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态度是:人生一杯清茶、一壶旧酒、一壶电影、知己、读书、欢迎品。
人与人、空间与空间之间,尚可以用这样的距离互动、共情,这不免让人产生了一种时代维度上的怀旧与乡愁。佩索阿在《惶然录》里,就这样感慨:
“是怀旧症!出于对时间飞驰的焦虑,出于生活神秘性所繁育的一种疾病,我甚至会感怀对于我来说毫不相干的一些人。如果我每日在大街上擦肩而过的诸多面孔之一消失,即便它们并非所有生命的一种象征,于我没有任何意义,我也会感到悲伤。”
今天的电影推荐是《告别有情天》,改编自石黑一雄的《长日将近》。石黑英雄,日裔英国小说家,1954年生于日本长崎,五岁时随其父亲前往英国定居。《长日将近》作为他的代表作,在1989年获布克奖,布克奖属于英国相当有分量的文学奖项,获此殊荣意味着作品可以和最受欢迎、好看、瞩目画上等号。
并且石黑一雄是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虽然关于这个作者我了解的不是很多,但这部电影却是很久以前就有所耳闻,只不过当时就看了下剧情介绍,发现是说管家女仆间的爱情就果断放弃了。
为啥从事这部,是因为发现在吉良吉影的资料里,有写到他最喜欢的电影是《长日将近》。总觉得荒木老师又接着JOJO开始来安利电影了,之前被安利了那么多音乐,老妖怪果然是不满足。原先有打算出一期视频细谈下吉良吉影,但是发觉自己努力了好几个月,虽然一个字也码不出来,最终还是选择放弃了。
在看完这部《告别有情天》,反而有了很多想法,在吐槽开始前,先给大家简单过下剧情。该片采用的是倒叙的方式,故事的开始由肯顿小姐的一封来信引出剧情的内容,叙事的时间线分别是两个,一是男主 —— 史蒂芬斯收到步入中年的肯顿小姐的来信,这条我称为现代线,二则是两人曾经一起在达林顿公馆工作的时光,我称为回忆线。
回忆所处的时代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线信中的内容是,肯顿小姐对于公馆以及达林顿公馆勋爵去世的慰问。而公馆现任的主人,因为要去伦敦度假,提议让史蒂芬斯穿着空闲也外出放松下,正是这样,史蒂芬斯决定前往信中与肯顿小姐约定的地方。在两人一来一去的,时间线跳转是回忆里,那是肯顿小姐来应聘女管家的第一天,也是最后一次看到达林顿勋爵眉开眼笑的日子。
由于上一任的女管家和男仆私奔了,公馆急缺人手,史蒂芬斯在和肯顿小姐说了大宅里的规定后,向达林顿勋爵建议肯顿小姐和自己父亲来胜任空缺的职务。史蒂芬斯作为管家向来沉着冷静,事无巨细地安排着公馆中的一切事物,甚至能快速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很快和热情洋溢的肯顿小姐在工作上起了冲突。同时心里对肯顿小姐的工作能力相当赞赏,这也让向来对工作有绝对话语权的史蒂芬斯感受到了挑战。
随着回忆的推进,肯顿小姐对史蒂芬斯有了感情上的递增,在肯顿小姐的几次试探下,始终无法确定史蒂芬斯的态度,最终选择接受另一位男士的求婚,而离开了公馆。之后德国的战败,侍奉的达林顿勋爵因不堪舆论压力选择自尽,由来自美国的新贵族接受了该公馆。
肯顿小姐写信来表示慰问,并谈及到了自己的中年危机和婚姻的不顺。两人按照信中的地点约见,聊了很多也谈了很久,史蒂芬斯的提议肯顿小姐回公馆一起工作,但肯顿小姐因为女儿要生产,成为外婆的肯顿小姐更希望能照料女儿,最终两人还是在车站分别了,生活又回归到了往常。
