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高明陵阳山、九华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莲花佛国”之称,位于安徽地主。
“九华山”原名为“九子山”,传说因大诗人李白而更名为"九华山"。李白钟爱九华山,曾经三上九华,并写下了数十首赞美九华山的诗歌。尤其是“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诗句,宛然成了九华山的“定名篇”。
九华山发生过许多神奇和灵异的事件。
据传,明朝著名清官海瑞有一回路过池州,特意要到九华山游历。当时恰逢雨天,从气候上看不是登山的好时机,海瑞反而兴致勃勃,他觉得雨中登山另有一番趣味。这时,陪同的当地人告诉他九华山是佛教名山,与登别处山有所不同,上山时不可穿着和荤有关的衣物。比如皮靴、皮衣等。海瑞也不计较,他换上草鞋就上山了。
九华山以地藏菩萨道场驰名天下。当海瑞随众参拜时,他指着庙中的鼓说道:“这也是皮做的,难道不是荤的吗?”这里,海瑞话刚说完。那里,只听庙中凭空响起一声霹雳,将那面皮鼓击碎。从此以后,九华山上所有寺庙里的鼓,都是用布制作的。(以海瑞之事说明九华山菩萨有灵,为后面的故事作铺垫。)
欲知九华山之神奇,且听我细细道来。
话说清朝安徽芜湖有一姓顾的人家,生了一男一女。后来,儿女长大成人,并且成家立业。之后,顾家主母离世,老顾就成了孤家寡人。
小顾的妻子姓姜,十七岁,来自农村,性情温和,孝顺老人,乐于助人。老顾对这个媳妇很是满意。
不久,老顾得了病。这时,小顾刚好到省外做生意,没办法回来照料。(客观原因。)
到了晚上,老顾疾病发作,疼痛难耐,叫苦连天。姜氏听到后,就向老顾提议请医生前来医治。
老顾说道:“我这病有些奇怪,就是脚疼。而且白天通常没事,一到晚上就发作得厉害。如果脚能够保暖,就不会那么疼痛了。”
姜氏说道:“如果象爹爹说的这样,这又有什么难办的呢?”于是,姜氏就抱着公爹的脚睡觉。姜氏这么做,只是单纯考虑到尽孝道帮老顾减轻疼痛,一时没有想到瓜田李下之嫌。(姜氏至情至性也。)
第二年,小顾从省外回来,就顺路到妹妹家拜访。妹妹就把姜氏帮老顾暖脚的事情告诉了小顾。(可见,连自家人顾家妹妹都有所猜疑。何况他人。)小顾听了后彻夜难眠。
小顾到家后,满腹心事却不知向谁倾诉。他看着姜氏欲言又止。他一肚子邪火,又不知如何发泄。到了夜间,小顾干脆抱了被子睡在别的房中。
按道理,久别更胜新婚,结果小顾居然不来同房。姜氏心中柔肠百结。她细思之后,莫非小顾在外头有了新欢,心里不禁阵阵惊骇。她便去找小顾问个究竟。(可见姜氏之坦然。)
小顾愤然说道:“自古以来,你可曾听见过有翁媳同眠的事吗?”
姜氏这才恍然大悟,说道:“我心里可怜公爹年老有病,确实曾经和他睡在同一张床上,但只是为了帮他暖脚。我和他老人家清清白白。我心里的想法,只有上天的神灵知道。”(如何证得清白?难呀。)
小顾笑了笑没有回答。(小顾还是信不过。)
过了几日,姜氏听到邻家有几个妇人在敲锣念佛,便出去问她们在做什么?有妇人答道:“我们准备到九华山朝拜。”于是,姜氏就跟随她们结伴同行。(姜氏念念不忘证明自身清白。)
到了九华山,姜氏焚香跪拜完,恰好看到对面山头的香炉峰有处悬崖绝壁,就问庙里的老和尚那地方叫什么名字。
老和尚回道:“这地方叫作龙口香。如果有人没有办法证明自身的心迹时,准备找鬼神对质、求取证明的,就可以往那绝壁上爬。”姜氏闻言大喜,拿了香就要前往。
老和尚劝阻道:“我自小出家做和尚,现在人已经老了,还没有见过谁敢去攀登这悬崖绝壁。何况娘子一双小脚,怎么可以拿生命去冒险呀!有什么事情比生命更重要?”
姜氏不听众人劝说,没有丝毫犹豫就走向龙口香。(对姜氏来说,清白重于生命。)
龙口香何其险峻。一旁观看姜氏攀爬的人,个个心惊胆战。当姜氏攀爬到半山时,只见她脚底一滑,人就直直往下堕去,不知落到何处。众人连声惋惜,这么高掉下去人应该成为齑粉了。
第二天,邻家妇人们回家后,就赶紧到顾家告知姜氏丧命的消息。
老顾责怪她们胡说八道,说道:“我媳妇昨天已经回家了。”邻家妇人们不信,老顾就带她们到姜氏的房间。这时,姜氏在房间里闭着眼睛,盘着腿坐在蒲团之上静修。
邻家妇人们惊喜地说道:“姜氏就是活的菩萨,我们以后拜佛就不用跑到九华山了。”于是,众人齐声念佛并向姜氏朝拜。
姜氏这时才张开眼睛站了起来。大家看到那蒲团之上赫然写有“九华山置”四字。
妇人们就问老顾:“你家媳妇是什么时候回的家?”老顾说道:“昨天上午,我听见院子里有响声,我心里怀疑有小偷跑了进来,就和小顾走出来查看。然后就看到我家媳妇从天上飞落下来。当时,她闭着眼睛,奄奄一息,看上去好像快要死了。我们就问她怎么回事。她说当时为了表明心迹,所以含愤攀登绝壁,根本就没有顾虑生死。没想到绝壁又高又险,爬到半山体力不足脚跟一软,就跌落下来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就会飞回家里。”
妇人们就向顾家父子详细讲述了姜氏在九华山进香的详细经过。小顾听闻之后,泪流满脸,紧紧抱住姜氏连声痛哭。
远近之人,听闻此事无不感到惊奇。从此以后,本地凡要前往九华山进香的人,总要先来朝拜姜氏。
诸位看完故事,也容懒人唠叨几句。
所谓百善孝为先,从古至今有很多人的孝心让人感动至极。
只不过翁媳关系又和父子、母子关系不大一样。自古,翁媳须避嫌。
这个故事和其他的孝心故事很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姜氏的不避嫌。
难道是姜氏不知礼仪?非也。
这和姜氏淳朴的天性有很大的关系。她着急老顾的疼痛,反而忘了自身要避嫌。这其实便是菩萨心肠,舍我为人。这同佛祖割肉喂鹰是一样的道理。这也是后来姜氏被称为“活佛”的原因。
以上文字为懒人磨刀对《九华山》的意译及注解。这段时间,懒人解读了袁枚小说集《子不语》中的一些小说,发觉《子不语》构筑了一个奇妙的大千世界,在这大千世界里有面目鲜活的芸芸众生,也有各色各样的鬼怪精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头条个人主页阅读。
分享是写作者的最大幸福,关注写作者的文字是写作者最大的动力。请朋友们关注懒人磨刀头条号。谢谢您。
1.《【姜十七】懒人磨刀读《子不语》:活佛姜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姜十七】懒人磨刀读《子不语》:活佛姜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245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