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云南漫画的发展

本文共计 2449字 |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图为抗日宣传漫画

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它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通常运用变形、比喻、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来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

抗战漫画作品拙朴中含着率真,大气中透着坚韧,是于浩荡中显示着爱国之魂的艺术形式。

漫画本身并不是因创作的工具材料和绘画技法来定义的,它区别于其他绘画的关键在于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

讽刺、夸张、幽默是漫画典型的艺术特征,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百姓心声则是漫画的主要艺术功能。

漫画并不是近代传入中国的西洋舶来品,也不是清末民初从天而降的新兴玩意。汉代武梁祠的石刻画通过画作和配文表现了对统治者的讽刺和不满。

五代十国中国出现了第一位讽刺画家石恪,也曾创作许多讥讽权贵的讽刺画,这些都可以被称作中国漫画的古代前驱。

谢缵泰

清朝末年革命党人谢缵泰的绘画作品《时局全图》,直观形象地揭露列强对中国瓜分豆剖的侵略行径,取得了"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效果。这幅画最早曾刊于1898年7月香港《辅仁文社社刊》上,后托好友带到日本印成彩图。

当时,这类绘画被称为"讽刺性国画"或"滑稽画"。

滑稽画在中国兴起后,迅速受到了普罗大众的热烈欢迎,从事绘画创作的画家也逐渐增多。

滑稽画在云南的出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随着清末民初报刊业在国内兴起并逐渐成为主流的信息传播媒介,云南留日学生在东京拉开了近代云南报业的序幕,将漫画在报纸上刊登。

另一种是:以董贯之为代表的画家们,积极探索西洋画的技法,将铜版画与木刻版画元素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使云南逐渐开始出现具有铜版与木版意味的漫画美术作品。

董贯之《古滇土人图志》具有关注普通大众生活状况的现实主义风格

云南的滑稽画在辛亥革命后就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向民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宣传的主要手段。

《滇南民报》刊载有画家董贯之、熊谔生针对袁世凯窃国阴谋进行揭露和抨击的讽刺性滑稽画,名为《老袁的思想,野心勃勃》和《老袁的手段,民国休矣》。

之后,《滇南公报》刊登一幅《民国现象》漫画,画一大截藕,刚切开几片,仍与藕节多丝相连,那藕上标明"专制"二字,意谓民国仍与专制藕丝相连。

另一幅《罗致人才》,画一身着西服的官员肩挑两箩,箩内装有身穿清朝官服拖着长辫的五个小型人物,寓意民国重用前清遗老。这些作品,构图简练,笔锋犀利,画艺娴熟,寓意深刻,为群众所喜爱。

1915 年,杜韩甫等革命党人在云南创办《滇声报》 ,为护国讨袁造势,聘董贯之为报社美术编辑。董贯之不惧权贵,自号"墨医",以绘画为武器,勇敢针砭时弊。

当时,《滇声报》专门为这种绘画形式开辟了一个栏目"星期画报滑稽栏" ,董贯之将该栏目办的有声有色。

同时,民国时期类似的绘画形式也开始运用于云南的商业广告上。

1914年云南著名画家董贯之任美术编辑的《滇声报》上的广告插图。

综上所述,清末民初,这种简单、夸张的绘画表现形式已经在云南新闻媒体流行开来,成为云南社会政治宣传与启蒙大众的工具,为广大民众所喜爱与接受。

丰子恺

漫画这个概念的首次出现是在1925年5月,丰子恺在《文学周报》上发表了自己的画作并注明"漫画",这是中国最早被明确界定的漫画作品。

中国漫画的兴起与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文学艺术这一思想武器也肩负起了国家、民族救亡图存的使命。

在这危急关头,云南的优秀文艺工作者也积极为民族复兴振臂高呼,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 ,桂翘然创作了诗歌《太行山上》……

同时,云南也涌现出了大批优秀漫画作品。1935年5月,云南本土漫画家李珩、张心聪在《云南日报》发表了大量的批评现实、再现百姓疾苦与反战抗日的漫画作品。这标志着云南抗战漫画正式诞生。

1936年7月25 日《云南日报·南风》张心聪木刻漫画《权威》 (改米开朗琪罗雕塑作)

1935年10月23日《云南日报•南风》张心聪漫画《大贱卖》

1936年9月18日《云南日报•南风》张心聪木刻漫画《铁蹄下的东北民众》(为九一八东北沦陷而作)

1935年10月9 日《云南日报·南风》王行漫画《争斗》

1936年8月14日《云南日报•南风》王行木刻漫画《前进!前进!》

1936年11 月4 日《云南日报·南风》漂槽木刻漫画《 "世界"小儿的厄运》

1936年2月9 日《云南日报·南风》BK漫画《无论装得怎样美丽,总是假面具!》

漫画创作群体以云南本土画家李珩、张心聪、王行等为主,以喻世海、林聆等迁滇大学生为辅,以《云南日报》、学生漫画团体及各界漫画研究会为主要活动舞台。在国难当头的残酷现实面前,他们拿起画笔,拿起刻刀投入“战斗”。通过一幅又一幅的激励人心的漫画,发出了反法西斯、反侵略的怒吼,揭露了汉奸卖国贼的可恶嘴脸,讽刺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软弱。

艺术家们自发成立了漫画研究、壁报漫画等团体,用优秀的作品团结全省各族人民,巩固了大后方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战文艺运动的一面旗帜。

云南抗战漫画萌芽于1935年, 1936年得到迅速发展, 1937年逐渐走向高潮, 1939年在国立艺专师生的助推下发展到巅峰, 1941年度过了短暂的低谷后,缓慢复苏。

云南抗战漫画不仅是关于云南抗战题材的漫画,也包括了在云南发表的中国其他地方的抗战漫画题材,还包括了在云南发表的国际抗战题材的漫画,甚至不只是关于抗战,还有大量反映抗战时期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大众生活状况的漫画,我们将这些作品都纳入抗战漫画的范畴中。

林风眠《围攻》,1940年路过昆明作

叶浅予《弃文就武》

云南的抗战漫画,其规模与影响虽不能与北京、重庆等地相比。但就云南美术自身的发展来说,抗战时期却是云南历史上漫画创作最为活跃、作品最为丰富的时期,为云南美术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仅《云南日报》一家,就搜集整理出1935年到1945年的漫画作品567幅,漫画作家50余人,加上其他刊物上登载的漫画作品,不完全统计在700幅以上。如果再加上大街小巷的壁画、传单与画刊等等,当远不止此数。在云南举办的漫画讲座,以及云南本土举办或赴省外参加的漫画展览达30余次。

徐羿《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载《新民众》1937年11月

王行木刻漫画《鲁迅先生木刻像》

南方第2期秉心漫画封面

韩秀石《纪念五一要参加抗战》

这些抗战漫画在启蒙、宣传、教育方面对民众生活和思想影响极大。当时云南的街头巷尾、田间地头都有抗战漫画宣传的壁报、传单与画刊。参与抗战漫画活动的群体中有,画家、文艺工作者、学生、教师、公职人员等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其中也不乏普通民众。

在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漫画这一"思想武器"鼓舞了民众士气,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云南抗战漫画是中国抗战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云南抗战文艺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不可忽视。

云南

本文主体内容摘自 红帆 曾如嘉著

《云南抗战漫画》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8年2月版

内容整理:李爽 益珲

云南抗战漫画

作者:红帆 曾如嘉

售价:78.00元 63.00元

-长按扫码了解购买详情-

1.《抗战 · 漫画 · 云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抗战 · 漫画 · 云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288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