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上午,嵩山少林寺在藏经阁为蔡志忠举行剃度仪式,取名释延一。享誉世界的漫画大师,如今遁入空门。
作为台湾最早被引进内地的漫画家,蔡志忠与三联颇有渊源。30年前,三联书店把蔡志忠古籍经典漫画引进内地,上世纪90年代第一波大众古典文化热由此兴起。
文|曾焱
图|视觉中国
引进内地
蔡志忠是从台湾最早被引进内地的漫画书作者。在这之前,内地的漫画书市场已经空白多年。
“在八十年代末期,译介西方著作热慢慢消退了一些,内地一些出版机构开始想到从出版业发展比较成熟的港台挖掘资源。”时任北京三联书店总经理沈昌文最早接触到的是香港漫画系列《老夫子》,然后才是台湾的蔡志忠漫画,蔡志忠漫画对他的吸引,首先是文化内涵,其次是蔡给漫画带来的新意,“那个年代,内地漫画是政治类型的,讽刺居多。香港漫画多半是逗笑。蔡志忠绘制的古籍经典让我感觉耳目一新。后来很多读者来信说他们是通过蔡志忠漫画才了解了中国古典文化。说实话,他在漫画中讲的事情也超过了我的文化水平,有些书我都没听说过,比如《菜根谭》。看完蔡先生的漫画,我对他很叹服。”
《老夫子》
“1987年两岸开放,台湾开放了报禁,大批台湾出版人出来第一站就是到香港,香港三联书店因此就成了当年的前沿机构,接待了很多台湾朋友,蔡志忠也是朋友介绍给我的。”时任香港三联书店总经理的董秀玉记得,最初和蔡志忠见面的时候,他说内地有家连环画出版社想和他合作,但他还没想好,“我想,为什么三联自己不做呢?”
和三联书店接触的最初场景,蔡志忠本人也记得非常清楚:“1988年6月30日,英国章鱼出版社驻香港代表要和我洽谈出版漫画《诸子百家》,我特地飞到香港。那天下午,我看离约定见面时间还早,就给香港的朋友黄发心先生打了一 个电话,他请我第二天去李园饭店喝早茶,我说好啊。他告诉我还会有两个共产党员,一个是香港商务印书馆的陈总经理,另一个就是香港三联书店的董总。我也说好啊。”
2014年7月31日,陕西西安。漫画家蔡志忠。(图|视觉中国)
那天喝早茶的整个过程中,蔡志忠记得董总一直不停地对他说一句话,“你的漫画给我们出版好吗?你的漫画给我们出版好吗?”当时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已经在内地出版了未经授权的《庄子说》,此时正通过台湾的雄狮出版社想和他接触,蔡志忠还没有回复,此时见董总这么诚恳,就答应把内地版权交给北京三联,提了两个条件:版税10%,按印刷数立结。
董秀玉说她当时确实心情迫切,“北京三联书店那时经济上比较困难,找书很重要。我觉得蔡志忠漫画能在台湾、香港和东南亚走红,在内地也肯定能卖好,卖点有两个:第一是解放了漫画生产力,第二是把古籍经典普及化了。在选书这点上,老沈很有眼光,我给他同时推荐了几套书,他一眼就看中了蔡志忠的漫画。”沈昌文在1988年8月8日签署的选题审批意见里,对这套漫画也颇有得之而后快的心情:“董秀玉在与蔡谈版权。先解决选题,以便董开展工作。拟同意选题,如何出法另议。”
蔡志忠古籍漫画在台湾、香港的畅销,让这两位资深出版人都觉得,在文化同源的内地,这种漫画形式也应该受到欢迎。蔡志忠从15岁起开始做职业漫画人,1966年就出版过漫画集,但直到1983年在报刊上连载四格漫画才有了知名度,最早是《大醉侠》,之后《肥龙过江》《光头神探》《盗帅独眼龙》也都红极一时。
蔡志忠和中国古籍结缘是在1984年底,几位报界和出版界的朋友找他合作一个选题“中国历史漫画系列”,“‘中国历史漫画系列’未成,后来却又在偶然的机缘下接触到老庄思想,进而激发创造出《庄子说》《老子说》等一系列中国古代思想漫画,使我的漫画生涯迈向第二阶段,也造就新的高峰。”这是蔡志忠在《漫画蔡志忠》书中对这段经历的自述。
1986年8月13日《庄子说》出版,开启了用图画诠释古籍经典的先河,连续10个月停留在台湾畅销书文学类榜的前4名——“从第1名到第4名,都是《庄子说》。”蔡志忠现在说起来还非常开心。《庄子说》之后,他又陆续画出《老子说》《禅说》《大学》《中庸》 等,这些古籍漫画在香港、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等地都很受欢迎,差不多有 中国人的地方都有他的作品每天出现。他把自己对诸子百家、唐诗宋词、佛经禅语的独到心得用慧诘的漫画形式推向大众,加以现代诠释,读者在完全没有负担的情境下亲近了古人思想。有了港版后,香港人称为“新生代的糖衣古籍”,广告公司的上班族手里拿一本《庄子说》成了时髦象征。
《庄子说》
1989年2月,《曹溪的佛唱——六祖坛经》《尊者的棒喝——禅说》在内地出版了,三联书店请蔡志忠来北京和读者见面,沈昌文这才和他第一次见面,“他不是一个老夫子,是一个谈得来的文化人。”这是沈昌文对蔡志忠的印象。
“1989年2月15日,沈先生到北京机场接我,在车上就跟我说:三联去年进账是5万码洋,今后就靠蔡先生的漫画了。我觉得他很可爱。”这是蔡志忠对沈昌文的第一印象。
