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ID:ibookreview
“读书需要主张”
作家一般在生活中做饭。
现在她和书评君说“复活吸血鬼的方法和泡面差不多。”权当是她做菜的时候灵光一闪。然后给大家开了一个关于吸血鬼的书单。当然了,没有绕开《暮光之城》。
撰文:(新京报记者)孔雪
“暮色重生”,这个文绉绉的短句其实是个暗号。熟悉流行青春小说“暮光之城”系列的读者,或是“暮光之城”系列电影的影迷,或是电影男主主角分分合合那些事的八卦迷,都会知道这是又一部续集的中文版(接力出版社,2016年8月)来了。
论文学性,“暮光之城”系列并未被大多数文学读者买账。不过论其出身,这一系列的作品就像整个西方吸血鬼文学传统大家族中走出来一个小姑娘。人们多议论她唇红齿白的青春气,但也不应忽略她背后深厚的家底渊源。从《圣经》到歌德、拜伦的诗,还有王尔德笔下的道连·格雷画像,它从中世纪走到当代,从德国到英伦三岛,又走向当代美国,还“殃及”了林肯总统。
谈论吸血鬼的人已老去,吸血鬼题材却常年不老。以下这份谈吸血鬼的书单,终究说的还是人世,也带不来永恒。不过,至少我们可以穿过流行文化触到一条更悠长的历史脉络,其间从人到鬼的各种版本,各有生趣。
初代吸血鬼
黑死病之后,诗歌中冰块般的新娘
《圣经故事》
阿瑟•马克斯威尔 著
版本: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3月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和现在一样分不清现实和虚幻,不过他们当时没有手机和网络,有的是对大自然的想象、崇拜以及恐惧;所以他们没忙着抓宠物精灵,而是创造出了各种鬼神形象来解读世界。吸血鬼便是这些虚幻形象之一。
《圣经》中并没有直接记述吸血鬼传说,但该隐杀弟的故事通常被看做吸血鬼传说的某种原型。根据《圣经旧约》记载,该隐是亚当和夏娃的第一个孩子,与弟弟亚伯在一起生活。上帝耶和华看中了亚伯进贡的羊脂油,该隐因嫉妒杀弟。上帝发现真相后,为该隐打下诅咒的记号。传说该隐流浪到红海遇到了撒旦的情人莉莉丝,莉莉丝教会该隐靠鲜血生存。
这个故事不断以魔幻色彩浓重的方式复现在后世文学作品中,当吸食人血、永生、孤独三要素具备,该隐也被一些人视为吸血鬼文学形象的始祖。好莱坞影星威尔·史密斯就曾制作并主演过一部关于吸血鬼该隐的电影《该隐传奇》。
这部《该隐传奇》也只能找到点这样的图片资料
也有人认为以该隐作为吸血鬼文学形象的师祖演绎太过。不过,这本由美国当代知名《研究者与作家》阿瑟·马克斯威尔集的代表作仍不失为这份吸血鬼主题书单的开篇。
《十日谈》
薄伽丘 著
版本: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8月
人类对于血液的感知与崇拜从文字出现之前就存在了。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吸血鬼只是一种想象中的形象。
吸血鬼从虚构走进现实世界源于 14 世纪欧洲那场大规模的瘟疫—— “黑死病” 。1347 年, 从意大利南部开始经由西欧、北欧、波罗的海地区直到俄罗斯,由于知识的匮乏和简陋的公共卫生设施,瘟疫在整个欧洲愈演愈烈,人们陷入巨大的恐慌。
在 《十日谈》中,薄伽丘写到:“只要病人的鼻孔一出血,就必死无疑。染病的男女,最初是在腹股沟或胳肢窝下突然隆肿起来,到后来越肿越大,有的像普通苹果那么大,有的像鸡蛋,一般人管这肿块叫作‘疫瘤’。”
“黑死病”的绘画描述
这种“疫瘤”很快会蔓延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并致人于死地。为避免传染,未确认死亡的病人也被活埋,这些人试图逃离墓穴。当人们数天后发现尸体姿势有变且沾有血迹时,也对吸血鬼的传言深信不疑。就连卢梭也在与巴黎主教的通信中写道: “如果说世界上还有什么得到很好证明的故事, 那就是吸血鬼的故事。”