虽然我没看过《长日将尽》的原著,但电影里细节塞了很多,如果按照往常流程讲的话,很容易话题就跑偏片了。第一次观看该片的时候,观感很差,因为那个字母,可能是机器翻译的,导致看完后都没明白说的是个啥。但神奇的是,恰恰只看了一遍,导致好一段时间辗转反侧的无法忘记。这可能和两位主演的演技,有着莫大的关系,特别是安东尼 · 霍普斯金老爷子的细腻演技,所有的情绪,甚至感情的冲突与爆发全在他的双眼里。
我相信小说里应该是细腻描绘主人公的感受,但霍布斯金老爷子却很好地把细致入微的情感全部通过脸部表达。我至今忘不了霍普斯金演的汉尼拔站在监狱窗口,静静看着女主走来的样子,那种兴奋混杂着野兽般呼之欲出的眼神,简直把我吓呆。以前常看到JOJO粉吐槽吉良吉影是参考 —— 大卫 · 鲍威,荒木老师本人虽然没承认,而我自己则一直认为吉良的角色是荒木老师的黑暗面。
众所周知,荒木老师在第四部里开了个名叫岸边露伴的小号,个人觉得吉良影实际上和露伴是同一类人,只不过两人如同硬币。岸边的正面吉良则在反面,从另角度来说,也可能是荒木老师的正反面,不过想想想,吉良吉影在荒木村的表现,他应该算是菊花的那一面吧!
当看完该电影后,却反而觉得吉良的角色,更多参考了男主—— 史蒂芬斯。本片出现的角色并不多,主角配角的比重还是很明显的,回忆情节里也涉及了历史政治问题,这边也不多谈,这两项也不是我的长处。片中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肯顿小姐的,可能因为都是女人的关系,外加知道暗恋一个人得不到回应是啥滋味。
所以第一遍观看的时候,更多的是站在肯顿小姐的角度,当开始观看第二遍时才感觉到这部可以说是史蒂芬斯的传记。虽然这部小说情节是虚构的,剧情里的角色实际上,都是用来加深对史蒂芬斯人物的刻画,看完第三遍时更加确定男主性格的复杂性。按照角色逐一分析,从轻到重:
史蒂文斯一世
因为家里的女管家和男仆私奔,职业紧缺,史蒂芬斯喊来了自己的父亲暂时顶替男仆的职业,从周围老父亲身上也能了解到史蒂芬斯的童年经历。实际上片中根本就没有他童年过往的尽头,仅仅通过父亲临终前的对白,在达林顿勋爵对于老父亲的赞赏中得到信息,老父亲曾经也为公馆工作,工作上也是兢兢业业,表现出众,所以史蒂芬斯在童年多少就会耳濡目染,甚至可以说父亲将他作为下一任公馆的管家来培养,而父亲离世前所吐露的真相。
【我有很多事要忙,明早再说吧!】
【吉姆,我不爱你的母亲,我曾经爱过她,当我不再是爱她的时候发现,她怀孕了,但是我以你为傲,我希望自己是个好父亲,我尽力了。】
从侧面反映史蒂芬斯并不是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大,虽然脸上有细微的动作,但所表达的情绪没有惊讶,没有失误,甚至有一丝无情和不屑。老父亲也是典型的工作狂了,连听儿子的交代也是尽可能地长话短说,所以推测史蒂芬斯童年可能在严厉的棍棒下长大,外带着父亲非常强烈的期待,老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内心依旧惦记着工作。
因为端下午茶的路上被凸起的石块绊倒,这次的失误,导致减轻工作量而感到无比羞愧与愤怒,甚至完全不听任何解释,反而厉声命令史蒂芬斯立刻弄平石板路上凸起的石块。身体恢复后,他反复地在栽跟头的石板路上练习检查,在老父亲的心中没什么比职业荣誉感更重要了。
