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娱乐圈疯狂刷了“名人特权”四个字的屏幕,虽然对最后真相存在分歧,但过程被认为是全网的谩骂。(莎士比亚) (以英语发言)。
这种突如其来的团结让不少人疑惑,名人和特权挂钩到底正不正常?
确实,这个话题不算老生常谈,早在2017年时就曾全网热议过。
不过不是艺人入职话剧院,而是34岁的女青年苏明娟,坐上了安徽省共青团副书记的位置。
年轻有为之人不少,但能有为到“副厅级”这个高度,难免让人猜忌有猫腻:钱权交易?亦或是妹子身后有老虎做靠山?
好奇心促使网友自发深扒,最终果然是不扒则已一扒惊人,甚至大家对名人特权都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01.沽名钓誉的副书记?
学历专科、五官不美的苏明娟能如此“民心所向”,网友一开始都以为是她爹的功劳。
毕竟没权没势还能白手起家,这种故事很少能发生在短视频平台以外的地方。
但出人意料的是,百科却说她出生于普通农家,穷到揭不开锅的那种普通。
至于她老公呢,也不是什么金龟婿,两人曾是校友同学,毕业后才逐渐走到了一起,更没什么值得说的。
唯一比较特殊的“点”,就是大家扒出来她热衷于做公益,据说上大学时就“入局”了。
那时别的同学都在课余尽情地享受校园生活,只有她像个财迷一样的疯狂兼职搞钱:大街上发传单、小店里刷碗端盘儿,几乎有兼职需求的岗位,都能看到她的忙碌身影,可谓是极尽敛财之能。
她疯狂赚钱的举动曾让不少同学疑惑:是不是搞对象上头了,想兼职攒钱给男友买礼物?
但长时间观察下来,同学们发现她没有这方面的倾向,孑然一身独来独往、不描眉画眼,也不吃穿奢侈。
直到很久以后才知道原来是她把钱捐了,捐给了偏远山区的孩子上学用,且一捐就捐了近十年。
上学时兼职捐款,工作后就拆分工资继续捐款,据说还为了捐款还差点和不理解她的老公离婚。
这波操作不得不说666哇,难怪民心所向,不过转念一想,真的会有人不计得失做好事且一做多年?
有没有可能是传说中的提前布局、沽名钓誉?
不过再一想,网友们还是觉得不对劲,不论是高调为人还是低调处事,社会上的好人好事都一抓一大把,怎么没见别人轻而易举上岸当副厅?
肯定还是她有“门道”,于是大家继续深扒,必定要看看苏妹子背后的贵人到底是谁?
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吧,她背后的男人还真被大家找到了,不过故事还要从1990年讲起。
那时的摄影师还不主攻做狗仔,更多的是想通过镜头记录独特的故事、表达独特的情绪,比如摄影师解海龙。
就背着他的破相机全国“乱转”,哪儿穷去哪儿,哪儿落后去哪儿。
这样的举动倒不是因为他胸怀大志、想发展丐帮弟子,而是他听说在偏远且贫困的山区中,有不少孩子在失学的洪流中苦苦挣扎。
所以他想看自己能否做些什么,因此他踏上了拍摄之路:历时一年,穿越12个省、28个县……
原本他还想继续走下去,但行至安徽省金寨县时,一个小女孩打乱了他的计划。
02.路上认识的贵人
初春的早晨,解海龙正拎着他的破相机在乡路上采风,结果镜头中出现了一群背着书包的小学生。
静态的山景配动态的孩子,画面对比强烈到让他鬼使神差地跑去和孩子们同行。
可能是当地民风淳朴,也可能是解海龙很会哄小朋友,他轻松和孩子们打成了一片。
只是他发现所有孩子都活泼开朗、叽叽喳喳,只有最小的那个女孩儿不一样,不论是刚才的路上还是现在她都沉默寡言。
不是静静地听他们聊天,就是面带愁云的发呆,于是解海龙主动搭讪问她叫什么名字,小女孩怯懦地回答了。
但很遗憾的是他没听懂,其他孩子替她回答得又不准确,最终解海龙拿出圆珠笔,让她把名字写下来。
苏明娟这三个字笔画不多,但她写得格外用力且认真,那种认真让解海龙恍惚甚至惶恐,但又说不出原因。
掉渣的承重墙、风一吹就嘎吱作响的窗框、阳光越过没有窗户纸的窗框,丁达尔效应出现在七拼八凑的课桌板凳上。
而那些孩子们就借着光读书、写字,这种视觉冲击让解海龙越看越心惊、越看越想逃,甚至缓了好一阵才想起来要拍照:调光、对焦,咔哒!
一只满是冻疮的小手留在了胶卷上。
拍完一张照片后解海龙准备找新角度再拍,逡巡目标时正对上因听见相机咔哒声而抬头的苏明娟:乱蓬蓬的头发、黢黑的小手、破旧但整洁的铅笔和作业本,以及那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
多重元素组合到一起,瞬间震撼到了解海龙。
苏明娟没说话,但那种对学习的渴望分明从眼睛里咕嘟嘟的往外冒,他不知道这个小孩儿经历了什么,但本能地拿起相机进行抓拍。
还好手速快,在女孩儿迅速低头继续写作业之前,他拍到了激荡灵魂的那一瞬。
只是这一瞬他就知道,可以回家了,任务完成了!