不过直到17世纪以后,吸血鬼才真正成为欧洲一种流行的“迷信”。1732年,法国《拾穗者》 杂志提到“vampyre”(吸血鬼)一词。此后“vampyre”一词作为固定称呼被多次使用,逐渐演变为“vampire”。
《歌德诗集》
歌德 著
钱春绮 译
版本: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2年
传于口头的吸血鬼传统,也在18世纪逐渐进入文本。1746年,巴黎出版了由卡尔梅神甫创作的《论匈牙利、摩尔达维亚等地的附体鬼魂、被开除教籍人、吸血鬼及活尸》,书中收集了有史以来最齐全的吸血鬼口头传说,成为后世吸血鬼小说作者的底本库。
但这本集子在当时很“不合时宜”。进入理性时代后,文学也要尽量描述真实生活,避免荒诞和幻想。这种过分的理性反倒使非理性文学得到了发展,文人们回望黑暗中世纪,并构建虚构的非理性世界,哥特式的建筑、怪诞的气氛和带着宗教烙印的吸血鬼形象开始在文学作品中出现。而最早呈现吸血鬼形象的文字作品是诗歌。
1748 年,德国诗人海因西里•奥古斯特•奥森菲尔德的《吸血鬼》 开创了吸血鬼文学的先河。虽然诗歌粗糙、蹩脚也广遭诟病,众多诗人还是由此踏入了吸血鬼诗歌创作的浪潮。
歌德的《柯林斯的新娘》( 1797) 便是这一时期较成熟的吸血鬼题材诗歌。
她于是走到他面前,跪倒在地:
“唉,我真不愿看你这样悲伤!
可是,唉!你如碰到我的身体,
发觉我隐瞒的真相,会惊骇万状。
象雪一样洁白,
却冷得像冰块,
这就是你给自己选中的对象。”
他发挥男性的爱情的威力,
用他强力的手臂将她抱紧:
“我要盼望你靠我获得暖意,
哪怕你是来自墓中的幽灵!
我们亲起嘴来!
爱个痛痛快快!
你并不兴奋?不感到我的热情?”
爱情使他们更加紧密地接合,
在欢乐之余,不由泪珠拥迸;
她贪婪地吸他口中的欲火,
彼此都不愿离开,相爱相亲。
一股爱的狂热,
烘暖她的凝血,
可是她胸中却没有跳动的心。
《柯勒律治诗选》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 著
袁宪军 译
版本: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年7月
(点击封面可购买此书)
同样在1797年,英国诗人、哲学家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的同题材诗歌《克里斯特贝尔》一经问世便受追捧。
柯勒律治曾同好友华兹华斯在英国西北部湖区呆过,他们在思想上同属保守的浪漫主义之列。后来,桂冠诗人骚赛也来盘桓过一段时间,故三人有”湖畔派”诗人之称。骚塞也在1801年创作了 《毁灭者塔巴拉》 。作品详尽地描述了欧洲各国的吸血鬼迷信, 并试图说服众人相信文中的吸血鬼都是真实存在的。拜伦的《异教徒》也在1813年面世。
在吸血鬼诗歌中,人们对吸血鬼恐怖形象的恐惧在情节描写中得到了深层次的延伸,这促成了吸血鬼形象渗透到到其他文学体裁中。从19世纪开始,吸血鬼文学进一步迈入了小说时代。
经典吸血鬼从恐怖伯爵到路易的内心世界
《女吸血鬼‧卡蜜拉》
雷‧法纽 著
版本:国际少年村,1995年
吸血鬼走入诗歌是在德国,走入小说则是在英伦三岛。1819 年,拜伦的私人医生约翰·威廉·波利多里借拜伦之名,发表了吸血鬼小说的开篇之作《吸血鬼》,吸血鬼首次以贵族形象--鲁斯文勋爵--出现在文学作品中。1872年, 爱尔兰作家乔瑟·谢里丹·拉·芬努的 《女吸血鬼卡蜜拉》 则将吸血鬼形象引入哥特文学。
这与英伦三岛在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环境有关:经济发达,生活悠闲,书报审查制度相对宽松,社会各阶层都对文学抱有兴趣。吸血鬼文学不再仅仅局限于诗歌, 而是借由小说发展出丰富的细节,开创新的叙述模式。
