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WORKS: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

从年初的京阿尼选址盖新办公楼,到现在啪社在建新楼的曝光,让人深深感受到不愁BD销量的大公司是何等有钱任性。

一直秉承高品质的动画制作方针,主打生活类作品,画面精美度堪称风景纪录片的PA,成立于进入21世纪的第一年。

时至今日看回PA的创建史,仍然会为创建人堀川宪司的果敢大为称赞。当时堀川在Production I.G从原本的制作进行转为制作人,正值制作人工作生涯起步的时期。然而由于与家人有所约定,他必须尽快回到那个与东京相比无论软硬条件都差别悬殊的富山县。为了确保动画制作水准不至于因为地域条件限制的原因导致崩坏,堀川在硬件上致力改善社内网络、信号,使动画制作的各项流程得以准时准点完成,而在软件上面,当员工压榨成为动画行业共识,业界普遍对动画公司过度使用员工颇有微言之时,堀川不惜下重本聘请优秀人才,非但用心打造装修员工宿舍,并将工作人员的健康摆在了最为关键的位置(A1P你看看人家!)。

P.A.WORKS成立之初,凭借社长广泛的人脉关系,以原画与CG的高级外包工作为主。2002年先是从新A那里拿下了《我们这一家》的外包,同年又协力Production I.G制作了《攻壳机动队SAC》,然后在第二年协助骨头社参与到制作《钢之炼金术师》和《废弃公主》的工作当中。不难看出,在成立仅仅七年之间,PA凭借出色的作画能力,一直给PIG和骨头社打下手。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08年东京P-10 STUDIO事务所的建立才宣告暂一段落。这一年,PA开始制作属于自己的TV动画,第一部作品便是后来号称PA"青春物语三部曲"当中的《真实之泪》。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真实之泪》以及翌年制作的动画收益并不顺利。在这种形势下,2010年堀川充分发挥其制作人的能力,联合企划公司、商品公司、出版社、游戏软件公司、广告代理店、每日放送等诸多业界强手,联手打造出了年度媒体大作《Angel Beats!》,这才真正打响了PA在业内的名气。

可是在日本动画圈里面,哪怕动画再怎样热卖,动画公司的名气再怎样水涨船高,最赚钱的都只会是赞助商而并非制作公司。在《Angel Beats!》创造的将近数十亿销售额之下,PA真正能拿到手的不过数成。不过无论是获得的虚名还是利润的获取,在堀川看来都不及制作一部质量为上的动画来得重要。"每年一部作品,素质赛过剧场版"的制作原则,逐渐成为了PA业界良心的证明词。

其后的4月力作《花开伊吕波》,由于素有"百合杀手"之名冈田磨里(其实我现在仍然想不通为什么要一个万年热爱"色情"、"暴力"、"血腥"这类描写的编剧参与与这么小清新的番作当中去)随意加入的百合元素,监督安藤真裕出于不擅长这类型作品,也没有出声干涉(日本动画业内有明确的分工安排,一般不涉及自己工作范围内的都不会理会),结果导致被部分观众指责为"百合欺诈",从而让这一部被打上了PA十周年纪念作品并未能受到预期当中的好评。

2012年,在制作的两部TV动画当中,堀川首开先例,在每年必有的恋爱动画之上,加设了一部改编自恐怖小说作家绫辻行人的推理动画《Another》。只可惜自古惊悚动画都不卖座(比如当年京极夏彦的《魍魉之匣》,堪称完美的改编动画,却仍旧无人问津),精细的还原和精美制作并未能让销量上涨,小众的市场制约使即便动画再出色都难逃失败的厄运。

2013年除《有顶天家族》和《RDG濒危物种少女》之外,《来自风平浪静的明天》凭借作画精湛,画感明亮,收获到较好的成效。2014年以动画业内为题材的《白箱》,更是依靠巧妙剧本安排与适当的煽动高潮的演出,毫无疑问地成为了PA的"头号花魁"。

PA另一别称"玻璃社",应该出自我们大天朝。本意是称赞PA作画水平出色,连倒映在玻璃之上的影子都能无比细致地表现出来。

然而在业界开始慢慢走出少女漫改时代的今日,专注细致制作之下,工作重心过度依仗恋爱类作品,PA日后的走向发展将会呈未知方向迈进。

《花开伊吕波》剧情上的短板使PA饱受“只有画面”的诟病

《有顶天家族》虽画风故事皆精良,但PA直到《白箱》才成功“咸鱼翻身”