1989年3月1日,蔡志忠到王府井新华书店为读者签名售书,“拿去的7000 本很快就卖完了,书店前面的队伍排出去1公里多,外面还下着雪。”这个场景令蔡志忠很难忘。
第一波大众古典文化热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整个90年代都是文化形态多元的时代,以消费和娱乐为内核的大众文化把知识分子和传统文化挤向社会边缘,反映在图书出版市场,便是80年代理想主义和启蒙主义的阅读景象被打破,满足物质需求的实用型畅销书以及娱乐大众的名人传记、隐私等消费型畅销书开始占据主流。
1984年,蔡志忠为“中国历史漫画系列”的构想去游说香港和新加坡等地书商时,对方就因为担心年轻人对古代中国没有兴趣而断定没有销路。1989年,同样的问题也摆在了三联面前。
在第一本漫画付印之前,并不是所有人对销售前景都笃定。当时,责任编辑之一袁春写进选题单的一段话有一定代表性:此类图书成本较高,按国内目前普通读者生活水平能否接受?另外,中下层读者中有没有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的风气?如果印给文化人和高层次读者看,会不会又显浅了?三联书店书稿案卷里收存有一张《六祖坛经》发稿单,沈昌文在“发行对象”栏里写的是定位于“从幼儿到老人,一切识字不识字的读者”——这行文字后被用铅笔划去,改成了表述更规范的“大众读物”四个字,但由这最初的意见可以知道,拿到蔡志忠这些漫画时,沈昌文已经坚信普通读者都将会对它生出一种源于传统文化的亲近。
2019年7月2日,杭州,西溪湿地,蔡志忠在工作室接受采访。(图|视觉中国)
1989年3月23日,另一位责任编辑秦人路在《请批准发稿报告》中也毫不掩饰自己对蔡志忠漫画的喜爱:“我少年时读胡适禅宗史考及《碧岩录》,对禅宗公案一直怀极大兴趣,但参不透也看不懂。故蔡志忠的25种漫画集中,《六祖坛经》和《禅说》是我最感喜悦的,读过后也确有很大帮助,这也是缘分。书前林清玄的序写得很好。”这不只是站在编辑立场上的意见,也代表了普通知识分子对蔡志忠漫画的观感。编辑部以每周发一种的进度,在三个月内将蔡志忠漫画系列里面的22种先后印行,秦人路在写给沈昌文的报告中说,《六祖坛经》《禅说》《庄子说》等都较少改动,“其中比较费力的似是《唐诗说》”。
蔡志忠漫画在内地到底有多热?看几个数据:最初的22种小32开平装本, 在1989至1998这10年间,总销量超过500万册:《六祖坛经》43万册,《论语》 44万册,《庄子说》50万册,《菜根谭》72.5万册,《禅说》高达95万册,后来出的特装本又发了 40万册,其余如《唐诗说》《宋词说》等,总印量也都在二三十万册以上。
1993年,在《漫话蔡志忠》这本书中,蔡志忠自己对作品当年在大陆的热销状况也有过描述:“……大陆的书商告诉我,光北京地区,销售量就可能达到1000万到1500万本,1990年8月间,我抵达北京进行签名活动,读者必须排上一个多小时才能得到签名,但他们仍然不辞辛苦地前来。回到台北后迄今,也不时收到出版社转来,从北京、四川、福建各省寄发的读者回函厚厚一叠叠。各类建议、赞扬等字句,虽由简体字写成,读起来略感吃力,但那份同属中国人的热情与参与感,我依然能深深感受。”
蔡志忠作品
“卖蔡(菜)淘金”成了出版界对北京三联书店在90年代那段日子的戏谑之说。“淘金”,指的是几年后三联书店从香港引进出版金庸作品集。“有人说我是卖蔡总经理,就是卖蔡志忠的书。1989年开始的十年之内,我们把蔡志忠漫画垄断了,全部我们出版。”沈昌文说。
80年代末内地仍然普遍缺乏古典文化基础,当年 “蔡志忠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少人,甚至包括知识分子都通过蔡志忠来进行国学的启蒙,和年轻人说起《论语》、《庄子》,他们能想到的就是蔡志忠漫画,“当时我收到很多读者来信,说自己对中国古典书籍和思想的了解,不是从典籍里知道的,而是从蔡志忠那里知道的。例如过去从来不知道有《菜根谭》这本书,看了蔡志忠,才知道有这本书。很遗憾,在今天的古典文化热中,读者不太能想起他来了。”
《中国青年报》曾发布一篇对北京市十几所中学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在这些学校里,有50%以上的学生(以高中生为主)知道蔡志忠,30% 的学生对蔡志忠的漫画极感兴趣并仔细阅读。问到为什么喜欢蔡志忠漫画这个问题,约占1/3的学生回答喜欢他的漫画形式,另外2/3的学生注重漫画里的哲理。
