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帝司马炎很郁闷。他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能实现长治久安。执政时,以曹魏的灭亡为前车之鉴,齐草声称改革了秦国的制度,但秦朝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实现国富民强,反而乱成一团。

这个朝廷皇后不像皇后,臣子不像臣子,面对外敌更是不堪一击,晋武帝的在天之灵肯定是无法安心的,晋朝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他始终想不明白。

其实晋朝祸乱的根源,就是晋武帝司马炎自己埋下的。司马炎本以为这个无懈可击的制度,会让子孙统治千代万代。然而,当贾南风抓住漏洞后,亲手把司马炎苦心积虑改造的制度整体推翻,将晋朝引向分裂的深渊。

那么,司马炎到底改制了一个怎样的制度呢?

恢复封建

很多人对于“封建”两字的理解都有偏差,所谓的封建实际上是指“封邦建国”。这是分封制度下划分诸侯国的方式。在诸侯国的边界挖个沟,种点树,以此来当作边界,这就是“封建”最初的意思,“封建”其实对应着西周的分封制度。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原后,他废除了西周的分封制,改为实行郡县制,将天下分为36郡,不再设置拥有实权的诸侯王,官员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员直接对中央负责。此后的汉朝也推行郡县制,只不过,在汉朝初期,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效果并不好,同姓王叛乱,异姓王造反,大汉王朝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基本都在为解决诸侯王的叛乱而烦恼。

即便如此,汉朝也花了将近百年的功夫才消除这些隐患,这还是建立在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等四代帝王励精图治的基础上,才完成的。

由此可见封建不利于帝国发展,在此之后,汉朝无“封建”,即便还有封王封侯的现象,那也只是虚封,绝对不会再给实权。

凡事都有特例,在东汉末年,有个叫曹操的人,他的魏公和魏王都是“实封”,结果怎样了呢?结果曹操的后代,代汉自立了。

曹丕称帝后,他所封的所有“国王”,只有爵位,没有王土,没有王臣,更没有实权。他们只是名义上的“封国之主”,他们对自己的封地没有自治权,不能像之前的诸侯王那样拥有兵权,也不能有自己的朝廷,甚至不能参与朝政。

这样的方式好吗?其实这样的方式也有问题。这就等同于将诸侯王软禁在封地上,一不能领兵,二不能参政,甚至对子民都没有管理权的统治者,说是“花瓶”也不为过。

况且,这样的诸侯王根本就帮不上国君任何忙,和平时期倒也罢了,但在魏晋时期,时局不定,指不定哪个地方就会出现动荡,这时王公大臣帮不上忙,魏帝就成了孤家寡人。

正因如此,在司马家篡魏时,分封的那些诸侯王们一点忙都帮不上,他们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手里没有一兵一卒,甚至不能参政议政,只能瞪眼干着急。

司马炎吸取了魏国灭亡的教训,为了保住司马家的皇室,同时又防止诸侯国的权力大于皇室,司马炎设计了一个自认为非常合理的分割标准。

他封皇族27人为王,每个王国都有自己的军队,但军队的人数受到严格的限制。大国三军,有兵5000人;次国二军,有兵3000人;小国一军,有兵1500人。这些国王可以入朝执政,辅佐皇帝。

与此同时,异姓的可封为公侯,同样也是实力派,可以自行管理领地。司马炎认为,如此分封的王公贵族有实力,但实力不大,既不足以对中央造成威胁,同时也切实地从中央那里获得了利益,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就会担负起保护朝廷的责任。

司马炎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点,既不会像汉朝初期那样叛乱不止,也不会像之前的魏国那样皇室衰微,这样就可以让子孙们统治千代万代。

当然,司马炎所做的并不只有这些,他还考虑到皇族与“士家大族”的利益冲突问题。在当时,不乏一些门第很高的望族,他们在民间拥有很高的声誉,牵扯到舆论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皇帝不能轻易动他们。

这样的家族如果不能为皇室所用,对江山社稷来说就是一大祸害。为了解除这个隐患,司马炎采取了联姻的方式,他娶了杨骏的女儿。

杨骏父女都出身华阴杨氏,祖上是东汉名臣杨震,门第极高,在民间知名度甚广。司马炎认为,如果能将这些士族拉到皇室这边,让他们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对朝廷来说无异于如虎添翼,更有利于统治。

司马炎对诸侯王的权力进行限制,给其军队,却不足以对朝廷构成威胁,关键时刻还能帮助朝廷防御。又通过联姻的方式,将士家拉到自己的麾下,这是多么好的一项制度。

终其一生,司马炎对自己的杰作都感到自豪,或许在他去世时,也做着像秦始皇那样千世万代的美梦。

殊不知,司马炎的杰作其实是埋下的祸根,让他没想到的是,在他去世的一年后,晋朝危机就集中爆发了。这场危机持续了16年之久,既有朝政相争,也有骨肉相残,导致原本危机四伏的西晋王朝变得更加衰落,进而引发了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晋武帝彻底被打脸了。