晚餐时分,老父亲讲了一个英国管家的故事,那名英国管家在印度为一户大财主服务。某天发现桌下跑进来一只老虎,为了不惊动客人,管家在悄声告知老爷后,将老虎打死了,从职业素养来说,这份沉着冷静让人非常佩服。显然老父亲说这例子是将这名管家作为心中的榜样,也同样希望为公馆服务的大家,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也侧面倒映出冷酷无情。
作为一名优秀的仆人,不该有七情六欲双赢,能看到的只有本职工作,最后老父亲在工作中晕倒中风去世。这样的结局对于老父亲来说是幸福的,他在自己付出了一身光阴的地方圆满落幕。
达林顿勋爵
作为史蒂文斯侍奉的主人,从回忆中的闲谈了解到,在史蒂芬斯的心中,是他非常敬仰达林顿勋爵的,甚至为自己能侍奉这样一位人格高尚的主人而感到骄傲。达林顿勋爵的角色也典型地代表着英国的传统文化,一提到英国,大家是不是普遍想到绅士礼仪、绅士风度,绅士这个概念源自于贵族。
在中世纪的英国还有绅士阶级,他们通常穿着得体,手持精致的手杖,谈吐优雅,社会地位仅次贵族,可以说绅士主义近乎于完美主义,将一个人塑造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并且英国人也为这样的绅士文化而自豪,虽然乍一听似乎还挺不错,提升个人修养与外表,但往深处想,不免会和禁欲主义挂上钩,具体可以举几个例子。
乔纳森 · 乔斯达《JOJO奇妙冒险》,夏洛克 · 福尔摩斯《福尔摩斯探案集》,以及阿加莎笔下我最喜欢的角色 —— 赫尔克里 · 波洛。这个老头子该死的甜美,达林顿勋爵不仅仅是老派绅士,并且还是世袭贵族,所以在和其他几位贵族聊天时,谈论这次会议到访的美国议员的家庭出身。
几个贵族话里话外都是各种的嘲笑与讥讽,在这些老古董观念里,你多有钱、能力多出众都不重要,只要你不是贵族血统,你就是一介草民土鳖暴发户。然而,这位美国议员却最后拯救并接受了达林顿公馆,这是非常讽刺的,实际上在德意美法派代表前来的会议上,美国议员就当场开怼众人都是垃圾业余,凭绅士的直觉来判断世界格局,把政治当儿戏。
现实的政治是一座血淋淋的竞技场,如果不用专业角度对待的话,只会给自己的国家招来灾难。对于达林顿勋爵的回怼,就如之前说的那根深蒂固的绅士贵族观念基本是扭过来了,什么政治,什么专业,不过是人类的贪婪与权力的欲望,最后的结局也是把勋爵的脸打啪啪地响。纳粹狡猾地利用了达林顿勋爵的善良,熟悉历史的小伙伴也知道,二战的爆发是德国利用英法的矛盾和美国的经济援助。
当法西斯政权迅速崛起后,再次立足于强国的德国,立刻撕掉了伪善的嘴脸,成为了残忍凶悍的侵略者。在这之前的1929年至1933年爆发过世界性大萧条,给世界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被这次灾难波及的人里面,就有达林顿勋爵的好友。这位德国有人在政治立场上和达林顿是对手,但私底下确约定战争结束后,一定要坐下来好好叙叙。
可这市场经济灾难让有人在火车上吞枪自尽,也正是这件事的打击,让勋爵坚定了想要帮助德国的决心,勋爵的内心是真心希望世界和平,大家可以把酒言欢,而不是帮可恶的纳粹恶魔,将自己的国家推入火坑,这份理想主义恰恰成为了纳粹手中的棋子。