03.改变无数人命运的照片
因为地处位置偏远、粮食薄产,苏明玉一家过得捉襟见肘,这种情况下温饱都成问题,读书就变成了一种朝不保夕的奢侈。
所以苏明玉才会对知识抱有一种格外崇敬的心态,并且十分珍惜学习时光,当时她只一瞥之后就继续低头写作业了,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声咔哒,改变了她的命运。
回家后,解海龙直奔暗房将那张照片冲洗出来,并将之命名为《我要上学》刊登到报刊杂志上,他觉得这种心灵震撼肯定能引起社会对失学儿童的关注。
果不其然,那双对读书充满渴望的眼睛迅速轰动全国,不仅各大媒体疯狂转载报道,连希望工程都将“大眼睛”设成了宣传标志。
虽然失学儿童在那个年代是普遍存在,也有不少人关注这类群体,但关注度相较来讲还是不够。
而大眼睛就像一股无形的绳子,将各处爱心力量扭合到了一起,受益者自然就是包括苏明娟在内的失学或者濒临失学的儿童。
大眼睛引发爱心效应后,苏明娟成了名人,源源不断的信件从山外传来,有想资助的、有写信鼓励的,总之她再也不用担心会因为没钱交学费而辍学了。
甚至还在14岁那年走出深山,前往北京参加共青团代表大会,这种荣耀是她从前想都不敢想。
不过这并没有让她飘飘然,因为小姑娘很明白自己能走到今天,是因为有无数双爱心之手的托捧。
因此学习上她丝毫不敢懈怠,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也是希望别辜负大家的厚爱,总之她在大家的注视下入了安徽大学金融系。
那时,她这类贫困学生按规定可以学费减免且每个月都有生活补贴,所以进入大学后她开始拒绝好心人的资助,认为自己可以养活自己,希望把钱能用在别的小朋友身上。
不过依旧还有人坚持汇钱,想让她的大学生活能丰富多彩一点,但都被她原封不动地捐出去,她认为自己走出大山的那一刻,就不能再心安理得的享受爱心。
她是个俗人没什么心怀天下的抱负,只是觉得淋雨的时候有人为自己撑伞,走出雨区后她就该将这把伞传递下去。
所以她在读书时疯狂兼职,少部分养活自己,大部分回馈社会。
之后她顺利毕业进入了当地银行系统,其他福利待遇都是后话,单位提供食宿这一点绝对深得苏明娟的心,因为吃喝拉撒睡的问题解决了之后,她就能攒下更多钱兼顾日常开销、奉养双亲和帮助失学儿童。
不过当她结婚生子后,再这样分配工资就显得有些局促,周围人都劝她先暂停捐款,等孩子长大点了再继续,但苏明娟拒绝了。
她在失学边缘挣扎时,但凡有一段时间爱心暂停,她都没机会改命换运,以己度人她也不敢停,她害怕自己的停一时,会耽误某个孩子的一生。
这种“固执”气的她丈夫差点和她闹掰,但再静下心来换位思考,也就慢慢地理解了,转而继续支持她参加慈善活动和捐款。
04.一石激起千层浪
年代够久+信息不发达导致很少人知道苏明娟和大眼睛之间的联系。
更不知道她背后的故事以及曾引发的连锁反应,因此才在听说34岁青年官至副厅级时产生特权质疑。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质疑才让大家得知,原来曾她多年如一日地做慈善,不光是攒工资捐款,还把大眼睛的版权卖了,将所得30多万全部捐给了西藏曲水县建希望小学。
后来网友们又得知,原来所谓的副厅级并非实权,只是个挂职不开资的“吉祥物”。
因为从大眼睛引发公众对失学儿童的关注开始,到她身体力行参加公益活动和捐款,苏明娟三个字的含义已不再只是个简单的名字,而是某个时代下、某些群体得到爱心浇灌的历史缩影。
她见证了失学儿童们的逐渐消失,也见证了义务教育的崛起,具有一定意义和号召力,因此所谓的越级特权与其说是名人效应。
倒不如说是苏明娟愿意站出来,将自己变成一个爱心传递枢纽:将漫天闪烁的星星,扭成一条明亮而又璀璨的星河。
人多力量大,让更多人知道慈善、让更多人在潜移默化之下愿意力所能及的帮助有需要的人,这或许就是她愿意无偿站到风口浪尖之上的原因。
并且她这个吉祥物也做得确实到位,从全网质疑到了解故事,不少爱心人士为她的传递精神感动,继而自发聚集到她身边一起为失学儿童献爱心。
于是在她当选的第二年“苏明娟助学基金”成立,越来越多的失学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得到了解决。
或许苏明娟的个人力量和社会影响力一般,无法解决所有贫困孩子的失学问题,但是有一个苏明娟就会有无数个苏明娟。
教育问题虽然不能立刻归零但会无限趋近于零,这也是解海龙和无数苏明娟们想要看到的场景,也是她这个名人想要的效应。
后记
或许是想宣传正能量,不少小道媒体总喜欢做阅读理解一样解析别人的心境,恨不得短短的一瞬间都能放慢百倍进行表情和心理解读。
事实上小人物的爱心,哪儿有那么大的理想抱负和弯弯绕绕?
说到底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因为有人为自己撑过伞,所以也见不得别人淋雨,爱心浇灌的花朵终将结出了善意的果实,如此而已。
不过也不能说这种解析没用,起码正是因网络发酵让苏明娟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才让更多爱心人士找到了“组织”,让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体等来了希望。
所以任何事情都不能单一地划定好与坏,您说对吗?
1.《【乡野丫头】一张照片改命换运,乡野丫头逆袭成厅级干部,是名人效应的特权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乡野丫头】一张照片改命换运,乡野丫头逆袭成厅级干部,是名人效应的特权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244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