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衡量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是看能否提供更多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文化的需要,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作出一系列部署,其中强调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文化数字化助力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前景广阔,大有可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广泛渗透到文化资源挖掘、内容生产、产品传播与消费的各环节,成为赋能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文化新业态新场景、拓展文化产业链价值链、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文化数字化让越来越多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火起来”,高质量文化供给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实践证明,科技和文化融合,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成为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力量。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为抓手,坚持统一设计、长期规划、分步实施,统筹文化资源存量和增量的数字化,以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为目标聚集文化数字资源,推动文化企事业单位基于文化大数据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多项重点任务,并强调提升科技支撑水平。可见,以数字化助力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关键在于深刻把握文化与科技的关联性、交互性和融合性,聚焦文化内容智能化生产与供给、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等,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
一是要依托科技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活市场主体活力。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推动文化存量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促进文化产业“上云用数赋智”,拓展生产边界和增长空间,增强文化的传播力、吸引力、感染力。要依托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利用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统筹整合各类各级文化资源数据库,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打造数字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平台。
二是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鼓励通过科技赋能、文化衍生、跨界融合、双线协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数字创意、网络视听、艺术电商等新业态、新产品和新服务,鼓励文化科技和教育、商贸、农业等产业跨界融合,推动文化产业结构、市场结构、组织结构创新发展,不断健全和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三是要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大众的消费心理,推动人机交互、全息呈现、虚拟仿真等技术广泛应用于文化消费终端,不断创新沉浸式演艺、虚拟旅游、云端展览等数字文化消费场景,满足大众实时参与、多维体验的需求,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文化体验场景和文化传播矩阵。
四是要大力发展数字文化贸易,深化国际产业和技术合作。商务部等2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就大力发展数字文化贸易、推动中华特色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贸易数字化水平、鼓励数字文化平台国际化发展等提出具体举措。要发挥国内大市场和丰富文化资源优势,促进优秀文化资源、文娱模式数字化开发,积极培育数字电影、数字动漫、数字出版等领域出口竞争优势。鼓励文化企业积极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深化国际产业和技术合作,推动数字文化内容的立体化、宽领域国际传播。(杨 矞 来源:经济日报)
1.《【中国经济网】数字化助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经济网】数字化助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245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