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熊猫贝贝的第711篇原创文章: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2021年,就只剩下80天不到就要结束了。
先不说这一年不同维度群体对经济环境的体感和感受如何,有些行业,对于2021年来说,是实实在在,毋庸置疑的逻辑颠覆,生存考验的艰难之年。
比如教培行业,比如房地产行业,这是政策,规则环境的变化,当然互联网行业也可以算上,只是基本面相对于前面两个行业而言,情况要好的太多;
比如实体经济中很多商业经营行业,疫情的反复和阴影,威力如斯,不得不认;
又比如说因为原材料暴涨,需求不足而被挤压利润的制造行业,大小工厂,国内国外的经济大环境,让很多这样的加工制造行业,在微薄而又脆弱的利润悬崖之上,举步维艰,进退两难……
当然,这不是唱衰,也没有抱怨,任何时代,任何环境,永远不会缺少发财的人,不会缺少创造风口,抓住机遇,闷声发大财的群体,无非就是一个比例多少的问题,但是很明显,2021年,在中国的经济环境中,赚钱效应和盈利难度,毫无疑问的是发生了很多变化,难度等级提升了不少。
其实这种情况很正常,万物皆周期,有升必有降,周而复始,循环不断。
经济周期,有持续上升,必然会有下行调整的阶段,但是绝大多数人,对于经济大环境的状态和趋势,是有惯性依赖和适应过程的,对于周期转换,特别是周期节点的转折阶段出现,必然会产生不适应和割裂颠覆的痛苦,这就是经济周期转变对应的调整“阵痛期”。
毋庸置疑,2021年,对于很多人,特别是普通群体而言,就是这么一个阵痛期,不管如何抱怨,难以适应,日子还得过,自己和家庭的经济基本面也要维持,但是心态和认知上的转变和适应,殊为不易。
这就需要一个比较有系统,比较科学的心理按摩和调整,说起来并不复杂,就4点:
- 认清环境,接受现实;
- 看准趋势,调整策略;
- 积极适应,寻找机遇;
- 未雨绸缪,提前准备;
这篇文章,就将从经济环境认知,创业,打工,还有应对筹备4个接地气,贴近现实的维度,和各位读者朋友,有深度,有态度的聊一聊:
普通群体,面对经济大环境有下行压力的阶段,该如何行动,认知调整,才能实现积极应对,顺利适应?
没有陈词滥调,没有老调重弹,当然,也不会灌鸡汤假大空。
PS:周末随笔,没有什么严肃的数据分析和论证内容,但是文章所用的一切的论述理由,均以尊重现实,贴近真实为原则,结合近期本人撰写发布的一系列文章,用以佐证。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 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对中国2021年经济环境的本质思考和分析
要看懂中国经济环境的逻辑,有一个说法不得不提,那就是被各路经济学家和大V广泛长期奉为真理的那么一句话:“底层经济决定上层建筑”。
说直白一点,这不就是中国俗语“屁股决定脑袋”的高端文明表达么?
事实上,在中国经济从改革开放开始,迎来了20多年高速发展和上行的阶段,这个说法严格意义上是没有太大的问题,至少逻辑自洽是做的到的。
但是要看懂当前中国经济宏观大环境的逻辑,如果还用曾经的眼光和理解去分析,那就大错特错了。
一切的转折点,其实在2017年就已经写下注脚,中美贸易关系走向恶化,美元霸权和美国至上,和中国不断崛起,高速成长,事实上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所在。
别的国家面对这种矛盾,基本上都是妥协和退让,经济主导管理,毕竟对美元结算的国际贸易环境的依赖,关系国家的经济命脉和生存发展。
但是中国不一样,也不可能一样,拉丁美洲,日本欧洲,包括前苏联的经济被美国操控,长期萧条,一蹶不振的结果和现实在前,中国怎么可能重蹈覆辙,甘心退让,以牺牲国内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为代价,甘愿成为美国的经济殖民地呢?