《卡蜜拉》便开创了吸血鬼小说的“三段式”模式:袭击事件、寻找吸血鬼、消灭吸血鬼。小说利用真实历史事件作为背景,几乎囊括了前人对传说、大众对吸血鬼“常识”的积累,成为吸血鬼文学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品。
《德拉库拉》
布拉姆•斯托克 著
版本:译林出版社,2007年12月
(点击封面可购买此书)
然而今天,人们通常会把德古拉伯爵视为吸血鬼小说形象的师祖。至今,全世界以德古拉伯爵为主角的电影已超过百部,提及他的则更不可数。
1897 年,爱尔兰作家布拉姆·斯托克 的《德古拉伯爵》(也称德拉库拉)出版,之前作品都黯然失色了。德古拉伯爵除了拥有强大的邪恶力量,还可以用自己的血液制造同类。在哥特式小说阴沉恐怖的氛围中,人们记住了德古拉伯爵这个绝望、痛苦又残忍的灵魂。
电影之中的德古拉伯爵
布拉姆·斯托克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查阅吸血鬼的资料,并且亲自到欧洲各地去收集有关吸血鬼的故事和传说。小说采用了书信和日记体的形式,时而因跌宕的情节而突然中断。作者还颇有先见地意识到了在吸血鬼这一可怖题材下设置美女角色的重要性。
这一时期小说中大部分吸血鬼都以贵族身份出现,有人认为这是旧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较量,暗示着贵族对平民的剥削、掠夺;或是在基督教信条之下,人们潜意识中永无休止的非法欲望与清醒的自我之间的斗争。总之,在暴力与恐怖以外,吸血鬼小说在揭示社会、政治、宗教和道德上的邪恶、揭示人性中阴暗之路上有了深入探索。
《夜访吸血鬼》
安妮•赖斯 著
版本:译林出版社 2007年10月
19 世纪大部分吸血鬼小说采用善恶二元格局,因而缺乏个性。而20世纪人们对于宗教、阶级、科技等更宽容的态度则使吸血鬼文学创作更趋向人性化,从对恐怖的迷恋转向对人类命运、道德困境的反思。吸血鬼文学的阵地也随着世界大格局的变化,逐渐转向美国,尤以六七十年代的作品为代表,以作家安妮•赖斯最为突出。
在被成功改编为电影的《夜访吸血鬼》中,赖斯借主角路易之口发问:“你想了解吸血鬼的内心世界吗?”与其 “祖宗” 德拉古拉相比, 赖斯所塑造的吸血鬼形象有人的感情,更具有与人类相通的人性。甚至,吸血鬼转型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正义化身,人类与吸血鬼和谐共存。自1976年《吸血鬼访谈录》问世,赖斯以十多部较有影响力的吸血鬼小说晋身为“吸血鬼女王”。
电影《夜访吸血鬼》剧照
赖斯作品中的同性恋描写也表达出对现实社会主流文化、道德观的反省。这种至上个世纪末都被主流社会视为道德伦理错乱的行为,被认为是艾滋病繁荣传播的重要渠道。赖斯则写道:“吸血鬼们没有制造恐怖,他们仅仅只是恐怖的收集者 ……由于人类的压迫与排挤,吸血鬼们只能苟且于世间……也正因为人类统治着这个世界,吸血鬼才成为邪恶之物。”
青春吸血鬼道连•格雷情结下的浪漫不老神话
《暮光之城•暮色》
加空格斯蒂芬妮•梅尔 著
版本:接力出版社,2008年7月
当吸血鬼文化行至21世纪,吸血鬼传说的基本形象已被逐渐消解,只剩下一个没有了传统文学意义的外壳。然而,文学意义的消退反而使其成为一种流行于青少年群体、异类群体的次文化。它风靡于欧美,也逐渐在南美和亚洲寻找到更多的拥护者。
这种背景之下,诸如《我爸爸是吸血鬼》(苏珊·哈伯德著,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10月)、《血色童话》(伦德维斯特,中信出版社,2010年7月)或《吸血鬼日记》(蒂姆•柯林斯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这类作品,更像是借用的吸血鬼符号的青春小说,故事里有成长路上的温情也有青春痘带来的困扰。在这一类型中,最具代表性就是青春小说和电影并行的“暮光之城”系列。
