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一位67岁的老人,小儿子患有肌肉萎缩症,为了治病已经欠了几十万元。
去年,一个重要契机的出现,使她很快月入过万,两个月内还清债务。
如今,她已经年收入1800万元,带着全村百姓脱贫致富。
她就是潘启翠,人称“潘姥姥”。
潘启翠生有两个儿子,这原本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
可当小儿子出生后,潘启翠觉得有些不太对劲,六七岁正是小孩爱动好玩的年纪,可小儿子却不会走路。
潘启翠教他如何拿筷子,自己穿衣服,可小儿子就是学不会,今天教明天忘。
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小儿子的肌肉一天比一天少,无论吃了多少,他整个人看起来还是瘦瘦的。
邻居来串门,看到小儿子这样,随口一说,“这瘦得太不正常了,该带他去医院看看吧。”
潘启翠这才咬咬牙,背着儿子上县城的医院看,这一查可把潘启翠吓坏了。
小儿子被确诊患肌肉萎缩,很难好起来,只能吃药缓解痛苦。
对于穷人来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没有钱,就算是可治之症,也没辙。
潘启翠和丈夫一起,一边打工一边背着小儿子四处求医,可各种偏方都试过了,小儿子就是不见好转。
看着小儿子的肌肉逐渐消失,慢慢缩成一团,潘启翠天天以泪洗面。
不仅病情加重,常年为小儿子治病,一家已经欠下了几十万。
为了还债,潘启翠和丈夫一起出门打工,潘启翠原先在县城的一家餐厅找了份工作,在厨房帮厨、洗碗。
这对常年干活的潘启翠来说,根本不在话下,可一天几乎有18个小时,双手都是泡在洗洁精水里,久而久之,手上长满了冻疮。
最让潘启翠接受不了的是,每天起早贪黑洗碗,到手的工资却一个月比一个月少,餐厅老板常常克扣工资。
干了半年,潘启翠又到纺织厂做女工,这种活虽然辛苦,但做得多钱就多,潘启翠已经很满意了。
就这样,潘启翠一边打工一边还债,对自己特别抠,一件外套穿了几年都不舍得换,工厂姐妹从没见过她换过新鞋。
每次潘启翠领到工资,一半拿去还债,一半寄回老家,给小儿子买药,还要想尽办法给大儿子攒学费。
潘启翠跟丈夫出去打工,把小儿子暂放在亲戚家照顾,亲戚嘴上说着“都是一家人”,实际上也是满肚子怨气。
他们可不想被一个残疾人赖上,小儿子在他们家,由于行动不方便,经常不小心打翻饭菜,打碎茶几,亲戚气得不行。
有一天,小儿子上厕所,不小心尿在了裤子上,前几个小时刚帮他换的裤子,这又得换下来了。
亲戚打了个电话给潘启翠,将这段时间所受的委屈全都告诉了她。
潘启翠权衡轻重,最后还是收拾东西,辞掉了工作,回到安徽老家照顾儿子。
回到老家,潘启翠的生活非常简单,白天种田,摘板栗,安排小儿子一日三餐,晚上忙完家务活,还要给小儿子按按摩。
虽然能贴身照顾小儿子了,但每天基本无收入,小儿子的药又不能停,全靠丈夫的工资撑着,这让潘启翠又犯愁了。
权衡了半天,最后潘启翠做了个重大的决定,带着小儿子一块到大城市工作。
然而,小儿子的病情再次出现了新的情况。
潘启翠听说上海是大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也高,于是她背着小儿子,拉着行李,来到上海。
在上海,人生地不熟,文化水平不高,潘启翠只能回归老本行,到餐厅帮忙。
与县城的餐厅相比,上海的餐厅所做出来的饭菜更注重外观造型。
一道菜摆盘是否精致,决定了它的价格;点心更需要新花样,需要超高颜值,才能吸引顾客。
平时工作不忙时,潘启翠就蹲在后厨,看主厨做菜,琢磨他制作点心、糕点的技巧。
她当时心想,学点新东西回去,给儿子做,接触新的东西,也许还能刺激一下他的肌肉。
潘启翠怎么都没想到,正是这次学习,打开了她新的致富大门,让她两个月内还清债务,成功脱贫。
2019年底,潘启翠带着小儿子回家过年,过完年后何去何从,她也不知道。
因为,早在回家之前,潘启翠发现,可能是天天跟着她奔波,小儿子的病情加重,想带他去医院看看,可上海的医院收费贵,单是挂号费,潘启翠就无力支付。
无奈,潘启翠只好带着小儿子回到安徽老家,带他到县城的诊所看医生,医生说小儿子的身体素质不适合到处奔波。
潘启翠只好把上海的工作辞了,再次待在老家,一边种地做农活,一边照顾小儿子。
后来,疫情爆发,潘启翠更加没地方可去了,大儿子也宅在家办公。
大儿子在一家公司做新媒体运营,这次回家他给潘启翠买了一部智能手机。
疫情期间,潘启翠闲着无聊,就刷起了小视频,第一次接触到这种新鲜玩意,潘启翠一下子就迷上了。