在德国战败后,勋爵成为了人人唾骂的卖国贼,在后期勋爵内心的负罪感是非常强烈的,不仅整日地锁在自己房间里,甚至还自言自语,也为当初将两名德国难民给赶走的事懊悔不已。仅仅因为在审判的法庭上,希望自己能得到公平的判决,而被媒体登报夸张报道,勋爵最后不堪舆论压力而选择了自尽。只能说这个角色不值得同情,事已至此都是自己的选择。
史蒂文斯和肯顿小姐
这两位要聊的话很多,因为也涉及了很含蓄的感情线,所以把两位分开谈论的话显得有些过分,即便结局最后没在一起,但依旧觉得两人是密不可分的。而史蒂芬斯这位复杂的男主我会放到最后分析,史蒂芬斯作为达林顿勋爵公馆的管家,屋里屋外都需要他的监管,并且应付各种突发事件。
因为职业的缘故,不得不让他时刻处于冷静,果断的状态,这个角色刚映入眼帘时,甚至都不会反映这是男主。初期的他根本就没有情绪流动,说他是机器人,也贴切说他是块石头,甚至是尊石像也完全贴切,正是这样给观众先入为主的初步印象,才更能体现后续他以肯顿小姐冰与火的碰撞。
影片开始,他与肯顿小姐说大宅的规矩,并抱怨上一任女管家和男仆私奔的事。在他眼里,亵渎怠慢这份工作的人就该下地狱,也难怪在面试肯顿小姐时会有所犹豫。肯顿小姐年轻漂亮,工作经验丰富,感性且热爱生活,因为有前车之鉴,他对肯顿小姐的情感是压制到了极限。
初期,对于肯顿小姐采花为他布置办公室,以及发现她轻易称呼自己的父亲时,毫不客气的教育了肯顿小姐。从这点上就能发现两人心思的不同,肯顿小姐作为新入职员,这些举动不过是拉近同事的关系,而在史蒂芬斯的眼里,认为这会扰乱心智。史蒂芬斯可以比喻为公馆里的雕像,每天风吹雨淋雷打不动。热烈感性的肯顿小姐发现了这尊雕像,为这尊雕像擦拭灰尘时,雕像的内部逐渐开始有了心跳。
两人的感情发展,我认为如下:
史蒂芬斯第一眼就对肯顿小姐有好感,到情感递增,肯顿小姐对于史蒂芬斯是无感到好感,到情感递增。
初期有几个细节:
一、对于肯顿小姐美丽外表的担忧
二、是工作能力
对于一个工作狂来说,成为战友的必要条件是战力值,外表其次
三、在工作上有刻意避开肯顿小姐的嫌疑
首先,很多小姐因为发现老父亲工作上的频繁失误,提醒史蒂芬斯认清现实,你父亲已经不是当年身强力壮,英姿飒爽的人了,史蒂芬斯视若无睹,还嫌对方多管闲事。当肯顿小姐找到证据再次和他对峙,他依旧想用不变应万变的套路来对付肯顿,没想到这女人很不好惹,死死的守在门口,就是要和你干个爽。
四、则是两人之间的摩擦
之前说了肯顿是个性格强烈的女子,发生争执,出于史蒂芬斯是自己领导也不好像泼妇那样破口大骂,只能用满脸怒火的点头答应。片中出现过很多次肯顿小姐强烈的情绪波动时,斯史蒂芬斯都会在窗口远远的观望,他的心中思绪万千,却又不知如何向对方表达,最后在肯顿小姐两次试探失败后,这段感情告一段落。
也许史蒂芬斯和吉良吉影一样,人生理想就是过着机械般的生活,像植物一样不需要感情,不然按照这两人的能力和智商,要成就一番事业,简直小菜一碟。也许有着仆人私奔的前车之鉴,让斯蒂芬斯极力压制对肯顿小姐的情感,但却没有做出实际行动。比如:这女人该死的甜美,把她赶出公馆,别让我心智,显然他并没有这么做。
片中也有着肯顿小姐伪善的一面,当得知达林顿勋爵要赶走那两位犹太女仆,不仅对了斯蒂芬斯一顿,甚至威胁你如果赶走那两姑娘我就辞职,最后那两位犹太姑娘还是被撵走了,而肯顿小姐并没有辞职。斯蒂芬斯问其原因,肯顿很惭愧的道歉,说自【己没有亲人没有家,离开了公馆就会流离失所,什么都不是】。虽然道德角度崇高,可还是抵不过现实的温饱问题。