2003年的一天,斯蒂芬妮·梅尔做了一个梦:一位少女和一个英俊迷人的男子坐在阳光明媚的草地上谈情说爱。这个场景成为《暮色》中的一个章节。“暮光之城”系列融合了吸血鬼传说、狼人故事、校园生活、恐怖悬念、喜剧冒险等各种元素,尽管很多人抱怨它像“青春期少女恋爱流水账”或是“吸血鬼与人类恋外衣的普普通通的言情小说”,但作品、作者都收获了流行出版界的认可。
《暮光之城》剧照
对于“暮光之城”系列以及同题材且尚未有中文译本的《吸血鬼日记》,电影对其助力颇多。面容姣好的男女主角飞啊追啊、谈情说爱的剧情,很能满足大多数女生的少女梦。这也是这类作品的创作初衷。谈到未来的写作计划,梅尔说:“我可能写一部关于美人鱼的书,因为那是我少女时代最感兴趣的东西。”
《吸血鬼》
岩井俊二 著
版本:南海出版公司,2013年9月
“我可以为你活下去,你可以喝我的血,想什么时候喝就什么时候喝,想喝多少就喝多少。”这是一个日本人写的吸血鬼小说中的柔情、无私的女主角,和“暮光之城”系列中贝拉的高中女生气质完全不同。
吸血鬼文化在欧美流行,但对于死亡与血腥主题的追求却与日本人的某些趣味相通。在导演、作家岩井俊二的笔下,来自西方的吸血鬼还找到了一种他从未有过的东西——爱。读者读到这里并不会惊讶,毕竟他是《情书》的导演。
岩井俊二
在文学层面评论岩井俊二的《吸血鬼》或许有些为难。可以确信的是,岩井俊二的《吸血鬼》和梅尔的高中少女梦不同,它在社会观照上更接近于太宰治、东野圭吾等日本本土作家的风格,与岩井俊二电影中呈现的那种哀伤气质相通,是一本地道的日本青春物语。
《道连•格雷的画像》
奥斯卡·王尔德 著
版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1月
(点击封面可购买此书)
为什么要在青春吸血鬼的书单里放一部王尔德的经典作品?
在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中,年轻人道连因其不愿意自己的美貌随年华逝去,放弃了自己的灵魂,和一幅自己的画像就换了身体。在现代医学与精神病学上,“道连•格雷症候群”(Dorian Gray syndrome,简称DGS)指那些恐惧正常衰老、为了保持青春不惜一切代价的人。他们总在无节制的使用药物、手术等手段,保持终将逝去的青春。
因此,也有人认为流行于现代的吸血鬼青春小说,以及它背后的次文化情结,都可视为“道连·格雷症候群”的一种延展。因执迷于吸血鬼所代表的“永恒”,加之大众文化中的邪典(Cult)象征、恐怖电影、安妮·赖斯的小说及同题材的流行影视作品、吸血鬼主题电子游戏等因素的推动,吸血鬼次文化(Vampire Subculture)登上了现代社会的舞台。
它带来一些糟糕的结果,促发“吸血鬼类”暴力事件和犯罪,但在现代社会中也有积极的一面,如吸血鬼社团的建立为内向的成员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的空间。值得期待的方向是,吸血鬼次文化会逐渐脱离对吸血鬼的单一迷恋和某些宗教束缚,演变为一种新的社交手段,一种复古潮流。
吸血鬼众生相当吸血鬼是他们,当他们成了吸血鬼
《历史学家》
伊丽莎白•科斯托娃 著
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5月
看了这么多吸血鬼的文本,吸血鬼似乎只是吸血鬼,其他的身份更像是一个配合他们去掉的存在的外壳。那吸血鬼可以是另一些人吗?或者说,另一些人有可能被写成吸血鬼吗?吸血鬼题材走到当代,当经典已立,流行文化的山头又被占了之后,依然存在一些可能性。
比如这本《历史学家》就有些像《达芬奇密码》。与其说它是一部传统吸血鬼小说,不如说它更像一部中规中矩的悬疑作品,也是出身历史研究背景的作者借这一题材实现的追问:“历史是什么?历史到底是谁的历史?”