曾经的中国,是以生产制造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渠道,对外赚美元,对内印钞票刺激经济,但是从2017年开始,这个经济逻辑,其实就已经行不通了。
赚回来的美元,买不到中国进一步发展需要的高科技,先进技术,资本规则之下,连国有资本出海收购都实现不了,只能当做贸易货币进行全球资源交换工具,只能跑到美国霸权规则之外的贫穷落后地区进行放长线钓大鱼,效率极低回报缓慢的海外投资。
美国三大霸权,科技,军事,美元,对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设置了瓶颈,卡住了脖子。
2020年,又是一个关键节点,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让中国获得了突破瓶颈的历史机遇和窗口红利期,当然也有严峻的挑战,那就是美元无底线的超发,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辛辛苦苦几代人赚来美元外汇储备,非常有可能因为美国国内经济的危机爆发,而产生波动贬值,危机大一些,说不定直接清零都有可能。
这也就是为什么,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在中国经济环境中,出现很多新提法,规则和环境,也以从未有过的高效率发生变化。
中国的宏观经济逻辑,在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之下,不得不做出主动调整:
1、出口导向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和逻辑,有很大的风险,需要戒断,所以有了“内循环”战略;
2、中国的举国体制,不再以经济增长作为主要目标,而是要集中力量办大事,突破瓶颈和霸权卡脖子,以牺牲短暂眼前利益,换取未来发展空间,所以才有了“跨周期调整”策略;
3、曾经的经济环境追求效率为先,酝酿和积累和很多经济问题和风险,在超前规划和集中力量的大背景下,刀口向内,卸包袱,去毒瘤,降负担,也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需求,所以“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成了经济环境的主旋律。
当然,宏观经济和个体,和普通群体毕竟有距离感,传导影响也有个过程,但是很现实的一个结论,那就是中国的经济大环境,现在是顶层指导底层,顶层管理结构,顶层规划方向的核心逻辑,而不是市场和环境,决定和影响顶层思维和决策的逻辑。
这是底层逻辑思维,对中国经济环境现状和本质的基础认知。
事实上,很严肃的一个结论,那就是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环境,实质上并不是进入了所谓的下行期,而是在国家意志领导下,顶层设计管理下,正在以举国之力,实现变速换道!
从原本的经济和市场主导,转向国家规划主导,以前是底层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现在是脑袋决定行动,这才是本质!
在这样的逻辑之下,对于所有普通群体所面对的经济环境,2021年,必然会存在以下几个现实的情况:
1、国内投资增速放缓:市场规则和运行将发生变化,曾经在缺乏规则相对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资本,资金,对于投资和扩大经营的意愿,会产生阶段性的收缩;
2、阶段时间内,经济活力下降,资本活跃度下降,市场趋于保守;
3、消费受到抑制,收入增速放缓,新增就业因为资本活力下降而阶段承压;
4、货币环境紧缩。
当然,如果看懂了我上面分析的底层逻辑,并且承认接受,那么对于这一系列经济环境的变化的理解就会得到提升:并不是经济和金融的原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下行,而是国家和政府主动选择的战略收缩,经济换轨。
但是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于普通群体所面对的微观经济环境体感而言,必然有影响和现实感受,那就是赚钱效应变差了,工作不好找,创业难度大,投资收益和风险的剪刀差扩大。
很真实的,就是经济下行环境的感受,由此而衍生的各种负面情绪和态度,也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从环境的本质上,追根溯源,看清真相,很重要:
政策和国家主导的经济调整,是主动的,有目的的,有方向的行动,只要是真正的爱国,那么这种阶段阵痛,并不值得悲观和消极。当面对艰难的现实经济环境的时候,问一问自己这么一个问题:
自己祖国的未来,值得自己信赖和看好吗?
看看世界顶级投资大师巴菲特是怎么说的:
图片来源:网络
2
关于创业:几个经济下行阶段环境中,决定成败关键认知思考
建立了基本对中国2021年经济环境的基础认知和理解,那么才能站在普通人的角度,结合环境,谈一谈“关于创业”的话题。
查理芒格(图片来源:网络)
宏观环境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群体而言,只能接受,但是微观环境,才是每一个人生存发展所要面对的现实,这不是我说的,这是查理芒格的逻辑,而这个逻辑,非常现实。
对外贸易的群体,这里不做讨论,在不对等的贸易和货币结算环境中生存发展搞钱,不具备普适性,赌博投机的风险意义,大于中国传统普通群体所追求的稳定持续。
2021年中国国内的经济环境中,创业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主要是因为经济环境的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叠加长期存在的各种非理性竞争,这让创业的行为,在2021年,没有悬念的被贴上了“高风险”,“不合时宜”的标签。
但是很现实的一个经济逻辑就是,不掌握核心资产和关键资本关系的所有打工生存方式,面对经济环境的变化,是没有任何选择权力的。
个体是不可能和趋势和规则进行博弈的,更别说对抗的。
比如教培行业,比如房地产高管,比如疫情之下的空乘行业,曾经都是令人羡慕的高薪职业,但是在行业动荡,政策规则环境变化的大环境之中,生存都受到威胁。
所以,创业,才是真正意义上实现经济基本面,具有自主抗风险能力的选择。
当然,这里不是鼓吹创业,因为绝大多数的人,特别是没有商业经营的家族经验传承的人,基本上都是炮灰。
创业,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资金投入型的商业经营,一种是资产获得式的财富积累。
绝大多数人,只能看到创业第一个含义的表现,而完全不明白第二种含义的意义。
2021年,中国经济结构和政策环境调整的阵痛期,天时地利人和都没有的情况下,贸然投资创业,就是飞蛾扑火,必死无疑,至少对于绝大多数人的来说是这样的,话虽扎心,胜在事实。
凭什么风和日丽,岁月静好的日子里面,投资创业都不容易,现在环境恶劣,还能成功?
