谁是老大,我只关心“羽泉”能做到多大。
胡海泉在羽泉的日子,很多时候是在羽凡的阴影下度过的。论资源,全是羽凡给的;论音乐,大家都说陈羽凡更有才;甚至论到嗓音,都是陈羽凡的更有辨识度和力量感。
连张韶涵都说“羽泉能撑多久,关键看羽凡。”
换做一般的男人,恐怕早就咽不下这口气了吧,大部分中国男人,混就是混个脸面和尊严,谁都不愿意当那个“第二”。
可是好就好在,胡海泉也不是那么自尊心敏感的人。
他虽然不是京圈子弟,但他也出生在相对优越的家庭,父亲在军中的地位也很高。在那个年代,家里买得起钢琴让孩子练,就说明家庭条件和教育理念都是超出一般水平的。
宽松的家庭和教育环境,自然培养出了性格宽松的孩子。
所以,胡海泉其实也不在意两个人之间的相互比较。在他眼里,无所谓谁强过谁,他只有一个关键词,就是“羽泉”。
从这一点上来讲,海泉是个聪明人。
是啊,两个人争来争去有什么意思呢?还不是凭空消耗了元气。倒不如兄弟俩合力写歌、合力挣钱,忽略一些无关紧要的小细节,把全部心思用来做大羽泉。
毕竟,钱挣到了,名气打响了,品牌不倒,对两个人来说才是绝对的“双赢”。
第三,“做音乐”是两个人坚不可摧的核心共识和粘合剂。
陈羽凡对于音乐的狂热是有目共睹的。
即便人到中年、结婚生子,又赶上了很多是非的困扰,他的创作才华已经消磨了很多,但2018年他在鲁豫的节目中,这个43岁的中年人依然对自己的音乐能力坚信不疑。
事实上,他也一直保有音乐人活跃的大脑和旺盛的感受力。
在和鲁豫KTV唱歌之后,他录下了整首歌,并且说“我们的歌声从此在地球上记录下来了。”当时听到这句话,有点感动,43岁的中年人还是会在心底里留下一些些童真和痴意。
胡海泉呢,虽然这些年把精力放在商业上,但是他骨子里也仍然是个音乐人,对舞台的眷恋、对音乐的热爱没有消逝。
而胡海泉一直以来也非常真诚地支持着原创音乐。2004年他成立了“EQ唱片”,赔本赚吆喝,但是扶持了一大批原创音乐人,口碑很好。
近几年,出于商业的考虑,胡海泉更是没有放弃“艺人”这个标签。他的思路很明确:
“在艺人圈要永远占据一席之地,这是一个导流,如果你不红了,你的跨界也不好做。我敲开任何一个陌生人的门,他开了以后都会笑脸相迎,这对于任何一个投资人来讲都很难。”
所以,胡海泉在商业上的作为,对于羽泉的音乐来说,是不矛盾的,相反,还是有很多助益的。反过来说,如果没有羽泉的音乐,胡海泉在商场上也会面临寸步难行。这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两个人,谁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呢?所以,谁也离不开谁。
更何况,坚持了17年的圣诞演唱会,在各种晚会中两个人一年又一年地同台,这其中的热血沸腾,这其中的真挚和感动,这其中互相帮衬互相依靠的默契,也都不是假的吧,毕竟,爱音乐,是两个人“一见钟情”并且“天长日久”的最大动力。
所以,他们在歌声中唱着:忘却了世间的尘与烦,想起了心中的湖海泉,真情他哪儿来的借与还,邀得一壶清酒浓半山……
但羽凡的吸毒案件,让这艘行驶了20年的羽泉大船面临搁浅的危险,对于胡海泉来说,就是他们多年的努力即将毁于一旦。
在经济上,陈羽凡事件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首当其冲的便是他们迫在眉睫的2018年圣诞演唱会取消,售出的票全部退回,工作人员一年来的努力全部白费,每年12月25日,被无数羽泉歌迷视作“朝圣”的品牌,也就此戛然而止。
另外,胡海泉在商业中稳扎稳打的各种赞助商、投资品牌也因为这次的吸毒事件,而全部面临信任危机。
▲这一次的演唱会是小米独家赞助的,演唱会“凉凉”了,小米也损失惨重。
最主要的是,他们共同的公司“巨匠文化”,也会损失惨重。
而这件事对于陈羽凡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吸毒对于演艺圈的人来说就是一票否决,在影视行业是全面封杀了。
▲这说明,以前陈羽凡拍过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北京的夏天》等剧要全面下架……
而唱歌呢?