在面对下属要辞职结婚,肯顿小姐给出了负面建议,【你们太年轻,没有钱结婚,不会幸福的】,但年轻人一门心思的觉得有爱就行。也正是这件事情彻底触动了肯顿的内心深处,他漂泊在外没有归宿,希望能有个安心牢靠的港湾停靠,显然,史蒂芬斯回应不了她心中的希望。
在回忆中,肯顿小姐已经给了很多次机会,可史蒂芬斯一次都没有抓住。刚听到肯顿答应本先生的求婚时,他表面故作镇定的祝福,眼里却全是混乱,甚至去地下室拿葡萄酒,想要借酒消愁。这样的举动是很不符合史蒂芬斯初期的设定,特别是最后一次机会来临时,史蒂芬斯所做的事情,就是让我当场产生拍裂桌板的想法。
在肯顿小姐一个人哭泣的时候,史蒂分斯说了以下对话:
【肯迪小姐!】
【史蒂芬斯先生!】
【我想告诉您,早餐室外面有个角落,可能是先来的女仆不熟悉,我看到好几次都有积灰尘。】
【我会去看看的。】
【谢谢!我知道您会想要去看看的。】
这种钢铁操作,好孩子不要学,不然真的注孤生了,出于职业道德有所隐忍,可以理解,但过度压抑就是自我变态了。很多事情你觉得不妥,可以把话说清楚,比如不赞同办公室恋爱,会影响工作之类的。肯顿和本先生的这场婚姻最终还是走向破裂,当然这个破裂是肯顿小姐这一方的。
当丈夫来找她告知女儿有喜了,并希望她能回来时,丈夫的眼里还是充满了爱意与悲伤,可惜肯顿小姐的心早就被斯蒂芬斯给填满。在当初肯顿试探时,嘴里说着答应求婚了,可内容分明和未婚夫不讨论的都是史蒂芬斯的事儿,肯顿的双眼微微含泪,他在燃起爱火后一刻都不曾熄灭。
现代线里,两人回去的路上,肯顿小姐坦言自己不爱本,直到怀孕才发现自己是爱着丈夫的。实际上这份爱早就已经转变成了对于家庭、为人父母的责任感,最后坐上班车,肯顿和史蒂芬斯在雨中分别,导演特意给了两人分手的镜头。这一幕极其的悲伤,同样映射了两人对于彼此的情感,那份不舍却又不得不分别的情愫,都在大雨被冲刷殆尽。
在车上肯顿望着史蒂分斯哭成泪人,不是因为是史蒂芬斯告别前和她说【我们再也不可能见面了】,而是她明白她的心底依旧深深的爱着对方。不然不会再赴约前精心装扮,也不会时隔这么多年,还保留着史蒂芬斯的通讯,最终他还是屈服于现实。女儿要生产,自己要尽到长辈的责任,如果当初史蒂芬斯能够回应,哪怕一丝丝的试探,相信肯顿小姐也不会离开得那么绝然。
肯顿小姐需要的是一个港湾,哪怕不能和史蒂芬斯结婚,感情如果得到回应,即便一直在公馆服务,对于肯顿小姐来说也是幸福的,然而,肯顿小姐离开后,斯蒂芬斯始终挂念着对方。片头,史蒂芬斯从门洞看进去,脑海里一想着曾经健步如飞的肯顿小姐的身影,当然这份压抑致郁的情感下,也是有糖吃的。
回忆里,肯顿来给史蒂芬斯布置花束,发现对方在看书,问及是什么书时,对方出现了很明显的隐瞒与闪躲,让肯顿不免想到史蒂芬斯是不是在看禁书。这段情节绝对是全片最妙也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天明明是史蒂芬斯的私人时间,可以强硬地拒绝对方,但他都被逼到墙角,也没有这么做,所处的状态却是半推半就,嘴上还不饶人。房间里面变多的花束也说明了这点,和一开始史蒂芬斯因为花束问题,怼了肯顿小姐而形成鲜明对比。
当发现这是部爱情小说时,肯顿对于眼前这块冰冷的石头,可能有了更多不一样的想法。虽然史蒂芬斯找了个很low的借口,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语言知识】,这一段的气氛和镜头的光影把握用心到了极致。
