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不要放松!——全世界累计新冠确诊病例数4000万中阿民间守望者正在抗击疫情。
新华社记者林彦东雅雷
“4000万”、“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5岁的北京双胞胎姐妹发芽,在母亲的带领下,用阿拉伯语制作了名为《别放松!——萌芽教你防疫“保命诀”》的小视频,稚嫩的童音,可爱的样子,在社交媒体上受到了阿拉伯国家网民的广泛关注,受到了转发和称赞。
全球疫情依然严峻,累计新冠确诊病例数已突破4000万。阿拉伯国家的疫情时刻牵动着中阿各界民众的心。自疫情暴发以来,从官方到民间,中阿之间各种形式的互动更加密切,互赠抗疫援助物资、多个中国医疗专家组赴阿拉伯国家、中阿共同举行抗疫经验视频会议……
“中国抗疫的诀窍,就是时刻不放松。”北京大学阿语系毕业的徐文,是视频中萌萌和芽芽这对双胞胎姐妹的妈妈。她说,“疫情仍在持续,孩子们想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抗疫的支持。”
15日,10岁的埃及男孩阿布杜拉赫曼从中国驻埃及大使廖力强手中接过“文化小大使”证书。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的“战疫故事,从我说起——海内外少年儿童云故事会”中,他以丰富的表现力脱颖而出,成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唯一获此殊荣的小朋友,被埃及《第七日报》《祖国回声报》等几十家当地主流媒体报道。
新闻翻译、疫情笔记、视频合唱……事实上,中阿文化界和学术界早已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
——2月,埃及伊斯梅利亚省的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内,师生们发起了一项“尼罗河的来电”活动,用拍摄视频的方式为中国加油。
——3月,苏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的中文系师生创作并录制了诗歌表达支持。
——4月,北京大学阿语系的师生以“守望相助,同心抗疫”为题,为阿曼、沙特、卡塔尔、黎巴嫩等国拍摄阿语视频,支持中东国家抗疫行动。
……
“当时只道寻常,更惜此刻时光。”中国留学生满园在北京大学《中东研究》公众号“中东疫情观察”系列文章中写道:2020年初国内疫情严峻之时,各国同学常常关心问候我在国内的亲友,祝福中国疫情尽快结束,每每听到都是心头一暖,热泪盈眶。
从北非的摩洛哥到海湾的巴林,中国留学生们发回数十篇疫情笔记,与当地朋友的点滴故事打动了许多人。
135期,30余万字。上海外国语大学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自疫情初期便推出了《我们与你们同在——阿拉伯国家疫情观察》,几个月来坚持“每日一推”,梳理了阿拉伯各国的疫情简况和防疫措施,乃至财经观察等。
北京大学发布了《抗击新冠疫情文献资料汇编(阿拉伯文版)》,翻译团队还邀请了埃及开罗大学、突尼斯迦太基大学和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的团队参与校对。
“我们要与阿拉伯地区22个国家的4亿人分享中国的抗疫经验。”北大外国语学院院长、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宁琦教授这样说。
北京大学与卡塔尔大学成立了“疫情防控联合委员会”,通过邮件回答卡方问题,从疫情防控途径、病毒检测方式,到科学治疗方案,再到大数据分析系统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累计翻译文献资料15篇近10万字。联委会的工作在卡塔尔引发积极社会反响,卡塔尔《半岛日报》《海湾时报》等主要媒体纷纷予以报道。
同样在行动的,还有中阿文艺界。埃及诗人马达尼和埃及音乐人伊哈卜·哈米德了解到中国政府采取的积极抗疫举措和中国人民团结抗疫的强大凝聚力,深受触动,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他们的创意得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东总站负责人张立的支持,一首由中埃两国歌手用中阿双语演唱的歌曲《东方的太阳》应运而生,在优兔和脸书等平台备受关注,累计播放量达17.8万次。
巴勒斯坦女歌手莉娜·苏蕾比在与自己的中国粉丝互动时说道,“请你们一定加油,我相信中国一定能战胜病毒。”武汉解封当天,莉娜在社交网站发帖说,“这一天,疫情肆虐的城市,成为迎接胜利的城市。”她还特意翻唱了黎巴嫩老歌《爱的源泉》。她的铁杆粉丝北京大学博士生白野,用阿拉伯语重唱了这首歌并发布在朋友圈里,“这是来自中东的关怀,很感动”。
“4000万这一数字也许还会继续攀升,但依靠科学方法一定能让它停住。”徐文说,两个女儿还想继续拍摄“萌芽说”阿语小视频,用她们的爱心传播防疫常识,鼓励阿拉伯朋友们,“相信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完)
1.《【海湾兔】通讯:“别放松!”——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数破4000万,中阿民间守望相助共抗疫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海湾兔】通讯:“别放松!”——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数破4000万,中阿民间守望相助共抗疫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217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