皇后乱政

面对如此局面,晋武帝或许还能自我安慰一下,因为问题并没有出现在那些诸侯王身上,而是因为一个女人,她准确地抓住了司马炎设置制度的漏洞,将晋朝推向了无底的深渊,同时也给司马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这个女人叫贾南风,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作为司马家族死党贾允和郭槐的女儿,贾南风可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她几乎出生后就是皇后人选。

或许是因为她父亲的阴险狡诈,母亲极度霸道的缘故,贾南风并没有向一国之母方向培养。与父母相比,贾南风有过之而无不及,她既阴险狡诈,又霸道善妒。

如果她的丈夫是像汉高祖、汉武帝那样的皇帝的话,或许还能治一治她,但不巧的是,她的丈夫晋惠帝待人非常宽厚仁慈,仁慈到什么地步呢?是近乎无能,甚至到了智力障碍者的地步。

这位向来霸道的女子就站到了晋惠帝前面,开始对朝政指指点点。

当然,在各方力量的牵制之下,贾南风不容易实现她的野心。我们前面说过,司马炎娶的是杨骏的女儿,在他去世之后,因为惠帝年少,朝廷就由太后的父亲杨骏把持朝政。

不过,贾南风是一个有心计,有野心的人,精于算计,更何况杨骏并不是无懈可击的人。

当初,司马炎选择与杨家联姻,是为了消除皇族和士族之间的冲突,他通过联姻让司马家与杨家联手,稳固统治。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杨家非皇室却在晋武帝之后把持朝政,自然会引起皇族不满,而贾南风则巧妙地利用了这个矛盾,渔翁得利的。

晋惠帝继位后的第二年三月,贾南风将司马炎的第五个儿子楚王司马玮和汝南王司马亮召入朝,挑起他与杨骏的矛盾。

司马玮手握兵权,入朝之后当即就杀了太傅杨骏,废了杨太后,司马亮由于胆小没敢参与。

司马玮杀了杨骏之后,有点居功自傲,此时,贾南风又故意挑起司马亮与司马玮的矛盾。太傅杨骏被杀后,满朝动荡。这时贾南风又道貌岸然地站了出来,指责汝南王司马亮谋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杀死,然后又追究杀死杨骏的司马玮的责任。

至此,贾南风这招借刀杀人计,完美地除掉了司马亮、司马玮两个劲敌,实际掌控了权力。

贾南风用点雕虫小技可以,但真让她管理国家大事就不行了,她根本镇不住司马家族那些阴谋家和野心家。贾南风人长得虽然不美,但其生活一点也不检点,纵欲过度的她,引得朝廷内外怨声载道,民众苦不堪言。

仅仅过了九年,贾南风就被别有用心的阴谋家废了皇后之位,不久后被杀死在皇宫中。这位双手沾满司马家人鲜血的贾南风,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八王之乱

贾南风死后,由她所挑起的王侯之争远没有结束。想想后来的“八王之乱”,这才哪到哪?后续的叛乱最先由赵王司马伦挑起,司马伦是司马懿的第九个儿子,他原本是贾南风的党羽,但在幕后时间太久了,渐渐地司马伦也不甘心了,想着自己能够为贾南风出谋划策,为什么不自己去做皇帝呢?司马伦生了二心。

贾南风并不知道司马伦起了二心,依然对他无比信任。在司马伦的建议下,贾南风才起了杀太子司马遹之心。

司马遹虽是太子,但并非贾南风所生,贾南风也害怕他上来之后,不好控制,一直想打压他。贾南风一直与司马遹面和心不和,在司马伦的怂恿之下,贾南风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其废为平民,不久,司马遹就被谋杀了。

贾南风本以为这样就能稳定手中的权力,却不承想,曾经将“借刀杀人”玩得很溜的她,如今也成了司马伦手中的刀。

司马遹死后不久,司马伦以复仇的名义起兵进了皇宫,废了贾南风,本想效仿之前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想了想,其实自己也是司马家的后人,干脆连晋惠帝都废了,自己做起了皇帝。

他这一做法彻底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满,大家都是司马家族的后人,谁又比谁高贵呢?凭什么你能做皇帝而我不能?他们争相发难,就看鹿死谁手。

最先发难的是司马炎的侄子齐王司马冏,他发难后不久,司马炎的第十六个儿子成都王司马颖,司马炎的堂弟河间王司马颙,以及司马炎的第六个儿子长沙王司马乂等人全部起兵响应,结果可想而知,司马伦兵败被杀,晋惠帝司马衷夺位成功。