旁边的大儿子一看,调侃道:“要不,我也给你拍一个吧。”
在家人的撺掇下,潘启翠同意了,她的视频内容以她擅长的为主,就是做美食。
刚开始团队很简单,就大儿子和潘启翠两个人,大儿子负责前期筹备、策划,后期剪辑,潘启翠只出镜。
2020年3月,潘启翠第一条视频发布,她坐在绿水青山面前做着小蒜炒蛋,但点击量不到10个。
潘启翠第一次面对镜头,她无法自然地表现,讲台词也像在念稿,有时候念着念着就忘词了,大儿子只好叫停,重新拍摄。
鸡蛋连续打了好几次,一模一样的台词连续说了好几遍,最初的新鲜感一点一点被磨光,潘启翠在耗了一个月后,罢工不干了。
潘启翠又闲了下来,她又窝在家里,刷小视频,越刷她越不甘心,她觉得,这些视频自己也能拍,为啥效果就不太好。
潘启翠打开自己录的视频,反反复复地看,也跟村里大妈们一起讨论,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那头,大儿子也在竭尽全力地寻找问题,他第一次看到母亲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就算不能盈利,也要满足一下母亲的“虚荣心”。
最后,大儿子浏览了多个同行作品后,他发现了一个通用的流量密码。
由此,潘启翠开启了月入过万,甚至年入千万的大门。
大儿子发现,如今要想获得高关注度,必须有自己的品牌,也就是人设。
他按照母亲的性格,以及她擅长的东西,量身给她打造了一个IP“潘姥姥”,以小外孙和潘姥姥的斗嘴日常为开头,引入潘启翠做美食。
这样,既能让潘启翠发挥自己的长处,也能让整个视频充满烟火气。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场景:
小外孙调侃姥姥不会做年轻人爱喝的奶茶,姥姥不服输,一边拔茶叶,一边“下战书”:姥姥今天非给你上一课。
视频里的潘姥姥,既会用树叶做果冻,还会用各种水果做果茶。
慢慢地,潘启翠的视频点击量越来越多,粉丝每日逐增,仅用两个月,潘启翠已经有了100万粉丝。
第三个月,粉丝直奔600万,潘启翠的账号也得到了变现的认可。
据了解,潘姥姥在抖音上的视频任务报价基本在13万到16万之间。
一个视频20秒左右,潘姥姥至少能获利13万,60秒以上的视频,起步价为16万。
截止今年9月,潘姥姥已经接了111单品牌合作,如果按照最低报价13万一单来算,潘姥姥已经赚到了1443万。
这已经是保守估计,潘姥姥平台上的大多视频基本都是60秒起步,那照这么想,潘姥姥实际收入绝不止一千万。
拍视频有了收入,远在外地打工的外孙女也辞职回家,加入潘启翠的团队,跟潘启翠一起出镜。
有了外孙女的加入,视频播放量常常突破百万,姥姥做美食,孙女品尝,这搭配非常和谐。
潘启翠还清了债务,还把老家的旧房子翻新了一下,生活越过越滋润。
除了潘启翠,村里还有很多穷苦人家,没有工作,一辈子只能面朝黄土。
潘启翠与大儿子一商量,决定与村里的农民合作,向他们收购农产品,通过视频的形式推销出去。
在潘启翠的带领下,村里的人不仅解决了一年四季农产品滞销的问题,还小赚了一笔。
村民们虽然没有像潘启翠那样,年入千万,但每个人至少都实现了月入过万的梦想。
而潘启翠所在的金寨县,也逐渐成为了网友打卡的旅游胜地。
现在,潘启翠粉丝突破两千万,今年收入1800万,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年过六十的老太太做出的成绩。
临近中秋,潘启翠做了四款小孩子爱吃的小零食,视频一发布,4小时内获赞突破10万。
许多人在底下评论,潘姥姥的视频弥补了他们无法回家过中秋的遗憾,在线云过中秋。
潘启翠的成功,或许只是刚好碰上好时候,踩中了视频的红利。
但不可否认的是,潘启翠“豁出老脸”的勇气更让人佩服。
正如《老人与海》里与大鱼奋战几天几夜的老人所说的:
“我已经上了年纪,不能拿棍子把鲨鱼给打死。但是,只要我有浆,有舵把,我一定要想办法去揍死他们。”
只要还有武器,就绝不可能投降。
1.《【潘姥姥】安徽67岁老人,从欠债几十万到年入1800万元,她都经历了什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潘姥姥】安徽67岁老人,从欠债几十万到年入1800万元,她都经历了什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151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