所以,审时度势,转变思维,很重要,经济调整期(注意,不是经济下行期),最好的创业,就是资产获得式的财富积累。
环境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人的主动选择,与其被悲观消极情绪裹挟,虚度时光,为什么不能在经济低谷的环境里面厚积薄发?
资产获得,不能局限在实体资产,比如优质房产,有潜力增长的股票等等,人是情绪动物,如果不能做到无视市场情绪和预期的干扰之下还能坚定的保持价值判断,那么实体资产,碰都不要碰。
经济调整阶段最大的特征,是不确定性,在这种环境里面,无形资产,无风险创业尝试,具有潜力的个人技能提升和具有变现价值的知识储备,是最合适的创业。
创业,是摆脱打工思维,以个体独立的认知和能力在经济环境中获得收入的尝试,而实现创业的成功,最需要的经验,不是在大环境繁荣,上行阶段如何扩大收益,而是在环境悲观,有下行压力的阶段中,如何实现生存的同时,还能保持增长。
地狱模式中,生存的经验和能力,到了顺风顺水的阶段,就是最大的发展底气。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关于打工:接受时代和环境的变化,根据现实情况调整心态
任何行业都会经历周期,稻盛和夫曾用“竹节理论”来形容企业发展,一家公司克服一次萧条,就好比竹子长了一个“节”。
如果顺风顺水没有“节”,遇到一点危机就会被摧毁。反之竹节越多,越能临风不折。
打工人的境遇,和所在的行业,公司,密切关联,而绝大多数普通人,对于经济环境对行业公司的考验结果合影响,只能被动接受,而做不到主动应对。
环境和规则改变所带来的时代洗牌大潮,对于打工人群体的洗刷,冲击,是最为残酷的。
在2021年,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
1、一些过去人效不高的企业,公司和行业,都开始裁员了
业绩平庸的“小白兔”,攀附关系的“老人精”,在公司企业组织里面很难混了。
没有核心资产,注定是浮萍人生。
2、一些过去盲目扩张,债务驱动的行业,都开始收缩了
比较典型的,就是教培行业和房地产行业,各种乱象,资本丑态,一目了然。
3、曾经很多“牛气冲天”,把时代红利当做自己能力和功劳的员工,都开始不行了。
缺乏自知之明的人,总是错把时代的机遇归功于自己的本事,最后才发现自己什么也不是。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把握趋势,顺境不飘,逆境不倒。
2021年,很多打工人被现实捶打教育,是常态。
说到底,其实就是对于环境的变化,适应不了,难以真正意义上的去接受和面对。
这种情况下,就要看看活得好,能适应的群体,都做对了哪些事情。
心态才是最重要的。心态的门槛和调整这一关过不去,什么都是假的。
曾经办公室的白领,小团队的领导,能不能接受送外卖,送快递,开滴滴这样的体力劳动,去适应和过度?
普通打工的个体,面对时代浪潮的洗刷,想要从容应对,一定要从心态上,能够接受“手心向下,弯腰低头,拿掉面子”的生存挑战。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4
普通群体,在经济下行的周期环境中,应该做点什么?应该不做什么?
大家都是普通人,那么面对经济下行的周期现实微观环境,该做什么,又不该做什么?
这是一个好问题,分析思考讨论讲道理是一回事,具体到现实该如何行动,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用求同存异的角度来看,寻找共性,这里提几点笔者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不一定绝对正确,权当抛砖引玉,引发讨论,如果有不同意见和看法,欢迎在留言区文明交流沟通:
1、西方经济学的“美林时钟”,是经过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历程考验的周期总结: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那么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行进周期,是否具有指导意义呢?
有,但是并不是能够绝对照搬和照做,因为这个周期系统里面,缺乏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中国的经济环境中,有一个举国体制,政策为王的关键因素,是美林时钟没有的。
所以,对于中国经济环境中的普通群体而言,政策风向,解读,理解,把握的意义,比西方系统经济学经验,更有价值和意义重大。
在中国,任何时间,政策为王,特别在经济有下行压力和表现的时候,任何理论,不比政策风向。
2、除非是资产获得性的置换杠杆,否则一切经济行为,都远离负债。
注意,一切经济行为,上至以逐利为目的的投资行为,下至最基础的生活消费日常支出,在经济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和下行压力表现的时候,负债的偿还能力是经济基本面崩溃的最大风险。
面对风险,主动出清非资产获得性的置换杠杆,清理负债,是第一要务。
有读者问我,30年的房贷如何出清?房贷就是资产杠杆,特别是刚需自住,是不是就不需要出清了呢?