A•C•G•T:皇天总负有心人

动画制作前的企划,其实等于我们其他行业展开某项活动或者运动时所提供的策划。这份策划可以让动画公司自己去做,也可以根据主导的情况,交给相应的单位负责,比如电视台、广告代理或者赞助商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民间组成的同人团体,但这个团体表现形式一般而言并不多。

而我们今天所说的主人公A•C•G•T,它的主子OB企划便就是这样一个专门负责企划的公司。成立于八十年代初期的OB企划,赶上八十年代后半期兴起的OVA动画行业,为PIERROT与GALLOP企划过不少作品。

2000年,OB企划开始逐渐撤离其他业务,并在旗下建立起了一家小型动画公司,取名A・C・G・T,由OB企划为主导开展日常动画制作工作。但由于公司规模过少,业务开展范围局限性过大,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依附背后的企划公司,实行"以外包为主,独立创作为辅"的小型公司生存模式。

2001年,A・C・G・T带着与SHAFT协力制作的《爆笑四人组》初上舞台,但收益并不明显。真正关键的转折点,出现在同年接手制作的《头文字D》四部OVA之后。

2002年,已经步入正轨的A・C・G・T独立制作了第一部TV动画《七人的奈奈》,该作来自GENCO的企划,staff阵容强大。同年,有幸参加到了Production I.G的《攻壳机动队SAC》的制作。

2003年,A・C・G・T业务扩大,自产三部动画。不过由于当时投资商对动画制作的不熟悉,保守预期迫使动画在第13话之后戛然而止,达不到动画商业化的程度。同年,不甘心的OB企划,将那部被称为《灌篮高手》之后最出色的篮球漫画《篮球少年》推上屏幕,然而动画的制作水平却有点令人大失所望。

2004年A・C・G・T开始行使委员会制度,时隔两年根据小松崎茂的绘本改编的《Project BLUE 地球SOS》整体走的复古SF路线,讲述少年与迷之外星人战斗的冒险故事,设定非常讲究,角色设定也很有特点,基本没有流行商业元素。然而该作的人设和剧情在日本早已烂大街,故此销量十分有限。

一连串的失败打击了A・C・G・T的制作欲望,从2009年起开始长达两年的外包业务,从而在卖肉上找到了自己的路线。

不过这一路线也并非顺风顺水,一部用杀必死和喜剧装点的《风云维新大将军》,由于选择了一对半吊子制作组合,从而也让成品走向了半吊子。结果不言而喻,血本无归惨败收场。

总的来说A・C・G・T是一家很"孩子气"的动画公司,对待动画制作,它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只想单纯制作商业动画,却无奈怎样都不成功。于是摸着石头来过河,时至今日仍然停留在河水中间,迟迟未能靠岸。

《零度战姬》算是A・C・G・T出的动画中比较受欢迎的一部

专注于商业动画的A・C・G・T无论是废萌还是肉番都无法抓住观众的心

UFOtable:"壕无人性"

以动画为参照物,假如说京都府的本体是京阿尼,那么PA无疑是富山县最引以为豪的骄傲。都说地理位置优越的东京才是各行各业盘踞的集合地,然而并非所有公司都会遵循这种国际惯例行事,比如上面提到的这两家公司。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公司"心在曹营心在汉",例如将"飞碟"降落在东京,实际活动范围却幽浮在德岛县上空的UFOtable。

UFOtable的创立者之一进藤光曾在东京Movie及其子公司TAF担任制作进行,成立之初的UFO主要担任动画制作的前期工作,比如选题、企划等。后来因为承包了某些电视记录节目,出于宣传制作的需要,公司引入了数码制作装备,这算是同期制作公司当中较早接触CG的。

也许是后期制作的作品让大部分的人对此先入为主地产生误解,以为UFO自问世以来,便是土豪。

其实并非如此。

成立初期,由于缺乏人脉渠道资金,没有人敢让他们来企划。直至两年后,SUNRISE急需为制作的《机动战士高达SEED》寻求行内CG技术好的公司担任该作的战斗特效。就这样,突如其来的委托让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在动画界踏出了第一步。

2003年,UFOtable的业务扩大,甚至对真人影像也有所涉及,但由于技术性不成熟,当时很多电视节目与动画制作相关的企划都或多或少做得有些浮夸。其后一年因为开始接手游戏过场动画制作,业务范围得以再次扩大,从这年的《交响乐之雨》到2013年的《噬神者》,几乎每年都能接到游戏片头过场动画的制作工作。