首先昏暗的台灯让观众把握不到史蒂芬斯的脸部情绪,而更好地能够集中到他全身的肢体动作上,局促又假装淡定,又像是做了坏事的孩子,又或者不想让对方发现他的另一面。在转移地点后,史蒂芬斯那份无路可退的模样,成功吊起观众兴奋的情绪。其实根本就不在意男主是不是在看禁书,而是这对冰与火终于有了近距离的肢体接触。
打光的处理上,特意集中在男女主主的半张脸,也让观众的视野更好地定格到演员的眼神上。史蒂芬斯双眼里满是柔软与爱意,这和平日看到冷静坚毅的眼神很不一样,头一次能这么近距离地看着所爱之人,甚至想让对方抢书的时间变得缓慢,他不是真的要拒绝,只是想这样静静的品尝。最后两人的结局,反而觉得理所当然,如果幸福地在一起了,反而会让我觉得分外诡异,这么想的理由则是需要仔细分析史蒂芬斯了。
管家史蒂芬斯
人物设定就不再重复介绍了,和他老父亲一样近似于冷酷无情,一切以工作为重。作为下人,不需要感情,不需要想法,什么爱情、亲情、友情,通通都可以在工作面前放弃。片头的美国议员让史蒂芬斯去放个假,还配了一辆戴姆勒老爷车给他,并说管家和这车是绝配。实际上也是对部分是人物性格与处境的一种影射,他和吉良一样是个普通且复杂的人,社会地位也是非常的微不足道。
吉良的目标是平静而普通的生活,可他却又抑制不住心底的杀人欲望,史蒂芬斯则是兢兢业业地侍奉好主人。爱情出现时却只能极力压制私人情绪,塑造好一个印象深刻的人物,就需要体现人物的多面性与复杂角度,而不是脸谱化。吉良让人觉得有戏剧冲这地方,就是他看到忍太太受伤时而担忧,会让人觉得这个杀人魔并不是没有心,而是没人去唤醒并好好引导,导致这份真心早就被他可怕的杀人欲望给淹没。
史蒂芬斯也同样,因为职业身份将自己的情感彻底抹去,登场时,他的谈吐处事作风确实没有一丝的情感。从职业角度来说,很敬业,很称职,和他的老父亲,也就是上一任的管家,简直是复刻。可片里有着很多没有台词的细节,在暗示着史蒂芬斯并不是没有心,首先,史蒂芬斯多次在窗口远远观望肯顿。这个观望可不是我看一眼你去哪里,看到了你我就走了,而是长时间地望着,一直到看不到对方为止。
而且窗户的装饰分割像极了牢笼,也暗喻着史蒂芬斯压抑的人格和无法冲破的内心,有着对于这份情愫的迷茫和懵懂。在公馆开大会时,忙碌的分身法术,幸亏有肯顿小姐的帮忙,在被告知老父亲要不行时,镜头光影完全背光,史蒂芬斯的脸静默在黑暗中。让观众根本看不清他脸上的情绪,也同样暗示着史蒂芬斯那压抑的人格 —— 开心,悲伤,愤怒,焦躁,通通藏在那深不见底的内心深处。
得知自己父亲去世时,虽然要兼顾手上的工作,可他的眼中有着呼之欲出的焦灼感。在看到父亲离世的遗体,他依旧在极力压制着背伤情绪,甚至都没忘记楼下有位法国议员的脚,需要医生帮忙。
庭院里和肯顿谈及被赶走的犹太女仆,他终于踏入了自己的不安与悲伤。
【艾尔莎和厄尔玛,他想知道她们在哪?他说解雇他们是错误的决定,我记得您当初跟我一样感到沮丧。】
【跟您一样?您不说认为她们应该被赶走吗?】
【您这么说我真是太不公平了,那时我也很不安,非常不安,我从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
【我真希望您那时能告诉我,知道您和我有一样的感受,我就会好受多了,您为什么总是把自己的感情藏得很深?】
作者借着肯顿小姐的口喊出了观众的心声,人生来就有七情六欲,该哭哭、该笑笑、生气气,正确地表达情绪与情感没什么错,要不然大家都去做机器人算了,连动物都会有小情绪呢。