并不是,而是要主动调整,降低风险,在收入和工作还算稳定的情况下,尽量积累一定时间的偿还储备,不要怕通胀,没有意义,经济和货币环境如何变化,资产置换的杠杆一定是稳定的。买房的本质其实是提前锁定了居住成本,环境不好或者有压力,就压缩其他开支,优先维护住这个杠杆,这和动物夏天存储粮食不是一个道理?难道要天冷了才准备?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在环境冲击和威胁到来以前,值得对“失业”,“破产”这样的情况进行预演和提前体验。
成功的企业家,特别是能够穿越熊牛,跨越周期的成功代表,忧患意识都是极度强烈的。
- 微软的比尔·盖茨曾说:“微软永远离破产只有18个月。”
- 戴尔电脑的戴尔说得更加恐惧:“我有的时候半夜会醒,一想起事情就害怕。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你很快就会被别人干掉,因为他如果比你更厉害,比你更害怕得睡不着觉,你就会被他干掉。所以我们有时候要自己创造危机,自我挑战,即使这个市场没有对手。”
- 忧患意识也是一种事业饥渴感,这体现在乔布斯的名言之中:stay hungry,and stay foolish。
当然,对于普通群体而言,没有这么高的认知和觉悟才是正常,但是对于这样的忧患意识,一定不能停留在想象中,而是要提前体验和预演。
随时问自己两个问题:
- 如果明天就失业,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基本面,该如何稳住?
- 眼前的这份工作和生意,如果以后不能做了,自己还能做点什么?
没有贩卖焦虑的意思,想做人上人,就要吃得苦中苦,不止于想,更要尝试,体验和行动。
经济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鸵鸟行为,乌龟心态,混吃等死,直到时代的冲击真正到来之时,只能被动接受。
4、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中,最不应该做的,是和负能量爆棚的群体为伍。
这一点或许不太容易察觉,但是非常重要,底层互害的残酷,是普通群体最难以察觉的“成长陷阱”。
想要在逆境中生存下来,活得好,就一定要和逆境环境中的负能量群体拉开距离。
“自己过得不好,也见不得别人过得好”;
“自己过得好,还是见不得别人过得好”;
这种人性中的恶,在逆境中会被无限放大,从而会产生很多意料之外的耗损和拖累。
面对困难和挑战,其实认知和思想上的提升价值意义,远远大于盲目行动,不管环境如何变化,想明白,总比蒙眼狂奔,更重要。
人生不是短跑冲刺,环境也不会一成不变。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环境和时代的变化,是趋势的力量,如果不能改变趋势,那就一定要顺势而为
乱世出英雄,萧条现伟大,在人类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包括人类文明历史的进程里面,有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现象,那就是艰难,萧条,甚至是混乱的时代和环境中,往往是一个时代的传奇集中出现和崭露头角的黄金阶段。
反而是太过顺风顺水,岁月静好,平稳和谐的环境,让无数的辉煌和伟大,归寂于平凡,泯然于众生。
是不是很讽刺,对于很多人的认知而言,反差很大,难以接受?
事实上,这才是人间真实:
股灾才出真股神,危机才现真英雄,很多伟大的公司,都是经济萧条的时期幸存者,很多著名的人物,都是发迹于恶劣的环境。
绝大多数人,面对大环境,时代变化所带来的趋势力量,基本上就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更别说什么对抗,博弈,扭转了。
想都不要想,螳臂挡车不自量力,雄心万丈的结果基本都会以灰头土脸告终。
反观在恶劣的环境和时代环境中崛起和成功的个人和公司,无一例外,都是顺势而为。
既然普通人无法扭转改变环境,那最好的选择,就是顺势而为。
古今中外,都是这样,在当前中国经济环境呈现出下行压力的现实环境中,看好趋势,看准方向,跟随时代方向,才是正途。
核心的问题就是,有多少普通群体,愿意接受现实,放缓节奏,沉下心来,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去思考,发现,研究趋势和方向?
方向不对,一切白费,趋势不对,事倍功半。
当然,这就是时代轮回,循环往返,永不停歇。
周末随笔,不登大雅,思考分享,抛砖引玉。
谨以此文,和所有同样在经历着中国经济环境变化阵痛期的各位朋友们,共勉。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1.《时代的轮回什么意思 不入轮回什么意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时代的轮回什么意思 不入轮回什么意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354253.html