“为了永远保存我的历史,我就做了历史学家。”“历史的痛苦是纯粹的极致。你可以拥有所有历史学家梦寐以求的东西:历史将成为你的真实。我们一起来用鲜血洗涤我们的心灵。”书中散见着作者关于历史的感悟,对主人公吸血鬼身份的探索反倒只是一条线索。难怪有读者感叹说,阅读乐趣并不在于作者对吸血鬼的追寻,而是书中对土耳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地的历史、地理、宗教、文化场景的精彩重建——“它甚至可以用来做深度旅游的参考书”。
翻这本书,能看到吸血鬼和历史学家身份有趣的重合。
《吸血鬼猎人林肯》
塞斯•格雷厄姆-史密斯 著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8月
(点击封面可购买此书)
如果你读过《傲慢与偏见与僵尸》——美国作家、电影制作人塞斯·格雷厄姆-史密斯加了僵尸,那这部披着吸血鬼外衣“恶搞”总统的作品,或许就显得不那么“胆大包天”了。
亚伯拉罕·林肯11岁时,爸爸托马斯·林肯告诉他,其实吸血鬼才是造物者。林肯便在日记里发誓要尽自己所能把吸血鬼赶尽杀绝。许多年后,林肯来到新奥尔良,看到一场奴隶拍卖,并进一步发现奴隶主竟然是个吸血鬼。林肯觉得只要奴隶制存在一天,吸血鬼就难以消灭……再读下去,就要进入了美国南北战争的乱解了。基本论调是:林肯当总统并卷入南北战争,就是为了--杀光吸血鬼。
《吸血鬼猎人林肯》剧照
塞斯·格雷厄姆-史密斯还写过《色情全书》和《蜘蛛人终极训练手册》,他是美国畅销书市场与影视业中的异数,作品中充斥着美式恶趣味,却成为难以被超越的旗帜性人物,还以“垃圾文学先生”自得。这次,他又把林肯的历史乱解一通,还言之凿凿。
但是这样的作品面世了,吸血鬼题材得以在美国这种修女和总统都可以疯狂或“被疯狂”的社会环境中,得到新生。
《吸血鬼在日本》
手塚治虫 著
版本: 时报文化,1994年4月
很想在书单最后加一部中国吸血鬼的作品,然而根据公认原因——中国人爱吃大蒜所以吸血鬼被吓跑了,还是把最后一本书的位置给了手冢治虫。
他让德古拉伯爵这位中世纪的吸血鬼在当代日本复活了。延续着手冢氏作品中爱与勇气、理想与正义的主题,这部漫画作品讲述了从罗马尼亚“非法”移民来日本的吸血鬼一家的温情故事,也融入了对死亡、战争、政治腐败等问题的思考。可怕的伯爵成了可爱善良、待人温和的绅士,而漫画总那些贪得无厌的富人、谎话连篇的政治家,则是比吸血鬼还可怕的人。
据说,他们每天要睡在棺材里,如果棺材坏掉了就只能到处找木桶、垃圾桶。而这位中世纪的吸血鬼父亲还要为帮助女儿在现代社会作弊费脑筋。还据说,复活吸血鬼的方法和煮泡面差不多。在动漫产业繁盛的日本,吸血鬼正在渗透进更多的动漫作品,花样丛生,成了颇受欢迎的“移民”。
经历了一番吸血鬼文学传统的游历,但愿你不是那么害怕他们。老实说,“吸血鬼”布拉德·皮特、罗伯特·帕丁森的确迷人。下次煮泡面的时候,不妨召唤德古拉试试看?
本文为独家原创文章。作者:孔雪;编辑:一一。未经授权其它公众号、平台皆不得转载。
1.《吸血鬼书单,你敢来试试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吸血鬼书单,你敢来试试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241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