古籍经典著作通过漫画这种通俗形式,实现了与市场和大众的对接。出版界对中国古典文化著作的大众化解读,也从蔡志忠漫画的热销开始了。董秀玉回忆,在蔡志忠古籍漫画出版后,内地出版界开始对普及经典发生兴趣,比如上海有家出版社做了漫画成语系列,贵州人民出版社出了一套类似的出版物,后来被她推荐三民出版社买了台湾版权。上世纪90年代也由此兴起了第一波大众古典文化热。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被大量印刷,成为大众图书市场的畅销品种。
关于版权的小插曲
为了蔡志忠漫画《庄子说》的内地授权,1989年三联书店和中国连环画出版社之间还发生过一个小插曲。这是比较早的一次,内地出版机构对于海外作品有了授权的观念和意识。
在北京三联得到蔡志忠授权之前,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出于促进两岸漫画交流的想法,1987年12月曾在内地出版了漫画《庄子说》,事先未取得版权。三联出版蔡志忠的漫画后,1989年3月22日《新闻出版报》在第三版刊登了一篇报道《台湾“漫画王”与他的“大陆儿子”》,文中提到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再版了《庄子说》的消息。
据三联书店存档资料,蔡志忠本人在海外得知消息后,曾央人来电询问原因,并向三联书店明确表示,从未向内地其他出版社授权,不会接受别家出版社给他支付的版税。1989年4月15日,三联书店专门为此事给国家版权局去函陈述经过,要求查证。4月28日,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当时的负责人给《新闻出版报》回函,信里说明了情况:1987年12月该社出版《庄子说》时,还未限定要取得原作者的授权,所以他们从香港有关人士手中得到这本漫画后,先直接在《中国连环画》月刊的7月号上节选刊登,后又出了单册,并在1988年10 月再版,发行量大约3.1万册。中国连环画岀版社表示,在得知三联和蔡志忠签约出书后,就没有再版过此书了。
1980年起草、1990年正式颁布、1991年开始实施,我国《著作权法》经历了10年的漫长历程。在1990年之前,内地出版社对海外图书引进出版基本还是“拿来主义”。颁布《著作权法》之后,内地版权保护的进程就加快了,到 1992年中国加入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中国出版业正式进入全球化时代。先后参与创办《译林》杂志和成立译林出版社的李景端曾在一篇关于中国出版业发展进程的文章中写道,“1992年之后,国内翻译出版的竞争就是版权的竞争”。
译林是最早意识到版权重要性的出版社之一,当时海外出版界为了打进中国市场,版权价格也不高,他们低价买了一大批,突出了译林出版社在国外的影响力,用李景端的话说,“这是翻译出版的圈地运动,先行动的就占主动。”蔡志忠漫画在内地出版过程中的这个小插曲,是90年代初期版权大背景下的一次先行。
出版界的“后蔡志忠"时代
自1989年第一本蔡志忠漫画在三联出版已经30年了,在“蔡志忠热”之后,内地出版界对台湾漫画岀版物开始特别关注,于是90年代末又有了 “朱德庸热”,2000年后是“幾米热”。
朱德庸的作品从1999年开始在内地出版发行,两年时间发行量超过250万册,是蔡志忠之后漫画图书销售的新高。1985年他在台湾报刊上开设漫画专栏《双响炮》系列,《醋溜族》专栏更以连载10年,创下台湾漫画连载时间之最。
据沈昌文说,朱德庸的漫画也是他通过台湾著名出版人郝明义引进到内地,郝明义曾先后在台湾时报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担任总编辑,“有一天台北的郝明义先生忽然找我,说有个叫朱德庸先生的漫画书在大陆出,有好几个出版社在抢这个选题,让我帮他选一家。当时我已经从三联退休几年了,就没有把它交给三联,而是帮他选了现代出版社。现代出版社发行了 “现代风情朱德庸都市漫画系列”共13册,包括他三部代表作:《双响炮》《醋溜族》和《涩女郎》,正版总发行量在2000年突破100万册,到 2002年突破250万册。
内地最早引进幾米作品的是辽宁教育,也是沈昌文先生向郝明义推荐的出版社。幾米的作品,准确说不是漫画,称为绘本。从1998年《森林里的秘密》《微笑的鱼》首版开始,幾米以他既浪漫又忧伤的绘画和叙事,在华语地区带来了绘本创作的风潮。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封面图,一键下单
「亲密关系中的恶」
1.《(蔡志忠漫画全集怎么样)蔡志忠漫画全集百度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蔡志忠漫画全集怎么样)蔡志忠漫画全集百度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294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