但这种逐渐好转的运营模式并非进藤光所想的那样。所以在辗转反侧间,重拾当初想做"能让成年人耐心观看,如同刊电影般的原创动画"的初衷,从社内精挑细选了成员,组成漫画团体TARTAN CHECK。以漫画团体名义发表原作,随后自己实现动画化的媒介联动机制就此构成。

外界目前普遍认为的UFO首次原创动画《星际海盗》,属于宇宙SF动画,虽然整体故事并不出彩,但最大的特色是战斗用了大量CG来做,视觉效果相当不错。从该作上面我们不难看出处在雏形阶段的ufotable特色:美型的人设,对原作还原度高,技术就是碾压,打斗场面流畅度较高。

其实真正意义上属于UFO的第一部原创作品,应该是那部清一色女性角色登场,没有任何男性和恋爱元素的《学园乌托邦》。该作在作画团体还没有成名时候就已经企划,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放送时间晚于后期才问世的《星际海盗》。不过这部符合当时市场趋势的作品,尽管内部人员都寄予厚望(有"UFO制作动画以来最为出色的作品"的盛誉),但播出之后商业成绩并不好,仍然无法改变从事动画制作至今动画不卖座的现状。

以2007年为分界点,UFO划出了两个时代的分界线。由于动画制作的不见起色,进藤光展开了一系列的市场调查。就在这过程中,他第一次听闻了享有"神作"声望的《空之境界》。这部由奈须蘑菇与武内崇共同撰写的小说,在没有任何媒体宣传的情况下卖了数千本,加上同人游戏《月姬》与《Fate/stay night》,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且强大的拥护群体——"月厨"。

机缘巧合的是早在2006年,奈须蘑菇授权脚本家虚渊玄写了一个关于《Fate/stay night》的前传,这就是我们一部分宅友的入宅之作《FATE/ZERO》。

与《Fate/stay night》不同,《FATE/ZERO》着重相爱相杀,大规模的战斗场景更是层出不穷。众所周知,动画当中战斗的场面对原画技巧要求尤为之高,为了让画面的打斗感最大程度地立体呈现,保持创造的质量,UFO采取间歇性制作,也就是说假如这一话着重战斗描写,那么下一话就走剧情对话。这样的制作方式极大程度地保证了作画水平,毫不在意经费燃烧的CG使用让作品的战斗场面变得气势恢宏,搭配镜头巧妙的运用更凸显动感,流畅度绝对是近年来罕见的高水准。

《FATE/ZERO》的成功让UFOtable食髓知味,下一部作品紧盯上了同系列的《Fate/stay night》。然而由于当年的制作能力(尤其是CG技术)和现在相比还是差别悬殊,好评与口碑并没有能从前传当中很好地继承给UBW线。

但UFO明显没有因此而放弃,2014年10月重制版的《Fate/stay night》回归各大月厨漫友的屏幕之上,技术上的纯熟和经费上的燃烧,让这个曾经的失落之作,再次奏响辉煌的乐章。

《FATE/ZERO》为UFOtable赚足了口碑,也让UFOtable成为焦点

《GANGSTA》的口碑虽然极佳,但无法阻止Manglobe衰退的命运

红树林动画(Manglobe):无处话凄凉

2002年由日升的制作人小林真一郎、河内山隆设立的Manglobe,伴随着早年销声匿迹沉迷音乐的渡边信一郎再度回归,总算得以在成立后的第二年走上正轨。

经过两年的筹备,一部与《星际牛仔》风格类似的《混沌武士》开始被Mangloge提上制作日程。该作以社会各个阶层民众生活为取材视角,掺夹严肃和轻松于一体的作品风格很对渡边的胃口,加上在西方音乐与文化并存上的出色描述,让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甚至要胜于前作的《星际牛仔》。然而,《混沌武士》的知名度和成绩收获不到预期的好评。这部作品之后,心灰意冷的渡边在相当长的时间没有再担任监督。

不可否认渡边信一郎的号召力足以让人们对这家默默无闻小公司不再陌生,可是这部独立引资制作,几乎没有拉取任何赞助商投入的作品,给Mangloge日后的经营带来很大的危机。

日本动画中颇有名气代理人三部曲,除去今敏的《妄想代理人》和梅津泰臣的《危险代理人》外,还有出自曾是日升的主力作画师村濑修功之手的《死亡代理人》。2006年,一个现在看来很不合时宜的《死亡代理人》的重制计划被Mangloge提上制作企划。