之前聊过史蒂芬斯的家庭因素,对于爱情这块的开窍等于是零,也许对于男女之情的启发,更多来源于平日看的书籍,表面总是嘴不饶人的怼着肯顿。但细看他房间的转变,却潜移默化地在接受肯顿和肯顿的伪善一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史蒂芬斯的虚伪,他表里不一的态度是让我觉得非常有趣的地方,这也重点表现在他与肯顿的情感线上,这里就不多谈了。
作为个人虚伪的表现就在于他对达林顿勋爵前后不一的态度,前期说了,他自豪于侍奉达林顿勋爵这样的大人物。当战争结束迎来新主人,他在去往和肯顿小姐约定的路上,遇到了很多路人,大家对于达林顿勋爵都是唾骂,是他把英国推向战争,可耻的卖国贼。
当路人得知他为公馆工作时,他却一口否认说对达林顿不熟,他现在侍奉的主人是位美国人。但显然他的伪装还是有些破绽的,可能有人认为史蒂芬斯这是怂了吧,怕自己说是侍奉过达林顿,然后愤怒的老百姓会把他揍一顿。
站在史蒂芬斯的角度,我认为不是这样,是史蒂芬斯的虚伪在作怪,这份虚伪是建立在史蒂芬斯虚荣的幻想下。他自豪于自己的工作,更自豪于侍奉的主人,说他自豪这个那个,倒不如说他自豪于自我构建的美好世界里。当达林顿成为卖国贼,所有的美好设定通通破裂,这在史蒂芬斯的心里是不允许的更不想承认的。
这就是为什么开头我会说,从另一个角度来想,绅士主义和完美主义类似,史蒂芬斯对于周围的一切太过理想化,可现实总是一次次不停地打碎他的完美幻想,这份幻想蒙蔽了他的双眼,使其内心变得冷酷。
证据如下
达林顿公馆经常会到访一些大人物,作为管家的史蒂芬斯不可能不认识,在侍奉时也会听到那些大佬的谈话,自始至终他都不发表任何的立场和态度。从职业角度说,他这么做一点也没错,甚至很有职业素养,他明白自己是什么身份,什么话该讲,什么事该做,但这不能说明他什么都不知道,充耳不闻。
史蒂芬斯天天与勋爵密切接触,除了达林顿勋爵自己以外,史蒂芬斯可以说是很了解他的人、勋爵赶走那两名犹太女仆,他都没有做声,哪怕是一点点的意见都没有提,反倒是肯顿小姐反应激烈,义愤填膺。心里明明知道犹太人,如果被送回德国是个什么下场,可出于职业身份,将自己真实的想法给隐藏,眼睁睁看着勋爵的善良被纳粹利用。
当勋爵的教子对着史蒂芬斯一顿抱怨怒骂时,脸部表情没有惊讶,而是有种无所适从,甚至是迷茫。不是朝夕相处的教子都能看出来的阴谋,史蒂芬斯怎么不知道,就这样冷眼旁观的看着自家的主人走上歪路。在英国赢得胜利,勋爵畏罪自尽,他才不从内心构建的美好设定里醒来,在去往目的地时,因为汽车没油,而在小酒馆留宿。
对于勋爵,他依旧否认,丘吉尔作为英国取得胜利的民族英雄,可老百姓对于丘吉尔的评价,也不是百分百的赞美。酒馆的老板虽然为丘吉尔说话,他也是有怨言的,因为他的儿子牺牲在了敦克尔克大撤退中。看着大家慷慨自由发表着自己的观点,史蒂芬斯却显得慌张而局促。面对大家对于勋爵负面评价,哪怕承认自己服务于勋爵,说几句正面评的评价,相信更多会引起大家讨论的兴趣。
而处于局外者的身份,已经让史蒂芬斯都无法表达自己,人本就是复杂多变的。在同一件事情上,所处身份立场角度的不同,每个人就会有不同的做法、想法、说法。史蒂芬斯与勋爵教子的对峙,和其他贵族对于史蒂芬斯的发难,就充分证明。最后在那名好心的路人送斯蒂芬斯给汽车加油时,他终于承认了事实,并说出了对于勋爵的评价。