当然,晋惠帝只是他们打出来的一个旗号,就像齐桓公当年的尊王攘夷一样,周天子就是个花瓶,所以,政权实际落到了首先发难的齐王司马冏手中。

有趣的是,司马冏原本也是司马伦的党羽,他们同样都是贾南风的人。司马伦废黜贾南风时,进入皇宫动手的就是司马冏,当时他带领百人长驱直入,当着皇帝的面一刀就杀了贾南风的外甥。

可见真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而黄雀捕螳螂时,也有猎人在后面虎视眈眈,这一环扣一环,政治斗争永远没有朋友。

在司马冏执政后不久,就被同伙长沙王司马乂所杀之事,并不让人奇怪。

历史是个循环,司马家的权力争斗更是个怪圈,司马乂杀死司马冏之后也不能独善其身,他很快就受到了讨伐,讨伐他的人也是他当年的同党——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他们派兵围困住洛阳,在京城抓捕了司马乂,最后将其杀死在宫中。

当然动手的并不是上面的两个人,而是另一个王,叫做司马越,是为东海王,他是八王之乱中的最后一个。

当此之时,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和长沙王司马乂都已经被杀,剩下的就只有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以及东海王司马越了。这后续自然就是三个人的政治斗争,他们明争暗斗,不亦乐乎,最后以司马越胜利为结局。

司马乂兵败被杀,司马颙被谋杀,晋惠帝则被毒死,司马越拥立晋武帝的第25个儿子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

然而和平的日子依然没能持续多久,五年之后,司马越去世,洛阳被外敌围困,晋怀帝被俘。两年之后,太子司马懿在长安称帝,但也仅仅过了三年,就因为外敌入侵而投降,西晋正式灭亡。

在西晋灭亡过程中,刘聪在“永嘉之乱”中杀了大量的司马家皇族,后来又继续补刀,几乎将司马家族皇族屠杀殆尽。

从晋武帝司马炎篡魏到西晋灭亡,期间一共过了五十一年,其中,光八王之乱就是十五年。与其说西晋是亡于外敌入侵,不如说他们是亡于内讧,后来,晋朝皇室偏安江左,建立起东晋政权,而中国北方则成了少数民族的天下,五胡十六国时代正式开始,历史的棋局再一次被打乱。

如果说西晋之后,司马家族还留有司马炎血脉的话,那么东晋灭亡之后,司马家满门都被刘裕所灭。司马炎在天之灵,也不会想到自己的杰作被贾南风抓住漏洞后,会给司马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究其本源,晋朝之所以会陷入无穷无尽的内部争斗,本质上就是因为司马炎恢复封建所导致的。诸侯手中一旦拥有了实权,就不能再被朝廷所掌控,必然会发生各路诸侯争大宝事件,后来的唐朝末年藩镇、五代十国时期的节度使、以及明朝的藩王,这些都是导致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这是历史所带来的经验,也是血的教训。

当年,刘邦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在汉朝时是郡国并行制,导致汉朝混乱了百余年,而司马炎所谓的吸取魏国灭亡的教训,又导致晋朝在内部争斗中走向了灭亡,可见吸取教训也有技巧。

笔者认为,适用于帝国时代的绝对不是封建,诸侯国和王的权力一旦过大,必然会导致皇权衰微,而一旦政出多门,群众内部也会出现不同的声音,这时的国家必然岌岌可危。如果只是国家内部的问题倒也还好,像汉朝,几代皇帝励精图治,最终也解决了郡国并行制留下来的问题。

可晋朝不一样,它在内忧的同时还有外患,司马家族的政权本身就不稳固,它是篡魏而立的,这本就导致政权名不正言不顺,再加上外部少数民族虎视眈眈,此时一旦内部出现问题,很容易被人趁虚而入。

晋朝并不亏,因为自己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在长期混乱中,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尤其是后来的五胡乱华,让中原地区遭受了长期混乱,整个文明发展一团乱麻,甚至差一点就颠覆了中原地区的文明,这不禁引人深思,在帝国时代,执政的皇室到底应该如何解决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的矛盾?到底应该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进行发展?

或许晋武帝的在天之灵也是这么发问的,只是在此之后的一百多年里,没有人给出答案,直到隋朝政权建立,唐朝发展如日中天时,我们才又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1.《【司马三忌】司马炎一杰作无懈可击,贾南风抓住漏洞:让司马家族遭遇灭顶之灾》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司马三忌】司马炎一杰作无懈可击,贾南风抓住漏洞:让司马家族遭遇灭顶之灾》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251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