这个沉闷压抑被哲学氛围笼罩之下的故事,商业元素严重不足,晦涩且意义不明的个人风格在当时首要目的理应为求获利从而生存下去的Mangloge而言,动画化的选择很不明智。最终出于预算不足,该作并未得到广泛的认知。

2008年,第三部原创动画《道子与哈金》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被制作出来。虽说该作没有了《死亡代理人》当中的晦涩不明,多了几分的浪漫主义情怀。但从后期反映的情况来看,尽管该作的评价不差于《混沌武士》,但其商业成绩仍旧处于不及格范畴,甚至不如两年前的《死亡代理人》。

至此,三部原创动画成功为Manglobe打造了一个文艺动画制作公司的形象。不过拥有这个名号,基本上就离破产不远了。

2009年,迫于经济压力,在赞助商的注资下,开始走上商业动画的制作之路。这个阶段作品收获的惊喜和战绩虽然不多,但从作品本身的质量出发,的确拥有当下很多动画都无法达到的高度。比如御巫桃也的《狂欢节》凭借人设的出色制作,创造了Manglobe的历史最佳战绩。而原创动画《武士弗拉门戈》在氛围大师大森贵弘监督和王牌脚本仓田英之编剧共同演绎下,创造了一部力压当下一众番作的质量上乘的作品,虽然最后以赔钱收场。

Manglobe作为一个在缺乏经费资本的情况下仍然敢于制作原创动画的公司,早期受预算的局限影响了作品质量,而后期又迫于资金压力很少原创。没有打响名堂的作品,也没有固定的赞助商,动画是做一部赔一部,坚持到现在实属不易。在《武士弗拉门戈》失败以后,公司再度缩小规模。当今这个市场规律主导的动画行业里,几乎无法找到一丝能让Manglobe继续施展的机会。苟延残喘的Mangloge以《GANGSTA》为最后之作,于2015年9月宣告破产。

我不去想是否能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十三年的风雪历程,最终却抵不过一张破产证明带来的心酸和哀愁。

【快速阅读:FEEL.和Seven arcs】

除了上述公司之外,我们来过一下同期设立的另外二个公司。

进入千禧年之后,动画界正在酝酿一场变革运动。动画公司与电视台的关系开始日益密切(这两者的整合史也是相当有趣,有时间或许会给大家说一下~),出于制作人的目光,当时在PIERROT担任制作人的瀧瀧崎诚看到即将萌芽的新机,于是果断宣布单干,并于2002年设立FEEL.这时让我们把另外一个公司的名字回忆起来,那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从JC独立出来的ZEXCS。因为接下来他们两家同样从大公司当中分离独立出来的制作公司,将会因为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命运般地相遇。现是ZEXCS的社长川崎友子还在JC工作的时候,便已经与现时FEEL.的作画监督名和宗则认识,原因很简单,JC认可名和的作画风格,所以在名和还没效力FEEL.的时候,很多JC制作的动画都会找他帮忙。

而在各方择主之后,ZEXCS因为将《D.C.初音岛》外包给了FEEL.制作的缘故,和已经效力FEEL.的名和宗则狭路相逢,当时的名和正好担任《D.C.初音岛》的作画监督。

最具戏剧性的是,ZEXCS凭借这部FEEL.从作画到制作都是自家人一手负责的《D.C.初音岛》,赚得盆满钵满。这件事之后FEEL.深深感受到了来自动画界给予的恶意,在这之后的《初音岛》第二季系列当中,制作公司那一栏当中就再也看不到ZEXCS和FEEL.的并列了。(不过这两个公司时至今日仍在竞争与合作之间纠缠不清,堪称业界"相爱相杀"的二人组。)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seven arcs。

这个可以称之为"新人天堂"的动画公司创立在2002年,成立的初衷是为了给一部分对动画制作有浓厚兴趣,并且具备实力才能的非科班出身人士提供工作机会。但也由于这部分人群不具备专业动画制作的知识,以至于公司的发展方向一开始就局限在了成人动画和十八禁游改上面。《魔法少女奈叶》、《白色相簿》、《DOG DAYS》等作品,便是出自于它之手。

在2000-2003年短短几年的时间,日本涌现了不少动画制作公司,这些公司无论知名如否,都无疑给动画这个行业提供了大量作品,确保了世纪交接这个转换期间这个行业的持续发展。

1.《初音岛ii第一季和第二季有什么联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初音岛ii第一季和第二季有什么联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258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