似乎也是前途渺茫。“羽泉”可能就此终结,他可能再也无法回到舞台上酣畅淋漓地唱歌,他写的歌也没人敢用,除非换一个身份低调写歌……
对于一个视音乐为生命、“恃才放旷”、把写歌作为自信心主要源泉的人来说,这想必更让人痛苦万分。
况且,由奢入俭难。享受过光芒万丈的舞台,让他重新开始默默无闻?这简直是诛心吧……
正是因为享受了二十年的辉煌,今时今日这狼狈的结局才格外令人唏嘘。就像很多网友翻出早年视频,陈羽凡还义正言辞地说着“远离毒品”。
还有他在节目中曾说过这样的话:
可到如今,永远不可能分开的人,一个分道扬镳,另一个也茫然不知所措。
还有,今年年初,在鲁豫的节目中,陈羽凡还在说着“羽泉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和残酷的画面”。
转眼间,一切都戏剧性地发生了,大风大浪就这么来了,残酷的瞬间也就这么发生了,所以说,人哪,千万不要说满话,无常是一只夜里的猛兽,随时都能窜出来吃了你。
同样地,这件事对于胡海泉来说也真是“命悬一线”,商业上的损失是一方面,大众对于他“急于甩锅”的形象也有了很多非议,这种非议,比他做几颗烤瓷牙、写几首被吐槽的诗句,可致命得多。
但是怎么讲呢,20多年的交情之后,胡海泉和陈羽凡,还真有点“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意思。与其说他们是好兄弟,不如说两个人是“利益共同体”,他们互相有着绝对的信任,但是在本质上,他们又不是一类人。
对于海泉的商业性,羽凡多少会有一丝不屑,音乐人不擅长躬下身子去赚钱、去合作,可是自己的事业仿佛也陷入在死胡同中没有突破,又必须依赖着他;
而对于羽凡的“不思进取”和艺术家散漫不切实际的作风,海泉也会感到着急。
胡海泉也在节目中坦诚,两个人吵过架、互相埋怨过,但是巨大的商业利益又让他们俩无法分开,多年的兄弟情义更是让自己对对方负有义务和责任,除了合作,他们没有别的路。
前面我们说了,他们俩究竟是不同类型的人。
而且功前名就之后,有钱有闲日子好过了,大家都想按自己的想法来过生活,也绝对不想屈就,于是乎,把彼此生活的距离拉开,就成了最好的办法——
演出的时候,合体,还是上阵兄弟一起拼;生活的时候,就分开,你有你的商业帝国,我有我的闲散生活,大家各自保持独立与自由,呼吸也畅顺得多。
于是乎,圈内人可见,两个人在生活里慢慢的越走越远,平时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各自的生活也慢慢地没有了交集。
但是,身为组合,身为绝对的“利益共同体”,大家又有着非常现实的考量,两个人分开就什么也不是,两个人合起来,才是名牌。
所以,无论如何,为了“羽泉”走下去,即便私底下再不合适,也不能分开。
只是,艺人是有时候的,红,有时,不红,也有时。
“羽泉”确实是老牌子,一直红着,但娱乐圈竞争激烈,一两年就更新换代,能有人记住已经不错了,永远处在巅峰状态,其实又不大可能。
这就是所有艺人都要面对的,功成名就之后的停顿期或者说消亡期,如果没有新的作品,如果不能制造新的亮点,那也就只能吃老本到最后了。
这大概也是胡海泉要拼命折腾的原因,他要再找下一个领域。但羽凡则没有这个想法,他还愿意在音乐这块老土壤上种点地。只是,他们很难再像年轻时一样栽出花来了,于是,艺人要面临最难的难题就是如何面对日渐平静的生活。
很难想象,一个曾经经历过各种高峰体验的人要如何面对平庸生活的艰难,前妻白百何的“一指禅”之后,陈羽凡彻底陷入低潮,他从歌坛大哥变成了让人任意取笑的戴绿帽的男人,在世俗层面,他不但慢慢过气了,还受人耻笑。
而且和好兄弟胡海泉的风光忙碌相比,他黯淡了很多,失意了很多。即便心再大,面对兄弟之间的微妙位置、一些细小改变,也会心生嫌隙。
这种微妙的尊重和地位感,就像空气,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时候觉不出,可一旦没有了,就会窒息。
是啊,家庭破碎了,事业上也陷入低潮,好伙伴一天比一天风光,主持人、制片人忙的不亦乐乎,再洒脱的人,也会有一点迷茫。
于是,结交年轻女孩,去吸毒,去玩,正是囿于这种平庸富足的氛围中为自己找的最舒服的一条路。
▲早在去年,就有人爆出了陈羽凡和吸毒女主角何时珍同游的画面。
曾经,胡海泉把他们俩的关系比喻为了一段婚姻。“长期的婚姻”。
他们曾经有过新婚时的热烈、甜蜜与一起创业时的奋发向上,这都是快乐回忆。
但是,像所有的婚姻一样,在漫长的时光里,两个人的成长速度不一样,成长的方向也不一样,放对方一条生路,彼此各玩各,或许是一条比较舒服的路。
但是,一旦有一个人玩脱了,事情会朝着不可收拾的地方飞去,这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里,保持各自的独立性,但又能够彼此拉扯,共同成长,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能共行二十年,肯定不是塑料花的兄弟情,有真情有真义。但是人这么脆弱的生物,又确实敌不过时间,当年在一起的时候,大家都希望永远在一起,理想的状态是能白头携老,但是事实上,又确实很难。
套用龙老师的句子:我们慢慢的,慢慢的了解到,所谓兄弟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份就是同行过某段路程,最后,他会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当一切不可挽回,那就意味着这场缘份的结束 ,也意味着大家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那么,温柔的目送,与力所能及的帮助只能是这段情义的最后尾章,说到底,每一个人最后不都是要独自上路么……
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最后阳光男孩们会发现,人生不但也最美,也有残酷到底,都扛住了,才叫人生一场。
1.《【羽泉组合】20年的羽泉到底是真正的兄弟还是塑料?》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羽泉组合】20年的羽泉到底是真正的兄弟还是塑料?》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2899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