万人唾骂的勋爵,在他眼里是正直善良的绅士,而对方只是静静地询问斯蒂芬斯当时所处的立场。每个人都会犯错,对于勋爵的去世,史蒂芬斯内心是非常愧疚的,但显然这个错误已经没有机会弥补了。而这次去往目的地,却正是他下决心想要弥补错误,然而这次上天却没有给他机会。
在听闻肯顿小姐对于家庭的打算,史蒂芬斯原本想说出的话,全部吞进了肚子。最后送回肯顿小姐的路上,看到晚上的人们因为灯光亮起的欢乐,和史蒂芬斯心中的落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眼中的泪光,也证明了史蒂芬斯明白一切不可能重来,时光不能倒退,所犯的错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只会深深加剧痛苦与懊悔。
问及今后的打算,史蒂芬斯不得已用公馆的工作搪塞,就像那台老爷车一样,他喜欢一成不变的状态。现实变迁的无力感就让他无法适应,最后,公馆里飞入的鸽子,也暗喻了这点鸽子,象征着自由与和平。在放飞鸽子后,史蒂芬斯所占的位置是在门的里面,门框的造型如同鸟笼。最后是公馆的全景,也预示着史蒂芬斯的结局,他将永远禁锢在公馆里,这座公馆就是他内心的孤岛,离开这座孤岛,将无法存活。
史蒂芬斯是个很值得深思的角色,里外所透出的复杂矛盾性,让人觉得有趣。长久机械化的工作生活模式,早就让史蒂芬斯失去真心丧失本我,在旅途中说出真相和想弥补错误的这份心。我相信史蒂芬斯找回了本心,正视自我,可他也永远走不出这所巨大的鸟笼了。从何时开始,早就和这所公馆融为的一体,沉默而肃穆。
从观众角度来说,该作是史蒂芬斯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下社会底层人物的悲剧,但影片中的悲剧却让人觉得理所当然,毫无狗血造作。影片是值得刷很多遍的,每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因为每一次的观赏,都会站在不同角色的角度去感受。
影片像是第一口吃起来没啥味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回味无穷。就像第一次看到吉良吉影,吓得我连自己的手毛都不敢剔,因为他不喜欢手上长毛的女人,这就有了不剃手,我就不会遇到杀人魔的心理安慰。后续再次回味这个角色时,却已经被深深吸引,如果史蒂芬斯有替身能力和变态爱好的话,可以说这就是三次元吉良吉影的真实写照。
曾经听别人说美国精神病人是三次元吉良吉影的写照,我兴冲冲地去看了,却骂骂咧咧看完。这两个角色完完全不同好嘛,那根本就是神经病,除了每天精心呵护自己和规律的作息以外,根本就没有相似之处。我推测在创作吉良吉影这个角色时,荒木老师也许是参考了史蒂芬斯,估计老师本人也很喜欢《长日将尽》吧!如此普通的人,却让人意难忘,也是一种魅力,好了,对于这部作品的浅谈,就到此为止啦!
1.《【石黑英雄】达林顿勋爵“绅士精神”的功与罚--《长日将尽》思未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石黑英雄】达林顿勋爵“绅士精神”的功与罚--《长日将尽》思未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255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