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刚结束,你是怎么度过的呢?是出门踏踏春、遛遛弯还是果断地选择了宅在家里?
事实上,“死宅”的生活状态越来越普遍:放假就想家里蹲,朋友只在微信里,家人许久不联系,娱乐主要靠手机。
今天想跟大家聊的,就是这种“自我孤立”的状态。
为什么外出、与人交往似乎变成了一件门槛很高的事?为什么你越来越不愿意出门?以及为什么,即使你觉得这样最舒服,我们还是要建议你对此做出一些改变。
是什么使你开始孤立自己?
自我孤立是一种自己选择地、主动地将自己与其他人以及社会之间隔绝起来的状态。自我孤立的人除了必要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必须以外,大部分时间都宁愿选择自己一个人呆在家里。
自我孤立的这种“宅”的状态,并不是一两天、一两周的事情,而是一种长期的状态。
人们之所以陷入这种孤立自己的状态,主要有三个原因:
1.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互联网服务业的发展,让足不出户的生活成为现实,比如不同于过去,现在的我们可以一整个礼拜不出门,靠外卖也可以三餐饱足。
不仅如此,网上社交还能让自我孤立的人产生出一种“我并不是一个人”的错觉,以至于人们容易忽略与人面对面交往的需要。
2.焦虑感与生存压力
快速的生活节奏和高强度的工作,让我们几乎每天都处于饱和且疲惫的状态。而又由于不仅是时间和金钱,人的认知资源和体力也是有限的,于是我们选择把自己孤立起来,减少“不必要”的人际交往,似乎是出于一种自我修复的需要。
3.“丧”的文化的流行。
与过去不同的是,在如今的年轻人中,“吃饭”、“睡觉”和“宅”都变成了可以被接受的兴趣爱好。甚至有时一本正经 地说自己喜欢出门徒步、聚会社交的人,反而会被嫌弃“老土”或是“过时”。
4.个体主义盛行,集体主义式微
我们这代人其实是很“自我”的,过去的集体主义思想在我们身上的体现已经愈来愈弱了。我们这一代人却更不情愿去妥协、去让步,不想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愿承担社交中可能产生的一些责任和义务。所以对我们来说,权衡之下很容易就会得出:“还是我一个人呆着比较爽”的结论。
即便你觉得“一个人也很开心”,但不可否认的是,自我孤立是一种不健康的状态。因为即便自我孤立的人在当下坚信“这就是我想要的”,但仍然会在回顾时产生空虚和后悔的感觉。自我孤立的实质,其实并不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而是出于被动的、对人际交往的逃避和抗拒。
为此我们需要如何改变自己“孤岛”的状态呢?
在说方法之前,还有两件需要强调的事情:
第一,不支持自我孤立,并不意味着鼓励无意义或冗余的社交
第二,独处本身是有益的,每个人都需要独处的时间
与自己相处的时间,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它与自我孤立的区别在于这个时间是否适度。
下面我们来说说该如何着手改变这种状态:
a.找到至少一个可以线下保持联结的人
改变的第一步,可以是找到哪怕一个,能够重新在线下和你建立、保持联系的人。这个人通常是你最亲密、最信赖的人之一,比如你的家人,或是你最好的朋友。你们可以固定每周见一到两次面,一起做一些有意思的活动,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沟通。
b. 计划你休息日的行程时间表
你可能需要从现在起好好地提前规划自己的休息时间。与朋友、家人面对面相处的时间,外出的时间,都需要在你所有的闲余时间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同时缩减独自在家时那些纯粹的消遣活动所花费的时间。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一些真正对自己有益的、促进自我提升的、有长期价值的活动。
c. 参加一个固定的线下小组或社群
参加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线下兴趣小组或聚会,都可以起到督促和鼓励的作用,也让出门活动变成一件更有仪式感。一个人做起来没有动力和毅力的事,一群人一起就会让坚持变得更容易。
看完这篇文章你有了新的想法么?下个休息日打算怎么过?
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2017年度健康头条号得主,悟空问答最佳干货科普答主,300万用户信赖的心理学社区,在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1.《觉得一个人待着舒服?|心理学解读:如何改变自己“孤岛”的状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觉得一个人待着舒服?|心理学解读:如何改变自己“孤岛”的状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284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